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体系的冰山模型
- 格式:pdf
- 大小:243.60 KB
- 文档页数:6
冰山模型百科名片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目录简介人的素质的六个层面冰山模型的素质层级相关人物简介美国学者斯潘塞于199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人的素质的六个层面1、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2、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冰山模型,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3、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4、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5、特质(性格),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
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其中第1、2项大部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冰山模型,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
第3、4、5、6项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
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
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
管理学界及心理学有着一些测量手段,但往往复杂不易采用或效果不够准确。
冰山模型的素质层级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冰山模型百科名片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目录简介人的素质的六个层面冰山模型的素质层级相关人物简介美国学者斯潘塞于199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人的素质的六个层面1、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2、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冰山模型,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3、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4、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5、特质(性格),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
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其中第1、2项大部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冰山模型,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
第3、4、5、6项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
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
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
胜任素质冰山模型的主要内容胜任素质冰山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勒兰于1973年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型,用于描述个体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该模型以冰山为比喻,将个体能力与素质分为可见的表面部分和潜在的深层部分,以此来解释和指导个体的发展和培养。
冰山的表面部分代表着个体显性的能力,这些能力是我们通常能够直接观察和评价的,如专业技能、学历、语言能力等。
这一部分容易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但它只是个体能力的冰山一角,隐藏着更重要的深层素质。
而冰山的深层部分则包括了个体的潜能、潜力和潜在能力,它们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和潜在成就。
这些深层素质包括智力、创造力、人际关系能力、领导力等。
虽然深层素质不能直接被观察和评价,但它们是个体能力的关键所在。
胜任素质冰山模型寓意着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并发展个体的深层素质。
表面的能力只是冰山的一小部分,只有深层的素质才能支持和驱动个体的长期发展和成就。
表面能力是临时的,而深层素质则是持久的。
只有在培养和发展了深层素质的基础上,个体才能够不断适应和应对日新月异的挑战,实现更高层次的成就。
如何培养和发展个体的深层素质呢?首先,个体应该充分认识到深层素质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寻求发展。
其次,个体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
这不仅能提高个体的表面能力,更能激发和培养个体的深层素质。
另外,个体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与他人的良好合作和沟通能力。
胜任素质冰山模型在个体的发展和培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提醒我们不能只看重个体的表面能力,而应更加注重深层素质的培养,这才是个体成长和成功的关键。
只有在深层素质的支持下,个体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立足,并实现更高层次的成就。
每个人都应当意识到胜任素质冰山模型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和培养自己深层素质的潜力,以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冰山模型(Iceberg model)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人的素质的六个层面1、知识(Knowledge):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2、技能(Skill):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3、社会角色(SocialRoles):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4、自我概念(Self-Concept):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5、特质(Traits):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
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Motives):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其中第1、2项大部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
第3、4、5、6项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
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
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
管理学界及心理学有着一些测量手段,但往往复杂不易采用或效果不够准确。
[编辑]冰山模型的素质层级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1简介2层面划分3素质层级4相关人物5遵循步骤1.简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 . 层面划分1、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2、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
冰山模型3、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4、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5、特质(性格),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
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其中第1、2项大部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冰山模型,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
第3、4、5、6项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
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
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
管理学界及心理学有着一些测量手段,但往往复杂不易采用或效果不够准确。
3.素质层级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目录1简介2层面划分3素质层级4相关人物5遵循步骤1.简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 . 层面划分1、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2、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
