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
- 格式:pptx
- 大小:732.00 KB
- 文档页数:14
【导语】诗中以梅花的坚强和⾼洁品格喻⽰那些像诗⼈⼀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为国家强盛⽽不畏排挤和打击的⼈。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原⽂】 梅花 [宋]王安⽯ 墙⾓数枝梅,凌寒独⾃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来。
【知识点】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指梅花的幽⾹。
译⽂: 那墙⾓的⼏枝梅花,冒着严寒独⾃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
赏析: 古⼈吟唱梅花的诗中,有⼀⾸相当,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林逋的《⼭园⼩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清浅,暗⾹浮动⽉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这⼈⼀辈⼦不做官,也不娶妻⽣⼦,⼀个⼈住在西湖畔孤⼭⼭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命清⾼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花,洁⽩如雪,长在墙⾓但毫不⾃卑,远远地散发着清⾹。
诗⼈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洁品性的赞赏,⽤雪喻梅的冰清⽟洁,⼜⽤“暗⾹”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洁的⼈格所具有的伟⼤的魅⼒。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得不到⽀持,其孤独⼼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然有共通的地⽅。
这⾸⼩诗意味深远,⽽语句⼜⼗分朴素⾃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作者简介: 王安⽯(1021年12⽉18⽇-1086年5⽉21⽇),字介甫,号半⼭,谥⽂,封荆国公。
世⼈⼜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中国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学家、改⾰家,唐宋⼋⼤家之⼀。
欧阳修称赞王安⽯:“翰林风⽉三千⾸,吏部⽂章⼆百年。
⽼去⾃怜⼼尚在,后来谁与⼦争先。
”传世⽂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等。
⽽王荆公最得世⼈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洲》中的“春风⼜绿江南岸,明⽉何时照我还。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作者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要求:学习课文,从外祖父爱梅花的典型事例,体会老华侨眷恋祖国的深厚情感。
读懂阐述梅花品格的一段话,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精神。
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三段和第五段是重点所在。
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外祖父对梅花品格阐述的一段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领会课题的含义。
教学构想:本篇课文是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文。
学习这篇课文要在学习前两篇讲读课文的基础上,放手蚁学生自学为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层次。
理解课文三、五段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1、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梅花魂》,魂,指精神。
2、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3、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赞扬梅花的精神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4、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依次概括说一说2、在概括五件事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各段的大意。
三、再读课文1、老师范读第一段.这一段由“故乡的梅花”联想起喜爱梅花的外祖父。
表面看似写梅花,实际上主要写的是外祖父。
2、从初读课文给你的印象,说说“我”的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3、回忆外祖父的五件事,哪几件事直接写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四、学习第三段1、各自轻读第三段,划出表现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的词句。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梅花》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梅花》教案 第⼀课时 教学⽬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字新词。
3、进⼀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法。
4、指导学⽣结合⽣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的分析能⼒。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结合⽣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的分析能⼒。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新课。
1、教师拿出⼏枝盛开的腊梅,让学⽣进⾏观察,并⽤⾃⼰的话说⼀说观赏后的感受。
2、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诗⼈王安⽯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回忆学习的步骤,进⾏⾃学。
(1)借助汉语拼⾳读古诗。
(2)借助⼯具书,查⼀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进⾏⾃学。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字卡⽚:梅墙数寒独遥暗 (2)指名让学⽣读⽣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遇到的难字说⼀说记忆字形的⽅法。
墙:第五笔是“竖” 遥:熟字“摇”去掉提⼿旁,换上⾛之底,就是“遥远”的“遥”。
动⼿书空(教师进⾏板演,易错的地⽅⽤彩⾊笔标出来)。
(4)师⽣共同介绍作者:王安⽯: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学家,是唐宋⼋⼤家之⼀。
(5)结合学⽣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 数:⼏ 凌:冒着,顶着。
寒:严寒,(交待出这是冬季)。
遥:远。
