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 格式:docx
- 大小:27.80 KB
- 文档页数:4
脑肿瘤卒中临床分析1. 引言1.1 脑肿瘤与卒中的关系概述脑肿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可对脑部组织造成压迫和破坏。
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是脑部血流突然中断,导致局部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脑肿瘤与卒中的关系密切,一方面,脑肿瘤的生长可压迫血管,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引发卒中;另一方面,卒中也可能加剧脑肿瘤患者的病情,影响其预后。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脑肿瘤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提高脑肿瘤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1.3 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肿瘤卒中的研究逐渐深入。
研究发现,脑肿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目前,关于脑肿瘤卒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脑肿瘤卒中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脑肿瘤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2.1 发病率与死亡率脑肿瘤卒中在临床上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因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而备受关注。
据统计,脑肿瘤患者中约有5%-10%会发生卒中,而在所有卒中患者中,由脑肿瘤引起的比例约为1%-2%。
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和人们对脑肿瘤认知的提升,近年来脑肿瘤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2 年龄、性别、地域分布脑肿瘤卒中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以中老年人群更为常见。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肿瘤卒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在性别分布上,男性略高于女性。
此外,脑肿瘤卒中的地域分布存在差异,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2.3 危险因素分析脑肿瘤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点:1.脑肿瘤类型:胶质瘤、脑膜瘤等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更容易发生卒中。
2.脑肿瘤位置: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的肿瘤更容易引起卒中。
3.肿瘤大小:肿瘤体积越大,卒中风险越高。
4.患者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卒中风险增加。
脑出血手术医学术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脑出血是指因脑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情况。
这种状况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旨在控制出血并恢复脑功能。
本文旨在介绍脑出血手术的医学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相关知识。
脑出血手术涉及一系列医学术语,包括手术步骤、手术器械以及治疗方法等等。
通过学习这些术语,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脑出血手术的过程以及医生所采用的方法。
在本文的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脑出血的概念和分类。
脑出血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根据出血的部位又可以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和脑实质内出血等。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脑出血的病因和症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脑出血的成因和表现。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脑出血手术的相关术语。
手术步骤包括麻醉、切口、显露、止血等,每个步骤都有其特定的术语和操作要求。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手术器械,如手术刀、吸引器、电凝器等,以及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如血管修复术、血管内溶栓术等。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脑出血手术的概述进行总结,强调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展望未来对脑出血手术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够通过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通过本文对脑出血手术的医学术语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脑出血手术的相关知识,对脑出血的治疗有更深入的认识。
最终,我们期望通过不懈努力,减少脑出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本文的章节安排和内容概述,如下所示: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通过概述将读者引入主题,简要介绍脑出血手术的医学术语。
