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石首桃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7
乡村旅游桃花山镇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华晓枫,黄蔚艳(浙江海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当代社会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乡村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
通过分析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希望对相关乡村旅游业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识码]A1 桃花山旅游发展的现状桃花山镇位于湖北省南部,与湖南省相邻,是鄂南湘北的重要连节点,全镇占地面积约100km2,人口数量25361人,耕地面积仅0.16万hm2,人均耕地少,且被群山分割分布零散,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大量青壮年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选择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空心化”现象比较严重。
为了脱贫致富,九十年代末,桃花山镇开始发展旅游产业,1999年成立了“桃花山镇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并于2007年3月成功举办了“中国石首江南桃花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桃花山拥有大量的旅游资源,其中自然旅游资源60处,人文旅游资源59处。
目前已建有傅家竹园游赏区、滨湖游赏区、鹿角头游赏区为主的自然风景区。
开发了特色红色文化旅游线路。
其中以贺龙同志命名的“红军树”,已经成为“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志性景点;陡岭子会议、中共湘鄂西特委会、红军医院等遗址,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和利用。
这些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极大地丰富了桃花山红色文化的内涵。
此外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已成功举办多届,桃花山乡村旅游成了周边的热点旅游景点之一,桃花山镇也因此获得了“全国万村千乡百县特色旅游示范乡镇”和“湖北省风景名胜区”等荣誉称号,连续被评为省级文明镇、省级卫生镇、省级生态镇、省级森林城镇和湖北省首届“十大荆楚最美乡镇”。
桃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0—2030)概述项目背景: 青玉案・桃花山“江汉洞庭烟雨浓,平川处、拔奇峰,六湖九佛红尘动。
西施挽鬟,范公荡舟,摇动两袖风。
装点三楚好山河,旅游兴镇万民乐。
坐看江流月空蒙,樵渔戏歌,笑看人面、桃花火样红。
” 桃花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湘鄂两省交界处即石首市东南部的桃花山镇(风景名胜区与桃花山镇管辖区域一致),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交汇处唯一的山脉。
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8′~112°48′、北纬29°35′~29°44′,南北长23km、东西宽5km,总面积99.75km2。
是“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可开发性强。
然缺乏规划指导,景区资源保护、游赏项目、游览设施相对滞后。
核心价值:关乎景,更关乎进 综合考量各方资源,将桃花山打造成集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和体验旅游于一体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交汇区域独具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最终实现景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为做到创新和与时俱进,增加了《推荐游赏项目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章节,强化景区开发的可操性和对环境的保护。
项目理念:多学科融合,多效益统一 深入挖掘桃花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风景资源和人文特色,充分利用生态学、市场学、旅游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学科或哲学理念,严格遵循规范标准,打造桃花山为集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与体验旅游于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实现景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规划中,我们提出了“生态优先、整体统筹;突出特色、面向市场;以人为本、综合协调;经济节约、操作可行;区域协调、产业拓展”等原则。
结构与分区:一心一轴,五大功能区一心:即九佛岗综合服务区中心。
一轴:沿S221石华堰至镇区段及县道九-五镇区至长江段,由南到北贯穿整个桃花山风景名胜区。
它集交通轴线、游览轴线、生态轴线、景观轴线、文化轴线和服务轴线于一体。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荆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4.08•【字号】荆政发〔2022〕7号•【施行日期】2022.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通知荆政发〔2022〕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荆州高新区,市政府各部门:现将《荆州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4月8日荆州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前言“十三五”时期,荆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全市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灾后薄弱环节建设成效显著,蓄滞洪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饮水安全供水格局进一步优化,供水能力稳步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趋势向好,退垸还湖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水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河湖长制成效明显,依法治水管水水平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篇期,是水利行业全面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关键期。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后重振之大战局,荆州市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补齐发展短板等方面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同时也在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中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为纲领,响应新的治水需求,迫切需要转变治水思路,适应治水主要矛盾变化,牢牢把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升现代水治理能力,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理念和人民群众期待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公共服务需求,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湖北省石首市征地补偿标准一类区片区片范围:绣林街道办事处、笔架山街道办事处。
