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体布置与运动校核
- 格式:ppt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37
汽车总布置设计主要内容一、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二、汽车前舱总布置三、汽车底盘总布置四、汽车车身总布置五、运动校核六、性能计算一、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¾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含义:在汽车的总体方案确定后,要对总成和部件进行空间布置,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部件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整车尺寸和参数的要求,使其达到最佳组合,得到合理的总布置方案。
¾汽车总布置的主要内容:布置的内容布置的项目空间布置(人机分析、法规校核)发动机、传动系的布置;悬架、轮胎的布置;座椅布置;踏板、变速杆等驾驶操作系统的布置;载货空间的布置;燃料箱、备胎的布置;车身及内、外饰件的布置性能相关项目布置油耗燃料箱容量制动性能质心位置、轮胎尺寸操纵稳定性轴距、转向器的位置、方向盘行程NVH性能传动轴夹角、发动机悬置、空滤器、消声器容量、排气吊挂、后视镜、仪表板横梁空气动力性能发动机罩前端高度、前风窗倾斜角、后风窗倾斜角、扰流板、空气进出风口机动性轮距、轴距、前后悬、转向齿条行程发动机冷却前格栅型式、散热器尺寸、前端开口面积¾汽车总布置的具体内容:¾整车总布置流程:¾整车坐标系:GB/T19234-2003¾整车总布置基准:1)车架上平面线(或车身地板主平面线);2)前轮中心线;3)汽车中心线;4)地面线;5)前轮垂直线¾整车总布置图:¾整车总布置图:二、汽车前舱总布置1)确定动力总成布置位置、安装角度。
2)发动机附件布置:进气系(空滤器、进气管)、排气系(前管、催化器)、冷却系(水箱,冷却液罐)、供油系(油泵、燃油滤清器、管路)等3)制动总泵、离合器总泵布置。
4)管路布置:冷却、空调、动力转向、制动、燃料等5)线束布置:电器线束、控制拉线等6)其它布置:ECU、冷凝器、蓄电池、ABS控制器、继电器盒、清洗液罐、动力转向液罐等7)前仓布置校核的内容间隙、传动轴跳动等¾准备工作:•前舱车身数模;•动力总成数模:发动机、变速箱;•发动机附件数模:水箱、风扇、前舱内已经固定的部件;•底盘件数模:副车架、转向机、控制臂、前横梁、轮胎等。
1.2 运动校核计算1.2.1风窗玻璃刮水器运动学校合根据国标《汽车风窗玻璃刮水器、洗涤器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5085-1994)对汽车设计后的风窗玻璃刮水器及洗涤器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核。
但由于尚未制造样车, 因此主要校合舒适, 雨刷区域和视野。
(1)引用标准GB 11556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其试验方法,按这标准进行三维CAD建模和运动学仿真,以便确定正确的转轴设计硬点.(2)性能要求a 刮水器的刮刷面积应覆盖A区域的98%以上,B区域的80%以上。
b 如果刮水器的绝大部分零配件在无实际样品的情况下无法校核各个物理指标,可以模拟某刮水器,或略去该标准(GB 15085-1994)对刮水器的各个物理指标(刮水器工作频率、强度及极端温度下工况等)的校核, 略去对风窗玻璃洗涤系统的校核,只对刮刷面积进行校核。
(3)风窗玻璃刮水器的刮刷面积校核下面以一个例子说明,校合方法:a 相关参数的简要说明:A区域:A区域是下述从V点(即指V1和V2点,V1点和V2点分别为眼椭圆的上下边界点, 向前延伸的4个平面与风窗玻璃外表面相交的交线所封闭的面积。
这4个平面是:(1)通过V1和V2点且在X轴的左侧与X轴成13°角的铅垂平面。
(2)通过V1点,与X轴成3°仰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3)通过V2点,与X轴成1°俯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4)通过V1和V2向X轴的右侧与X轴成20°角的铅垂平面。
B区域:B区域是指由下述4个平面所围成的风窗外表面的面积,且距风窗玻璃透明部分面积边缘向内至少25mm,以较小面积为准。
(1)通过V1点,与X轴成7°仰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2)通过V2点,与X轴成5°俯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3)通过V1和V2点且在X轴的左侧与X轴成17°角的铅垂平面。
(4)以汽车纵向中心平面为基准面,且与(3)所述平面对称的区域。
一、汽车主要尺寸和参数的选择(一)、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1、轴距L轴距短些,有以下好处:车辆本身轻些、最小转弯直径小、纵向通过角大通过性也好。
但轴距过短,会带来如下一些缺点:车厢长度不足、后悬过长、制动或上坡时轴荷转移过大,使汽车的制动性或稳定性变坏、车厢纵向角振动过大、万向节传动的角度过大。
因此,确定轴距应保证设计车型的主要性能、装载面积、轴荷分配等都满足的前提下,将轴距设计的尽量短一些为宜。
(见下表)2、前、后轮距B1和B2轮距大些,对增大车厢宽度与提高车身横向稳定性有利。
但轮距过大,使汽车的总宽和总质量增大,所以,轮距不宜过大,必须与要求的总宽相适应。
(见下表)各类汽车的轴距和轮距3、前悬L F和后悬L R前悬不宜过长,否则接近角太小;后悬也不宜过长,否则离去角太小,上下坡容易刮地,转弯也不灵活。
城市大客车的后悬一般不大于轴距的65%,绝对值不大于3.5m。
货车的后悬一般在1.2~2.2m之间(微型车例外)。
特长货厢汽车的后悬较大,可达2.6m。
GB7258规定:客车以及封闭式车厢(或罐体)的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65%,最大值不得超过3.5m。
封闭式车厢的四轮农用车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60%,其他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55%。