然后,说明文章的结构,明确各个章节的内容和顺序。
最后,阐明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医学术语的介绍,帮助读者了解脑出血手术,并促进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手术治疗脑肿瘤出血的临床效果与特点发布时间:2022-07-27T02:14:19.79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4月7期作者:王铭晖韩东汉通讯作者[导读]手术治疗脑肿瘤出血的临床效果与特点王铭晖韩东汉通讯作者(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吉林省延吉133000)摘要:目的:探讨脑肿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效果及特点。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78例脑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9例。
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对比治疗后的效果。
结果:总有效率指标对比观察组更高,和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对比观察组更低,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较大,可构成统计学意义。
结论:脑肿瘤出血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显著提高总有效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加强推广。
关键词:手术;脑肿瘤出血;临床效果;特点脑肿瘤指的是发生于颅内的肿瘤,可以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两类。
目前临床上还未对该疾病的病因进行明确,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偏瘫等,较大程度上干扰了患者正常的生活[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该疾病发生率明显提高。
传统治疗中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但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手术治疗效果更好。
为探讨手术对脑肿瘤出现患者治疗的效果,我院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78例脑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9例。
其中,对照组女性与男性各42例、47例;年龄区间42-76岁,中位数(55.51±3.36)岁。
观察组女性与男性各45例、44例;年龄区间46-76岁,中位数(56.83±3.48)岁。
两组资料比较结果差异不明显,具有对比价值。
1.2方法对照组为保守治疗方法,口服云南白药治疗,每次0.5g,每日4次。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神经内科。
脑室内出血是指由非外伤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用力活动,洗澡、饮酒等。
多为急性起病,少数可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1、一般表现:视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多少而异,轻者可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血压升高,脑膜刺激征等。
重者表现为意识障碍、癫痫发作、高热、肌张力高、双侧病理反射等征。
晚期可出现脑疝,去脑强直和呼吸循环障碍以及植物神经系统紊乱。
部分病人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肺炎等并发症。
2、原发脑室内出血:除具有一般表现外,与继发脑室内出血相比尚有以下特点:①意识障碍相对较轻。
②可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③定位体征不明显。
④多以认识功能、定向力障碍和精神症状为常见。
3、继发脑室内出血:除具有一般表现外,还因原发出血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各异:①位于内囊前肢的血肿,极易破入脑室,临床表现相对较轻。
②位于内囊后肢前2/3的血肿,由于距脑室相对较远,当血肿穿破脑室时,脑实质破坏严重,临床表现为突然昏迷、偏瘫,在主侧半球可有失语、病理反射阳性,双眼球向病灶侧凝视。
③位于内囊后1/3的血肿,多有感觉障碍和视野变化。
④丘脑的出血,表现为意识障碍,偏瘫、一侧肢体麻木,双眼上视困难、高烧、尿崩症、病理反射阳性等。
⑤小脑的出血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强直、共济失调等,重者出现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
⑥脑干出血,轻者表现为头痛剧烈、眼花、呕吐,后组颅神经损伤,颈强直等,重者深昏迷,交叉瘫,双侧瞳孔缩小,呼吸衰竭等。
三、检查:1、CT检查:CT能准确证实出血部位、范围,以及脑室大小,并可重复检查,便于对出血的动态观察及随诊,因此为首选检查手段。
2、腰穿及脑室造影:有一定的危险性,或加重病情。
目前已不作常规检查,除非无CT条件或某些特殊需要时方可施行,检查应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条件下谨慎从事。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少量丘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吴晓赟;李京臣【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24(46)11【摘要】目的探索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少量丘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10例少量丘脑出血(出血量6~15 mL)的患者。
治疗组患者(55例)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55例)采用保守治疗方法。
