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蜻蜓与麻雀
- 格式:pptx
- 大小:5.09 MB
- 文档页数:17
粤教《科学》三年级下册蜻蜓与麻雀教案
粤教《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蜻蜓与麻雀
一、教学理念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粤科版)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的第一课——蜻蜓与麻雀。
教材打破了以往学习动物分类和形态知识时以进化过程的分类地位从低等到高等安排的惯常做法,而是从动物的运动方式——“空中飞”入手,对昆虫与鸟两大类动物进行探究,在观察比较“蜻蜓”与“麻雀”等动物个体身体结构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两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的前概念。
作为蜻蜓和麻雀,都是本地常见的两种动物,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对这两种动物具备了相当的生活经验、感性认识。
小朋友们虽然知道它们都会飞,却往往对它们之间的认识、区别很模糊,本课的教学思路胜在不同于以往从概念等理论出发,而是从学生的思维方式、观察角度出发,通过把握蜻蜓和麻雀同样都会飞出发,质疑“它们都会飞,那蜻蜓和鸟是不是同一类动物呢?”,从而引导学生去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特征,用区别促认识,学生把对蜻蜓与麻雀明显区别的认识,分别推广到其它动物,让学生找出各自的朋友,在游戏活动中归纳出昆虫和鸟的前概念。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蜻蜓与麻雀的翅膀与外形特征。
2、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的前概念。
(二)能力培养目标。
《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小学梁由维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8课《蜻蜓与麻雀》(书本48至51页内容)。
教材分析:教材设计了观察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三个教学活动。
教学中可以分为“蜻蜓和麻雀的比较”和“昆虫类与鸟类”两个内容。
“蜻蜓和麻雀的比较”主要是比较蜻蜓与麻雀的不同,通过让学生观察,找出蜻蜓与麻雀翅膀和身体外形的不同,了解昆虫类和鸟类的共同特征。
“昆虫类与鸟类”是认识什么是昆虫类,什么是鸟类,了解自然界中,像蜻蜓一样的动物属于昆虫,像麻雀一样的动物属于鸟类,并学会区分生活中常见能飞的动物哪些属于昆虫,那些属于鸟类。
从日常生活体验中,学生已经认识到自然界有很多动物可以在空中飞来飞去,也知道空中飞的昆虫与鸟类是不同的。
但学生还不能归纳出昆虫和鸟类各自的特征,把空中飞的动物进行正确的分类。
课堂上,教师用课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录象、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了解蜻蜓与麻雀的不同点,归纳出昆虫与鸟类的特征。
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把在空中飞的一些动物进行分类,并了解到在自然界中,像蜻蜓一样的动物属于昆虫类,像麻雀一样的动物属于鸟类,从而让学生初步明确昆虫类和鸟类的概念。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昆虫类和鸟类的特征,并能指认昆虫类和鸟类的一些主要器官。
(2)学会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3)能正确辨别常见能飞动物是属于昆虫类或是属于鸟类。
2、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能力。
(2)学习比较的方法。
(3)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乐于与人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界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昆虫类和鸟类的特征。
教学难点:归纳出昆虫类和鸟类的特征。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蜻蜓和麻雀的实物标本,资料图片。
3、头饰12个,蜻蜓和麻雀各1个,教材51页10种会飞的动物各1个。
三年级科学蜻蜓与麻雀科学教案设计第一课时:认识蜻蜓和麻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蜻蜓和麻雀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蜻蜓和麻雀的基本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蜻蜓和麻雀。
2.讲解蜻蜓和麻雀的外貌特征,比如蜻蜓有两对透明翅膀,身体细长,麻雀体型小巧,嘴尖细弯等。
3.讲解蜻蜓和麻雀的生活习性,比如蜻蜓喜欢栖息在水边,麻雀喜欢在田野和树林中觅食。
4.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蜻蜓和麻雀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5.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为知识点的总结。
第二课时:蜻蜓和麻雀的生活环境教学目标:了解蜻蜓和麻雀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蜻蜓和麻雀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蜻蜓和麻雀生活的视频和图片。
2.讲解蜻蜓和麻雀喜欢的生活环境,比如蜻蜓喜欢在湖泊、河流和水塘附近,麻雀喜欢在田野、树林和人类居住的地方。
3.让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蜻蜓和麻雀生活环境的影响。
4.分组讨论,总结蜻蜓和麻雀所需要的生活环境和对环境的保护措施。
5.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向身边的人传递保护环境的知识。
第三课时:蜻蜓和麻雀的重要性教学目标:了解蜻蜓和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蜻蜓和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和讨论蜻蜓和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讲解蜻蜓和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比如蜻蜓是捕食害虫的天敌,麻雀是播种作物的助手。
3.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蜻蜓和麻雀,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什么影响。
4.分组讨论,总结蜻蜓和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发表自己的看法。
5.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生态平衡的行动。
