整车机舱布置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348.00 KB
- 文档页数:11
乘用车前机舱布置及设计法规校核培训材料2乘用车前机舱布置及设计法规校核培训材料2一、机舱布置的基本原则1.保证行人保护:机舱布置应考虑到行人碰撞的情况,尽量减少尖锐的零件和突出的部件,避免对行人造成伤害。
2.保证乘客安全:机舱布置应确保乘客在发生碰撞时的安全,例如采用防护装置、安全气囊等。
3.保证引擎运行正常:机舱布置应合理设置引擎和其他机械部件,保证它们的正常运行,并为其提供足够的通风和散热。
4.简化维修保养:机舱布置应考虑到维修保养的需要,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方便的操作。
二、机舱布置的具体规定1.机械部件的布置:根据车辆类型和引擎类型的不同,机械部件的布置会有所不同,但一般需要确保它们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方便维修保养。
2.防火隔离:为了防止机舱发生火灾传播,需要设置防火隔离装置,例如防火墙和隔热材料等。
3.碰撞保护:机舱需要考虑到碰撞时乘客和机械部件的保护,通常采用吸能装置和护板等来减少碰撞冲击。
4.通风散热:机舱需要提供足够的通风和散热,保证引擎和其他机械部件的正常工作温度。
5.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是乘用车前机舱布置中的重要部分,它可以在碰撞时保护乘客的头部和上半身,减轻伤害。
三、机舱设计法规校核进行机舱设计时,需要根据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进行校核,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机舱设计法规和标准:1.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规程:这是中国机动车设计和生产的法规标准,其中包括了对机舱布置和设计的相关规定。
2.ECER79:这是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制定的关于乘用车引擎舱和乘客舱布置和设计的规定,对乘用车的机舱布置和设计进行了详细规定。
3.标准化设计手册:一些汽车制造商制定了自己的设计手册,其中包括对机舱布置和设计的要求和标准。
4.相关研究论文和技术文献:在进行机舱设计时,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研究论文和技术文献,了解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总之,机舱布置和设计是乘用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根据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进行校核,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汽车各部件的布置汽车设计 2009-09-07 13:52:45 阅读8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1(发动机的布置(1)发动机的上下位置发动机的上下位置对离地间隙和驾驶员视野有影响。
轿车前部因没有前轴,发动机油底壳至路面的距离,应保证满载状态下最小离地间隙的要求。
货车通常将发动机布置在前轴上方,考虑到悬架缓冲块脱落以后,前轴的最大向上跳动量达70,100mm,这就要求发动机有足够高的位置,以防止前轴碰坏发动机油底壳。
油底壳通常设计成深浅不一的形状,使位于前轴上方的地方最浅,同时再将前梁中部锻成下凹形状(注意前梁下部尺寸必须保证所要求的最小离地间隙)。
所有这些措施将有利于降低发动机位置的高度,并使发动机罩随之降低,这能改善长头车的驾驶员视野,同时有利于降低汽车质心高度。
除此之外,还要检查油底壳与横拉杆之间的间隙。
发动机高度位置初定之后,用气缸体前端面与曲轴中心线交点X到地面高度尺寸6来标明其高度位置。
在发动机高度位置初步确定之后,风扇和散热器的高度随之而定,要求风扇中心与散热器几何中心相重合,以使散热器在整个面积上接受风扇的吹风。
护风罩用来增大送风量和减小散热器尺寸。
为了保证空气的畅通,散热器中心与风扇之间应有不小于50mm的间隙,无护风罩时可减小到30mm。
由于空气滤清器位于发动机进气歧管上,其高度影响发动机罩高度,为此将空气滤清器做成扁平状。
发动机罩与发动机零件之间的间隙不得小于25mm,以防止关闭发动机罩时受到损伤。
(2)发动机的前后位置发动机的前后位置会影响汽车的轴荷分配,轿车前排座位的乘坐舒适性,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汽车的传动轴长度和夹角,以及货车的面积利用率。