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扩充版格拉斯哥预后(GOS-E)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时NIHSS评分的变化,治疗前后血肿量、GOS-E评分的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出院6个月后,患者的NIHSS及GOS-E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后2周、4周,治疗组NIHSS评分、GO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和7 d,2组血肿体积均小于入院时(P<0.05),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颅内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脑积水、肺部感染及下肢血栓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6个月后复诊,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GO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与保守治疗效果相比,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可显著改善少量丘脑出血患者的转归和预后。
【总页数】5页(P1652-1655)【作者】吴晓赟;李京臣【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老年病科;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相关文献】1.丘脑出血给予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2.简易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3.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4.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肿瘤的临床效果5.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复发率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出血手术标准
脑出血手术标准如下:
1、出血量:当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小脑出血≥10mL时,需要考虑进行外科手术。
2、意识状态:当患者处于Ⅱ-Ⅳ级意识状态时,需要进行手术。
即患者处于Ⅱ级嗜睡或朦胧,伴不同程度偏瘫和(或)失语状态;Ⅲ级浅昏迷、伴偏瘫、瞳孔等大状态;Ⅳ级昏迷伴偏瘫,瞳孔等大或不等大状态时,需要手术。
3、出血部位:当小脑出血大于10mL或直径≥3cm或合并明显脑积水;基底节区中等量以上出血,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合并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血管病变;重症脑室出血时,需要考虑进行外科手术。
4、全身状况:患者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时,可酌情考虑进行保守治疗。
脑出血手术建议在发病后6-7h内进行,此时脑实质未受到严重损害,手术有利于清除血肿,解除对脑组织的压迫,减轻脑水肿,有利于改善预后。
脑肿瘤卒中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1-05-27T10:51:15.0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衣同军[导读] 预后则主要取决于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后的身体状况,治疗时间以及肿瘤性质。
衣同军(葫芦岛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辽宁葫芦岛125001)【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6-0085-02 【摘要】目的对脑肿瘤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方法全部病例均进行了激素治疗和脱水降颅压治疗,急诊手术15例,择期手术4例,采用的均为一期开颅术对肿瘤进行切除同时清除出血。
结果共有15例患者治愈出院,3例患者好转出院,1例术后病情恶化死亡。
治愈及好转出院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轻度残疾,1例患者重度残疾,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康复状况良好。
结论在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前,应对其进行全面的CT检查,确诊后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尽早切除肿瘤、清除血块。
【关键词】脑肿瘤卒中手术治疗脑肿瘤卒中特点脑肿瘤卒中脑肿瘤脑肿瘤卒中是脑肿瘤病的重度并发症之一,是指患者的脑部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出血,最终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血肿。
如果患者出血较多,则会表现为颅内压急剧增高,与脑卒中的发病较为类似,所以在临床中经常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最终延误治疗。
因此,只有加深对脑肿瘤卒中临床特点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来我院门诊治疗的20例脑肿瘤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来我院门诊治疗的20例脑肿瘤卒中患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4-77周岁,平均年龄43岁。
8例患者有头痛病史,2例患者有抽搐史,6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4例患者在住院前就被诊断为患有脑肿瘤。
脑出血病例分析男性,50岁,主因突发头痛、眩晕、呕吐4小时入院。
现病史:患者人院前4小时吃饭时突发后枕部头痛,呈跳动性,同时出现头晕,视物旋转,呕吐2次,走路不稳。