补偿标准:耕地:37940元/亩;菜地:41734元/亩;果园:41734元/亩;茶园:41734元/亩;精养鱼池:41734元/亩;林地:30352元/亩;未利用地:22764元/亩。
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了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报批的征地补偿安置倍数和修正系数,以及青苗补偿标准,同时与《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湖北省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的通知》一并实施。
爱土征地拆迁律师团将湖北省石首市的征地补偿标准分享给各位网友:湖北省石首市土地共分为四类:一类区片区片范围:绣林街道办事处、笔架山街道办事处。
补偿标准:耕地:37940元/亩;菜地:41734元/亩;果园:41734元/亩;茶园:41734元/亩;精养鱼池:41734元/亩;林地:30352元/亩;未利用地:22764元/亩。
二类区片区片范围:高基庙镇、南口镇、东升镇。
补偿标准:耕地:34860元/亩;菜地:38346元/亩;果园:38346元/亩;茶园:38346元/亩;精养鱼池:38346元/亩;林地:27888元/亩;未利用地:20916元/亩。
三类区片区片范围:调关镇、桃花山镇、小河口镇、新厂镇、横沟市镇、大垸镇、天鹅洲经济开发区、高陵镇、团山寺镇、久合垸乡。
补偿标准:耕地:31640元/亩;菜地:34804元/亩;果园:34804元/亩;茶园:34804元/亩;精养鱼池:34804元/亩;林地:25312元/亩;未利用地:18984元/亩。
爱土征地拆迁律师团提醒各位被征收人:以上补偿标准仅包含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不包含被征收土地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用,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按照本地人民政府规定执行。
该标准为保护性标准,根据国家征地相关立法精神,征收农民土地补偿,以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为宜,其次,因对土地利用较好,而使土地年产值远高于区委平均产值的,如在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利用农用地开展特殊种植、养殖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获得更高补偿。
石首桃花山桃源七里风景区鹿角峰山体游乐项目景观及配套工程中
标
【实用版】
目录
1.石首桃花山桃源七里风景区中标的项目
2.鹿角峰山体游乐项目和景观及配套工程的介绍
3.项目的中标对景区和当地经济的影响
正文
石首桃花山桃源七里风景区近日公布,鹿角峰山体游乐项目景观及配套工程已经成功中标。
这是一项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该景区的发展将迈向新的阶段。
鹿角峰山体游乐项目和景观及配套工程是此次中标的项目。
其中,鹿角峰山体游乐项目是一个集户外运动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项目,包括攀岩、徒步、山地自行车等运动项目,同时也有休闲区域的设置,让游客在享受运动的乐趣的同时,也能够有舒适的休息环境。
景观及配套工程则包括景观的建设和维护,以及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如游客中心、停车场等。
这个项目的中标对石首桃花山桃源七里风景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个项目将进一步丰富景区的旅游项目,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其次,这个项目的建设将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这个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提升景区的品质,推动景区的转型升级。
总的来说,鹿角峰山体游乐项目景观及配套工程的中标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石首桃花山桃源七里风景区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1页共1页。
拔高坐标构格局一是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分步推进乡村振兴。
必须高度重视规划引导,不能盲目建设,既要系统谋划、又要重点推进,既要有长期目标,也要有近期任务,既要整体推进、又要分步实施,要高标准的科学编制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注重与现有的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相衔接。
同时,所有建制镇的总体规划、重点村的村庄规划也要同步启动,体现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
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不能一哄而上,采取以点、连线、带面的方式因村施策、分类推进。
未来三年,结合石首基础,大力推进“133”工程,即重点打造一廊、三带、三片,到2020年建成天鹅洲、桃花山、团山寺、久合垸4个特色乡镇和30个富美乡村示范点。
二是以“五个振兴”为抓手,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要围绕“20字”总要求,以“五兴五美”为载体,加快落实“五个振兴”重点工作。
一要推进产业振兴,夯实乡村振兴之本。
要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要求,在农业的特色上、规模上、品牌上下功夫,争创全国优质农产品主产区。
要突出发展规模农业,用三年时间,建设以调关、东升、高基庙、团山寺、高陵为重点的40万亩绿色稻米产业带;以大垸、小河口、南口、笔办、桃花山等为重点形成20万亩优质果蔬、药材产业带;大力推广“双水双绿”生态种养新模式,建设20万亩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带;利用清水养鱼的湖泊优势,打造10万亩优质水产品基地;利用现有畜禽规模和牧原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合作带动,争创全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市。
要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以“玉石首”农产品区域电商公共品牌创建为载体,积极举办桃花季、西瓜节等农业展销节会,大力推动石首三宝、调弦龙虾、桃花皱皮柑、鸭蛙稻、徐锋瓜蔬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擦亮石首农业品牌。
