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车辆与牵引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7.85 MB
- 文档页数:47
浅述温州市域铁路S1线车辆的技术特点摘要:我国首条市域铁路--温州市域铁路S1线车辆是为适应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构建新型1小时经济圈而研制的新型快捷轨道交通工具。
重点描述S1线市域动车组是融合了高速动车组可靠、先进、可持续运行的技术特性和城轨地铁车辆的成熟、实用、快速起停等特性的技术特点。
关键词:市域铁路;车辆;技术特点温州市域铁路S1线市域动车组具有持续运行速度高、平均旅行速度快、载客量大、快起快停、快速乘降、频繁起停、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等技术优势,可以满足市域铁路公交化的运营需求。
S1线车辆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诸如牵引系统、网络系统、辅助供电系统、制动系统,以及转向架轮轴、空气弹簧、抗侧滚扭杆等完全自主研发、国产化设计制造,整车国产化率超过85%,有效地推动了轨道交通装备业的自主化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科技驱动创新示范效应。
该型市域动车组主要特点有:一、运营符合性1、速度高、旅行时间短最高运行速度140公里/小时、最高试验速度160公里/小时,在S1线(平均站间距仅为3.15km)全线平均旅行速度超过55公里/小时,既满足站站停、密集停站需要,又可快速输送乘客,近期全线旅行时间不超过50分钟。
2、载客量大、满足潮汐式客流运输S1线车辆载客量大、与地铁相当,4辆编组定员载客量AW2(座席载客量AW1+5人/m2)超过900人、超员载客量(座席载客量AW1+8人/m2)达到1350人以上。
3、快速乘降、站停时间短快速乘降、站停时间短与地铁运营指标一致,单车每侧设计4对客室侧门、等间距设计。
每对门为1.3米开度气密性双向塞拉门,3秒内完成开门或关门动作,满足站停时间要求:中间站不少于25秒,换乘站不多于35秒,终点站不少于25秒。
二、技术特点1、车体采用大型中空铝型材通长焊接结构,整体承载,执行EN12663强度标准。
具有气密性、等强度、等刚度和轻量化等特性。
采用鼓型断面、3300mm宽车体,外形流畅,车头具有一定的流线造型。
浅谈上海11号线北延线车辆电气牵引系统摘要简要介绍上海11号线北延线地铁车辆电气牵引系统构成、特点及主要控制功能。
关键词:地铁车辆;电气牵引系统;构成;特点;控制功能1、概述上海地铁11号线北延线增购项目(安亭-花桥)车辆为A型车体,采用4动2拖的列车编组,其列车编组型式为:=Tc–Mp–M+M–Mp–Tc=(其中Tc:有司机室的拖车,Mp:有受电弓的动车,M:无受电弓的动车)。
列车由两个单元车组组成,每个单元车组由1辆拖车和2辆动车组成。
该系统采用矢量控制,具有优异的防空转/滑行控制功能。
列车制动采用优先使用电力再生制动,在低速时启动制动过渡电阻,实行电制动与空气制动平滑转换。
列车牵引系统主电路采用两电平电压型直—交逆变电路。
经受电弓受流输入的DC1500V由VVVF逆变器变换成频率、电压均可调的三相交流电,向异步牵引电动机供电。
VVVF逆变器由两个IGBT逆变模块单元组成,一起驱动4台牵引电动机,逆变模块单元将逆变单元与制动斩波单元集成在一起。
当电网电压在1000V~1800V之间变化时,主电路都能正常工作,并方便地实现牵引—制动的无接点转换。
2、车辆主要技术参数牵引性能(在定员AW2情况下,车轮半磨耗状态,在干燥、清洁平直轨道上,额定电压DC1500V时),平均加速度为:平均启动加速度(0~36km/h)≥1.0m/s2平均加速度(0~80km/h) ≥0.6m/s2平均加速度(0~100km/h) ≥0.4m/s2制动性能(在定员AW2载荷情况下,在干燥、清洁平直轨道上,列车从最高运行速度100km/h到停车),平均减速度为:平均全常用制动减速度(100km/h~0包括响应时间) ≥1.0 m/s2平均快速制动减速度(100km/h~0包括响应时间) 1.3 m/s2平均紧急制动减速度(100km/h~0包括响应时间) 1.3 m/s2列车纵向冲击率:≤0.75m/s3制动计算粘着系数值≤0.15最高运行速度: 100km/h平均旅行速度:≥37km/h3、系统特点电气牵引系统充分利用轮轨粘着条件,并按列车载重量从空车AW0到超员载荷AW2范围内自动调整牵引力的大小,使列车在空车AW0至超员载荷AW2范围内保持起动加速度基本不变,并具有反应迅速、有效可靠的粘着利用控制和空转保护。
第一章铁道车辆第一节铁道车辆的特点及组成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中,铁路运输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就运送一定数量的货物或旅客而言,铁路运输所消耗的能源要少得多,且可以使用价格较便宜的燃料或电力,对环境的污染也大为减少。
