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抗凝治疗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7.65 MB
- 文档页数:8
缺血性脑卒中的抗凝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大脑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脑卒中而导致死亡或残疾,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抗凝治疗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将就缺血性脑卒中的抗凝治疗进行详细介绍。
一、抗凝治疗的基本原理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阻塞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脑细胞的损伤甚至坏死。
在临床上,常用的抗凝治疗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减少血小板的凝聚能力来预防血栓形成,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而抗凝药物则是通过影响凝血酶的活性来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栓的形成,如华法林、达比加群等。
二、抗凝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抗凝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血栓形成。
目前,抗凝治疗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于已经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地阻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并减轻脑部组织的缺血缺氧损伤,从而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2. 高危因素患者:一些患者由于身体状况或疾病因素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如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这些患者适宜进行抗凝治疗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3. 二次预防:对于已经发生过一次脑卒中的患者来说,进行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二次发作的发生,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三、抗凝治疗的注意事项虽然抗凝治疗在预防和治疗脑卒中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需注意以下几点:1. 用药选择:不同类型的脑卒中患者在选择抗凝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如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是首选药物;而对于其他高危患者,也可以选择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
2. 用药监测: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用药监测,包括定期检测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缺血性脑卒中的抗凝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狭窄或者阻塞所导致的脑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脑细胞缺氧、缺血和坏死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据统计,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例的80%以上,是造成老年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当前医学界和公共卫生部门的重要课题之一。
缺血性脑卒中的抗凝治疗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抗凝治疗是通过抑制血液凝固过程,防止血栓形成或者促使原有的血栓溶解,从而达到保护脑血管、减轻缺血性损伤、预防脑卒中再发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抗凝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下面将对这两种抗凝治疗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药物治疗是目前缺血性脑卒中抗凝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和溶栓药物。
抗凝剂主要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它们通过干扰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活化,降低血液的凝血性,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和扩大。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阻断血小板的聚集和凝结,减少血栓形成。
而溶栓药物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可以溶解原有的血栓,恢复血管通畅。
这些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内的应用,可有效预防脑血管的再次闭塞,减少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用药过程中容易发生出血风险、治疗效果不稳定等。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手术治疗成为必要的选择。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两种方式。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技术将血管血栓机械地去除或溶解,一般适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而外科手术则是通过实施动脉旁路术、颅内血栓切除术等方式,直接清除脑血管内的血栓,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手术治疗能够更直接、更彻底地清除脑血管内的血栓,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病情、恢复功能。