发病以来无明显肢体力弱、无意识障碍及发热、无视物成双、无耳鸣耳聋、无饮水呛咳。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未规律服药。
否认其它病史。
家族史无特殊。
神经系统查体:嗜睡,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各方向活动充分,双侧眼球可见自发水平眼震,其余颅神经检查正常。
四肢肌力5级。
右上下肢共济运动不稳。
感觉检查正常。
四肢腱反射对称存在,双侧病理征阴性。
颈无抵抗,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头颅CT:右侧小脑半球高密度影。
诊断:右小脑半球出血病例分析病例特点:患者中年男性,急性起病。
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行走不稳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药。
主要阳性体征:嗜睡,双侧眼球有水平眼震,右上下肢共济运动不稳。
头CT示右侧小脑半球高密度改变,提示小脑出血。
定位诊断:根据右上下肢共济失调、眼震、眩晕等提示右侧小脑半球及其纤维联系受损;根据头痛、呕吐、嗜睡,考虑颅内压增高;结合头颅CT结果定位于右侧小脑半球。
定性诊断:中年男性,高血压病史,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小脑半球病变的症状和颅内压增高症状,头颅CT示右侧小脑半球高密度改变,诊断考虑右侧小脑出血。
鉴别诊断:1)小脑梗死:小脑梗死通常也可急性起病,并出现小脑病变的症状和体征,与本患者临床表现及查体相符;但本患者发病时伴明显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结合头颅CT的高密度改变可除外小脑梗死。
2)小脑肿瘤伴瘤内出血:小脑肿瘤伴瘤内出血患者一般有慢性头晕、步态不稳等小脑病变的病史,在此基础上再出现突发头痛、呕吐等症状,提示为瘤卒中。
而本患者起病较急,头颅CT示均匀一致的高密度信号,无混杂信号,故小脑肿瘤伴瘤内出血可能性不大。
脑出血为常见的神经科急症之一。
绝大多数是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少数也可由其他病因所致。
引言概述:脑外科是一门复杂且关键的医学专业,它涉及到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是关于脑外科知识点的总结,继续介绍了脑外科的相关知识,将分为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1.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头痛和神经功能缺失的常见表现快速诊断方法:脑CT和脑血管造影的应用2.脑出血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依据出血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合理用药和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二、脑肿瘤的手术治疗1.脑肿瘤的分类和临床表现良性和恶性脑肿瘤的特点和症状压迫和浸润性生长模式的影响恶性脑肿瘤的转移方式和疼痛表现2.脑肿瘤手术治疗的原则和技术确定手术适应症和术前评估手术切除程度和缓解症状的关系手术中的常见并发症和处理方法三、颅脑损伤的急诊处理1.颅脑损伤的分级和临床表现颅脑损伤的轻、中、重度分类标准意识障碍、头痛和呕吐等症状的分级2.颅脑损伤的急诊处理原则立即评估和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早期颅内血肿的手术处理和保守治疗针对并发症的及时干预和康复护理四、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1.脑血管病的分类和危险因素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区别和病因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2.脑血管病的诊断方法和原则临床评估和脑血管影像学的应用快速诊断脑卒中的评分工具和急性处理慢性脑血管疾病的长期随访和干预策略五、脑脊液循环障碍的诊疗1.脑脊液循环障碍的分类和病因脑积水和脑脊液动力紊乱的特点和原因被脑脊液充满的脑室系统的解剖特点2.脑脊液循环障碍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脑脊液压力检测和脑脊液动力学监测脑分流术和腰椎穿刺排液的临床应用治疗难题和随访方法的探索总结:脑外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专业,对于大脑和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总结了脑外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脑肿瘤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急诊处理、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脑脊液循环障碍的诊疗。
希望通过这些知识点的了解,能够加强对脑外科领域的认识,并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脑出血的分型、诊断、治疗【总结篇】脑出血(ICH)是一种常见而又难治的疾病。
根据2018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数据推算,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患人数达1242万,其中脑出血占脑卒中患者的25%~55%。
脑卒中患者中,脑出血患者的致残、致死率高于脑梗死患者,脑出血患者1个月死亡率高达35%~52%,6个月末仍有80%左右的存活患者遗留残疾,是中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规范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标准,有利于降低其死亡率和残疾率。
一、脑出血的分型1.按出血部位分型根据脑出血的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基底核区出血;②丘脑出血;③脑叶出血;④脑干出血;⑤小脑出血;⑥脑室出血。
其中丘脑出血常合并侧脑室出血,小脑出血可合并四脑室出血,严重者可铸形。
