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气体造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 格式:ppt
- 大小:556.50 KB
- 文档页数:15
七种温室气体的介绍
温室气体是指能够吸收地球表面辐射的红外线,从而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气体。
以下是七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及其介绍:
1.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的浓度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砍伐等。
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约占所有温室气体的60%。
2. 甲烷(CH4):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于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的开采和使用,以及农业和畜牧业活动,如家畜养殖和水稻种植。
甲烷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约占所有温室气体的15%至20%。
3. 氧化亚氮(N2O):氧化亚氮主要来自于农业活动,如化肥使用和动物排泄物处理,以及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
氧化亚氮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约占所有温室气体的5%至10%。
4. 氢氟碳化物(HFCs):氢氟碳化物是一类人造化学物质,常用于空调、冰箱和泡沫塑料等产品中。
它们对温室效应的贡献较小,但具有很高的全球变暖潜势。
5. 全氟化碳(PFCs):全氟化碳主要用于电子设备、半导体制造和灭火剂等领域。
它们对温室效应的贡献较小,但具有非常高的全球变暖潜势。
6. 六氟化硫(SF6):六氟化硫主要用于电力设备的绝缘和断路器中。
它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但在大气中的浓度相对较低。
7. 三氟化氮(NF3):三氟化氮主要用于半导体制造和液晶显示器等产业。
它对温室效应的贡献较小,但具有较高的全球变暖潜势。
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与地球的温室效应密切相关。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吸收和重新辐射地球表面向外散发的热量,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其中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当太阳辐射到达地球时,部分能量被地表吸收,地表再以热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
然而,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并重新辐射这些热辐射,使得一部分热量保持在大气层中,产生温室效应。
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类活动,例如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森林砍伐等,导致二氧化碳大量释放到大气中。
这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进而增强了温室效应,使地球的平均温度逐渐升高。
温室效应的加剧会引发一系列气候变化问题,如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因此,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控制温室气体浓度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国际社会也通过各种形式的协议和行动来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原因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原因
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人类和动物体内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影响全球气候变暖。
那么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燃烧化石燃料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原油和天然气。
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排放中,大量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大气中,使得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从而扰乱全球气候系统。
二、森林砍伐
人类森林砍伐严重,森林是良好的蓄积二氧化碳的地方,它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固态物质和水,并吸收新的二氧化碳,因而能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含量。
但是,由于人类的森林砍伐,森林中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出去,使得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从而干扰全球气候系统。
三、农业活动
耕作活动可以释放二氧化碳,因为这种活动会破坏土壤的结构,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此外,使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的微生物生态,使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四、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一些气体,如甲烷、二氧化碳等,可以吸收太阳照射地球的热量,使大气温度升高,从而影响全球气候系统。
总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是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导致的,如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农业活动和温室效应等,这些活动都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的示例
以下是一些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的示例:
1.化石燃料燃烧: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会释
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这是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来源,贡献了全球温室效应的约75%。
2.森林砍伐与疏散:砍伐森林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因
为树木在死亡或腐烂时会释放二氧化碳。
此外,疏散森林还导致了森林能力的减少,无法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3.农业实践:农业活动产生大量温室气体。
例如,牛排放的甲
烷和农田用肥料释放的氧化亚氮都是重要的温室气体。
农场动物的排泄物也会释放甲烷。
4.工业生产: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
例如,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和机械设备释放出的废气。
5.垃圾处理:垃圾填埋和焚烧过程中,会释放出甲烷和二氧化
碳等温室气体。
这些气体来自垃圾的分解和燃烧。
6.交通运输:汽车、飞机和船舶的排放是温室效应的一个主要
来源。
这些交通工具燃烧石油或煤炭,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
7.深层矿井开采:深层矿井开采会释放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因为这些气体被地下封存,并在开采过程中释放出来。