对于一些需要紧急处理的重症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缺血性脑卒中的抗凝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突发性阻塞引起的脑部缺血,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造成死亡、致残和长期护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抗凝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常用的治疗策略之一,其作用是防止血栓形成或促进栓子溶解,从而恢复脑部血流,减轻脑梗死的程度。
抗凝治疗有多种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机械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凝药物来抑制血液中凝血因子的活动,从而预防和解除血栓。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
肝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凝药物,它可以通过抑制凝血酶原的生成和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从而阻断凝血过程。
肝素的治疗起效迅速,但需要持续监测血凝指标,控制用药剂量。
华法林是一种口服的抗凝药物,它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降低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
华法林的治疗需要进行凝血功能监测和调整药物剂量,治疗周期较长。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包括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它们具有起效迅速、用药方便、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抗凝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抑制凝血酶的生成或活性,达到抗凝的效果。
抗凝治疗还可以通过机械方式来实现。
机械治疗主要是通过机械器械的作用,来清除血栓或重建血管通畅。
常见的机械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溶栓、血栓抽吸和血管成形术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快速恢复缺血灶的血流,减少脑梗死的面积,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抗凝药物的应用。
抗凝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抗凝治疗可能导致出血等副作用,特别是在大面积脑梗死或者高龄患者中。
在选择抗凝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避免出现治疗风险大于收益的情况。
缺血性脑卒中的抗凝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是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脑部缺血性损伤。
抗凝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旨在预防或减少血栓形成,促进血液循环恢复,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生和恢复的时间。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Heparin)和华法林(Warfarin)。
肝素是一种直接抑制凝血过程的药物,具有迅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形成的作用。
肝素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给药,起效迅速但持续时间较短,需频繁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指标。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能够阻断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华法林需要口服给药,并需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例(INR)来调整剂量,以确保抗凝效果在合适的范围内。
抗凝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急性期和慢性期。
在急性期,抗凝治疗主要是预防静脉内血栓的形成以及进一步的血栓栓塞。
药物治疗应在尽可能早的时间开始,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对于无禁忌症的,可以选用肝素或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
肝素的优势在于起效迅速,但需要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时间;华法林的优势在于长效,但需要定期监测INR。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也可以用于抗凝治疗的辅助。
在慢性期,抗凝治疗主要是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病人的治疗方案要结合其病史、个体情况以及分级风险评估进行选择。
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物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
华法林是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但其需要严密监测INR,有一定机会发生出血并且与其他药物和食物有相互作用的风险。
近年来,一些新一代的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酰胺(Dabigatran)和阿哌沙班(Apixaban)等,具有结构上的活性中心与华法林不同,因此不需要经常监测INR,并且相对安全。