2.按病因分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以高血压、脑淀粉样血管病(CAA)、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肿瘤卒中、凝血功能障碍等多见。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脑出血病因分型标准,主要有按血压分型(高血压性脑出血和非高血压性脑出血)、SMASH-U分型、按血管病变和发病机制分型、按病因分型(原发性脑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等多种分型。
其中以原发性脑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分型较为公认。
(1)原发性脑出血:主要是高血压脑出血,少数为脑淀粉样血管病及不明原因的脑出血。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分析,我国原发性脑出血合并高血压者高达70%~80%。
原发性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出血的80%~85%。
(2)继发性脑出血:一般指有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由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凝血功能障碍、脑肿瘤、脑血管炎、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静脉窦血栓形成等引起,占脑出血的15%~20%。
二、脑出血的诊断1.总体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
②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③头颅CT或MRI显示出血灶。
④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
脑出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
其中大脑半球出血占80%,脑干和小脑出血占20%。
病因:1、高血压并发细小动脉硬化:为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多数在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并存情况下发生。
2、颅内动脉瘤:主要为先天性动脉瘤,少数是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和外伤性动脉瘤。
动脉瘤经血流漩涡和血压的冲击,常使其顶端增大、破裂。
3、脑动静脉畸形:因血管壁发育异常,常较易出血。
4、其他:脑动脉炎、脑底异常血管网症、血液病、抗凝及溶栓治疗、淀粉样血管病、脑肿瘤细胞侵袭血管或肿瘤组织内的新生血管破裂出血。
临床表现:由于脑血肿的占位及压迫,影响脑血液循环而产生顿压增高和脑水肿,所以绝大多数患者出现头痛、呕吐、昏迷及偏瘫等共性症状。
但因出血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并非都是一样。
(1)内囊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
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对测“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内囊出血病辑范围较大,神经损害症状较重。
但若出血偏于内囊外侧,主要损害外囊部位,则临床症状多较轻些,多无意识障碍,偏瘫也轻,预后较好。
(2)丘脑出血:如属一侧丘脑出血,且出血量较少时,表现对侧轻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特别是本体感觉障碍明显。
如果出血量大,受损部位波及对侧丘脑及丘脑下部,则出现呕吐咖啡样物,呕吐频繁呈喷射状,且有多尿、尿糖、四肢瘫痪、双眼向鼻尖注视等症。
病情往往危重,预后不好。
(3)脑叶出血:也称为皮质下白质出血,可发生于任何脑叶。
除表现头痛、呕吐外,不同脑叶的出血,临床表现亦有不同。
如额叶出血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疑虑,对侧偏瘫、运动性失语等;顶叶出血则出现对侧感觉障碍;颞叶出血可出现感觉性失语、精神症状等;枕叶出血则以偏盲最为常见。
脑叶出血一般症状均略轻些,预后相对较好。
(4)桥脑出血:桥脑是脑干出血的好发部位。
早期表现病处侧面瘫,对侧肢体摊,称为交叉性瘫。
这是桥脑出血的临床特点。
如果出血量大,则影响对侧,出现四肢瘫、瞳孔缩小、高热、昏迷等症;如果血液破入第四脑室则出现抽搐、呼吸不规则等严重症状,预后多不好;(5)小脑出血:若出血量少,临床表现常常是先出现头晕,继则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走路不稳、讲话不清;如果出血量大,压迫延髓生命中枢,严重者可突然死亡。
脑肿瘤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脑肿瘤在颅内生长过程中需要血管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而且由于脑肿瘤一
般生长速度比较快,需要的营养比较多,所以肿瘤的血管一般比正常组织要丰富,但是肿瘤的血管往往都是结构不完整的异常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在脑肿瘤中,
垂体瘤、脑实质肿瘤等都是常见的引起出血的肿瘤类型。
一、脑肿瘤出血的原因
1、主要病因
(1)血管因素:肿瘤的生长本身就需要丰富的血流供应,且颅内新生血管
是未成熟的,具有结构异常和血管脆性,同时肿瘤异常的血管容易破坏正常的血管,以上都会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2)肿瘤坏死:随着肿瘤逐渐生长,原供应生长的血流不能正常供应就会
引起肿瘤坏死,最终导致颅内出血。
(3)肿瘤压迫:肿瘤压迫邻近的脑组织造成血液瘀滞,也会导致脑出血的
发生。
2、诱发因素
(1)放疗:放疗会造成肿瘤血流动力学改变,所以放疗容易诱发脑部肿瘤
的出血。
(2)头脑外伤:颅内肿瘤患者即使受到轻微的头脑外伤也可能会刺激到头部,造成颅内出血。
(3)剧烈情绪:如果颅内肿瘤患者在情绪特别紧张或生气的时候会使颅内
压增高。
增高的颅内压会使微循环灌注血流停止缺氧,血管内的皮细胞受损,导
致管壁有破裂,出现微循环性出血。
而且如果颅内压没有得到控制,继续升高可
能会使脑干移位和扭曲出现颅内的大片出血。
(4)过量饮酒:长期过度饮酒,可导致高血压,容易诱发颅内肿瘤出血。
二、脑肿瘤出血特点
1、单眼突出
即一侧眼球向前突出,严重时眼睑闭合不全,最常见的病因就是脑肿瘤。
2、视力障碍
颅内压增高会使眼球静脉血回流入脑不畅而致水肿,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眼底视网膜有点状、线状、片状病变甚至出血,视物模糊。
脑瘤出血有什么症状?
