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4《梅花》
- 格式:docx
- 大小:32.18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作者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要求:学习课文,从外祖父爱梅花的典型事例,体会老华侨眷恋祖国的深厚情感。
读懂阐述梅花品格的一段话,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精神。
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三段和第五段是重点所在。
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外祖父对梅花品格阐述的一段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领会课题的含义。
教学构想:本篇课文是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文。
学习这篇课文要在学习前两篇讲读课文的基础上,放手蚁学生自学为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层次。
理解课文三、五段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1、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梅花魂》,魂,指精神。
2、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3、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赞扬梅花的精神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4、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依次概括说一说2、在概括五件事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各段的大意。
三、再读课文1、老师范读第一段.这一段由“故乡的梅花”联想起喜爱梅花的外祖父。
表面看似写梅花,实际上主要写的是外祖父。
2、从初读课文给你的印象,说说“我”的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3、回忆外祖父的五件事,哪几件事直接写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四、学习第三段1、各自轻读第三段,划出表现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的词句。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梅花》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梅花》教案 第⼀课时 教学⽬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字新词。
3、进⼀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法。
4、指导学⽣结合⽣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的分析能⼒。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结合⽣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的分析能⼒。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新课。
1、教师拿出⼏枝盛开的腊梅,让学⽣进⾏观察,并⽤⾃⼰的话说⼀说观赏后的感受。
2、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诗⼈王安⽯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回忆学习的步骤,进⾏⾃学。
(1)借助汉语拼⾳读古诗。
(2)借助⼯具书,查⼀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进⾏⾃学。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字卡⽚:梅墙数寒独遥暗 (2)指名让学⽣读⽣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遇到的难字说⼀说记忆字形的⽅法。
墙:第五笔是“竖” 遥:熟字“摇”去掉提⼿旁,换上⾛之底,就是“遥远”的“遥”。
动⼿书空(教师进⾏板演,易错的地⽅⽤彩⾊笔标出来)。
(4)师⽣共同介绍作者:王安⽯: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学家,是唐宋⼋⼤家之⼀。
(5)结合学⽣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 数:⼏ 凌:冒着,顶着。
寒:严寒,(交待出这是冬季)。
遥:远。
为:因为。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帮助指导) 墙⾓数枝梅:墙⾓边有⼏枝梅花。
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培养学生对于梅花的欣赏能力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梅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理解并朗读课文。
3.写句子描写梅花。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朗读课文。
2.运用适当的形容词描写梅花。
3.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课本《梅花》的教学挂图。
2.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梅花的形态和花色。
3.一些已经剪好和摆放在花瓶中的梅花。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问答引入梅花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简要介绍梅花,并询问学生对梅花的认识和感受。
2.呈现(通过课文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梅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 (1)教师呈现《梅花》的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感受梅花的美丽。
(2)教师读一遍课文,引导学生听读。
(3)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梅花特点的句子。
3.讨论(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梅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1)教师提问:"学过《梅花》这篇课文后,你们了解了哪些梅花的特点?”(2)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引导。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梅花的生长环境。
4.观察及口头表达(让学生观察并用简单句子描写观察到的梅花。
)(1)教师展示摆放在花瓶中的梅花,让学生观察。
(2)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梅花有什么特点?"(3)学生依次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提问引导。
(4)教师鼓励学生用简单句子描述梅花的形态、香味等特点。
5.书写小练习(让学生完成书写练习,巩固对梅花特点的理解。
)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在练习纸上书写描写梅花的句子,帮助学生将观察到的特点用语言描述出来。
6.展示和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并互相分享。
)学生依次展示自己写的描写梅花的句子,并互相分享彼此的成果。
7.家庭作业(以班级或个人为单位,布置植物图画比赛,鼓励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植物图画,并写上对植物的独特描写。
二年级上语文教案梅花4_苏版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诗中的生字,能说明“数枝、凌寒、独、为、暗香”等词义。