对于三轴车辆,若二、三轴为双后轴,其轴距应按第一轴至双后轴中心线的距离计算;若一、二轴为双转向轴,其轴距按一、三轴距计算。
4、外廓尺寸车辆外廓尺寸的限值见下表:车辆外廓尺寸限值(二)、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1、汽车的装载质量汽车的装载质量是指在硬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所允许的额定载质量。
当汽车在碎石路面上行驶时,装载量应有所减少(约为好路面的75%~85%)。
2、整车整备质量m 0整车整备质量是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栽人时的质量。
质量系数ηm0:汽车装载质量m e 与整车整备质量m 0之比。
(ηm0=m e /m 0)3、汽车总质量m a汽车总质量是指装备齐全,并按规定装满客、货时的整车质量。
3.2车身总布置设计及安全法规计算校核3.2.1据整车总体设计参数和设计控制硬点, 确定车身设计主要参数1)根据整车总布置设计确定车身设计的有关参数2)竞争车型主要车身设计参数对比调查有关竞争车型的主要尺寸和参数以便确定更合理的车身布置参数.3)与车身相关的底盘,内饰及附件等零部件的选择和优化a设计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平台资源b开发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手段和方法,实现整车优化, 如三维CAD/CAE/CAM软件.4)编制产品设计技术文件-产品描述及产品主要零部件明细表a 产品描述爆炸图和目录编制(总成)b整车明细表编制(各底盘及附件总成、内饰件、外饰件等的零件)c车身零部件明细表d 产品描述表图3.2.1编制产品明细表文件编号:YF.P.0019.A1-2002文件名称:产品描述表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5)整车与车身三维总装配图整车与车身总布置,确定H点,确定坐标系,确定Z=0平面。
1995年后世界各国都开始采用三维设计软件设计产品,将所有的零部件及人体模型的外形建成三维数模, 并进行总装, 实现精确的建模和设计总布置及装配检验. 达到布置, 对于变形车设计只需局部的布置, 如前舱或驾驶舱的布置, 如汽车只变化车身, 而不变化底盘或其他零件, 则可只进行与车身有关的布置. 详见第一章总体设计章节.二维图一般要确定坐标系, 中国和ISO用右手定则, 以前轮中心为X轴0点, 向车前为负向后为正, Z轴以车架上平面线为零线,向上为正,无车架承载式地板式车身,以车身地板纵梁平直段上平面或地板下平面为基准平面. Y轴以汽车纵向对称中心面在俯视图的投影线为零线右为正,左为负. 德国和欧州用左手定则,制图时可以用数字加坐标轴名称表示,数字乘以100便为坐标值,如1X表示为X=100的X坐标轴,3Y表示Y=300的Y坐标轴.以此绘制坐标网格线作为二维图纸出图的标注标准.法规校合与设计分析, 车身设计要满足国家有关法规要求, 中国的设计规范大多从欧共体标准ECE和美国SAE标准参考来的.。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1. 概述1.1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1) 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正确选择性能指标、质量和主要尺寸参数,提出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2) 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3) 对整车性能进行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实现;(4) 协调好整车与总成之间的匹配关系,配合总成完成布置设计,使整车的性能、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
1. 2 设计原则、目标(1)汽车的选型应根据汽车型谱、市场需求、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的产品发展规划进行。
(2)选型应在对同类型产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使用调查、生产工艺调查、样车结构分析与性能分析及全面的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3)应从已有的基础出发,对原有车型和引进的样车进行分析比较,继承优点,消除缺陷,采用已有且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与结构,开发新车型。
(5)涉及应遵守有关标准、规范、法规、法律,不得侵犯他人专利。
(6)力求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产品系列化。
1. 3 汽车设计过程(1)调查研究与初始决策:选定设计目标,并制定产品设计工作及方针原则。
(2)总体方案设计:根据所选定的目标及对开发目标制定的工作方针、设计原则等主导思想提出整车设想,即概念设计(concept design)或构思设计。
(3)绘制总布置草图,确定整车主要尺寸、质量参数与性能以及各总成的基本形式。
(4)车身造型设计及绘制车身布置图:绘制不同外形、不同色彩的车身外形图;制作相应的造型的1:5整车模型;从中选优后,再制作1:5或1:1的精确模型。
(5)编写设计任务书;(6)汽车总布置设计;(7)总成设计;(8)试制、试验、定型。
2.整车型式的选择根据设计原则,目标和用户的需求特点,整车设计人员要提出被开发车型的整车型式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2)轴数和驱动型式;(3)车头和驾驶室的型式及与发动机、前轴(轮)的位置关系;(4)轮胎的选择。
浅谈整车总布置DMU校核整车总布置DMU校核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设计方法,可以使设计师在设计整车布局时可以快速地进行评估和对比设计方案的优劣。
这种校核方法在汽车制造行业中被广泛使用。
整车总布置DMU校核包括多个方面的校核,以下是其中的主要校核:1. 空间校核:通过将各个部件、系统的三维CAD模型共享,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整车布置的空间校核。