冰山模型3、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4、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5、特质(性格),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
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其中第1、2项大部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冰山模型,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
第3、4、5、6项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
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
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
管理学界及心理学有着一些测量手段,但往往复杂不易采用或效果不够准确。
3.素质层级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素质素质体系的冰山模型体系的冰山模型冰山模型,想必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的人都应该知道。
模型的核心意思是两点:1. 人类表现出来的知识和技能只是冰山的一角,决定自身综合素质的是冰山下面的部分: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动机。
2. 冰山以上相对好建设,冰山以下部分,相对难改变。
以上观点,由哈佛大学的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 )教授提出。
技能:skill ;知识:knowledge ;角色定位(价值观):Social Roles ;自我形象:Self-Image ;品质:Trait ;内驱力/动机:Motive 。
以上,从上到下,习得(改变)难度越来越大,被感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技能比知识好学,价值观虽然难改变,但是也可以被调整或者自我调整,而最底层的“动机”的形成,现在普遍认为只和基因及童年因素有关,几乎无法改变。
所以现在有些理论认为冰山模型最下面应该还有一层基因,我们暂时就不讨论了。
由于篇幅的原因,只谈谈动机、价值观,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不做太多论证,直接给结论。
麦克利兰及其弟子丹尼尔.格尔曼认为人类的动机分为三种:成就动机成就动机((Achievement 、)、亲和动机亲和动机亲和动机((Affiliation 、)、影响力动机影响力动机影响力动机((power )。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拿国粹举例子。
比如说今晚打麻将,一个高成就动机的人,对他而言,赢钱与否最重要,是决定他心情的最大因素;而亲和动机强的人呢,对他而言和谁打麻将最重要,过程是否开心最重要;影响力动机强的人呢,如果你今晚打麻将不叫我,那我就不爽透顶了。
一般来说,职场上典型的模型:第一种、所谓深v 模型,这种高成就、高影响、低亲和的:一般来说是「带领企业走出困局的开创者」,比如我觉得乔布斯大概如此:第二种、比如说「卓越的合伙创业者」:第三种、我觉得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理应如此:而有的同学会问,我其实很想成就一番事业,但是我的工作不允许;有的说,我其实特别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但我偏偏是做销售的。
冰山模型什么是冰山模型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着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
人的素质的六个层面1、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2、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3、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4、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5、特质(性格),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
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其中第1、2项大部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
第3、4、5、6项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
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
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
管理学界及心理学有着一些测量手段,但往往复杂不易采用或效果不够准确。
冰山模型的素质层级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层面划分:
1.知识是指个人在特定领域中拥有的事实和经验信息
2.技能是指使用知识以结构化的方式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即对特定领域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的掌握
3.社会角色是指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人的行为和风格
4.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
5.特质(人格)是指人格和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的持续响应。
质量和动力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的工作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是指在特定领域内自然而持续的思想和偏好(例如成就,亲和力,影响力),它将驱动,引导和确定一个人的外部行为。
第一项和第二项大多数与工作所需的直接资格有关,我们可以使用某些方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检查特定形式(例如,资格证书,考试,面试,履历表等),或通过培训,锻炼和其他提高这些素质的方法来衡量。
项目3、4、5和6通常很难测量和准确表达,并且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相关。
只有当其主观能动性的改变影响到作品时,它对作品的影响才会被反映出来。
从这些方面来看,每位经理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法,但往往受其偏好的限制。
管理学界和心理学界有一些测量方法,但是它们往往很复杂且难以使用,或者效果不够准确。
冰山模型-什么是冰山模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冰山模型-人的素质的六个层面1、知识(Knowledge):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2、技能(Skill):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3、社会角色(SocialRoles):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4、自我概念(Self-Concept):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5、特质(Traits):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
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Motives):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其中第1、2项大部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
第3、4、5、6项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
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
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
管理学界及心理学有着一些测量手段,但往往复杂不易采用或效果不够准确。
冰山模型-冰山模型的素质层级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麦克利兰冰山模型冰山模型什么是冰山模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编者:若不容易改变,说明第三维目标的落实难度更大!人的素质的六个层面1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2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3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4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5特质(性格),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
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其中第1、2项大部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
第3、4、5、6项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
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