虽然抗凝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其使用要谨慎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抗凝药物的禁忌症包括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颅内出血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等。
缺血性脑卒中的抗凝治疗杨雪.王德任.刘鸣DOI:10.3969/j.issn.1009-816x.2020.01.00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705006,2017YFC1308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70923);四川大学创新火花项目(2018SCUH0066);华西医院临床研究孵化项目(2018HXFH041)作者单位:610041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通讯作者:王德任,Email :wangderen@专家简介:刘鸣,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主任、华西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
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在英国爱丁堡、伦敦及牛津等大学研修脑血管病循证防治2年。
先后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及脑血管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委会副主委及神经内科分会脑血管病专委会副主委,世界卒中组织(WSO )理事及会士(Fellow of WSO-FWSO ),世界卫生组织脑血管病工作组委员,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 中心副主任等。
在脑血管病规范化与个体化诊治循证研究领域特色突出。
引进循证医学,是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 中心创建人之一。
长期系统研究中国卒中患者特点,探索和推广了中国脑血管病指南循证制定方法并牵头制定多部。
执笔《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及2014版。
参加WHO 脑血管病报告撰写及国际疾病分类(ICD-11)修订。
负责国家和部省级课题20余项。
发表论文250余篇,SCI 收录140余篇,包括JAMA ,Lancet Neurology ,Stroke 等期刊及ESI 高被引论文等;主编研究生规划教材《神经内科学》。
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8个奖项;任《The Lancet Neurology 》等4种SCI 期刊编委及国内多个核心期刊副主编或编委。
获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四川大学“德渥群芳”育人文化建设标兵团队、华西临床医学院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卫生计生首席专家及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1.新型抗凝药物Dabigatran是针对Ⅹa因子的抗凝药物。
针对凝血酶的。
否
2.IS/TIA急性期抗血小板治疗,要根据病人情况决定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用药。
如果是动脉源性栓塞,主张是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而且首次剂量加大。
是
3.西洛他唑能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
(磷酸二酯抑制剂)否
4.高血压脑病是慢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形式。
否(急性)
5.IS/TIA急性期治疗,针对病因—病理生理机制治疗包括:血管再通(血运重建)、维持血容量、脑保护剂、净化血液、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
6.脑卒中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的亚型。
是
7.IS/TIA急性期抗凝治疗,不推荐IS/TIA患者早期进行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肝素类似物治疗(IA级)。
是
8.从病因及发病机制考虑,IS/TIA的治疗是不同的。
如果是由于动脉到动脉栓塞导致的,应谨慎降压或停止降压。
否(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
9.血管内皮、血小板、凝血抗凝系统、纤溶系统、细胞因子、粘附因子等均是是血栓形成的要素。
是
10.潜在可改变的IS/TIA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偏头疼、代谢综合征、饮酒、药物滥用、睡眠障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脂蛋白a增高、高凝状态、炎症和感染。
否。
(高血压、吸烟是可改变的。
)
另外3必修在网上都可以找到答案。
还有一门没有留。
缺血性脑卒中的综合治疗策略综合治疗策略是缺血性脑卒中管理的关键。
缺血性脑卒中,也称为脑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导致供氧不足和血液循环受阻,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早期干预和全面的综合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综合治疗策略。
一、急诊处理1. 到达医院:当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迹象时,就应该立即就近前往急诊科,并且告知医生他们所遭受到的颅脑损伤情况。
2. 详细评估:来到急诊科后,医生会进行详细评估以确定发病程度和定位原因。
这包括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行动能力和神经系统功能。
3. 快速判断:通过使用快速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液凝块分析、心电图、头颅CT扫描等来快速判断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
二、药物治疗1. 溶栓治疗:在临床上,激活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
这种药物能够促进血栓的溶解,从而恢复和保护受损脑部神经功能。