空间校核主要是为了验证各个部件在车身内的布置是否合理,以及检查不同部件之间的冲突和干涉情况,避免设计时出现空间上的问题。
2. 人机工程学:整车总布置DMU校核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例如天线覆盖面积、人类工程学等来优化驾驶员的认知、操作和驾驶体验。
这种校核方法主要是为了保证车辆的人机工程学符合人类的生理需求,方便驾驶员使用车辆。
3. 强度校核:在整车总布置DMU校核中,设计师需要考虑车身的强度和安全性。
这种校核包括分析车身的结构和材料来保证车身的刚度和抗撞性,通过模拟各种比例载荷下的变形和应力来检查车身设计的结果是否符合标准。
4. 风洞校核:风洞校核是车辆设计中必要的一步。
通过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风流场分析来优化车辆的气动性能,这种校核可以说明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行驶情况,帮助设计师理解车流线和起伏以及风压的分布,以便进行车辆设计的优化。
整车总布置DMU校核是一种高效的设计方法,可以大大缩短设计周期和降低错误率。
这种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行业,成为车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车总布置DMU校核不仅可以优化车辆设计,还可以提高整车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虚拟环境,整车厂商可以在没有实际生产车辆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线的布置和工艺分析,以便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在整车制造过程中,还可以利用DMU校核来分析装配过程,并验证各组件的匹配性和装配性,以确保制造出符合标准、具有良好质量的整车。
这种校核方法并不是只具有汽车制造行业可以采用,而是可以运用在其他的制造业中。
此外,整车总布置DMU校核还可以支持车辆的后期服务和维护。
教师教案(2014 ~2015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汽车设计年级:12班级:12-14教研室:机电系专业教研室任课教师:方泳龙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机电工程系教案1课程名称:汽车设计授课教师方泳龙授课内容汽车形式的选择、车身型式、轮胎的选择、运动校核、汽车主要参数的确定、发动机的选择、汽车的总体布置授课时间2014、9、授课题目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课型82人使用教具CAI课件教学目的了解汽车的总体布置、汽车形式的选择、运动校核、车身型式、轮胎的选择、教学重点和难点汽车主要参数的确定、发动机的选择参考教材汽车设计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一)、汽车形式的选择(二)、汽车主要参数的确定(三)、发动机的选择(四)、车身型式(五)、轮胎的选择(六)、汽车的总体布置(七)、运动校核2h 了解理解了解理解板书CAI课件设计课后小结教案2课程名称:汽车设计授课教师方泳龙授课内容离合器结构方案分析、离合器结构元件、离合器的设计与计算、扭转减振器的设计、操纵机构、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授课时间2014、9、授课题目第二章离合器设计课型82人使用教具CAI教学目的了解离合器结构方案分析、离合器结构元件,理解离合器的设计与计算、扭转减振器的设计、操纵机构,掌握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合器的设计与计算、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参考教材汽车设计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二章离合器设计2.1 概述2.2 结构方案分析2.3 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2.4 离合器的设计与计算2.5 扭转减振器的设计2.6 操纵机构2.7 离合器结构元件4h 了解理解掌握理解板CAI课件书设计课后小结课程名称:汽车设计授课教师方泳龙授课内容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主要参数的选择、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同步器设计、变速器操纵机构、变速器结构元件授课时间2014,9 授课题目第三章机械式变速器设计课型82人使用教具CAI课件教学目的理解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同步器设计、变速器操纵机构、变速器结构元件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参数的选择、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参考教材汽车设计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三章机械式变速器设计3.1 概述3.2 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3.3 主要参数的选择3.4 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3.5 同步器设计3.6 变速器操纵机构3.7 变速器结构元件6h了解理解掌握理解板书设计CAI课件课后小结课程名称:汽车设计授课教师方泳龙授课内容万向节结构方案分析、万向传动的运动和受力分析、万向节设计、传动轴结构分析与设计授课时间2014,10 