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4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共8套NO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A、过着定居生活B、会建造房子C、住半地穴式房子D、会种植庄稼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A、禹建立夏朝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C、汤战胜桀D、盘庚迁都到殷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A、结成部落联盟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
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
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A、商朝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A、“仁”B、“因材施教”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他的观点是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B、要发展林业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回答9-11小题。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
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它是由总结出来的A、扁鹊B、黄帝C、华佗D、张仲景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A、《齐民要术》B、《水经注》C、《缀术》D、《伤寒杂病论》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见下图)。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A. 商朝B. 唐朝C. 宋朝D. 秦朝答案:D2.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指从公元前多少年到公元多少年之间的时间段?A.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B.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C.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D.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答案:C3. 下列哪个工具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最早使用的?A. 石斧B. 陶器C. 石锛D. 磨盘答案:A4. 以下哪个宗教起源于中国?A.B. 教C.D.答案:D5. 以下哪位皇帝是明朝的创始人?A. 宋太祖B. 刘邦C. 朱元璋D. 康熙答案:C第二部分:简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它起源于隋朝,盛行于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最终通过殿试的人可以成为官员。
2. 说说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答案: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商路,连接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
它起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时期,对于促进东西方文化和商品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品不仅有丝绸,还有瓷器、茶叶、药材等。
3. 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答案: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于人类的科技进步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简要描述一下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结构。
答案: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结构是以皇帝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社会分为皇帝、官僚、地主、农民和奴隶等不同阶层。
皇帝统治全国,官僚负责政务,地主收取农民的租税,农民务农生活,奴隶为奴隶主工作。
5. 请简述一下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期。
答案: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期是指远古时代的传说时期,据说由三皇和五帝统治。
三皇分别是伏羲、女娲和神农,他们是人类的始祖和文明的创造者。
七年级期末考试试卷历史【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 李世民B. 李渊C. 李隆基D. 李治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造纸术3.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哪场战役?A. 官渡之战B. 淝水之战C. 巨鹿之战D. 长平之战4. 以下哪个朝代不属于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A. 后梁B. 后周C. 前蜀D. 南唐5. 丝绸之路起点是哪个城市?A. 长安B. 洛阳C. 开封D. 杭州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
(√/×)2.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
(√/×)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面积最大的朝代。
(√/×)4. 宋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5. 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是农民出身。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开始于____朝。
2. “三国演义”中的“三足鼎立”指的是魏、蜀、____。
3. 北宋时期,中国的首都迁移到了____。
4.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____。
5. 明朝时期的著名航海家郑和,他的船队被称为“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2. 请简述唐朝的“贞观之治”。
3.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4. 请简述明朝的“靖难之役”。
5. 请简述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你是唐朝的皇帝,你会如何处理与边疆民族的关系?2. 如果你生活在宋朝,你会如何参与到海外贸易中?3. 如果你生活在明朝,你会如何应对倭寇的侵扰?4. 如果你生活在清朝,你会如何处理与外国的关系?5. 如果你是一位历史学家,你会如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对社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七年级历史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试卷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