但是,溶栓治疗有时间窗口限制,通常要求在发病后3小时内进行。
2.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可以预防血液凝块的形成和进一步脑梗死。
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常被用于长期抗凝治疗。
3. 抗血小板治疗: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再次发作。
三、介入手术1. 血管成形术: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例如颈动脉流入性斑块或狭窄引起的相关缺血事件,则可以采取颈动脉成形术来恢复头颈部血流供应。
2. 血管内溶栓术: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可以通过血管内导管手术将药物直接送达至堵塞部位进行溶栓治疗。
这种方法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较少副作用。
四、恢复与康复1. 早期启动康复训练:在稳定后,就应该尽早开始康复训练。
这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认知康复,以便促进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2. 心理支持:脑卒中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因此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团体等资源,帮助患者面对困难并积极应对。
3. 家庭协助:脑卒中治疗不仅需要医疗团队的努力,还需要家庭成员的积极配合。
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治及新进展答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神经内科学答案高分辨血管壁MR指导下慢性颈动脉闭塞开通1.慢性颈动脉闭塞最常见病因()A.动脉粥样硬化B.结缔组织疾病C.先天发育异常D.病毒感染E.血管炎正确答案:A2.关于脑动脉血管壁正性重构特征,哪一项表述正确()A.斑块造成的管壁向扩张B.加重管腔狭窄C.斑块面积<40%血管截面积时,动脉管壁表现为正性重构D.DSA检查可见管腔明显狭窄E.斑块面积>40%血管截面积时,动脉管壁表现为正性重构正确答案:C3.高分辨血管壁MR指导下颈动脉闭塞开通的优点是什么()A.建立血管壁完整图像B.减少脑梗死并发症C.明确血肿或溶栓疗法的治疗时态D.对内中膜撕裂如实显示E.评价颅内动脉分支的情况正确答案:A4.慢性颈动脉闭塞临床特异性表现()A.晕厥B.记忆力下降C.偏头痛D.脑卒中E.颈部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正确答案:D5.颅内动脉易损斑块在HR-VWI扫描特征表现()A.T1高信号B.T1等信号C.T1低信号D.T1增强斑块无明显强化E.T2加权成像正确答案:A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解读1.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目的()A.提高认知水平B.延缓认知障碍的进一步下降C.改善精神行为症状D.提高日常生活能力E.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E2.以下哪项是卒中后患者可能出现的常见精神症状?A.头痛B.咳嗽C.情绪低落D.视力模糊E.肌肉疼痛正确答案:C3.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PSCI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脑小血管病,其中包括动脉硬化和脑淀粉样血管病B.微梗死和脑白质高信号是与PSCI关联最强的表现,其在疾病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C.研究发现梗死灶的位置和数目也会影响PSCI的发展,特定部位和传导束被认为是独立的危险因素D.糖尿病与PSCI的风险增加无关E.在卒中前存在认知损害,或者卒中发生后出现并发症,也可能增加发展为PSCI的风险正确答案:D4.卒中后抑郁在卒中幸存者中的累积发病率为55%A.10%B.15%C.35%D.45%E.55%正确答案:E5.急性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内开始胃肠道内营养需管饲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应首先选择鼻胃管或口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A.7天B.10天C.12天D.15天E.18天正确答案:A卒中后认知障碍干预的新策略1.以下哪项不是PSCI诊断评估中通常考虑的方面?A.症状表现B.影像学检查C.精神心理状态D.血液生化指标E.认知功能测试正确答案:D2.以下关于PSCI对患者病死率影响的研究,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PSCI对患者病死率没有显著影响B.PSCI与缺血性卒中、其他类型的卒中以及心血管死亡事件均无关C.PICASSO研究中,共有1240名患者参与,且研究时间不足一年D.PSCI会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并与多种不良事件有关E.PSCI在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认知功能的改善,而非病死率正确答案:D3.以下关于脑卒中对认知功能影响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脑卒中患者几乎不会经历任何认知功能的下降B.在脑卒中后的六个月内,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至少一个认知领域的损伤C.脑卒中仅影响患者的记忆功能,对其他认知功能无影响D.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损伤通常在短时间内可以完全恢复E.脑卒中后,只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全局认知的下降正确答案:B4.关于艾地在治疗神经损伤中的相关指南推荐,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艾地主要用于治疗严重认知障碍患者B.艾地的每日推荐剂量为60mg,一次口服C.艾地的主要作用不包括激活线粒体功能D.艾地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E.艾地在《中毒迟发型脑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未被提及正确答案:D5.以下哪种药物是能透过血脑屏障的线粒体靶向治疗药物A.伊立替康B.阿托伐他汀C.艾地片D.