授课题目第四章万向传动轴设计课型82人使用教具CAI课件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万向节结构方案分析、万向传动的运动和受力分析、万向节设计、传动轴结构分析与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万向节设计、传动轴结构分析与设计参考教材汽车设计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第四章万向传动轴设计4.1概述4.2万向节结构方案分析4.3万向传动的运动和受力分析4.4万向节设计4.5传动轴结构分析与设计2h 了解理解板书设计CAI课件课后小结课程名称:汽车设计授课教师方泳龙授课内容驱动桥的结构方案分析、主减速器设计、差速器设计、车轮传动装置设计、驱动桥壳设计、驱动桥的结构元件授课时间2014,10 授课题目第五章驱动桥设计课型82人使用教具CAI课件教学目的了解和理解驱动桥的结构方案分析、主减速器设计、差速器设计、车轮传动装置设计、驱动桥壳设计、驱动桥的结构元件教学重点和难点主减速器设计、差速器设计参考教材汽车设计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五章驱动桥设计5.1 概述5.2 驱动桥的结构方案分析5.3 主减速器设计5.4 差速器设计5.5 车轮传动装置设计5.6 驱动桥壳设计5.7 驱动桥的结构元件6h 了解理解掌握理解板书设计CAI课件课后小结课程名称:汽车设计授课教师方泳龙授课内容悬架结构形式分析、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弹性元件的设计、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减振器、悬架的结构元件授课时间2014,10 授课题目第六章悬架设计课型82人使用教具CAI课件教学目的了解和理解悬架结构形式分析、弹性元件的设计、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减振器、悬架的结构元件教学重点和难点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参考教材汽车设计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第六章悬架设计6.1 概述6.2 悬架结构形式分析6.3 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6.4 弹性元件的设计6.5 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6.6 减振器6.7 悬架的结构元件4h理解掌握理解板书设计CAI课件课后小结课程名称:汽车设计授课教师方泳龙授课内容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机械式转向器的设计与计算、动力转向机构、转向梯形、转向减振器、转向系结构元件授课时间2014,11 授课题目第七章转向系设计课型82人使用教具CAI课件教学目的了解和理解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机械式转向器的设计与计算、动力转向机构、转向梯形、转向减振器、转向系结构元件教学重点和难点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参考教材汽车设计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七章转向系设计7.1 概述7.2 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7.3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7.4 机械式转向器的设计与计算7.5 动力转向机构7.6 转向梯形7.7 转向减振器7.8 转向系结构元件4h理解掌握理解板书设计CAI课件课后小结教案8课程名称:汽车设计授课教师方泳龙授课内容制动器的结构方案分析、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制动器的设计与计算、制动驱动机构、制动力调节机构、制动器的主要结构元件授课时间2014,11 授课题目第八章制动系设计课型82人使用教具CAI课件教学目的了解和理解制动器的结构方案分析、制动器的设计与计算、制动驱动机构、制动力调节机构、制动器的主要结构元件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参考教材汽车设计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第八章制动系设计8.1 概述8.2 制动器的结构方案分析8.3 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8.4 制动器的设计与计算8.5 制动驱动机构8.6 制动力调节机构8.7 制动器的主要结构元件4h理解掌握理解板书设计CAI课件课后小结。
汽车总布置DMU校核的运用研究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现代汽车设计过程中,使用DMU校核已经逐渐成为总布置工作中的重点。
在工作中应当结合日常的具体项目要求,以及企业标准、设计规范和多年的设计工作经验,提出DMU校核的实际运用方法,并在产品立项前的MULE车设计阶段、立项后的设计阶段、设计变更阶段等方面,阐述DMU校核前的准备工作和管理工作,以及具体的DMU校核流程,最后结合实际工作来演绎DMU校核具体操作。
关键词:汽车总线布置;DMU校核;运用DMU是3D软件制作的零部件,按照内在逻辑组成和结构性来虚拟样车模型,而且在这个虚拟样车中,可以对不同模拟进行评价。
DMU作为概念上的拓展,将其当作一种工具和方法对整车进行设计、检查、监控,并指出其中的问题,能够有效提升设计质量和项目进度。
DMU校核一直贯穿于整个产品开发,根据产品的具体开发流程,将DMU校核分为3个主要阶段,其中立项后的设计阶段是DMU检查的重点内容。
1 DMU校核的主要内容1.1 产品立项前MULE车设计阶段的DMU校核分析在立项前的MULE车设计阶段,所有零部件都可以使用3D数模,但是都比较粗糙,属于概念性的,而且部分零部件没有进行结构区分。
DMU检查主要是集中于零部件的总成级别,在这个阶段的DMU应当具有宏观性、概念性,同时还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因素。
第一,是零部件的功能要求。
第二,是位置的合理性。
第三,是对周围环境还有整车性能的影响。
1.2立项后设计阶段的DMU校核分析立项后,正式进行产品开发,此时设计阶段中的零部件3D数据,都是严格意义上的数模,这些数模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当具备仿真和分析功能。