2. 能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明《梅花》的意思。
3. 体会诗人对梅花勇敢坚强精神的颂扬,明白梅花自古以来是清高、勇敢、坚强的象征。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并明白得《梅花》一诗的意思。
体会梅花勇敢坚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观赏梅画图1. 师:冬天来了,雪花飞舞,冰冷使花儿枯萎了,但是,有一种花,却在冰冷中绽放,它确实是——(由学生来回答出示雪中的图片(板书:梅花)2. 关于梅花,你明白多少?(生结合十二月花谈一谈)二.诗歌观赏《冬天里的梅花》1. 配乐朗诵(出示课件梅花)梅花,你尽管没有牡丹花那样的雍容富贵,你没有玫瑰花那种鲜艳似火般的燃情,你也没有郁金香那种鲜艳欲滴的艳眉。
但是,我看起来看到你正在用冷眼向洋看世界的目光,在凝视着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你正在竭尽全力的要唤醒差不多被世态炎凉完全麻木了的万物心灵的觉悟,是你正在唤醒那些还在冬眠中沉睡的生灵。
是你在用双手差不多敲开了,通向大自然辉煌辉煌春天的大门。
你在向大自然昭示着一个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天专门快就要来临!那种繁荣昌盛,生气盎然和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天,是人们永久的希望,这时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咏梅诗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以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梅花你是伟大的,是你在用自己高尚的品质,向愚昧无知的破坏行为,在进行着困难卓绝的抗争,大自然常在,一年四季永存,人民在期待着百花盛开的春天向我们走来!2. 看了梅花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①漂亮、幽香、俏丽、亮丽;②勇敢、坚强、不畏严寒、高雅脱俗。
小结导入古诗学习:梅花正是因它外表的漂亮不俗和香味的清幽淡雅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梅花更因它坚强的品行使人们铭刻在心。
千百年来,许多的诗人为它写下了颂扬的诗篇,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梅花》确实是一首咏梅的名诗。
二年级语文《梅花》知识点
《梅花》是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梅花的特点和美丽。
知识点:
1. 词语解析:《梅花》中出现了一些词语,比如梅花、零落、独特等,学生可以学习这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描写梅花的特点:《梅花》中有很多描写梅花的句子和词语,如“梅花是冬天里最美的花”,“梅花一般在一月到二月开放。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梅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3. 梅花的象征意义:《梅花》中也提到了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梅花是坚强、乐观的象征”。
学生可以通过课文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
4. 学习欣赏梅花:学习《梅花》这篇课文之后,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欣赏梅花,并且了解梅花的品种、颜色等。
5. 增强欣赏能力:通过学习《梅花》,可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这些是《梅花》这篇课文的一些知识点,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讲解和引导学生的学习。
小学二年级语文《梅花》教案【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梅花》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几枝盛开的腊梅,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赏后的感受。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1、回忆学习的步骤,进行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2、学生进行自学。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梅墙数寒独遥暗(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墙:第五笔是“竖”遥:熟字“摇”去掉提手旁,换上走之底,就是“遥远”的“遥”。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数:几凌:冒着,顶着。
寒:严寒,(交待出这是冬季)。
遥:远。
为:因为。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墙角数枝梅:墙角边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远远看过去知道那并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梅花。
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过来。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梅花》原文及对照翻译
原文:
《梅花》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对照翻译: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节奏划分及断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多音字参考列表
数[數](读音:shù,shǔ)
知[知](读音:zhī,zhì)
不[不](读音:bù,fǒu,pǐ)
为[為](读音:wéi,wèi)。
二年级上册梅花古诗人教版梅花,是一种坚韧、高雅的花,被誉为“寒冬的使者”,每年冬天,它便以一种傲雪凌霜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我国,梅花也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宠儿,他们用诗词歌赋来赞美梅花的精神。
在二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关于梅花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美丽,更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精神的赞美和向往。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唐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挺立、独自绽放的景象。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这首诗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严寒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当冬天来临,其他的花朵都已经凋零,只有梅花还在开放,它的坚韧和勇气给人以无尽的鼓舞。
再来,我们看看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
这首诗通过对梅、雪、人三者的描写,阐述了冬天的美和生活的乐趣。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诗人借物喻人,将梅花比喻成一种坚韧不屈、不畏严寒的精神象征,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精神。
再读一首宋代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表现了白梅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启示。
我们应当学习白梅的精神,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美丽,更赞美了梅花的精神。