3、清晨头痛
头痛是脑瘤常见的症状,常发生在清晨四五点钟,往往在熟睡中被痛醒,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逐渐缓解或消失,故称为“清晨头痛”。
颅后窝的肿瘤可致颈部疼痛并向眼眶放射,头痛程度随病情进展逐渐加剧。
脑瘤出血有什么症状?
4、单侧耳聋
若无中耳炎或外伤等病史,仅一侧耳朵听力呈进行性减退,伴有同侧耳鸣,很可能是颅内肿瘤压迫听神经所致。
典型症状
三、常见类型脑肿瘤的典型症状
1、垂体瘤卒中:
(1)剧烈头痛:垂体瘤在未出血时头痛部位多发在额部和双侧颞部,垂体瘤出血后头痛部位可能会发生改变,程度也较前加重。
(2)视力改变:视力会急剧下降甚至失明,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视野改变、
眼外肌麻痹等。
(3)恶心、呕吐:脑出血导致的颅内压增高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为喷
射性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
(4)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程度与垂体瘤卒中的出血量和速度相关,主要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
(5)血压下降:丘脑下部损害表现和颅内的出现会引起血压下降。
2、脑实质肿瘤卒中:
(1)剧烈头痛:是最为常见的症状,头痛程度十分剧烈,头痛的部位不定,可能是一侧头部疼痛,也可能是全头部疼痛。
(2)癫痫:脑出血引起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出现四肢痉挛、大小
便失禁等症状。
(3)视盘水肿:随着出血引起的颅内压力增加,会引起视力下降,一过性
的黑蒙等。
(4)呕吐程度加重:脑出血导致的颅内压增高会出现呕吐症状,为喷射性
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
(5)偏瘫: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的活动障碍,按严重程度分类,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
(6)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程度与脑实质肿瘤的出血部位、出血量和速度
相关,主要表现为嗜睡或昏迷。
四、手术治疗
1、开颅血肿清除术:目的在于清除血肿,早期外科手术能够及时清除血肿、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术后要注意脱水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
2、微创手术:微创手术的伤口较小、手术时间较短,可以定向使用溶栓药
物促进血肿的溶解和引流。
3、脑室引流、血肿溶解术:主要是用于脑实质卒中的患者,在脑室插管引
流出脑室内的脑脊液和血液,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4、去骨瓣减压术:非首选手术,对于其他手术不能实施时的备选方案,主
要在于减轻颅内压。
五、其他治疗方法
1、静脉注射甘露醇
若颅内肿瘤性出血症状较轻,出血量较少时,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来缓解,比
如静脉注射甘露醇。
甘露醇是一种专门用来脱水的药剂,刺激性小,能舒缓周围
神经,降低颅内压,从而减少颅内出血量,能有效缓解头晕头痛的症状。
需要注
意的是,该方法只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
2、服用氨甲苯酸
颅内肿瘤性出血第一步做的应该是止血,而止血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服用氨
甲苯酸来缓解。
氨甲苯酸是比较常用的促凝血药剂,能在短时间内使血液凝固,
起到止血的作用,一般适用大出血的情况。
但这种止血作用的时间有限,不能根治,所以患者一定要到医院进行下一步医治。
颅内肿瘤性出血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若处理不当,很容易直接导
致死亡,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不要盲目医治,平时生活
里要保护好头部,避免其受到伤害,治疗期间不要随意走动,应当听从医生指令,切忌进行任何对头部有害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