要加快推进科技农业,以建立市、镇两级科技示范基地为抓手,努力构建绿色、有机、循环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开展“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重点抓好“一区五园”创建,即团山寺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区、桃花山休闲农业示范园、东升宗尧现代粮油产业园、大垸北碾垸高标准旱地种植示范园、泥南万亩虾稻连作产业园、小河口万亩高标准蔬菜种植示范园。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表彰全省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09.11.02•【字号】鄂建[2009]108号•【施行日期】2009.11.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表彰全省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通报(鄂建[2009]108号)各市、州、县建委(建设局)、园林局,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管理局、处):自我省开展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活动以来,全省各景区积极响应,扎实组织开展以景区机构建设、规划编制、环境整治、建章立制、标志标识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工作。
通过历时三年的综合整治,我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逐步理顺,规划编制与监管力度明显加大,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整体面貌和形象明显改观,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涌现出一大批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为表彰先进,推进工作,决定授予东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等12家单位“全省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授予姜中秋等38位同志“全省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继续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风景名胜区和全行业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努力拼搏,奋发有为,为促进我省风景名胜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附件:全省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及个人名单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日附件:全省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及个人名单一、全省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单位东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宜昌管理局随州市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陆水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玉泉风景名胜区管理处青龙山熊河风景名胜区管理处黄山头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洈水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西山风景区管理处神农溪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二、全省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先进个人姜中秋武汉市园林局副调研员陈东灵襄樊市建设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朱天峰十堰市建委副书记、副主任张启波随州市建委主任朱文倡咸宁市建委城建科长刘新斌黄冈市建委副调研员郑新民恩施州建委城建科长杜昌奕鄂州市建委副主任、园林局长熊忠海随州市风景园林管理局书记、局长刘义高荆门市园林局书记马骐梨花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温志刚远安县建设局局长袁玉祥神农架林区建设局局长王光全利川市建设局主任科员文友萍东湖生态旅游区工程师舒宗恒武当山风景名胜区副调研员马武军九宫山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向辉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宜昌管理局副局长胡红星隆中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规划处主任宋兴宇钟祥市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张正伟京山县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局长郑绪峰木兰山风景区副主任、副书记佘中宏星星竹海景区管委会书记、主任卜荣烈山景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张龙飞东坡赤壁风景区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艾国安天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单位书记宋克亮雷山风景区管理处主任张细红黄石市园林局风景管理科科长张隆彪磁湖风景名胜区团城山管理处副主任毛兴华长阳清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沈齐珍白水寺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主任薛维斌黄山头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姚斌石首市桃花山风景名胜区党委书记、镇长龙时元松滋洈水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付先军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神农顶景区管理处副主任熊鹰鄂州市西山风景区管理处主任许武才巴东县神农溪旅游景区管理处副主任杨立武神农峡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副主任。
第01条规划目的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风景名胜区是湖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桃花山风景名胜区处于“湖北长江经济带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被纳入江汉平原山水休闲旅游和长江旅游观光带序列。
为全面发挥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和作用,有效保护风景资源,加强风景区管理的科学性,统筹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制定本规划。
第02条规划范围桃花山风景名胜区北抵长江与监利县隔江相望,西与调关镇接壤,南接湖南省华容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8′~112°48′、北纬29°35′~29°44′,南北长23km,东西宽5km,总面积99.75km2。