苯磺酸氨氯地平E.氢氯噻嗪正确答案:C卒中恢复期管理的进展与实践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对患者及早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卒中患者康复管理质量?A.预防B.药物治疗C.精神行为症状治疗D.康复治疗E.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正确答案:E2.在急性卒中事件发生后的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认知筛查,其后每()进行神经心理评估随访;必要时进行多维度的全套认知功能评估,以明确PSCI的发生及演变A.1周B.1个月C.3个月D.6个月E.1年正确答案:C3.下列关于卒中恢复期的时间划分正确的说法是()A.只有国外有明确是时间划分来界定卒中的恢复期,一般来说为24-48hB.国内外有明确是时间划分来界定卒中的恢复期,一般来说为1年以上C.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划分来界定卒中的恢复期D.国内外没有明确是时间划分来界定卒中的恢复期,一般来说为1年以上E.卒中恢复期的时间划分为整一年正确答案:C4.关于MMSE和MoCA量表在认知功能障碍筛查中的应用,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MMSE量表主要用于识别轻度认知障碍,而MoCA量表则主要用于痴呆症的诊断B.MMSE量表简单易行,适用于大规模筛查,但无法评估执行功能C.MoCA量表对于文盲和低教育水平的老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D.MoCA量表在识别MCI和痴呆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E.推荐单独使用MMSE或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筛查B5.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不同程度的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病率高达()A.50.97%B.60.97%C.70.97%D.80.97%E.90.97%正确答案:D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解读1.CISS分型不包括()A.穿支动脉病B.心源性C.大动脉粥样硬化型D.其他原因E.隐源性卒中正确答案:E2.最新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权威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多少新发卒中患者()A.100万B.240万C.360万D.480万E.600万正确答案:B3.关于卒中,以下错误的是()A.睡眠呼吸暂停会增加卒中、死亡和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和心房颤动)的风险B.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通常用于评价睡眠呼吸暂停的程度C.高同型半胱氨酸症与卒中及其他血管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增高有关D.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膳食种类应单一精细化E.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应注意低盐低脂的均衡膳食正确答案:D4.心源性栓塞最常见的危险因素()A.心房颤动B.高血压C.心室颤动D.心房扑动E.高胆固醇血症正确答案:A5.对发病在24h内、非心源性轻型缺血性卒中(NIHSS评分≤3分)或高风险TIA(ABCD2评分≥4分)患者推荐()A.如无药物禁忌,推荐给予氯吡格雷(75mg)联合阿司匹林(75-100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1d(首次剂量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和阿司匹林75-300mg),后改为单药抗血小板治疗B.如无药物禁忌,推荐给予氯吡格雷(75mg)联合阿司匹林(75-100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90d(首次剂量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和阿司匹林75-300mg),后改为单药抗血小板治疗C.如无药物禁忌,推荐给予氯吡格雷(75mg)联合阿司匹林(75-100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00d(首次剂量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和阿司匹林75-300mg),后改为单药抗血小板治疗D.如无药物禁忌,推荐给予氯吡格雷(75mg)联合阿司匹林(75-100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4d(首次剂量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和阿司匹林75-300mg),后改为单药抗血小板治疗E.如无药物禁忌,推荐给予氯吡格雷(75mg)联合阿司匹林(75-100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30d(首次剂量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和阿司匹林75-300mg),后改为单药抗血小板治疗正确答案:A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精准抗血小板治疗1.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是()A.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COX-1)B.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COX-2)C.P2Y12抑制剂D.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拮抗剂E.抑制血小板生成正确答案:A2.对于轻型AIS及高危TIA患者,在发病24h内启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mg/d,联合氯吡格雷75mg/d(首日负荷剂量为300mg),并持续()A.14天B.21天C.24天D.60天E.90天正确答案:B3.属于P2Y12抑制剂是()A.阿司匹林B.西洛他唑C.氯吡格雷D.替罗非班E.阿法韦林正确答案:C4.阿司匹林抵抗的诊断标准是()A.