在占地面积一定及相同时间内,铁路可以运送更多的旅客或货物。
高速铁路客运可以比高速公路客运更迅速、更安全、更舒适。
但是在运输的区域及时间上,汽车可以更机动、更灵活,便于实行门到门的运输。
因此,各种运输形式是优势互补的,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铁道运输的运载工具是铁道车辆。
广义地说,所谓铁道车辆是指那种必须沿着专设的轨道运行的车辆,不论其本身是否具有牵引动力,均能运送旅客或货物。
仅提供牵引动力的机车不属于铁道车辆。
由于各种有轨车辆之间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本章所述的车辆结构原理基本上也适用于其他有轨车辆。
一、铁道车辆的基本特点铁道车辆与其他车辆的最大不同点,在于这种车辆的轮子必须在专门为它铺设的钢轨上运行。
这种特殊的轮轨关系成了铁道车辆结构上最大的特征,并由此产生出许多其他的特点。
1.自行导向:除铁道机车车辆之外的各种运输工具几乎全有操纵运行方向的机构,只有铁道车辆通过其特殊的轮轨结构,车轮就能沿着轨道运行而无需专人掌握运行的方向。
2.低运行阻力:除坡道、弯道及空气对车辆的阻力之外,运行阻力主要来自走行机构中的轴与轴承以及车轮与轨面的摩擦阻力。
铁道车辆的车轮及钢轨都是含碳量偏高的钢材,轮轨接触处的变形较小,而且铁道线路的结构状态也尽量使其运行阻力减小,故铁道车辆运行中的摩擦阻力较小。
3.成列运行:由于以上两个特点决定它可以编组、连挂组成列车。
为了适应成列运行的特点,车与车之间需设连结、缓冲装置;且由于列车的惯性很大,每辆车均需设制动装置。
4.严格的外形尺寸限制:铁道车辆只能在规定的线路上行驶,无法像其他车辆那样主动避让靠近它的物体,为此要制定限界,严格限制车辆的外形尺寸以确保运行安全。
二、铁道车辆的组成铁道车辆从出现初期直至近代,由于不同的目的、用途及运用条件,使车辆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类型与结构,但均可以概括为由以下五个基本部分组成:1.车体:车体是容纳运输对象的地方,又是安装与连接其他四个组成部分的基础。
IEC61377:2016《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牵引系统组合试验》标准解析王彬;吴婷【摘要】2016年,新版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牵引系统组合试验标准IEC61377:2016《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牵引系统组合试验》发布.通过解读其主要内容,分析了新版标准与原版IEC 61377-1:2006、IEC 61377-2:2002、IEC61377-3:2002的主要区别,为从事轨道交通行业牵引控制系统研究与试验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2页(P79,81)【关键词】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组合试验;牵引系统;IEC 61377【作者】王彬;吴婷【作者单位】中车株洲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株洲412001;湖南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412001【正文语种】中文在IEC 61377-2016标准发布之前,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牵引系统组合试验主要依据以下标准开展:IEC 61377-1:2006、IEC 61377-2:2002、IEC 61377-3。
欧盟将 IEC标准采纳为EN61377系列,中国则等同采用或修改采用IEC标准为GB/T 25117系列,并替代原铁道行业标准TB/T 3117-2005。
2016版标准将上述三个标准合并成一个标准,对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进行了较大的完善和改动,更具指导性和可行性。
本文拟针对新版标准IEC 61377:2016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1 牵引系统定义新版标准对组合系统试验中被试对象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
IEC 61377:2016分别定义了牵引系统和可以代表牵引系统的最小被试牵引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被试牵引系统被定义为至少应是一路完整的牵引控制单元及其所有的相关负载,将之前并未包含在组合试验系统内的牵引变压器(如有)、主辅一体化变流器中的辅助变流器等部件划入必须进行组合试验的范围,更加符合实际牵引组合系统的组成情况,并要求最小被试牵引系统的负载也必须满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