”该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不包括( )A、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B、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C、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D、使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沟通B、抵御了匈奴进攻C、巩固了封建统治D、结束了分裂局面3、下列各项对隋朝的评价,准确的有( )①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②是一个结束分裂、统一中国的王朝③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④暴政导致其灭亡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4、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说明唐太宗(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5、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歌谣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筒车曲辕犁推广,人口耕地齐增加B、中外交往很频繁,色彩绚丽唐三彩C、洛阳国际大都会,朝贡藩国七十多D、公私学校齐设立,藏书著述很丰盛6、李白、杜甫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上具有不同的特色,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出身不同B、生活背景不同C.思想性格不同D、艺术追求不同7、唐朝一乐舞再现了唐太宗早年以秦王身份率众杀敌的情景,它出自哪部作品( )A、《霓裳羽衣曲》B、《龟兹乐》C、《秦王破阵乐》D、《突厥乐》8、唐太宗和武则天在西域分别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大致管辖今天的( )A、西藏地区B、新疆地区C、云南地区D、东北地区9、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子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火药B. 电视C. 飞机D. 印刷术答案:D2.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A. 商朝B. 明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D3. 中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A. 23B. 34C. 45D. 56答案:D4. 以下哪个国家是中国的邻国?A. 韩国B. 英国C. 加拿大D. 澳大利亚答案:A5. 以下哪个城市是中国的首都?A. 上海B. 广州C. 北京D. 成都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长城。
答案:中国的长城是古代中国修筑的防御工事,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长城横贯中国北方,总长度约21,196公里。
2.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答案: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起源于东汉时期。
通过将纸浆制成纸张,造纸术极大地改进了人们的书写和记录方式,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5分)1. 请解释什么是封建制度。
答案:封建制度是一种社会政治组织形式,指君主授予贵族土地和特权,贵族提供军事和政治支持,以保证封建君主的统治。
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直到近代才被废除。
2. 请解释什么是农耕文明。
答案:农耕文明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文明形态。
农耕文明的特点是人们依靠农业生产为生,形成稳定的定居生活方式,并出现城市、政治组织、文化等各种社会形态。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的国旗是红色的。
(√)2. 中国的首都是上海。
(×)3.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
(√)4. 中国的国花是玫瑰花。
(×)5.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五、附加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一位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答案: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字叫孔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以下哪个朝代是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发明的时期?
A. 商朝
B. 明朝
C. 元朝
D. 唐朝
答案:D
2. 古代中国最早使用的青铜器是?
A. 长方形盂
B. 圆盘
C. 青铜剑
D. 青铜匕首
答案:A
3. 百家争鸣是哪个时期的重要思想现象?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五代十国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A
二、判断题
4.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采取了海禁政策,旨在严控海上贸易,保护农业生产。
答案:错误
5. 三国时代,三国中曹操实行征地政策,收缴田土分给富人,
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
6. 请简述《论语》的主要思想?
答案:《论语》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行仁政,奉行仁德,
同时也反对推崇权势和利益的道德标准。
7.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实行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
基本形式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始于隋代,盛行于唐代,直至清末废止。
以上为本次历史期末测试的试题和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精选模拟(4)一、选择题1.陈胜呼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角号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以上两则材料所包含的共同意图是A.反对国家户籍制度B.抨击封建君主专制C.反对宦官专权D.不信天命,鼓动起义2.曹魏、前秦、北魏三个政权的一个重要相似点是A.都曾定都洛阳B.都曾统一过黄河流域C.都是汉族建立的政权D.都因外族入侵而结束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南方经济基础比北方好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C.南方统治者更重视发展经济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4.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一次人口大迁徙都伴随着浩劫与灾难。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于A.西汉后期B.西晋后期C.东汉后期D.东晋后期5.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两次战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B.这两次战役都是曹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C.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D.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6.下图为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引导图》,据此可以推知汉代医学界A.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B.注重从民间收集药方C.主张通过运动来健身D.手术时使用麻醉药剂7.西域都护统管着50多个国家,各国王侯官吏皆佩汉印,以确认为汉朝官员。
可见,该机构的设置有利于A.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B.瓦解地方豪强势力C.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辖D.开辟陆上丝绸之路8.下表列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这一现象容易导致()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A.诸侯王的势力变强大B.“八王之乱”兴起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黄巾起义的爆发9.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哪个时期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时期? A. 古石器时代 B. 中石器时代 C. 新石器时代 D. 不能确定2.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人类制造工具的发展轨迹? A. 石器 B. 陶器 C. 铜器D. 金器3.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是指: A. 农民开始使用铜器 B. 农民开始使用石器 C. 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禽牲畜 D. 不能确定4.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文化是: A. 