即用15μmol/LADP作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60%,以及用0.5mg/mLAA作为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20%B.即用10μmol/LADP作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70%,以及用0.5mg/mLAA作为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20%C.即用10μmol/LADP作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70%,以及用0.5mg/mLAA作为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30%D.即用10μmol/LADP作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70%,以及用0.5mg/mLAA作为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15%E.即用10μmol/LADP作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60%,以及用0.5mg/mLAA作为诱导剂,其平均血小板聚集率≥20%正确答案:B5.中国人群中存在的2种导致CYP2C19酶缺陷的主要等位基因()A.CYP2C19*2B.CYP2C19*6C.CYP2C19*9D.CYP2C19*4E.CYP2C19*3正确答案:A房性心脏病-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SUS)——一个潜在的重要病因1.ESUS的治疗方式包括以下哪种()A.抗血小板治疗B.抗凝治疗C.血管扩张药物治疗D.手术治疗E.雾化吸入治疗正确答案:B2.STAF评分几分提示房颤所致卒中()A.3B.4C.5D.6E.7正确答案:C3.改良STAF新增的变量包括()A.多血管区多发病灶赋值3分B.NT-proBNP≥431pg/ml赋值3分C.年龄>62岁2分D.左心房扩大2分E.单发病灶的赋值标准变更为梗死灶直径大于15mm 正确答案:B4.CRYSTSLAF试验发现40岁以上,皮下埋藏植入式心脏监测器连续监测36月,房颤发现率为()A.0.1B.0.2C.0.3D.0.4E.0.5正确答案:C5.下面不属于房性心脏病的是()A.心腔扩大B.纤维化内皮细胞功能障碍C.肌细胞功能受损D.卵圆孔未闭E.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损伤正确答案:D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评估1.下列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属于不可干预因素的是()A.吸烟B.高血脂C.肥胖D.年龄E.饮食习惯正确答案:D2.有关缺血半暗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缺血半暗带与核心梗死区血供不同B.缺血半暗带指存在功能障碍但尚未死亡,可挽救的脑组织C.及时挽救缺血半暗带是AIS治疗的关键D.可通过CT/MR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如CTP、DWI-PWI不匹配、DWI-FLAIR不匹配等E.缺血半暗带区域一定会导致脑功能障碍A3.下列哪种成像技术可帮助识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行的血管重建治疗方法()A.传统CTB.MRIC.CTAD.PETE.X线平片正确答案:C4.下列不属于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的有()A.穿支动脉病B.大动脉粥样硬化C.小动脉闭塞D.心源性栓塞E.原因不明型正确答案:A5.下列急性期脑梗死的CT征象中不包括()A.岛带征B.豆状核模糊征C.黑洞征D.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E.脑血肿征正确答案:CCAS并发症处理和围手术期管理1.为预防脑高灌注综合征,以下那一条措施不合适()A.急性脑梗死症状稳定者2周后手术B.双侧严重狭窄,先行狭窄严重侧,3月后再行对侧C.严重的颈动脉狭窄并脑血流量显著降低者,分期血管成形术D.对于血压难以控制者可加用镇静药物,使血压平稳下降E.急性脑梗死立即手术正确答案:E2.以下哪一项不是CAS并发症()A.心率、血压下降B.TIA和脑栓塞C.高灌注综合征(CHS)D.支架内血栓形成E.颅内感染正确答案:E3.术后并发症是CAS中一大难题,在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等不良情况下,以下哪个措施是CAS患者急诊医生常用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A.严格静脉注射药物,过早地恢复患者自主呼吸B.常规监测降压药物的浓度和剂量,及时调整药物用量C.给予大剂量的利尿剂,加强尿液排泄量的监测D.维持足够的液体输入,避免低钠低血容量的情况发生E.施行机械通气和有创性呼吸治疗正确答案:B4.假性动脉瘤处理中哪一项不合适()A.加压包扎B.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凝血酶C.覆膜支架D.弹簧圈栓塞或外科治疗E.穿刺引流正确答案:E5.诊断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必要条件是()A.术中或术后MCA平均血流速度比术前增加100%以上B.术中或术后MCA平均血流速度比术前增加50%以上C.血压升高D.意识障碍E.癫痫正确答案:A急诊取栓困难路径建立——经桡动脉穿刺1.常见的与桡动脉穿刺相关并发症不包括()A.桡动脉痉挛B.闭塞和前臂血肿C.假性动脉瘤D.动静脉瘘E.前臂坏死正确答案:E2.桡动脉穿刺方法()A.钢针B.套管针C.两者皆可D.其他正确答案:C3.中国女性桡动脉的粗细()A.2.60±0.99mmB.2.70±0.99mmC.2.60±1.1mmD.2.70±1.0mmE.2.50±0.99mm正确答案:A4.中国男性桡动脉的粗细()A.2.55±1.1mmB.2.58±1.1mmC.2.60±0.99mmD.2.55±0.99mmE.2.50±0.99mm正确答案:B5.经桡动脉穿刺是取栓手术中常用的途径之一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宜经桡动脉穿刺进行取栓手术()A.股动脉无法穿刺B.患者有过敏体质C.患者无法配合手术D.手臂有畸形或者其他障碍影响穿刺E.经桡动脉穿刺均可适用于进行取栓手术正确答案:E卒中后癫痫的诊断和治疗1.下列哪种类型的癫痫发作会引起抽搐()A.部分性发作B.大发作C.强直-阵挛发作D.空白发作E.癫痫性痴呆发作正确答案:C2.下面关于卒中后癫痫(PSE)早期发作正确的是()A.卒中后1天内发生的痫性发作B.卒中后1周内发生的痫性发作C.卒中后1月内发生的痫性发作D.卒中后1季度内发生的痫性发作E.卒中后1年内发生的痫性发作正确答案:B3.下面关于卒中后癫痫不正确的是()A.