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梅花》
- 格式:ppt
- 大小:3.21 MB
- 文档页数:28
二年级上册古诗《梅花》一、原文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二、作者简介三、诗句解析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字词解释- “墙角”:墙的角落。
点明梅花生长的偏僻位置。
- “数枝”:几枝,数量词,写出梅花的数量不是很多。
- “凌寒”:冒着严寒。
“凌”在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突出梅花不畏寒冷的品质。
- “独自”:单独,只有自己。
强调梅花在寒冷的环境中独自开放,不与百花争艳的孤高品格。
- 诗句翻译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2.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字词解释- “遥知”:远远地就知道。
- “暗香”:淡淡的香气。
因为梅花的香气清幽,不易察觉,所以说是“暗香”。
这里的“暗”也有暗自、默默的意思,与梅花孤高的形象相呼应。
- 诗句翻译远远地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香气传来。
四、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赞美梅花严寒中独自开放、散发暗香的特点,借梅花来表达诗人自己即使处于困境,依然坚持操守、保持高洁品质的心境。
五、艺术特色1. 托物言志- 诗中以梅花自喻,梅花在墙角独自开放,不畏严寒,散发暗香,就像诗人自己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高尚品格。
2. 意境深远- 前两句描写梅花的生长环境和独自开放的姿态,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后两句通过暗香把梅花与雪区分开来,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让读者感受到梅花的清幽高雅。
3. 语言简洁- 短短二十个字,就生动地描绘出梅花的形象,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用词精准,没有多余的修饰。
《古诗二首·梅花》《梅花》为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
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孤傲高洁、倔强坚贞的性格。
诗里洋溢着作者情思并暗寓象征寄托,故意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2、了解梅花独具的顽强性格;3、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对梅花坚韧精神的赞美;2、培养学生学习顽强精神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一、激情导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花吗?谁能告诉我哪个季节花开得最鲜艳?(春天)2、是呀,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各种各样的花都争着抢着开放,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可是到了冬天,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谢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你们猜猜看,这是什么花呢?(梅花)3、说得对,你们有没有见过梅花呢?在哪里见过?是什么样的?4、是呀,梅花原产于我国的东南部,因此在北方很少见到。
老师搜集了许多关于梅花的图片,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
(课件播放梅花观赏图,教师解说)梅花原产于我国的东南部,喜欢温暖稍带湿润的气候,不畏严寒,有200多个品种,生长很有特点:先开花,后长叶,它的花瓣也很有特色,如果你仔细地数一数,就会发现它的花瓣是五瓣,或者是五的倍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梅花有的结果,有的不结果,如果它的花瓣只有一层,那么它多数都能结果,味道好酸,如果它的花瓣有两层或两层以上,一般就很少结果,只能供人观赏了,梅花有大红、粉红、白色、黄色等好多种颜色,植物学家们还新培育了其他颜色的梅花呢!好让它在百花凋零的冬天给大家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5、好了,同学们,欣赏了这些美丽的图片,听了老师详细的介绍,现在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自由汇报)6、揭题:梅花这么美,引得许多诗人为她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
梅花
《梅花》一诗教学时,课堂上仅靠教师调动吟咏诵读的激情,学生被动感染,常常出现两极分化,参与不一的现象。
今天的课上我创新地开展了让学生来担任小老师教授新诗。
同学们兴趣高涨,纷纷举手。
于是,小老师首先带领朗读,随后指名朗读中同学们的踊跃程度明显高于平时,接着还居然不忘请同学发表意见评价谁读得好与不好。
随后,从他不知所措的神情来看,似乎“卡壳”了,我适时地进行援助,请大家结合配图边读边想想诗的意思。
于是,抓住关键词“数枝”“凌寒”读出感悟,了解诗人对梅花不畏严寒、不慕虚名的赞美。
最后利用音乐再次提升朗读,用纯净的音符浸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在梅花氤氲的淡淡香气高洁的品格中,声情并茂的朗读真可谓沁人心脾.