龙山文化 B. 长江文化 C. 大汶口文化 D. 大美女文化5.辽宁营口的大汶口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该文化是中国最早的: A. 城市 B. 都市 C. 村庄 D. 乡村6.河姆渡文化遗址位于我国的: A. 浙江 B. 河北 C. 广西 D. 河南7.辽宁柳河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的: A. 铁岭 B. 抚顺 C. 营口 D. 丹东8.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良渚文化遗址位于中国的: A. 江苏 B. 浙江 C. 北京 D. 上海9.以下哪种器物是良渚文化中出现的? A. 玉器 B. 金器 C. 银器 D. 铜器10.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历史上,最早的王都是: A. 上海 B. 南京 C. 北京 D. 杭州11.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时期,我国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A. 后羿B. 夏C. 商D. 周12.以下哪个朝代是我国最早的朝代? A. 夏 B. 商 C. 周 D. 秦13.关于夏朝的历史记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 B. 商朝和周朝的历史记载都证实了夏朝的存在 C. 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 D. 不能确定14.商朝时期的都城位于我国的哪个省份? A. 河南 B. 江苏 C. 陕西 D. 浙江15.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的朝代,是由商汤创建的。
正确答案:√ 错误答案: ×16.商朝的社会阶级划分中,以下哪个在最顶层? A. 商 B. 穷人 C. 农民 D. 臣民17.商朝的经济主要依靠: A. 渔业 B. 农业 C. 矿业 D. 建筑业18.以下关于商朝文化的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 A. 商朝文化程度比较高 B. 商朝人发展了中国最早的文字 C. 商朝政权很强大 D. 商朝的石器比较精美19.商朝社会的发展表明: A. 全国实行共产主义制度 B. 出现分封制现象C. 农民享有土地所有权D. 所有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20.以下哪个时期是商朝的灭亡阶段? A. 先商 B. 后商 C. 西周 D. 东周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位于浙江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核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A.夏朝的建立B.商朝的建立C.周朝的建立D.秦朝的建立2. 下列哪个是夏朝建立的时间?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1046年D.公元前221年3. 下列哪个是商朝都城遗址?A.安阳B.西安C.洛阳D.郑州4. 下列哪个是西周实行的制度?A.分封制B.郡县制C.县制D.联邦制5. 下列哪个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A.长平之战B.马陵道之战C.桂陵之战D.牧野之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
7. 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是__________。
8. 周武王在__________打败了商军,结束了商朝。
9. __________是西周实行的制度,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10. __________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争霸战役。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要介绍夏朝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
12. 请简要介绍商朝的兴衰过程。
13. 请简要介绍西周的分封制及其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4. 请论述春秋时期五霸的争霸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15. 请论述你对西周“礼治”社会的认识。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A2.A3.A4.A5.A二、填空题答案6.夏朝7.辛弃疾8.牧野之战9.分封制 10.桂陵之战三、简答题答案11.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
12.商朝始于公元前1600年,灭于公元前1046年,历程分为:商汤建商、武丁盛世、帝辛败亡。
13.西周实行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形成了“礼治”社会。
四、论述题答案14.春秋时期五霸的争霸过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先后成为霸主,争夺对中原的统治权。
历史影响:促进了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战国时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达标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答题卡内。
(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1.右图所示为广西钦州某校七年级(1)班的小嘉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
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A.科举制的深远影响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C.隋朝统一全国的背景D.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2.杜甫在《忆昔》中说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歌主要描述的景象发生在( )A.隋文帝时期B.唐太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统治前期3.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可见农村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下列农业生产工具中,属于唐朝时发明的农业灌溉工具是()A.翻车示意图B.曲辕犁示意图C.筒车示意图D.耧车(模型)4.研读下面两则文献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粪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政治中心B.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C.南宋时期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增加D.南宋时期江南地区一直比较富庶5.“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选项中能够体现宋朝是一个“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的是()A.改进造纸术B.正式确立科举制度C.发明活字印刷术D.编写《天工开物》6.“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
”这是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有对峙,但相互之间也一直进行商业往来。
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4
一、选择题
1.公元前200年在平城白登山围困汉高祖的冒顿单于属于下列哪一古老民族()
A.鲜卑B.匈奴C.东胡D.羯
2.下列关于汉朝“和亲”政策的说明中,错误的是()
A.始于西汉白登之围后
B.将皇室女子作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
C.但不同时向匈奴赠送大量财礼
D.持续多年,但未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
3.董必武同志有诗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昭君出塞时的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 D.汉元帝
4.下列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A.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
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
D.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