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
管理学界及心理学有着一些测量手段,但往往复杂不易采用或效果不够准确。
冰山模型的素质层级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冰山模型,又称为“知识冰山模型”,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西格尔(Floyd Allport)在1933年提出的,用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原因。
冰山模型的基本理念是,人们的行为表面上只有一小部分,像冰山一样,下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才是真正决定了人的行为。
冰山模型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全面地描述了一个人所有的内在价值要素,并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和深藏的“冰山以下”这两个部分。
在职场中,冰山模型被用来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行为。
冰山模型认为,人们的言语和行为只是表面的,而人的真正想法和情感则隐藏在内心深处。
因此,如果管理者想要真正了解员工,就需要通过观察、倾听和沟通,去挖掘员工内心的真实想法。
二、冰山模型的三层结构冰山模型包含三层结构:行为层、价值层和信念层。
1. 行为层行为层是表面的、可见的行为,例如员工的工作表现、态度和言语等。
这一层是最容易被观察到和评价的,但也是最容易被误解的。
2. 价值层价值层是对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推测,例如员工的动机、目标和价值观等。
这一层的信息需要通过观察和倾听来获得,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员工的行为和需要。
3. 信念层信念层是最深层的、难以察觉的部分,它包含员工的信仰、经验和文化背景等。
这一层的信息通常需要通过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来获取,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冰山理论应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7张纸依次写下那些根源问题。
然后依次摆在地上,先让访客站在“个人行为”上,做必要的放松后让他清晰地感觉到当下困绕自己的问题;让他走到“感受”上,问他这样做有什么感受;达到目的后再让他走到“感受的感受”上,问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
步骤不是固定的,但是最终要走到“自己”上。
这个过程的精妙之处是能让人在了解到问题产生的根源,然后根据自己到底是谁做出选择。
什么是冰山模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份"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份"。
其中,"冰山以上部份"包括大体知识、大体技术,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份,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份"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份。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取得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技能知叔素周体系的冰山模型人的素质的六个层面一、知识(Knowledge):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二、技术(Skill):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3、社会角色(SocialRoles):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4、自我概念(Self-Concept):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五、特质(Traits):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类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映。
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六、动机(Motives):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可是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绩、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其中第一、2项大部份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咱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利用必然的手腕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
第3、4、五、6项往往很难气宇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
只有其主观能动性转变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表现出来。
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一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
管理学界及心理学有着一些测量手腕,但往往复杂不易采用或效果不够准确。
素质素质体系的冰山模型体系的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想必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的人都应该知道。
模型的核心意思是两点:
1. 人类表现出来的知识和技能只是冰山的一角,决定自身综合素质的是冰山下面的部分: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动机。
2. 冰山以上相对好建设,冰山以下部分,相对难改变。
以上观点,由哈佛大学的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 )教授提出。
技能:skill ;
知识:knowledge ;
角色定位(价值观):Social Roles ;
自我形象:Self-Image ;
品质:Trait ;
内驱力/动机:Motive 。
以上,从上到下,习得(改变)难度越来越大,被感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技能比知识好学,价值观虽然难改变,但是也可以被调整或者自我调整,而最底层的“动机”的形成,现在普遍认为只和基因及童年因素有关,几乎无法改变。
所以现在有些理论认为冰山模型最下面应该还有一层基因,我们暂时就不讨论了。
由于篇幅的原因,只谈谈动机、价值观,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不做太多论证,直接给结论。
麦克利兰及其弟子丹尼尔.格尔曼认为人类的动机分为三种: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Achievement 、)、亲和动机亲和动机亲和动机((Affiliation 、)、影响力动机影响力动机影响力动机((power )。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拿国粹举例子。
比如说今晚打麻将,一个高成就动机的人,对他而言,赢钱与否最重要,是决定他心情的最大因素;而亲和动机强的人呢,对他而言和谁打麻将最重要,过程是否开心最重要;影响力动机强的人呢,如果你今晚打麻将不叫我,那我就不爽透顶了。
一般来说,职场上典型的模型:
第一种、所谓深v 模型,这种高成就、高影响、低亲和的:一般来说是「带领企业走出困局的开创者」,比如我觉得乔布斯大概如此:
第二种、比如说「卓越的合伙创业者」:
第三种、我觉得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理应如此:
而有的同学会问,我其实很想成就一番事业,但是我的工作不允许;有的说,我其实特别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但我偏偏是做销售的。
那么就涉及到下一个问题,价值观。
所谓的价值观,麦克利兰认为亦是:成就、亲和、影响这三部分,只不过是根据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内容作出针对性的调整。
以下还是拿如此举例子,红色是你工作要求的价值观,蓝色是你的实际动机,细线的是你真实表现。
下图,比如说你是某销售经理,那么销售这个岗位要求(蓝色:岗位要求)你有高亲和动机,高成就欲望,低影响力(很多事情客户说了算嘛)。
于是你做出相应的调整(细线:真实表现,调整后的表现),但是呢,你的亲和动机还是不高,所以事实上你就和客户关系一般。
同时,由于你亲和动机(红色:实际动机,内心情况)本来就不高,所以你活得很累。
成就动机也是被逼出来的,所以
早晚会辞职。
假设你是个司机,持有以下模型。
司机这个岗位对你的要求,红色部分,不能成就动机太高,否则老想高升,不稳定;不能影响动机太高,否则乱说话。
要有足够的亲和动机,才能服务好老板和接待好客人。
你实际表现出来也如此(细线,调整后的价值观),那么你工作肯定很顺利,能得到认可。
但是你实际上,蓝色,成就动机很高,所以你这份工作让你觉得很枯燥,无趣,没发展,没前途。
而你实际亲和动机又很低,你把它调整得很高,所以你又
很累。
这个,早晚辞职。
以上,大家应该明白了。
所谓的鸿鹄之志,就是高成就动机。
所谓的小富即安,即使低成就动机。
但是你实际角色,包括环境又对你有要求,你不得不为此改变。
比如我,我实际上没什么成就动机,但是当下的社会,要求我要努力拼搏。
所以我把自己的成就动机调整得很高,所以我很累。
比如我,影响动机很高,所以我喜欢写文章,获得大家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