第0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颁布;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颁布;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颁布;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年3月19日颁布;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月8日颁布;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9月5日颁布;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1月21日颁布;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11日颁布;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年11月19日颁布,1996年6月29日修正;1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颁布;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颁布;13)《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9月6日国务院第474号令通过;1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原建设部1999年11月10日发布;15)《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管理标准》,原建设部建城字1992年11月16日第812号文发布;16)《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标准》,原建设部1995年3月建城[1995]159号发布;17)《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年8月2日建规[2002]204号;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1995年3月30日国办发(1995)23号颁布;19)《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原建设部一九九四年三月四日发布;20)《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工作报告的通知》,1992年9月3号国办发(1992)50号颁布;21)《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原建设部1993 年12 月20 日发布;22)《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罚规定》,原建设部1994 年11月1日发布;23)《湖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123号,1997 年5月7日发布;24)《关于加强全省风景名胜区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06]10号,湖北省政府办公厅2006年2月;25)《关于组织开展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年综合整治考核验收工作的通知》鄂建函[2009]20号,湖北省建设厅2009年2月6日;26)《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送审稿),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12月;27)《荆州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荆州市旅游局荆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8月8日;28)《石首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石首市旅游局2005年10月12日;29)《石首市桃花山镇总体规划(2001-2020)》,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石首市桃花山镇人民政府2001年6月;30)《石首市桃花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2年8月;31)其它有关法规、规范和现状基础资料。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玉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2.27•【字号】鄂政函〔2019〕20号•【施行日期】2019.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其他规定正文省人民政府关于玉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年)的批复鄂政函〔2019〕20号宜昌市人民政府:你市《转报当阳市关于审批玉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年)的请示》(宜昌政文〔2018〕39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玉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玉泉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为6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23.5平方公里。
要在规划批准之日起1年内,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玉泉山风景名胜区和核心区范围完成标界定桩工作,建立健全省级风景名胜区徽志。
二、要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和《总体规划》确定的分级分类保护要求,严格保护玉泉山风景名胜区内的自然山水、文物古迹、野生动植物等风景名胜资源,特别要加强对玉泉山、玉泉寺、棱金铁塔、玉泉水库等重要景观资源的保护管理,确保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
三、玉泉山风景名胜区内严禁开山采石、滥伐林木、污染水体、损毁文物古迹等行为,要限期整改、搬迁和拆除影响景观环境的建筑物、构筑物,恢复自然环境和景观风貌。
要尽快完善环境卫生、污水处理、防灾减灾、供水供电、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
四、要按照远近结合、分级布点的原则,严格控制玉泉山风景名胜区内旅游服务设施的数量、用地和建筑规模。
妥善处理好玉泉山风景名胜区内居民生产生活与资源保护利用的关系。
五、宜昌市和当阳市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玉泉山风景名胜区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省林业局要依法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湖北省人民政府2019年2月27日。
第01条规划目的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风景名胜区是湖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桃花山风景名胜区处于“湖北长江经济带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被纳入江汉平原山水休闲旅游和长江旅游观光带序列。
为全面发挥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和作用,有效保护风景资源,加强风景区管理的科学性,统筹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制定本规划。
第02条规划范围桃花山风景名胜区北抵长江与监利县隔江相望,西与调关镇接壤,南接湖南省华容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8′~112°48′、北纬29°35′~29°44′,南北长23km,东西宽5km,总面积99.75km2。
