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分段)数学五年级下册五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使用五年级(下册)教科书。
这册教科书里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七个单元,前六个单元教学新知识,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和任务。
第七单元是总复习,目的是通过系统整理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进一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可以说将青岛版小学数学的特色发挥并展示得淋漓尽致,主要有以下特点:1.淡化生活情境,突出数学情境。
由“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是该套教材的一大亮点。
在情境串的呈现上,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及知识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生活情境逐渐简约。
本册教材突出表现为:一是创设有利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
如圆、圆柱与圆锥单元,呈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形、圆柱、圆锥形状的物品作为情境;二是突出数学信息,淡化生活情境。
如百分数单元,在假日旅游的背景下,更多呈现的是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的数学信息,便于直接引入新知探索;三是创设纯数学情境。
如百分数单元的相关链结,小数、百分数、分数互化的知识以及第三个信息窗中绿点标示的问题,没有在信息窗中呈现,而是在探索中直接给出。
2.突出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探索新知”。
这一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合作探索中进行重墨体现。
例如,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教材从现实问题“怎样求冰淇淋盒的容积?”入手,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怎样求圆柱体的体积?”,学生联想已有的知识经验——圆面积的推导方法,猜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操作、验证,总结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计算公式求出圆柱体的体积,解决冰淇淋盒容积的问题。
教材的这一基本模式,有利于学生从知识经验和客观现实出发,在研究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
改变了以往单纯教师讲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良好的数学素养。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数与代数:三峡工程(一)------小数乘法;三峡工程(二)小数除法;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2)空间与图形: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面积。
(3)统计与概率:绿色家园------统计。
(4)实践与综合应用:聪明的测量员;关注我们的活动空间。
二、教材分析1、小数乘除法之间掺上了对称、平行与旋转的内容。
在以往的小数乘法教学中,小数点位置的错误一直是课堂上屡见不鲜的问题,而乘法在没有完全熟练的情况下接着学除法,更给一些学生带来困难,以至于两个单元结束,一部分学生感到特别吃力。
而青岛版将乘除法分散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小数乘法进行消化吸收,也避免了长时间学习计算带来的枯燥,这样会更利于孩子接受。
2、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原来解方程的局限性,而青版教材则在方程的学习中,引进了等式的性质,这是多少年来小学教师和学生一直盼望的事。
3、教材还注重了细节的改动,体现了教材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例如:将能被2、4、3整除的数特征改为2、3、5倍数的特征,意思没变却更加明了,减轻了学生理解上的负担,和因数、倍数吻合起来,使教材更加人性化。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电子版目录:一、引言二、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概述三、数学课本内容概览四、课本特点分析五、使用建议六、总结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创造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是一本深受学生和教师喜欢的教材。
本文将从概述、内容、特点和使用建议等方面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进行详细介绍。
二、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概述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是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教材内容和教学设计上做了很多的改进和创新。
该教材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三、数学课本内容概览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共分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紧密贴合国家相关的数学学科标准,切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内容真实、鲜活、生动。
1.第一单元:认识乘除法2.第二单元:四位数加减法3.第三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应用4.第四单元:图形的认识和作图5.第五单元:长度、重量和容量6.第六单元:三角形和四边形7.第七单元:整数的认识和应用8.第八单元:时间和日历四、课本特点分析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设计了多种启发性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
2.注重实用性:教材内容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实用性,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
3.着重培养学生多元智能:教材在设计和编写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通过启发性问题的挖掘和设计,培养学生在逻辑推断、空间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多元智能。
4.内容密集性强:教材内容紧贴国家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内容密集,涵盖了学生所需掌握的各个知识点,为学生全面的数学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使用建议1. 设计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注重案例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五年级上册《折线统计图》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03--112页。
二、教学目标1.双基目标: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或判断,根据需要能合理的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核心素养目标:在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3.学科德育目标: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形成独立思考的品格;在引导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判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形成尊重客观事实、有理有据、求真求实、综合分析、辩证思维的意识与习惯;在让学生了解“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的变化统计”过程中,进行环保教育。
三、核心素养实施点及教学策略本单元密切相关的核心素养是数据分析观念。
1.数据分析观念在教材中的体现(1)信息窗1“折线统计图”。
教材通过问题“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由条形图1统计图的分析引入折线统计图(如图1)。
接着,教材提供了结构完整的折线统计图,要求学生通过已知的数据进行分析,解决统计表中呈现出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图2)。
随后引导学生经历“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通过观察、分析,深化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如图3)(2)信息窗2“合理选择统计图”。
教材通过“部分城市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和“A 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两组数据并绘制,思考如何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的选择统计图,进一步感悟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下)全册备课一、教材分析2、教学重点:圆及圆的有关知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认识扇形统计图。
3、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
解决实际问题三、改进教学的措施1.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2.坚持“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整合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
3.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优化知识结构。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联系实际加强概念教学,融知识的理解于体验之中。