第四课时:实地考察教学目标:了解蜻蜓和麻雀的生活环境,观察蜻蜓和麻雀的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蜻蜓和麻雀的生活环境,观察蜻蜓和麻雀的生活习性。
5.蜻蜓与麻雀-粤教粤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蜻蜓和麻雀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习性;2.了解蜻蜓和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意义;3.能够简单地分辨蜻蜓和麻雀。
教学重点1.蜻蜓和麻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2.蜻蜓和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意义。
教学难点1.区分蜻蜓和麻雀,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2.让学生注意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蜻蜓和麻雀;2.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调查它们生活的环境和所处的地位;3.学习2:讲解蜻蜓和麻雀的生态意义,让学生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拓展: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昆虫和鸟类,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教学方法1.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蜻蜓和麻雀的图片,让学生自由观察,让学生说出对它们的第一印象。
学习1(20分钟)教师根据分组的情况,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和发现蜻蜓和麻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调查它们居住的环境和所处的地位,并汇报观察结果。
学习2(15分钟)教师讲解蜻蜓和麻雀的生态意义,让学生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拓展(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探究和了解更多的昆虫和鸟类,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能够简单地分辨蜻蜓和麻雀,并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评价1.学生分组讨论时,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探究欲望;2.学生在观察和分析蜻蜓和麻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认真观察、勤奋学习;3.学生能够简单地分辨蜻蜓和麻雀,并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反思1.在分组讨论时,学生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时,较为片面,需要加强引导和讨论的纵深;2.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学生对昆虫和鸟类缺乏兴趣和理解,教师在拓展环节上应该做好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发扬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观察,来认识生态系统。
2.《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的第2课。
本课包括情景导入、“活动1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实践活动到户外去观察”、“活动2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活动3寻找蜻蜓和麻烦的伙伴”、等五个教学环节。
本课教学情景导入从“麻雀和蜻蜓都会飞,为什么麻雀是鸟而蜻蜓不是”的问题,驱动学生以麻雀和蜻蜓为具体观察个例,探究鸟类和昆虫的一般特征。
“活动1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从蜻蜓和麻雀的都会飞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两者的翅膀有哪些不同,初步获取蜻蜓和麻雀不是同一类别动物的信息。
2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在“活动1”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翅膀的比较观察延伸至全身的比较观察,进一步引导获取蜻蜓和麻雀的不是同种动物的更多证据,并初步归纳两种动物的身体外形特征。
“活动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探究的视野,到大自然中寻找与蜻蜓或麻雀相似的动物,归纳与蜻蜓或麻雀相似的动物具有共同的身体特征,从而初步认识鸟类或昆虫的一般共同特征,并能以此对周围的动物进行辨别。
“实践活动到户外去观察”旨在于引导学生走出实验室到自然界中进行自然观察,发现自然环境中蜻蜓或麻雀等更多昆虫或鸟类动物的更多特征,获取更多有用的科学信息,丰富他们对动物的认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
蜻蜓和麻雀(树麻雀)是学生身边常见的小动物,它们都会飞。
不少学生已经知道蜻蜓是昆虫,麻雀是鸟。
但为什么同样都会飞,蜻蜓和麻雀却属于不同类别的动物呢?具有什么特征的动物才是昆虫?具有什么特征的动物才是鸟?对这些问题,学生未必深入思考过。
本课以麻雀和蜻蜓为个例引导学生一系列的探究,通过观察和比较归纳鸟类和昆虫的一般特征。
三年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比较和归纳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认知上比较依赖具体的事物,他们的归纳能力还需建立在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素材的基础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标本、图片和视频等直观的资料,为学生的进行思考提供必要的思维支架。
第一课蜻蜓与麻雀萧县龙城镇中心小学汪敬洲一、教材说明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的第一课时。
先从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入手,按照"空中飞"的运动方式,对昆虫(代表动物为"蜻蜓")与鸟类(代表动物为"麻雀")两种动物类群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学习的方式,在观察比较各类动物身体结构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两类群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材力图通过这种编排方式,以小见大,让学生能从身边的常识出发,学会科学学习的方法。