为减小传动轴夹角,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汽车的发动机常布置成向后倾斜状,使曲轴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形成l?,4?夹角,轿车多在3?,4?之间,见图1-10。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轿车,前纵梁之间的距离,必须考虑吊装在发动机上的所有总成(如发电机、空调装置的压缩机等)以及从下面将发动机安装到汽车上的可能性。
机舱布置流程与规范1 适用范围汽车前机舱布置要求。
2 适用目的总体整车零部件的布置以及部门培训3 发动机舱内零部件布置规范或参考布置零件之前,需要了解零件的外形尺寸结构(长、宽、高,零件的基本功能及布置要求(主要是能否防温防水),然后再考虑安装方式和拆卸方式。
尽量做到拆卸或安装该零件时不要影响其它周边零件。
3.1发动机舱内零部件一般性要求3.11机舱内零部件布置必须满足在生产线使用专用生产工具装配的要求。
3.12所有零部件应满足结构合理、检修方便、美观等要求,安装孔应当有腰型孔、延长孔的设计,为装配方便和制造误差留出空间。
3.13发动机舱内零部件布置必须满足各零部件自身的要求(由各零部件负责工程师提出)。
3.14发动机舱内零部件自身必须符合相关国内外法律法规及企业标准。
3.2动力总成注意事项:动力总成利用悬置安装在副车架和车身骨架上,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
受到机舱盖板的高度限制与最小离地间隙和副车架的低度限制(以某款商用车前舱机舱布置为例进行说明)。
3.2.1动力总成布置硬点(具体做法见动力总成布置流程):I)动力输出轴中心线(曲轴中心线)与变速箱安装端面交点2)曲轴中心线夹角(0-7°)3)动力总成质心通过调整硬点位罣满足动力总成与周边间隙的距离(6个方向),输出动力总成位置及匝心坐标给前舱相关零部件系统I)在Z向上,发动机油底壳必须比前副车架高,油底壳高出前副车架建议值;c,3omm,动力总成与机舱盖内板的间隙建议值;,2omm(轿车尽鼠考虑;,so-70mm行人保护的要求)。
2)发动机的前后倾角应当符合发动机厂家的规定,以发挥发动机最佳效能。
同时,考虑有利千机油残渣顺利流出,发动机汕底壳加工面与地面尽量接近平行3)动力总成和前围板的间隙建议值;c,J omm,给前围板留出管、线、拉索布置和拆装的空间,同时减少噪声和热量向车内传递4)在左右位置上,应使动力总成的重心尽量靠近整车的YO平面,以使左右悬置受力均匀。
机舱布置图设绘要领31. 设绘依据的图纸a) 设计任务书;b) 规格书或轮机说明书;c) 机械设备明细表;d) 总布置图;e) 线型图和基本结构图或肋骨型线图和机舱分段结构图;f) 主要设备的厂家资料。
2.布置的基本原则机舱布置图是船舶设计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图纸之一,是许多其它图纸项目的依据。
动力装置布置的好坏对船舶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a)应满足相关规范、公约、规则及入级符号的特定要求。
b)要求动力装置可靠而持久的工作,提供足够的航行动力,保证航行安全,同时便于船员管理维修。
c) 应根据不同尾型(双尾或单尾)的特点、采取综合利用、多层布置设备的方法,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机舱空间、缩小机舱长度,以增加船舶货舱容积。
d) 各种机械设备相互间位置分布合理,按其功能不同(如船舶系统、冷却水、燃油、滑油、电站等)分区布置,以便于维护使用并节省管路。
e) 主要通道、开口、舱柜、舱室的布置应考虑船体结构的完整性,设备基座简单合理以便施工建造。
f) 应尽量保持左、右两舷重量平衡,且尽可能降低重心。
g)回旋运动的机械(泵、风机等),其驱动轴应沿船舶纵向布置,以防止船舶横摇时因回转效应造成设备轴承损坏。
h) 船体结构图中的强肋骨、支柱、船体连带的舱柜(包括机舱双层底舱)的位置及双层底顶板、机舱各层甲板的高度、机舱开口、甲板围板、甲板纵骨、隔层等的尺寸必须和船体总图中一致。
并且要进行充分检查有无布置上不合理的地方。
i) 详细设计的机舱布置图应能表明机舱内主、辅机电设备布置的全貌,以作为送审图和轮机其它部分图纸生产设计的依据。
3 机舱布置内容要点3.1 主机的布置要点3.1.1 主机自由端(底层)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布置主机自身的管路及冷却海水泵,压载泵等泵组和海水总管、舱底压载等管系。
3.1.2.主机纵向定位时应保证主机油底壳出油口位于相邻两档肋板之间;主机基座安装螺栓孔与船体基座实肋板尽量避免相碰。
3.1.3.主机纵向定位时应考虑机舱平台开口的位置,平台开口的前后端应尽可能位于强肋位,主机(包括路台)应完全位于开口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