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下)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20
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材分析】1、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是当今社会中信息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要了解计算机程序的工作过程,初步掌握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在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时,算法设计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
而算法的核心是一种思维方式,算法思维习惯有利于增强思维的条理性。
2、本节是对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的入门介绍,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概述和引子。
因此,能否通过本节课学习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兴趣,将直接关系到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顺利开设。
【学情分析】1、高中学生已具备了较丰富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接触的多是文字处理、媒体表达等常用工具软件及网络应用等,对于计算机程序只有极少的学生接触过,许多学生只是听说,对于计算机程序的工作过程、设计过程知之甚少。
2、高中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掌握了较高的数学知识水平,对于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困难不很大。
【教学目标】1、体验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实例,剖析程序工作的过程,理解算法的含义和算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算法的两种描述方法。
2、在分析简单问题的基础上,初步体验简单的算法设计。
3、在算法分析的基础上,体验用VB编写、调试简单程序,并检测运行结果。
4、通过体验、剖析、编写、调试程序实例,理解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强烈兴趣。
【教学重点】算法的含义、作用;体验并理解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兴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兴趣。
【教学策略】针对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首先准备了许多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简单小程序让他们亲自操作体验,然后以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各环节为主线,按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代码、调试运行、检测结果的顺序,将本节课教学按排在2个学时内完成。
第一学时是体验程序、体验问题分析和算法设计等环节;第二课时体验代码编写、程序调试、检测结果这三个环节。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第四章“信息的加工和表达(下)”中的第一节“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是在文本、表格和多媒体信息加工与表达之后对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属于信息素养中信息意识与计算思维范畴。
借助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利用大众信息工具加工,二是编程加工,三是智能化加工,这几种加工类型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大众通用软件使用方便,易于操作,而编程加工可以满足自己的特定需要。
学生通过操作使用已经编好的计算机程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析并了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工作过程,尝试读懂计算机程序的意思,对计算机程序的具体作用有初步认识。
这种通过“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检测结果”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做法,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条理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前期已经学习了利用大众通用软件对文本、表格和多媒体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具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础与能力,同时对“程序”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期待能够通过编程完成自己的一些特定需要,急于看到自己的编程结果,这又与严格规范的程序设计环境存在矛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效的引导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还要协调好这两方面的矛盾有所取舍,培养学生正确的编程素养。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学风,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利用技术工具优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使其成长为有效的技术使用者,学会思考信息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履行个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2、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到算法在程序中的核心地位。
3、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使用已经编好的计算机程序,尝试读懂计算机程序的含义,对计算机程序的具体作用有初步认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析并了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工作过程。
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处理(下)4.1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一、教材分析:人们广泛使用现成的通用工具软件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性工作,其共同之处在于人们使用的都是别人用计算机程序编好的软件,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是人们把现实世界的任务转换成计算机可以直接识别并执行的指令代码。
在本节中,学生通过操作使用已经编写好的计算机程序,在解决问题中分析并了解其工作过程。
同时对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基本过程有所了解,并对计算机程序的具体作用加以认识,这种通过问题分析并形成算法再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做法,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很大帮助。
二、学生特点学生对算法、程序、程序设计、编程工具基本上没有什么认识,并且普遍认为计算机编程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根据本节内容的作用和地位,授课时,要注意深入浅出,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验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实例,剖析程序工作的过程,初步掌握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过程与方法:1、在分析简单问题的基础上,初步体验简单的算法设计。
2、在算法分析的基础上,体验用VB编写、调试并检测运行程序结果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算法和程序设计在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理解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意义与作用,激发学习选修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兴趣。
2、通过体验、剖析、编写、调试程序实例,理解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强烈兴趣,形成积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
四、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意义与作用。
(主要行为目标:了解、模仿、经历)教学难点:通过用VB编程工具解决简单的问题来体验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教学策略:为了能让学生在不懂得编程的前提下也能体验编程的成功和乐趣,本节设计借助了flash动画,帮助学生生成算法,借助下拉选项的方式让学生根据算法选择语句,大大降低程序编写的难度,重点是让学生轻松经历和体验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选择题班级:姓名:座号: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1、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 )各部分组成。
A、显示器、打印机、主机、键盘B、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C、CPU、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硬盘、键盘D、主机箱、集成块、显示器、电源、键盘2、在下列存储器中,访问速度最快的是( )A、软盘B、硬盘C、内存储器D、光盘3、在下列存储器中,断电后信息会丢失的是( )A、软盘B、硬盘C、内存储器D、光盘4、家中新买计算机的配置为:Intel 奔腾4 2.8GHz/ 256M/ 80GB/50X,其中奔腾4表示的是()。
A、内存容量大小B、软盘容量大小C、显示器型号D、CPU型号5、计算机内部只能识别()。
A、十进制数B、二进制数C、八进制数D、十六进制数6、机器语言是由()代码组成的。
A、0—9B、0—8C、0—16D、0和17、能够在计算机上直接运行的语言是()A、高级语言B、汇编语言C、机器语言D、Visual Basic8、计算机语言的低级语言指的是()A、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B、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C、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D、Visual Basic、Java、Pascal9、下列属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是()。
A、Microsoft WordB、Visual BasicC、WPSD、豪杰音频解霸10、以下哪种软件不是程序设计语言A、VBB、PowerPointC、JavaD、Pascal11、下列不属于程序设计语言的是()。
A、机器语言B、自然语言C、汇编语言D、高级语言12、以下关于VB程序设计语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VB提供可视化的编程环境B、VB是一种可视化高级编程语言C、VB是用来加密文字的软件D、VB提供了调试程序的功能13、陈丽经常使用加密软件工具对计算机中的文字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其作用是( )A、能有效防止信息被非法盗用B、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意图C、防止信息感染病毒D、压缩文字14、学校要召开运动会,为了便于统计运动员的成绩,编排名次,小刘要编写一个排序程序,正确的编写过程是()。