总之,人类活动,尤其是燃烧化石燃料和森林砍伐等活动,对温室效应的增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减少这些人类活动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试题1.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因此,选项B 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种起重要作用的是()A.绿色植物B.鱼类C.人类D.病毒【答案】A【解析】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故选:A【考点】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3.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萝卜、梨等很多种蔬菜或水果放久了就会空心,不如刚买回来的时候好吃,这是因为存放期间A.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B.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水分C.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D.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植物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萝卜、梨等很多种蔬菜或水果放久了就会空心,这不是因为存放期间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故A错误;不是因为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水分,故B错;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故C正确;不是因为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考生需要掌握呼吸作用的实质。
4.地球的氧气主要是由绿色开花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的。
()【答案】错【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植物中又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藻类植物在所有的植物中占得比例最大,相对来说光合作用更强,可以说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藻类植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来掌握。
有关温室效应的材料温室效应是指地球上的大气层中某些气体能够吸收并保持地球表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从而使地球的能量平衡发生变化,导致气候的变暖。
温室效应是一个自然现象,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温室效应,引发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等,它们可以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工业生产、森林砍伐等活动释放到大气中。
这些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较长,能够有效地吸收并阻挡地球辐射的一部分能量,使得地球温暖。
尤其是二氧化碳,由于工业化进程的推动,其排放量呈指数级增长,成为温室效应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首先,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引发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如干旱、洪涝和风暴等灾害频发。
其次,海平面上升是温室效应导致的重要影响之一,随着两极冰层的融化,很多沿海城市面临着淹没的威胁。
此外,温室效应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要应对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
首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关键措施之一。
这可以通过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方式来实现。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保护森林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地吸收温室气体,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
此外,改善能源利用效率也是应对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仅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能够降低能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推动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促进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全球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
通过制定国际合作协议,共同承担减排责任,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力度,可以实现应对温室效应的共同发展。
总之,温室效应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解决它需要全球各国通力合作。
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际合作,我们才能在保护地球环境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氧化碳的功与过二氧化碳是物质循环中碳循环的主要载体,对人体的呼吸起调节作用。
它与水蒸气等物质形成的温室效应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由于人类自身的原因,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被过量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而其它温室气体浓度致暖均与二氧化碳有固定的函数关系,因而二氧化碳也成为温室效应的标志性气体。
在日益重视室内环境的今天,二氧化碳还在卫生学上被作为室内空气污染“指示剂”。
二氧化碳是大气的正常组分,是一种常见气体,它直接存在于动植物生命的摄取和排出中,与人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但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二氧化碳。
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碳循环的主要载体自然界中各物质通过循环达到平衡,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碳的循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进行的。
碳的循环可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植物经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化合生成碳水化合物(糖类),在植物呼吸中又以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被植物再度利用;第二种形式是植物被动物采食后,糖类被动物吸收,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并通过动物呼吸释放回大气中又可被植物利用;第三种形式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它返回大气中后重新进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标志性气体“温室效应”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在媒体的报道中可以说是谈之色变,其实温室效应自“古”就有,它是由于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物质吸收的热量多于散失的而造成的。
它使地球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气温,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因而,“温室效应”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恶魔”。
只不过由于近年来人口激增、人类活动频繁,矿物燃料用量的猛增,再加上森林植被破坏,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各种气体微粒含量不断增加,造成了温室效应加剧,导致了全球性气候变暖,才引起了人们对它的重视。
在法律意义上被确认为影响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SF6) (虽然水蒸气也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而且其浓度仅次于二氧化碳,但由于其在大气中浓度变化不大,因此,人们一般并不将其列为温室气体) 。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是现在全世界所关注的问题。