第0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颁布;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颁布;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颁布;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年3月19日颁布;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月8日颁布;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9月5日颁布;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1月21日颁布;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11日颁布;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年11月19日颁布,1996年6月29日修正;1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颁布;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颁布;13)《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9月6日国务院第474号令通过;1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原建设部1999年11月10日发布;15)《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管理标准》,原建设部建城字1992年11月16日第812号文发布;16)《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标准》,原建设部1995年3月建城[1995]159号发布;17)《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年8月2日建规[2002]204号;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1995年3月30日国办发(1995)23号颁布;19)《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原建设部一九九四年三月四日发布;20)《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工作报告的通知》,1992年9月3号国办发(1992)50号颁布;21)《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原建设部1993 年12 月20 日发布;22)《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罚规定》,原建设部1994 年11月1日发布;23)《湖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123号,1997 年5月7日发布;24)《关于加强全省风景名胜区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06]10号,湖北省政府办公厅2006年2月;25)《关于组织开展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年综合整治考核验收工作的通知》鄂建函[2009]20号,湖北省建设厅2009年2月6日;26)《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送审稿),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12月;27)《荆州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荆州市旅游局荆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8月8日;28)《石首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石首市旅游局2005年10月12日;29)《石首市桃花山镇总体规划(2001-2020)》,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石首市桃花山镇人民政府2001年6月;30)《石首市桃花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2年8月;31)其它有关法规、规范和现状基础资料。
荆州市文化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设施布局,不断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打造文化魅力荆州。
保护传承荆楚文化遵循文化遗产保护规律,在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大力传播,构建富有荆州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推动荆州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
显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建立文物登记制度和文物资源数据库,全面掌握全市文物保护现状,推进文物信息共享。
完善历史文化名城、村镇、街区和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
实施城墙保护修缮、城墙顶部环通等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推动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建设,创新打造国家遗产廊道,彰显楚都文化印记。
推进世行贷款项目,完成珍品馆改造与文物展陈升级、西城墙保护维修工程、开元观环境整治工程、土城垣保护工程以及开元观展陈项目。
打击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等文物犯罪,净化文物流通市场。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实施湘鄂西片区整体规划、连片保护和统筹展示。
认真贯彻落实荆州市湘鄂西苏区革命遗存保护条例。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发挥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作用,以传统工艺(荆州)工作站和全国漆艺联盟为引领,完成荆楚非遗传承院迁建扩能,实施荆楚非遗博物馆、大漆文献图书馆、漆艺十八坊、荆楚非遗传承院的线上平台、大漆手艺研习院、漆艺国际化研学旅行平台、楚艺工匠街、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等八大基础工程建设。
提升荆楚非遗工匠小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积极申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世界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
依托传统工艺荆州工作站、全国漆艺传承联盟,推进荆州实施“一村一匠”传统工艺振兴工程,将“荆楚非遗传承院”建成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拓展文化遗产展示利用空间。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旅游、城镇建设的融合,打造一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和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加强文教结合,推动非遗展示项目和非遗文创产品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