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①能在高级语言编程环境操作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②初步理解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执行目的。
2、过程方法目标:初步掌握编制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在VB中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了解计算机执行程序代码的过程,体验程序的作用及编程环境,感受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计算机程序的基本结构和作用,读懂计算机程序代码。
三、教学方法本课设计旨在在学生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及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运行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感受程序的魅力和强大作用,产生用程序解决问题的兴趣。
为此,本节课采用了:讲解演示法、成品分析法、体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1、在老师分析、讲解基础上,让学生将加密程序改写为解密程序作为第一个任务,降低编程难度,学生初次试用VB,即可以使学生消除使用VB的畏难心理,能够基本熟悉VB的环境,又可让学生了解程序代码的作用,进而为理解程序的作用做铺垫。
2、本节课突破了以往上“程序”课,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局面,学生动手机会多,教学效果相对好些。
3、修改画函数图像.frm代码,学生能更进一步体会到程序的强大作用;通过操作,学生基本熟悉了VB的环境,对编程有了一定的兴趣。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1、学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在对加密程序进行改写时,由于不太熟悉VB编制环境,此过程遇到疑难,导致改写没用完成,对后续教学造成部分学生兴趣不高。
2、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关注度不够,造成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任务,如果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帮助,那么效果会更好。
3、提升拓展效果不明显。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4.1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执教人:贾雪静班级:高一4时间:2014年12月26日第六节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社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一课时4.1.1《认识计算机与程序》和4.1.2《体验程序的作用及其编制环境》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认识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语言的发展;体验程序的作用及其编制环境。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使用常见程序软件,本课将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揭开程序的实质,初步认识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内在机制和作用。
为学生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奠定基础,调动学生学习运用程序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绝大部分都是零起点,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
但学生对程序设计普遍陌生,对自己编程来解决问题,既感觉新奇有趣,又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同时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相关的数学知识,对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初步了解不会觉得十分困难。
本节是程序设计入门的第一课,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概述和引子,同时编程又相当枯燥,因此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尤其重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体验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2)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程序的执行过程;(3)了解VB程序的编制环境。
2、过程与方法(1)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2)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掌握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借助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养成严谨客观的学习态度;(2)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身边的问题,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思维的严密性、条理性等。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2)通过执行一段简单实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体验程序的编制环境、方式和作用。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广东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第一节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二课。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是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几种基本方法之一,本节课内容主要以编写一个加密解密程序,让学生了解程序、算法的概念,认识程序的作用及程序中的基本结构,了解编程集成工具的使用,体验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对于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主要是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执行过程以及编写程序的基本过程有所了解,这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内容的衔接部分。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对编制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没有,仅有一小部分了解过编程知识,好在他们对加密和解密知识的学习是有很大兴趣的。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并尝试编程的主要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验程序设计的独特魅力,了解编程加工的内在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编程实现信息的加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通过编程实现计算机加工信息的整个过程,知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内在机制;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理解人的思维在计算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探究、任务驱动和协作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环境与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有FTP服务。
教学准备:1、制作PPT课件。
2、搜集和准备素材。
七、教学过程1.教与学的过程描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媒体运用情景引入1. 幻灯片放映:信息加工与表达作品。
2. 复习、引入: word、excel、powerpoint等这些信息加工工具都是现成的程序,我们正是利用这些程序解决了生活中的通用问题,计算机为什么这么听程序的话呢?今天我们来学习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了解计算机是如何执行程序的?计算机跟程序又是什么关系呢?观察、思考。
《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案一、教材分析1、新课标要求本节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一节,课程标准要求初步地掌握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2、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是在体验了大众信息技术工具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基础上的一个发展,是学习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延续,与第三章内容紧密相联。
同时也是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基本过程的入门介绍,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概述和引子。
因此,能否通过本节课学习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兴趣,将直接关系到选修课《算法与程序设计》的顺利开设。
3、本节主要内容介绍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可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或多媒体等加工软件进行信息处理以外,直接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一种基本方法。
本节教学安排为2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程序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亲身体验简单的程序,了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第二课时将带领学生体验程序的编制环境,了解程序的基本元素,从而进一步认识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大多数与常用的工具软件和网络有关,对于计算机编程知识,他们以前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
同时,因为陌生,他们往往会把其看得非常神秘而遥不可及。
因此,怎样展现计算机程序的魅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创设情境,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高中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超越简单的技术操作,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所以,怎样设置既简单又可拓展的任务,让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就显得尤为重要。
1、知识与技能A初步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程序及其应用B.了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C.了解除了借助现成的工具软件,自己动手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现实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是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