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挺立,独自绽放,它的坚韧和勇气给人以无尽的鼓舞。
它不与桃李争春,却在冰雪中独自绽放,散发出清香。
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
梅花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这一代。
每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我们应该学习梅花的品质,做一个坚强、有原则、有信念的人。
总的来说,这些古诗词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梅花的精神和美丽。
梅花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花。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做一个坚强、有毅力的人。
二年级语文梅花课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字词学习。
1. 生字。
- “梅”: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每”。
可以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记忆,“木 + 每 = 梅”,表示一种植物,梅花。
- “墙”:左右结构,土字旁,右边是“啬”。
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墙壁。
- “角”:多音字,在“墙角”中读“jiǎo”,还可以读“jué”(角色)。
它的字形像动物的角的形状。
- “枝”: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支”。
指树木的枝条。
- “凌”:左右结构,两点水,右边是“夌”。
“凌寒”就是冒着寒冷的意思。
- “独”:左右结构,反犬旁,右边是“虫”。
表示独自、单独。
- “遥”:半包围结构,走之底,里面是“䍃”。
“遥知”就是远远地知道。
- “知”:左右结构,矢字旁,右边是“口”。
有知道、知识等意思。
- “雪”:上下结构,雨字头,下面是“彐”。
表示一种自然现象。
- “为”:多音字,在“为有”中读“wèi”,还有“wéi”(作为)的读音。
- “暗”:左右结构,日字旁,右边是“音”。
“暗香”就是清幽的香气,不易被察觉的香气。
- “香”:上下结构,禾字头,下面是“日”。
表示气味好闻。
2. 词语。
- 梅花:一种在冬季开放的花,花朵有红、白等颜色,有淡淡的香气。
- 墙角:墙的角落处。
- 凌寒:冒着寒冷。
- 独自:单独一个人(这里指梅花独自开放)。
- 遥知:远远地知道。
- 暗香:清幽的香气。
二、诗句理解。
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诗人先点明了梅花生长的地点——墙角,“数枝”写出了梅花的数量不多。
“凌寒”突出了梅花不畏寒冷的品质,“独自开”则强调了梅花在寒冷的环境中独自绽放,不与百花争艳的孤高品格。
2.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这两句诗是说远远地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香气传来。
诗人从远处看梅花,白色的梅花和雪的颜色相似,但是因为梅花有香气,所以能分辨出来。
二年级语文《梅花》知识点1. 梅花的外形特征2. 梅花的生长环境3. 梅花的生长过程4. 梅花的花期和花语5. 梅花的种类和区别6. 梅花在文化中的地位7. 梅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8. 梅花的画法和意义9. 梅花的诗词和歌曲10. 梅花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1. 梅花的外形特征梅花是一种开着五瓣花的树种,花瓣呈现出白色、粉红色、深红色等颜色。
梅花的花蕊中心有一枚黄色小球,整个花会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梅花的花瓣看上去十分娇嫩,但实际上非常结实,不易损坏。
2. 梅花的生长环境梅花喜欢生长在温带地区,气候干燥且光照充足的地方。
梅花在土壤上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即可。
3. 梅花的生长过程梅花生长的过程经历了春季的萌芽期、夏季的生长期、秋季的形成期和冬季的休眠期。
在春季,梅花在枝头上生出了鲜嫩的芽,经过开花和结果,逐渐形成花果。
4. 梅花的花期和花语梅花的花期一般在冬季至早春时期,花语主要是表示坚强、勇敢、正义和高雅。
5. 梅花的种类和区别梅花根据花色和形态等特征可分为多个种类,如白玉兰、海棠梅、红枝梅等。
不同种类的梅花在花朵颜色、形状和花瓣数目等方面存在差异。
6. 梅花在文化中的地位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被赋予了诸多美好的象征含义,如坚贞、高洁、坚强和悲壮等。
梅花不仅是文人雅士咏史颂诗的主题,也是各种艺术作品的题材。
7. 梅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它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人文精神。
梅花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极高,被赋予了许多深刻含义。
8. 梅花的画法和意义梅花是中国画中的经典题材之一,梅花画法要求简约而富有节奏感,寓意华丽而不失素雅。
梅花画的意义在于传达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梅花在人们心目中的高贵形象。
9. 梅花的诗词和歌曲梅花为中国诗词的经典主题之一,被吟咏成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二年级语文的课文1.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 《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8.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0.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1. 《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2. 《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3.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4.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5.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6.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7. 《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8. 《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二年级上册语文《梅花》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描绘梅花的美。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感受梅花的坚强精神。
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2 生字词:墙、角、数、枝、梅、凌、寒、独、开、遥、知、不、为、有、暗、香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境,感受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描绘梅花的美。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梅花有什么了解?4.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课文原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理解。
4.3 课堂讲解:教师分析课文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梅花的美。
4.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对梅花美丽和坚强的感受。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家长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发挥想象力,描绘它们的美。