在活动的选择上,强调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观,主要安排了一些观察活动,以小组研讨的方式展开,让学生通过对图片资料、实物或标本、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材料的观察,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学习知识,提高探究的能力。
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鸟类和昆虫类的不同,激发学生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认识昆虫和鸟类,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观察昆虫、鸟类的实物或标本和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二)能力培养:1、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学习比较的方法。
3、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
2、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3、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比较观察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和外形的不同,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动物。
四、教学准备1、教具:鸟类和昆虫类的标本若干,演示课件。
2、学具:蜻蜓和麻雀标本或实物、模型、探究活动记录卡等。
五、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活动一:观察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师:蜻蜓和麻雀都能在天上飞行,知道它们是靠什么飞行的吗1、谈话:蜻蜓和麻雀都有翅膀,它们的翅膀一样吗看来同学们都知道蜻蜓和麻雀的翅膀不一样,(课件:蜻蜓与麻雀的翅膀)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蜻蜓和麻雀标本,你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它们的翅膀有什么不同,也许你们会有新发现哦!2、学生合作观察探究:观察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边观察边记录。
蜻蜓与麻雀》教学反思
本文是对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第一课时《蜻蜓与麻雀》的教学反思。
教材通过比较“蜻蜓”和“麻雀”
等动物的身体构造异同,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类”的概念。
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比较和记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以“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们?”为突破口,将两种动物有机的放在
一起,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及时提出问题,产生任务驱动,为后面的探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观察、比较和记录环节中,教师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动物时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留意身体外表、头部和足等明显特征。
同时,在观察中要及时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如把蜻蜓的腹部认作是“尾巴”。
教师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确认探究的方向,使学生的探究有的放矢,对两种动物外形的认识由部分走向整体。
在上课、交流或评价环节中,教师尽量言语简练平和,多用探讨、商量的口吻于学生进展交谈,师生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加各项观察活动,自主地探究、比较、记录、交流,充分体会探究的快乐。
整个课堂气氛活泼,学生活动自由,敢想敢说,研究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蜻蜓与麻雀》教学反思
1、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观察的平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我校没有鸟类和昆虫的实物标本,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感知材料,首先把任务驱动页制成动画播放,然后播放麻雀、蜻蜓两种动物运动的影像资料,学生观察后情趣高涨,激发了学生探究这两种动物运动器官的欲望;同时将麻雀和蜻蜓的翅膀图,麻雀和蜻蜓的外形图放大呈现在屏幕上,为学生搭建观察的平台,便于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两种动物的翅膀和外形的差异。
2、充分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这节课有三个活动内容:比较蜻蜓和麻雀的运动器官;观察蜻蜓和麻雀的身体特征;为蜻蜓和麻雀寻找伙伴。
在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自主的氛围。
如:观察蜻蜓和麻雀翅膀、外形的不同之处,要求学生将发现蜻蜓和麻雀翅膀、外形的不同之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这样不以单一的方法来束缚学生的思想。
教师通过巡时发现,学生的观察非常仔细,记录图文并茂,简洁明了。
整节课让学生通过亲历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归纳概括等一系列的感知活动,学生头脑里形成了两种动物的丰富的表象,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从而构建了“鸟”和“昆虫”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的,教师只是进行适当的点拨。
3、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这节课不以下课作为学习的终点,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上网查寻认识更多的昆虫,并收集昆虫图片,做昆虫剪贴宝,这不仅是巩固学生学过的,也是培养学生做手抄报的能力。
《蜻蜓和麻雀》教学设计及评价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观察昆虫类、鸟类的实物或标本和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二)能力培养:1、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学习比较的方法。
3、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