为:因为。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帮助指导) 墙⾓数枝梅:墙⾓边有⼏枝梅花。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梅花古诗
以下是二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梅花古诗: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
——唐·罗邺《梅花》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近现代·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
《梅花 / 梅》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
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初试汉宫妆。
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
——唐·韩偓《梅花》
上述只是我提供的一个简略列表,符合的诗词可能还有很多。
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古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诗句解析
1. 墙角数枝梅
- 这句诗很直白地告诉我们,在墙角的地方有几枝梅花。
你看啊,诗人没有说在花园的正中间或者很显眼的地方有梅花,而是墙角。
就好像这梅花很不起眼地待在角落里呢。
2. 凌寒独自开
- “凌寒”就是冒着严寒的意思。
大冷天的,别的花儿都躲起来了,这梅花可厉害啦,它独自在寒冷的天气里开放。
它就像一个勇敢的小战士,不怕冷,也不害怕孤单,就那么自己盛开着。
3. 遥知不是雪
- 远远地看过去,怎么白白的一片呢?还以为是雪呢。
可是诗人很聪明呀,他知道那不是雪。
为什么呢?这就引出了下一句很妙的话。
4. 为有暗香来
- 原来是因为有暗暗的香气飘过来呀。
这梅花虽然在墙角,虽然看起来可能和雪有点像,但是它有自己独特的香味。
这香味就像是它的小秘密一样,悄悄地告诉人们“我是梅花,不是雪哦”。
二、整体赏析
这首诗把梅花写得特别棒。
它通过描写梅花在墙角这样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还能在严寒中独自开放,表现出梅花的坚强和勇敢。
而且诗人很巧妙地用雪来做对比,让我们一开始分不清是雪还是梅花,最后又通过香气来点明是梅花。
这就像给我们玩了一个小小的猜谜游戏一样,很有趣。
梅花的这种品质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呢,不管环境多么艰苦,都要像梅花一样,坚强地展现自己的美丽。
二年级语文《梅花》知识点
《梅花》是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梅花的特点和美丽。
知识点:
1. 词语解析:《梅花》中出现了一些词语,比如梅花、零落、独特等,学生可以学习这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描写梅花的特点:《梅花》中有很多描写梅花的句子和词语,如“梅花是冬天里最美的花”,“梅花一般在一月到二月开放。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梅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3. 梅花的象征意义:《梅花》中也提到了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梅花是坚强、乐观的象征”。
学生可以通过课文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
4. 学习欣赏梅花:学习《梅花》这篇课文之后,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欣赏梅花,并且了解梅花的品种、颜色等。
5. 增强欣赏能力:通过学习《梅花》,可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这些是《梅花》这篇课文的一些知识点,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讲解和引导学生的学习。
二年级上册语文《梅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诗歌朗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和描绘梅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3. 对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观察和描绘梅花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展示梅花图片和诗歌。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梅花的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梅花的了解和印象。
(3)引入课文《梅花》,让学生初步感知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语音和节奏的掌握。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朗读和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和表情。
(2)教师选取优秀学生进行背诵展示。
(3)全班学生一起背诵课文,感受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他们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和描绘梅花,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拓展1. 梅花知识拓展(1)教师向学生介绍梅花的生长环境和习性。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梅花的应用,如梅花桩、梅花茶等。
(3)全班进行分享,增加学生对梅花的认识。
二年级上册梅花古诗人教版梅花,是一种坚韧、高雅的花,被誉为“寒冬的使者”,每年冬天,它便以一种傲雪凌霜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我国,梅花也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宠儿,他们用诗词歌赋来赞美梅花的精神。
在二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关于梅花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美丽,更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精神的赞美和向往。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唐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挺立、独自绽放的景象。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这首诗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严寒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当冬天来临,其他的花朵都已经凋零,只有梅花还在开放,它的坚韧和勇气给人以无尽的鼓舞。
再来,我们看看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
这首诗通过对梅、雪、人三者的描写,阐述了冬天的美和生活的乐趣。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诗人借物喻人,将梅花比喻成一种坚韧不屈、不畏严寒的精神象征,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精神。
再读一首宋代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表现了白梅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启示。