那么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是unjs小编整理的关于造成温室效益的原因,欢迎阅读和参考!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 ℃~5 ℃,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由于缺少粮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杀,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这是“温室效应” 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最佳答案1。
产生: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2。
影响:环境影响1) 气候转变:‘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
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
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例如: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
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反馈),某些则可令变暖过程减慢(负反馈)。
利用复杂的气候模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
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层中悬浮粒子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海洋有较大的热容量)。
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这个推算结果,例如: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幅度等等。
2)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家杂志》中指出,早前他们发现一种植物病毒TOMV,由于该病毒在大气中广泛扩散,推断在北极冰层也有其踪迹。
于是研究员从格陵兰抽取4块年龄由500至14万年的冰块,结果在冰层中发现TOMV病毒。
研究员指该病毒表层被坚固的蛋白质包围,因此可在逆境生存。
这项新发现令研究员相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块深处,目前人类对这些原始病毒没有抵抗能力,当全球气温上升令冰层溶化时,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的病毒便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
温室效应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张潞(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天津30 0 1 91 )摘要温室效应是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本文讨论了温室气体的来源,对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了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关键词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生态环境温室效应具有影响范围广,制约因素复杂,后果严重等显著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是温室效应直接造成的后果。
因此,温室效应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及科学家的高度重视,成为科学家和环境工作者关注、研究的焦点。
本文讨论了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氟氯烷烃等温室气体的来源及其在大气中浓度的变化趋势,对未来气候变暖及海平面上升的趋势进行了预测,从不同侧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求为有关管理和决策部门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1温室气体的来源及变化趋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 O)和氟氯烷烃(CFCs)等可以使太阳辐射的短波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对地球的长波辐射的波段却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这些气体为温室气体。
各种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及浓度变化趋势不同,寿命期也不同。
表1列出了不同年代温室气体浓度、变化速率和他们在大气中的寿命期。
下面对不同温室气体进行分别讨论,说明它们的来源及变化趋势。
1 . 1二氧化碳海洋是大气中CO2 的最重要来源,地幔是大气中CO2 的另一个来源。
除自然界的来源外,人类活动排放的CO2 是大气中CO2 增加的直接原因。
CO2 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是地球陆地植物系统的破坏,近几十年以来,森林的砍伐和破坏日益严重,导致大气中CO2 浓度增加。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的CO2 浓度上升了约70 cm3 / m3。
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中叶,世界能源消耗的总格局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人类将继续以化石燃料作为主要能源[1 ]。
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大增长,CO2 浓度会继续增长,达到工业革命以前水平的1 0倍左右。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除二氧化碳以外,对产生温室效应有重要作用的气体还有甲烷、臭氧、氯氟烃以及水气等。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相应增多;又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应被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由于二氧化碳逐渐增加,温室效应也不断增强。
据分析,在过去二百年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25%,地球平均气温上升0.5℃。
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1.5——4.5℃,而在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上升更多。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
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
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
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
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
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 海平面上升;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海平面上升,海岸线便退缩,大片陆地将被淹没,这将使5000万以上的人口无家可归,成为“生态难民”仅在1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各种燃具、飞机、汽车、工厂和所有其它工业文明的产物已经给大气层增加了3600亿吨二氧化碳,使它在大气层中所占的比率增加了大约10%。
许多专家研究后指出“二氧化碳增加的速度正在加快。
目前,二氧化碳增加10%,仅需20年时间,若再增加10%,就只需要10年时间了。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继续发展,那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未来不到50年的时间里将增加1倍。
除了二氧化碳以外,大气中含有的另一些气体,如甲烷、氯氟烃、一氧化碳,也都是不容忽视的“温室气体”。
甲烷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它是天然气、沼气和煤气的主要成分,也是“温室气体”中的一支“生力军”。
虽说甲烷的数量不如二氧化碳那幺多,但产生“温室效应”的能力却是二氧化碳的20倍—60倍。