卒中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癫痫发作B.卒中前有癫痫病史C.卒中前无癫痫病史D.排除脑部及全身系统性疾病E.脑电监测到痫性放电与卒中病变部位一致正确答案:B4.下面关于卒中后癫痫用药疗程正确的是()A.1月B.3月C.半年D.1年E.至少2年正确答案:E5.下面关于PSE预后错误的是()A.导致卒中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明显增加B.伴有PSE的青年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差C.但与其他症状性癫痫相比,PSE药物难治率相对较高D.总体预后较好E.可能会出现认知和情绪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正确答案:C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进展1.根据指南,对于发病4.5-9小时的AIS患者,如果什么条件下推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患者年龄大于80岁B.存在核心灌注不匹配C.患者有轻型致残性卒中D.患者合并多发病和虚弱E.患者年龄大于90岁正确答案:B2.什么情况下不适宜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血压高于185/110mmHgB.伴有颅内出血的影像学表现C.近期出血性疾病史D.服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E.没有该情况,静脉溶栓治疗可以被广泛使用正确答案:D3.卒中终生风险的国家是哪个()A.美国B.印度C.中国D.巴西E.俄罗斯正确答案:C4.根据指南,对于发病6小时内的AIS患者,如果不适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考虑使用哪种药物()A.尿激酶B.替奈普酶C.阿司匹林D.去氨普酶E.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rt-PA)正确答案:A5.根据《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以下哪个时间段内发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发病0-1小时内B.发病1-3小时内C.发病3-4小时内D.发病4-4.5小时内E.发病4.5-9小时内正确答案:B缺血性脑卒中的脑保护治疗1.我国脑卒中不具有以下特点()A.高发病率B.高死亡率C.高致残率D.低救治率E.低卒中复发率正确答案:D2.关于缺血性脑卒中脑保护药物描述错误的有()A.存在基础-临床转化困难B.新药应针对缺血级联反应的多个环节C.得到了各国指南的普遍推荐D.可考虑将既往尝试失败的药物作为溶栓或取栓的辅助治疗E.脑保护药物的临床应用往往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确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并确认相应的适应证和有效剂量等问题正确答案:C3.脑核心梗死区描述错误的是()A.CBF<10ml/100g/minB.扩散异常C.可逆性缺血D.细胞毒性水肿E.梗死区细胞坏死后,可通过再灌注进行部分修复正确答案:B4.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B.出血性脑卒中C.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硬膜下血肿E.暴发性脑血管病毒感染正确答案:A5.下列哪项措施不是缺血性脑卒中的脑保护治疗常用措施()A.气管插管B.血糖控制C.调整D.营养支持E.血压控制正确答案:A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研究进展1.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作用机制不包括()A.可促进神经元增殖分化B.可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可增加CBF,缓解卒中后血脑屏障功能障碍D.可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机制E.预处理可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正确答案:E2.所有卒中发病病例中,缺血性卒中占比()A.50-60%B.60-70%C.70-80%D.40-50%E.30-40%正确答案:B3.下面关于全球卒中负担错误的是()A.全球估计共有1220万卒中发病病例B.卒中患病人数估计共有1.01亿C.卒中导致655万人死亡D.所有卒中发病病例中,有90%为缺血性卒中E.缺血性卒中比例在老年人中更高正确答案:D4.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现状表明,下列哪个方面是针刺的主要作用机制()A.促进血管生成和神经再生B.降低血压和血脂C.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D.增强免疫功能和体液循环E.促进胶质细胞代谢和脑组织重建正确答案:C5.针刺治疗早期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表明,下列哪种方法是最适合的针刺方式()A.激光针刺B.穴位贴压C.电针刺D.指压按摩E.经皮穿刺正确答案:E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抗凝策略与挑战1.在抗凝治疗中,如何避免出血风险()A.尽可能使用更高效且口服便捷的抗凝药物B.在开始治疗前对患者的出血风险做评估C.提高药物剂量以取得更好的抗凝效果D.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避免不良互作用E.口服抗凝药物开始治疗后,可忽略继续监测正确答案:B2.房颤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无房颤患者的()倍A.1B.1.6C.2D.3E.4正确答案:B3.抗凝治疗出血可纠正危险因素()A.年龄>65岁B.既往大出血史C.严重肾功能不全(透析或肾移植)D.严重肝功能不全(肝硬化)E.血小板计数减低正确答案:E4.下面关于CHA2DS2-VASc-60评分错误的是()A.高血压1分B.充血性心衰1分C.卒中2分D.年龄>75岁2分E.女性1分正确答案:D5.目前国际上多采用原则实施房颤相关卒中的抗凝治疗,下面正确的是()A.TIA患者,发病第3d启动抗凝治疗B.轻型卒中患者(NIHSS<6分),发病第3d启动抗凝治疗C.对于中度卒中患者(NIHSS8-15分),发病第6d如无出血转化则启动抗凝治疗D.对于重度卒中(NIHSS>20分),发病第12d除外出血转化后启动抗凝治疗E.对于中度卒中患者(NIHSS8-15分),发病第3d如无出血转化则启动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抗凝治疗是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以及静脉血栓栓塞症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抗凝药物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本文将对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一、传统抗凝药物1、肝素肝素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凝药物之一,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来发挥抗凝作用。