1。
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梅花》原文及对照翻译
原文:
《梅花》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对照翻译: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节奏划分及断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多音字参考列表
数[數](读音:shù,shǔ)
知[知](读音:zhī,zhì)
不[不](读音:bù,fǒu,pǐ)
为[為](读音:wéi,wèi)。
语文出版社s版第三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梅花》(语文出版社s版第三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北宋王安石咏梅的一首名作,写了梅花洁白幽香的特点,赞扬梅花不畏寒冷的坚强品质。
全诗仅20个字,但读后令人眼前宛然有一枝傲雪白梅,幽香沁人心脾。
二、学情分析本年级学生之前已接触过学过这类五言绝句,所以并不陌生。
但二年级学生依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缺乏,所以理解起整首古诗的含义、了解其意境依然非常困难。
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会认字,以及会书写这首诗中的3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整首古诗。
3.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精神内涵,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梅、墙、独、邀、暗、香6个字,会写梅、暗、香3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的读整首古诗。
五、教学难点感悟梅花特点,感受梅花精神内涵,领悟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
六、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喜欢什么花?有什么特点?开在什么季节?从前也有位爱花的诗人,写了一首关于花的古诗,我们一起去看看。
2.教学过程(1)板书课题,齐读。
教写“梅”(2)师范读。
学生圈出生字,并自由读古诗。
(3)学习6个会认字。
师板书带拼音字体。
抽生读、其余跟读;齐读;男女读;同桌互读;教师学生读去拼音,开火车读;组词(4)学习古诗A、生再度古诗,师板书。
B、抽生一句一句读,师引导再读。
通读整首古诗。
有感情有韵律读。
C、看图,生试着理解诗意;闭眼,师连贯诉说诗意,生感受;游戏(诗意诗句对对碰)(5)学习剩下的2个生字:暗、香(6)游戏根据古诗歌曲《春晓》唱这首无言绝句《梅花》3.板书设计梅花墙角 / 数枝梅,凌寒 / 独自开。
遥知 / 不是雪,为有 / 暗香来。
二年级上册课文梅花讲解一、原文及注释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 字词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 “遥”:远远地。
- “知”:知道。
- “为”:因为。
-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二、诗句解析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这两句诗描绘了梅花生长的环境和独自开放的姿态。
梅花生长在墙角,这个角落是比较偏僻、不被人注意的地方。
“数枝梅”点明了梅花的数量,不是孤零零的一枝,而是有几枝。
“凌寒”强调了梅花开放的季节是寒冷的冬天,“独自开”表现出梅花不畏严寒、独自绽放的坚韧品质。
在冰天雪地的冬天,大多数的花草树木都凋零了,而梅花却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盛开,这种独特性体现了梅花的坚强和高洁。
2.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诗人在远处就知道那不是雪,为什么呢?因为有淡淡的香气传来。
这两句诗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来描写梅花。
从远处看,梅花洁白如雪,但是因为有暗香,所以诗人能分辨出那不是雪而是梅花。
这里的“暗香”不仅写出了梅花香气的清幽淡雅,也进一步烘托出梅花的高洁品质。
梅花不与百花争艳,在寒冬独自开放,散发着暗香,这种低调而又高雅的品质通过这两句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主题思想1. 这首诗通过赞美梅花严寒中独自开放、散发暗香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坚强品质的赞赏之情。
2. 同时,梅花在诗中也常常被诗人用来象征那些具有高洁品质、不畏艰难的人。
在古代文化中,梅花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
四、艺术特色1. 语言简洁- 全诗短短二十个字,却生动地描绘出了梅花的特点。
没有过多的修饰词,用词精准,如“数枝”“凌寒”“暗香”等,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梅花的形态、生长环境和独特的香气。
2. 托物言志- 诗人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表面上是在写梅花,实际上是在借梅花的品质来抒发自己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这种写作手法在古诗中很常见,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
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梅花)观摩课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1、文本解读这首五言律诗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咏梅诗,主要写了墙壁角落里的几枝梅花,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开出了白雪的花朵。
远远看去,了解它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
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孤傲高洁、倔强坚贞的性格。
诗里洋溢着作者情思并暗寓象征寄予,成心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
2.教学价值在诵读诗句中识记生字是本首古诗教学的宗旨,但识字之余,了解梅花的品行则是这首古诗带给学生的又一精神财富。
梅花被誉为花魁,就是因为它具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崇高品行和坚贞气节,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舞着处于困境中的人们自强不息,以坚忍不拔的意志迎接春天的到来。
“读诗如品人〞,这首诗也可以让我们真切地了解作者的品行。
此诗作于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期间,以此为界,王安石诗风大变,由于当时党争日烈、诗祸频仍,诗人普遍将豪放外发之气,内敛为含蓄深沉之致。
这首诗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凌寒单独开〞的品行,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
这里写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辞职,十分孤独。
但他仍倔强地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首诗正是以动人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作者这种思想品行和一如既往、九死未悔的深情。
学情分析本班一共有32名学生,男生女生数根本持平,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大局部学生根底比拟薄弱,缺少自学能力的培养。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
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
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初步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态根本正确,但还有一局部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也有一局部学生的一般话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