2、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3、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观察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和外形的不同,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动物。
教学难点通过认识昆虫类和鸟类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教学准备1、教具:鸟类和昆虫类的标本若干,演示课件。
2、学具:蜻蜓和麻雀标本或实物、模型、探究活动记录卡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大家知道哪些动物是在天上飞的呢?这些在天上飞的动物是同一类动物吗?2、学生自由回答,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索的问题。
二、指导观察方法,引领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活动序号活动题目活动内容要解决的问题活动过程1观察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比较蜻蜓和麻雀的运动器官蜻蜓和麻雀飞行器官上的区别%1谈话:蜻蜓和麻雀能在天空飞行,靠的是什么?(翅膀)它们的翅膀一样吗?%1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猜想。
%1各小组领蜻蜓和麻雀标本观察。
%1汇报交流。
%1小结评价。
2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观察蜻蜓和麻雀的身体特征蜻蜓和麻雀的身体外形上的特征%1谈话:蜻蜓和麻雀外表上只是它们的翅膀不同吗?外形上还有其它不同吗?我们来继续观察它们的其它部位,可以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呢?%1引导学生了解观察顺序。
%1学生分小组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1组织学生表达与交流。
%1结合学生汇报情况小结评价。
2、综合归纳蜻蜓和麻雀翅膀的数量、外表形态特征:蜻蜓翅膀麻雀翅膀数量2对1对外形光滑,透明,有脉纹,较薄,无骨骼外披羽毛,较厚实,内有肌肉和骨骼三、拓展应用: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1、出示燕子或鹰标本,让学生说说它是蜻蜓还是麻雀的伙伴,为什么?2、玩给蜻蜓和麻雀找朋友游戏。
蜻蜓与麻雀-粤教粤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区分蜻蜓和麻雀的区别,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和体验,加强学生观察动物和自然界的能力。
3.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生物简图和图片2.实物展示:蜻蜓、麻雀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进入教室,老师向学生展示生物简图和图片老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见过蜻蜓和麻雀吗?学生:见过。
老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引导学生回忆)例:学生A:蜻蜓翅膀长而细,麻雀的翅膀短而宽。
学生B:蜻蜓身体长而细,麻雀身体短而胖。
老师:非常好,你们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正式了解一下蜻蜓和麻雀。
2.学习(30分钟)a.了解蜻蜓(10分钟)老师:同学们,请看这只蜻蜓。
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蜻蜓的翅膀长而细,身体长而细。
老师:蜻蜓的翅膀一般有四对,喜欢在水边或池塘上飞舞。
在春天或夏天,你们有没有看到过它们呢?学生:有。
老师:非常好,看来你们是非常聪明的。
老师:(展示图片)这是一只幼蜻蜓。
它一般在水边爬行,然后变异之后就能够飞翔了。
学生:哇,好神奇啊!老师:没错,它是真的很神奇。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爱护它。
b.了解麻雀(10分钟)老师:现在,同学们请看这只麻雀。
它和蜻蜓有什么不同?学生:麻雀有两只短而宽的翅膀,身体短而胖。
老师:麻雀是一种常见的小鸟,喜欢在田野、公园等地方活动。
但最近我们也时常听到麻雀减少的消息,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爱护它!老师:说的对,我们要多关注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c.练习(10分钟)老师:同学们,请听题,然后选择答案:1.蜻蜓的翅膀一般有几对?A. 一对B. 两对C. 四对2.麻雀的身体特点是什么?A. 身体长而细B. 身体短而胖C. 身体短而细3.你(妳)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来保护蜻蜓和麻雀的生存环境?A. 禁止砍伐森林,保护自然环境。
B. 养殖更多的蜻蜓和麻雀。
C. 打击盗猎捕杀蜻蜓和麻雀的违法行为。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观察动物第2课蜻蜓与麻雀蜻蜓和麻雀都会飞,麻雀是鸟,为什么蜻蜓不是呢?1.观察蜻蜓与麻雀的翅膀,比较它们的翅膀有哪些不同?数量外形其他蜻蜓的翅膀两对光滑,透明,有脉纹,较薄,无骨骼不可伸展麻雀的翅膀一对外披羽毛,较厚实,内有肌肉和骨骼可伸展2.除了翅膀,蜻蜓和麻雀在外形上还有哪些不同?1.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把观察到的特征记录下来。
头:头:颈:胸:躯干:翅膀:腹:腿:尾:蜻蜓和麻雀在外形上的不同麻雀头1对眼, 一个喙,1对鼻孔、1对耳孔 体表 被覆 羽毛颈 细长 躯干流线型四肢上肢是翅膀,能飞翔, 下肢是肌肉发达的腿,能跳跃尾尾羽发达,较长蜻蜓头长有1对触角、1对复眼,3只单眼,1个口器胸2对翅膀3对足腹部细长,有很多体节,末端膨大3.哪些动物与蜻蜓相似,哪些与麻雀相似? 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翠鸟蝴蝶蝗虫与蜻蜓相似的动物蝗虫它们的共同特点:昆虫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胸部长有2对翅膀,3对足与蜻蜓相似的动物它们的共同特点: 全身披覆羽毛,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 嘴为坚硬的喙 有1对翅膀鸟类4.哪些动物属于昆虫,哪些属于鸟类?2. 判断下列动物属于昆虫类还是鸟类。
属于昆虫类的动物: ① 缝叶莺 ②苍蝇 ③ 啄木鸟2 4 5⑤ 蚂蚱 ⑥ 蝙蝠 ⑦ 蜜蜂7④ 瓢虫⑧ 喜鹊属于鸟类的动物:1 3 86既不属于昆虫类也不属于鸟类的动物:5.蝙蝠是鸟类,还是昆虫?蝙蝠的身体特征与昆虫不同1.身体不是三个部分2.没有2对翅膀3.没有6条腿蝙蝠的身体特征与鸟不同1.体表没有羽毛2.嘴的形态与鸟喙不同亲子活动:蝙蝠是哪类动物·与爸爸妈妈到图书馆阅读相关科普读物,了解蝙蝠是属于哪一类动物。
课外实践活动: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和家长到户外一起观察更多的昆虫、鸟类等动物,了解 它们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
用望远镜观察鸟类用放大镜观察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