A.公元前138年B.公元前119年C.公元前60年D.公元73年
6.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
A.秦朝的统一 B.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D.丝绸之路的开辟
7.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是下列哪一事件()A.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B.大秦安敦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
C.班超出使西域
D.倭奴国王遣使来汉
8.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为造纸原料。
发生于()
A.97年B.166年C.105年D.132年
9.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其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人物是
A.华佗B.张仲景C.扁鹊 D.秦越人
10.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这主要因为它()
A.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B.是构思巧妙的地动仪
C.能够测定地震方向 D.是世界上最早测出地震方向的仪器
11.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12.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
A.洛阳白马寺 B.嵩山少林寺C.杭州灵隐寺 D.黄梅五祖寺
13.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
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14.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A.司母戊大方鼎B.秦始皇陵兵马俑
C.东汉铜奔马 D.西汉长信宫灯
15.《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主要因为它()
A.是一部内容丰富的通史著作
B.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
C.歌颂了农民领袖的斗争精神
D.开创了编写历史著作的新体例
16.下列哪一战争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A.淝水之战 B.牧野之战C.官渡之战D.城濮之战
1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语出()
A.司马迁 B.曹操C.曹丕D曹植
18.“三顾频繁天下计,一朝晤对老臣心。
”这是一幅有关三国人物的联语。
此处“老臣”是指()
A.刘备B.关羽C.张飞D.诸葛亮
19.台湾在三国时期称()
A.东番B.夷洲C.琉球D.钓鱼岛
2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诸葛亮治蜀的内容()
A.重视水利 B.减轻赋税C.联络台湾D.开发西南
21.“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这是说的哪一事件的严重后果()
A.七王之乱B.八王之乱C.候景之乱D.“五胡”内迁
22.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发生于()
A.东汉末年B.春秋战国时期C.西晋末年D.东晋末年
2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中没有()
A.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B.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C.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
D.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24.专门成立锦署,推进江南织锦技术的普及与提高的南朝政权是()
A.刘宋 B.萧齐C.萧梁 D.陈
25.下列政权中哪一个未曾统一过黄河流域
A.前秦 B.西晋C.曹魏D.蜀汉
26.下列哪一事件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A.北周灭北齐 B.陈灭萧梁C.西魏灭东魏D.北魏定中原
27.北魏建立时定都于()
A.洛阳
B.平城C.大兴安岭嘎仙洞 D.四通市
2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下列哪一著作,直到唐代还被用作学校课本()
A.《齐民要术》 B.《水经》C.《缀术》 D.《神灭论》
29.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A.秦朝 B.西汉C.东汉末年 D.魏晋南北朝
30.云冈石窟位于()
A.山西大同 B.河南洛阳C.大兴安岭北段 D.甘肃敦煌
二、材料分析题
31.读下列材料:
“人,物也;物,亦物也。
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
回答:
①上述言论出自哪一时期哪一人物的什么著作?
②在这一著作中,作者批判了什么?有何意义?
32.读下列诗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回答:
①此一诗句出自哪一时期哪一人物的什么著作?
②这一著作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怎样?
三、识图题
33.读下边《三国鼎立形势图》,填出国名: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
填出都城名;
D.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34.观察下边中国古代书法作品(摹本·部分)图:
回答:
① 这是哪一朝代某位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这部作品叫什么名称?
②这部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这位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四、问答题
35.简述《史记》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3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怎样?对北魏孝文帝的历史地位应作出怎样的结论?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B 5.A 6.C 7.B 8.C 9.B 10.D 11.B 12.A 13.D 14.B 15.D16.C 17.B 18.D 19.B 20.C 21.B 22.C 23.D 24.A 25.D 26.A 27.B 28.C 29.C 30.A
二、材料分析题
31.①西汉王充《论衡》。
②批判了迷信鬼神的思想。
在鬼神迷信思想泛滥的时代,王充根据科学知识,有力地提出无神论的观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32.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②以全国水道系统为主,详细地记叙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俗等,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
三、识图题
33.A.魏B.蜀C.吴D.洛阳E.成都F.建业
34.①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②被后人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书圣。
四、问答题
35.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社会的全貌。
《史记》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②《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史记》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6.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
当时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内容:①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贪污;②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税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③迁都洛阳;
④进一步推行改革措施,如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通婚。
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地位: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