肝素分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
普通肝素需要静脉注射,使用时需要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调整剂量,容易引起出血等不良反应。
低分子肝素则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更长的半衰期,皮下注射即可,使用较为方便,出血风险相对较低。
2、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的维生素 K 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 K 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来发挥抗凝作用。
华法林的抗凝效果个体差异较大,需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剂量,治疗窗窄,容易受到食物和药物的影响,导致出血或抗凝不足等并发症。
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1、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口服后在体内迅速转化为活性成分,能够特异性地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达比加群酯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但需要根据患者的肾功能调整剂量。
2、直接 Xa 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直接 Xa 因子抑制剂。
它们通过直接抑制 Xa 因子的活性来阻断凝血瀑布的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发挥抗凝作用。
这些药物具有口服方便、起效迅速、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肾功能不全或存在药物相互作用时,仍需要谨慎使用。
三、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显著增加。
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CHA₂DS₂VASc 评分≥2分的男性和≥3 分的女性,推荐使用抗凝药物进行血栓预防。
缺血性脑卒中的抗凝治疗1. 引言1.1 背景介绍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循环发生急性功能缺失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高不下。
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也是造成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抗凝治疗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有效预防脑血栓形成和再发,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提高生存率。
在选择抗凝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以及脑卒中类型等因素。
药物治疗是抗凝治疗的核心,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和缺血风险。
抗凝药物的应用时机也至关重要,及时开始治疗可以避免进展性病变和再发事件的发生。
在抗凝治疗过程中,预防并发症同样重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和注意出血风险,可以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抗凝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果。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抗凝治疗的最佳方案,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2. 正文2.1 患者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进行抗凝治疗时,患者的选择尤为重要。
首先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老年人和女性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
其次要考虑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血栓形成,这类患者对抗凝治疗的需求更为迫切。
患有心脏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也需要特别注意抗凝治疗的选择和应用时机。
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和疾病特点,才能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抗凝治疗方案。
在选择患者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避免因抗凝治疗而引发其他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患者选择是抗凝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慎重考虑和科学分析。
2.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抗凝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凝药物能够有效地阻止血栓形成,从而减少脑血栓栓塞的发生率。
一般来说,抗凝药物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