将其用于DMU校核,零部件的3D数据应当做到“onepartonemodel”。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设计阶段使用DMU工作,要具有严谨性尤其在检查方法、校核对象方面具有数据量大的优势。
在具体校核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是DATAMissing数据缺失。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2.1车身高度的确定: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2.2.1货厢带前帽檐: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
2.2.2货厢为护栏结构: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3、整车宽度的确定: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4.1前轮距: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2.5m)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1、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2、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1303、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4、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5、背角:5~28°6、足角:87~95°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100(轻型货车≥80)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9、转向盘平面与汽车对称平面间夹角:90±510、转向盘外缘至前面及下面障碍物的距离:≥8011、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60012、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35013、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16014、离合、制动踏板行程:≤20015、离合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8016、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1017、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0018、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住纵向中心面的距离:50~15019、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6020、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50三、底盘总布置:1、车架宽度的确定:1.1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的确定a.发动机宽度尺寸:特别是在车架纵梁附近的发动机宽度。
汽车设计第5版答案1、在总体布置设计中,运动校核包括两方面内容:从整车角度出发进行运动学正确性的校核;以及运动干涉校核。
()答案:对2、进行总布置设计之初,先根据总布置要求确定一个座椅调至最后、最下位置时的“胯点”,即:设计参考点。
()答案:对3、FR布置方案的优缺点是()。
A.身地板下有传动轴,地板上有凸起的通道,影响了乘坐舒适性B.汽车正面发生碰撞时前排乘员受到伤害C.变速器与主减速器分开,拆装、维修容易D.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有负面影响答案:车身地板下有传动轴,地板上有凸起的通道,影响了乘坐舒适性;汽车正面发生碰撞时前排乘员容易受到伤害4、进行汽车总体设计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是尽最大可能地去贯彻三化,即:()。
A.标准化B.通用化C.系列化D.法规化答案: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5、乘用车车身的基本形式有:()。
A.弯背式B.直背式C.折背式D.舱背式答案:直背式折背式舱背式6、子午线轮胎的主要优点是:()。
A.滚动阻力小,温升低B.胎面附着性能好C.寿命长、高速性能好D.油耗低答案:滚动阻力小,温升低;胎面附着性能好;寿命长、高速性能好;油耗低7、偏置式驾驶室主要用于()车上。
A.中型货车B.大型客车C.重型矿用自卸车D.重型货车答案:重型矿用自卸车8、转弯直径为24 m时,前转向轴和末轴的内轮差不得大于3.5m。
()答案:对9、乘用车前排和货车前排驾驶员座位均采用两点式安全带。
()答案:错10、通常用汽车以0.4g的向心加速度沿定圆转向时,前、后轮侧偏角之差δ1-δ2作为评价参数,此参数在1°~3°为宜。
()答案:对11、周置弹簧离合器由于受离心力作用而向外弯曲,使弹簧压紧力下降,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能力也随之下降。
()答案:对12、膜片弹簧的基本参数中,H/h对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影响极大。
()答案:对13、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具有的优点是:()。
A.取消了中间支承各零件B.可采用直径较大的膜片弹簧C.离合器盖的变形量小,刚度大,分离效率更高D.分离指与分离轴承套筒总成嵌装在一起答案:取消了中间支承各零件;可采用直径较大的膜片弹簧;离合器盖的变形量小,刚度大,分离效率更高14、离合器盖驱动压盘的方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