5.2 评价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活动内容:学生进行梅花绘画活动,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梅花的美。
学生进行梅花故事分享,交流自己对梅花精神的理解。
6.2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梅花》教学教案导语:教案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得力助手,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很重要的地位,能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梅花》教学教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区分并唱好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反复后两个不同的结尾,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
2.通过创编《春晓》,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3.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教学重点:学习歌谱。
教学难点: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教材分析:歌曲为两段体,大调式。
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乐句的“墙”字,用了切分节奏,在以mi为主的一拍半中,又用了一个十六分音符的fa,强调了第一个字的语气,使音乐显得有生气。
第二乐句在节奏上是第一乐句的重复,保持了旋律进行的统一。
第二乐段的节奏和旋律同前一乐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乐句把情绪推向了**,表现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第二乐句旋律逐渐下行,结束在主音上。
第二乐段又反复了一遍,更加突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梅花》欣赏,(从形状、种类、香味、特性等方面加以介绍)导入新课教学。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
如:毛的诗词《卜算子·咏梅》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梅花》,就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
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王安石的诗《梅花》。
2.教师出示王安石的诗《梅花》图片,并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师: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梅花幽香扑鼻、洁白如雪的另一面。
教学要求:通过观看录像和听老师朗诵王安石的诗《梅花》,同学们对梅花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梅花》歌曲学习1.初次聆听歌曲《梅花》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2.教师再一次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4《梅花》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六年制语文第九册新选古诗《梅花》为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
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孤傲高洁、倔强坚贞的性格。
诗里洋溢着作者情思并暗寓象征寄托,故意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
诗句简析
第一句,“墙角数枝梅”。
“墙角”点明梅花开放的位置——幽僻。
“数枝”几枝,言极少,说明形影孤单。
如此形单影孤,不禁使人生出怜爱之情。
第二句,“凌寒独自开”。
咏梅之作不少,仅就梅花而咏梅,则无论是形象和意境并无高远之处。
而“凌寒”一句则寄寓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凌寒”,冒着严寒,实为全诗点睛之笔。
梅花在严寒中开放,本自然规律,而一“凌”字则付与其强烈的感情色彩——傲立严寒,坚强不屈,不由使人顿生敬畏之情。
不仅如此,诗人还以“独自”来修饰“开”,让人觉得梅花气压群芳,孤傲无比,这般“傲姿”不能不使人肃然起敬。
第三句,“遥知不是雪”。
虽言不是雪,而偏偏联想到雪,以雪作比,意梅花色洁如雪,
这般清丽高洁,实非白雪可比。
第四句,“为有暗香来”。
“暗香”,幽香。
幽幽清香从远处袭来。
联系第三句可知,作者三、四句运用了倒置的手法,既强调了梅花“色洁如雪”的特点,也突出了它“幽香袭人”。
纵观全诗,词句虽清丽平淡但意蕴含蓄,寄寓深远。
结合诗人当时的情况(推行变法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而失败)及个性,不难体会到作者赞美梅花凌寒独放、洁白清香,实际上是在表明自己坚贞不屈,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
教学设计设计
说明:《梅花》这首诗诗意明白晓畅,参考注释学生基本上能说出诗意,故教师可把指导重点放在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的心境上。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2.体会作者借对梅花凌寒独放品格的赞美来表白自己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3.背诵并默写古诗。
二、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1;教学难点:要求2。
三、主要教学步骤:
1.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
①读题,简介作者后,检查学生对“凌”字字形掌握的情况。
②先指几名朗读能力稍差的学生读并稍加指导,之后学生自读诗句,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2.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第一、二句。
①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
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②指几名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说说,再帮其订正,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
③启发学生从“墙角”、“数枝”中体会出梅花“形孤”的特点;从“凌寒”、“独自”中体会出梅花“姿傲”的特点。
④朗读体会。
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读,深入体会。
第三、四句。
①参照注释试着说说诗意,再集体讨论订正。
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出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却像雪一样洁白。
②轻声自由读诗句,体会梅花“色洁”、“幽香”的特点。
③感情启发,朗读体会。
3.再读诗句,体会作者的心境。
①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②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
③启发想象,体会意境。
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思考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④再读诗句,边读边思考,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表面上赞美梅花凌
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
⑤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形孤)
凌寒独自开。
(姿傲)
遥知不是雪,(色洁)
为有暗香来。
(香幽)
表达了“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