FIGURE 物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何华平,是湖北农业创新中心特色果团队负责人、岗位专家,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特色水果课题组组长,主要从事桃、葡萄等果树育种栽培学研究工作,系国家桃产业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库专家、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果品流通协会葡萄分会理事。
作为农业行业的科技工作者,何华平对农村怀有深厚的情感,深知农民的疾苦,始终坚持在第一线为农民服务。
湖北省优秀科普工作者、湖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是他珍视的荣誉。
每每看到自己的科研新品“落户”了,他精心“伺候”,以成果服务“三农”。
当然,种植户有什么难题讨教,他都义不容辞,套袋、剪枝、疏花,为地方桃、葡萄产业把脉问诊,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科研及实践中积累的学问或经验传授给果农朋友,硕果满枝头之时是他最幸福的时光。
跳起来摘桃不是梦作为全国桃主要产区之一,湖北是南方桃的主产省区。
在与山东、河北、河南等北方桃区的的竞争中,湖北凭着“早”,抢占了一定市场。
据介绍,湖北全省桃树栽植面积从2000年的30多万亩跃至现在75余万亩,产量达65万吨。
这种昔日不起眼的“小杂果”,已经成为枣阳、孝感和随州三市农业经济中不容忽视的支柱产业。
令人惋惜的是,早熟桃,甜蜜中略带苦涩。
虽然抢了早,但因同质化严重,品质下降,难卖高价,目前90%仍然以中低档为主。
何华平注意到,品种退化,品相不好,结果率低,卖不出好价钱,更重要的是,化肥、农药、人工等成本逐年上涨,投入与产业难以平衡,不少果农的收入并不高。
说起湖北的桃产业,何华平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现在消费者对口感要求高,水果品种选择余地大,以量取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湖北桃再不改良,前景堪忧。
”据他介绍了,湖北桃树栽培模式仍以“矮密早”传统模式为主,树冠过矮,果园过密,通风透光差,管理难度大,种植户重产轻质、长期依赖化学肥料,不重有机肥的投入,造成地力下降,果实品质差,果园病虫害频发。
鄂南桃花山地区的三大特色文化吕永昌【摘要】位于洞庭湖平原北部边缘的部南桃花山地区.素有"荆楚桃花源"、"荆楚第一竹乡"和"鄂南茶乡"之称.其历史悠久而异彩纷呈的"桃文化"、"竹文化"和"荼文化",构筑了当地特有的人文风情.笔者从乡土文化视角,对此类地域文化现象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6)001【总页数】6页(P37-41,47)【关键词】湖北;石首;桃花山;特色;文化【作者】吕永昌【作者单位】石首市新闻中心,湖北,石首,43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7.63广义上的桃花山地区,包括湖北石首市桃花山镇全部和调关镇来家铺与伯牙口丘陵山区、东升镇上津湖东部湖滨地区、小河口镇芦苇柴山地区以及湖北监利县人民大垸(流港农场)部分地区,这一地域的民俗民情和自然物产基本相同,且民间交流活跃,通婚、通商频繁,面积约为300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
狭义上的桃花山地区,仅仅包括石首市桃花山镇全部和调关镇来家铺与伯牙口丘陵山区,面积约160平方公里,人口约6.5万。
本文描述的重点范围是狭义上的桃花山地区。
“满目青山皆桃李,春到无处不飞花。
”这是清朝贤士张克谋赞美桃花山秀丽景色的诗句。
自古以来,石首四十五里桃花山素以“春来桃花成霞,初夏硕果飘香”而著称。
桃花山人民千百年来种桃(树)、赏桃(花)、品桃(子)、咏桃(韵),源远流长而又丰富多彩的桃文化在民间代代相承并不断发扬光大,现已成为荆楚大地一件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桃花象征着热情、美丽和健康,硕桃象征着福寿、平安和吉祥,桃花山人民寄予了桃太多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说,桃花山的桃文化是一条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廊。
据考证,早在三国时期,桃花山地区就有用桃木驱鬼的民俗。
那时的人们深信鬼畏桃木,因而常在屋前屋后广种桃树。
湖北省石首市易龙湾民俗文化村规划覃爱华【摘要】通过介绍石首市易龙湾民俗文化村的规划建设条件,简要归纳了其规划原则及依据,详细阐述了其总体规划思路及规划布局,为类似的民俗文化村规划建设积累了经验。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of Yilongwan folk culture village in Shishou,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d the planning principle and basis,elaborated in detailed the overall planning thought and planning layout,laid experience for similar folk culture villag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2(038)032【总页数】2页(P30-31)【关键词】民俗文化村;规划;总体布局【作者】覃爱华【作者单位】湖北省石首市规划设计院,湖北石首43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2.291 概述易龙湾民俗文化村位于石首市桃花山镇李花山村村域中南部,背靠桃花山,面临三菱湖,总面积约42 hm2。
该规划区早在2001年《石首市桃花山镇总体规划》以及2002年《石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被分别列入市二级旅游区和江南东部旅游区的第三区中。
由于市、镇的旅游规划只是总体规划,主要作用是宏观指导,并且当时两个规划都没有把易龙湾作为民俗文化村景点考虑,但随着近几年各地“民俗文化村”“农家乐园”的旅游热兴起,而李花山村又是石首市、桃花山镇旅游重点,不仅基础较好,而且开发民俗文化村条件的日臻成熟,为正确引导和加强管控,因此适时编制了《石首市易龙湾民俗文化村规划》。
湖北石首桃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作者:网站管理员来源:本站原创日期:2011-12-1 16:45:01 点击:546 属于:规划设计类
项目名称:湖北·石首桃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镇人民政府
规划范围:99.75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2010年-2030年【近期、中期、远期】
起止时间:
项目成果:
一、基础资料
二、规划文本·说明书
三、规划图则
规划布局:
“一心一轴”,游客聚集“一心”即九佛岗综合服务区为游客集散中心,通过“一轴”即主干公路景观轴将游客分散至各个景区和景点。
规划目标:
1)自身发展目标:保护资源、发展旅游、强化管理。
2)社会发展目标:传承资源、生态和谐、改善环境。
3)旅游管理目标:适度开发、动态管理、综合带动、区域协调。
4)品牌建设目标:近期创建省级特色旅游乡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重点景名胜区;中期创建国家级特色旅游乡镇;远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功能分区:
本规划按功能进行分区,分为傅家竹园生态旅游区(15.32km2)、红军树文化旅游区(13.42km2)、桃花源滨湖休闲区(38.03km2)、艾家咀水乡风情(28.51km2)和九佛岗综合服务区(4.47km2)。
项目布局:
主要项目:竹海公园、红军树红色旅游项目和易龙湾民俗文化村。
其它项目:桃花源、小桂林、皇妃池景区、鸡头脑景区、仙人洞景区、龙泉寺、范蠡纪念园、湿地乐园、水上乐园、品茶轩、银杏生态馆和吕家湾景区。
规划图件:
规划总图
风景游赏规划分区图
游赏项目规划布局图
风景游赏规划游线组织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推荐游赏项目建设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