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辨析题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

1.学生观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这些内容单独去记忆,工作量很大,所以给大家提供一个口诀是:“两独一发”。记住学生观的大框架,然后理解记忆每一条所蕴含的意义。

2.新课改下的教师观主要包含的内容有: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我们提供的口诀是:“四者一社区”。这样大家就能够快速记得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该要扮演的角色有哪些。

3.新课改下的教学观主要包含的内容有: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我们可以以“四个转向”或者是“学习过人”口诀去进行记忆。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家就可以快速、有效地记住这些教师资格考试中非常重要的几个知识点。

2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演示法

5、练习法

6、实验法

7、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3教学原则和基本要求,

1、直观性原则: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②采取有效措施,

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量力性原则

贯彻量力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重视儿童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发展特点,恰当把握教学难度

8、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贯彻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的基本要求:保证教学科学性,结合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各个环节进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4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1)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主要体现在: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播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者;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

(2)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3)教育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之上,学校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是教育实践活动中师生共同认识的对象。

(4)教育手段:是教育者借以将教育内容作用于教育对象的媒介物,或者说,是教育者借以实现认识客体的媒介物。教育手段是教育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5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提供可能性,

环境使可能性变为现实,

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动力,是决定性因素

6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育与人的发展

a.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人的发展是一个有顺序的、持续不断的过程。

发展的阶段性:人的成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发展方面,都具有非等速、非直线的特性。

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人的发展的速度、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存在差异。

b.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发展的顺序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

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应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教育活动要善于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

发展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

7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

向发展。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6、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一分为二看待学生,长善救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引导自觉评价,自觉进行自我修养

8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4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

5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6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9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