2.动手实践要把握好“度”,提高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3.重视方程教学,初步建立代数观念。
4.加强探索方法的指导,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5.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
6.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全面、合理、科学。
五、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36人,学生学习基础教差的有8人,特别是乔永磊、赵孟超、吴韶腾、杨昆,其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特别差,学习习惯非常差,上课不能认真听讲,课后作业不能及时完成这些同学的学习习惯需要继续培养,其余大部分同学能够在班级里起到带动作用。
六、本学期打算学习的材料为了适应工作,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新学期要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二十一条军规》及有关心课程改革的论文,提高自身素质。
七、教学业务学习及有关的教研活动安排本学期要积极参加市、镇组织的教研活动,以及本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吸取校内外教师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及教学成绩。
1、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2、加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3、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4、积极探索,引导学生自由合作学习。
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师:你能根据它们的关系,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c÷2×r=πr×r=πr2师: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πr2师:黑板上的这个圆半径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三、拓宽应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分数除以整数|青岛版(五四制)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本章节的内容为分数除以整数的概念和方法,主要内容涉及以下部分:
•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进位与舍去
2. 学生情况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乘运算,但在除法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
教学时间约为两个课时。
3. 教学目标
•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熟练掌握进位与舍去的方法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知识
4.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直观教学、生动教学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1. 引入
通过短暂的导入环节,让学生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演示
(1)提供一个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学会进
位或舍去。
(2)应用上述方法,指导学生完成更多类似的问题。
3. 练习
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后,提供若干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4. 总结
通过复习所学内容和回答相关问题,确保学生完全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
1.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进位与舍去
四、教学难点
如何防范学生填写答案时的细节问题。
五、教学结束
通过提问学生并附上一些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并强调应该重视学习。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05-5-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为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第五节“单位面积”,主要内容为学习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及互换。
此节课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节课,在学生初学面积概念的时候,需要明确面积单位带来的概念差异,掌握对不同面积单位的相互转换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2.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转换方法;3.能够通过具体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能够熟练地将所学概念用语言描述出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和相互转换。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
•通过简单的题目使学生回顾面积的概念。
•引入新的概念——公顷和平方千米。
•看图让学生感受城市和农村的面积大小差异,加深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印象。
2.讲授知识点。
•定义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定义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万平方米•介绍两者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3.讲解思路并练习。
•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小组中自行解决问题;•对于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辅导。
4.拓展思路。
•给出更有难度的问题,要求学生自行解决;•以“精通百物图”等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5.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并进行简单总结;•带领学生感性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及实际应用场景。
五、教学推进本节课重点在于将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升华到“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较高级的单位,因此老师应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以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
•通过视频展示或图片展示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使学生更加易于接受。
•制定丰富的练习,以不同难度的题目来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不止掌握表面知识,而是更深层次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仍需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平行四边形的的面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平行四边形的的面积》是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的;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3、教材重难点;重点:理解并能正确计平行四边形的的面积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平行四边形的的面积》是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为后面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它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的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到并且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评价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3、教材重难点重点:理解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课当中要准备好以下的教具、学具。
4、教具、学具教具:三角板、方格纸、多媒体课件、钉板学具: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剪刀、直尺二、教法、学法我打算本节课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在操作的过程中渗透进平移转化的思想。
整个过程紧紧围绕联想—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样一个思路进行教学。
三、教学过程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步:即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大步。
(一)课前预习在课前预习阶段我是这样设计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如何表示?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为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埋下伏笔,做好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