我们应当学习白梅的精神,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美丽,更赞美了梅花的精神。
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挺立,独自绽放,它的坚韧和勇气给人以无尽的鼓舞。
它不与桃李争春,却在冰雪中独自绽放,散发出清香。
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
梅花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这一代。
每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我们应该学习梅花的品质,做一个坚强、有原则、有信念的人。
总的来说,这些古诗词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梅花的精神和美丽。
梅花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花。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做一个坚强、有毅力的人。
二年级语文《梅花》知识点1. 梅花的外形特征2. 梅花的生长环境3. 梅花的生长过程4. 梅花的花期和花语5. 梅花的种类和区别6. 梅花在文化中的地位7. 梅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8. 梅花的画法和意义9. 梅花的诗词和歌曲10. 梅花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1. 梅花的外形特征梅花是一种开着五瓣花的树种,花瓣呈现出白色、粉红色、深红色等颜色。
梅花的花蕊中心有一枚黄色小球,整个花会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梅花的花瓣看上去十分娇嫩,但实际上非常结实,不易损坏。
2. 梅花的生长环境梅花喜欢生长在温带地区,气候干燥且光照充足的地方。
梅花在土壤上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即可。
3. 梅花的生长过程梅花生长的过程经历了春季的萌芽期、夏季的生长期、秋季的形成期和冬季的休眠期。
在春季,梅花在枝头上生出了鲜嫩的芽,经过开花和结果,逐渐形成花果。
4. 梅花的花期和花语梅花的花期一般在冬季至早春时期,花语主要是表示坚强、勇敢、正义和高雅。
5. 梅花的种类和区别梅花根据花色和形态等特征可分为多个种类,如白玉兰、海棠梅、红枝梅等。
不同种类的梅花在花朵颜色、形状和花瓣数目等方面存在差异。
6. 梅花在文化中的地位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被赋予了诸多美好的象征含义,如坚贞、高洁、坚强和悲壮等。
梅花不仅是文人雅士咏史颂诗的主题,也是各种艺术作品的题材。
7. 梅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它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人文精神。
梅花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极高,被赋予了许多深刻含义。
8. 梅花的画法和意义梅花是中国画中的经典题材之一,梅花画法要求简约而富有节奏感,寓意华丽而不失素雅。
梅花画的意义在于传达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梅花在人们心目中的高贵形象。
9. 梅花的诗词和歌曲梅花为中国诗词的经典主题之一,被吟咏成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古诗《梅花》宋·王安石翻译及读后感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描绘墙角的梅花表达了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
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原文、翻译、读后感:
原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翻译: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读后感:
首先,诗中描绘的墙角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放,给人一种坚韧不拔、顽强生存的感觉。
这或许是作者对自身或社会中的某种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境和逆境,像梅花一样坚守,不畏严
寒,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其次,诗中提到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
这里通过梅花的香气和傲立不凡的形象,表达了一种高尚的品格和独立的气质。
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中独自绽放,不随波逐流,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这或许是作者对于清高、超然物外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梅花》通过描绘梅花的形态和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坚韧、高洁、独立品格的推崇和赞美。
在冷峻的环境中,梅花不仅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更散发出淡雅的幽香,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这样的意境引人深思,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诗人对于理想和追求的渴望。
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精选15篇)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梅花》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描绘梅花的美。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感受梅花的坚强精神。
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2 生字词:墙、角、数、枝、梅、凌、寒、独、开、遥、知、不、为、有、暗、香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境,感受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描绘梅花的美。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梅花有什么了解?4.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课文原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理解。
4.3 课堂讲解:教师分析课文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梅花的美。
4.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对梅花美丽和坚强的感受。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家长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发挥想象力,描绘它们的美。
5.2 评价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活动内容:学生进行梅花绘画活动,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梅花的美。
学生进行梅花故事分享,交流自己对梅花精神的理解。
6.2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