据估计,每年进入大气中的甲烷总量为4亿吨—6亿吨,其中的大多数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甲烷主要来自于埋填垃圾,水稻根部厌氧微生物的分解,全世界煤矿、石油、天然气的开采的输送,反刍动物胃部的发酵,牲畜饲养场及废水的处理以及生物质的燃烧过程。
二氧化碳的影响及综合利用引言:近十多年来,在涉及地球环境保护的诸多问题中,最令人关注的当属大气环境逐渐变暖,即所谓的温室效应。
近年来所发生的许多危害,都或多或少被打上了温室效应的烙印,如:严酷的天气类型,变化的生态系统,物种灭绝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饮用水的减少,海平面上升造成的陆地减少和平均气温上升等。
尽管产生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量研究表明,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与温室气体(CHG)的大量排放有直接关系。
当前所谓的温室气体主要有6种,除二氧化碳外,还包括甲烷,氧化氮,氢氟烃,全氟碳和六氟化硫。
这些气体能大量吸收地球表面辐射的热量,从而使地表温度升高而产生温室效应。
而现在摆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更应该去思考如何利用这部分温室气体进行工业生产,来为世界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概述:碳循环是碳通过大气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和水圈的变化和传递的总过程。
碳在生物圈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有机碳;碳在水圈中的存在形式为溶解的有机碳,溶解的无机碳,沉淀的有机碳,沉淀的无机碳和有机碳;碳在岩石圈中的存在形式为有机碳(包括化石燃料)和碳酸盐;碳在土壤圈的存在形式为有机碳;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
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
000370%。
而近年来,人类每年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为280*10^8t,是植被和土壤呼吸及海表交换排入大气的CO2平均自然流通量(总量约为5500*10^8t)的5%。
大气中CO2总量的变化由排放和吸收量之间的净平均差额决定,而不是各流量本身。
有数据表明:在过去的42万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过去的250年增长了31%,其中最近几十年更是以指数形式在增长。
而化石燃料的使用对CO2排放的贡献占人类活动总排量的70%~90%。
Rising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s in air in the past decades二、温室效应:目前,公认的二氧化碳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几大影响主要包括:一是极端气象和气候现象频繁发生;二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三是对动植物种群数目和分布产生影响;四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越来越严重的缺水问题;五是全球全球变暖带来的种种后果将使人类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里昂以及水汽等都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对流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地球上造成气温升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原因是第一大量砍伐树木,破坏湿地及草地,造成光合作用减少,打破了二氧化碳平衡,第二,大量使含碳燃烧,从而大大增加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的动态平衡状态。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
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
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
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
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
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
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
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 ℃~5 ℃,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气候将明显变暖。
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哪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终将会收获到满满的回报,想要了解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哪些?”,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哪些?
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里昂以及水汽等都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对流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
工业生产中,过多使用煤作为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2、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大量燃烧煤、石油等,排放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3、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减少了树木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温室效应的危害
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加速融化,令海平面上升。
还会使局部地区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天气变化,导致气候异常,造成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
此外,还会导致极热天气出现频率增加,使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同时加速流行性疾病的传播和扩散,从而直接威胁人类健康。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
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
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主要成分
温室气体是指能够在地球大气层中吸收太阳辐射而使大气中温度
增加的气体,它们是重要的气候因素。
温室气体可以被分为天然温室
气体和人为温室气体。
天然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水汽(H2O)和氮氧化物(N2O)。
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气中约占温室气体
总量的55%~60%。
二氧化碳是由化石燃料燃烧,林木砍伐等活动产生的,它能有效地吸收红外光,增加大气温度。
甲烷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所占比例约为20%,主要来源于农业活动,特别是牲畜粪便积聚在土壤中,由于缺乏氧气,致使甲烷被释放
出来。
甲烷具有强大的温室效应,使大气温度升高。
水汽是第三大温室气体,约占比例15%。
水汽是大气中常见的气体,它能有效地吸收太阳红外光,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它在相对
短的时间里衰减,其它温室气体又补偿了水汽对地球热量辐射的影响。
氮氧化物是温室气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所占比例约为6%,主要
来源于施用化肥、堆肥、污染排放和拉链。
氮氧化物具有强烈的温室
效应,能够很好地增强大气温度。
总之,温室气体的相对贡献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水汽和
氮氧化物,均在一定程度上对地球温暖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这些温
室气体的排放量太高的话,将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比较大地影响到
人类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