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津五大道为例浅析历史街区的适应性保护
- 格式:wps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11
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和发展的探讨——天津“五大道”
的启示
袁继雄;李苹
【期刊名称】《汕头科技》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度,在历史长河留存了各种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保护和发扬。
汕头埠自1860年开埠以后,孕育了以小公同为核心的汕头老市区早期的繁荣。
近代建筑群和历史街区小公园”因其历史性、独特性、体量等特征,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
【总页数】5页(P25-29)
【作者】袁继雄;李苹
【作者单位】汕头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1
【相关文献】
1.谈塑造城市历史街区文化的“活性”——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 [J], 钱亚妍
2.历史街区功能演变初探——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 [J], 梁颖
3.城市历史街区复杂顾客体验价值认知的实证研究——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 [J], 郑锐洪;张妞;成阳超
4.城市历史街区复杂顾客体验价值认知的实证研究r——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 [J], 郑锐洪;杨蕾;张妞
5.东西方文化语境下历史街区环境设计创新研究
——以天津五大道、海河沿线地区为例 [J], 纪伟;李江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索我国之天津一、地理位置1. 天津是我国的重要港口城市,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西临北京,是连接华北和东北地区的重要枢纽。
2. 天津市是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世界一线城市、全国唯一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区的国际化大都市。
3. 天津市地灵人杰、物华天宝,是华北地区南北交通、东西通道的重要枢纽。
二、历史文化1. 天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港口之一。
2. 天津城市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洋务运动、天津条约签订地等历史事件都影响了天津的文化传统。
3. 天津是我国的一座古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代城墙遗址、古代建筑裙等。
三、天津五大道1. 天津五大道是天津最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位于市中心地带,是天津保留最完整的近代建筑裙。
2. 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建筑,包括洋楼、别墅、公馆等,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3. 五大道建筑以海天一色、万国建筑、金石求真等主题,让游客感受天津100年前的风貌。
四、游览体验1. 探索五大道需要花费至少半天以上的时间,建议在早晨出发,以充裕的时间体验各种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
2. 游览过程中可以参加导游讲解,了解各栋建筑的历史和故事,也可以品尝当地美食和购物特色纪念品。
3. 欣赏完五大道的建筑后,可以逛逛周边的商业街区,品味地道的天津小吃和购物特色商品。
五、总结1. 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五大道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2. 探索天津五大道,可以一窥近代天津的风貌和生活,也可以感受中西交融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沧桑。
3. 建议游客在前往天津五大道前,提前做好攻略和了解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以更好地感受和体验这座城市的魅力。
以上是我对探索天津五大道的一些笔记,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关于天津的一些参考和启发。
探索我国之天津天津市是我国的重要城市,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其五大道更是天津历史文化的一颗明珠。
五大道的建筑裙体现了近代天津的多元文化和独特风貌,是游客探索天津的重要景点之一。
792023.05 |使用功能,随意搭建,随意涂鸦、喷漆,选用不适宜的修缮技术和工艺等。
水泥基外墙粉刷病害有饰面脱落、空鼓、变色和墙体开裂等。
其主要原因是基层与面层强度不匹配,基层强度低,面层强度高。
另外,还存在特色粉刷被后期粉刷覆盖的现象。
石灰类粉刷病害有饰面脱落、粉化、变色等。
脱落和粉化主要与石灰早期细裂纹及石灰溶解、迁移、再结晶和化学风化的过程有关。
变色主要是老化后小H 值降低,吸水导致微生物附生,白色变为灰色、绿色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或蓝色等。
3.2砖木建筑病害在砖木建筑中,砖部位的病害与砖石建筑相同。
木构件病害有构件干缩开裂和木材疵病、老化、腐朽、蛀蚀、褪色等。
木材为有机材料,造成木材病害的原因主要有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有微生物菌和虫害。
物理因素有温湿度变化导致开裂、微生物滋生;紫外线导致变色或成分分解。
化学因素主要有气体和水中的酸碱和盐类作用,腐朽木材。
4近现代历史建筑适宜性保护修缮技术措施4.1外部构造体系外部构造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墙体、门窗、檐口、屋面等整个建筑外观可见的部分。
在对近现代历史建筑外部构造体系进行修缮时,尽量采用原有构件修缮的技术措施,修复和更换构件确需选用新材料和新做法时,需要经过前期试验证明切实有效,并保证不改变建筑原有风貌特征。
为了保证近现代历史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原汁原味的保护与更新,在价值评估基础上,挖掘价值信息,选择适宜性的保护修缮措施。
4.1.1基础加固根据基础承载力和历史建筑等级,可采用扩大基础宽度、穿墙梁加固原条形基础、局部掏砌砖基础、新做钢筋混凝土基础等措施。
历史建筑等级较高时,不建议采用新做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加固修缮措施,尽可能采用原有基础加固的修缮措施。
新增基础不得低于原基础垫层,新旧基础的结合面需要凿毛和清净,涂刷界面剂,并加拉钢筋使两者连为一个整体。
4.1.2外墙修缮外墙包括外墙构造和外墙面装饰。
历史街区功能演变初探——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
梁颖
【期刊名称】《建筑与环境》
【年(卷),期】2013(007)004
【摘要】本文立足于传统地域建筑与当代城市发展相矛盾的基础上,着眼于天津五大道地区功能演变问题的研究.通过对现有五大道地区的基本调查,总结了历史建筑在新时代下功能的演变规律以及与其历史文化价值相匹配的功能分类.功能置换不仅是对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保护的契机,更是其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出路,同时也是彰显其文化价值的有力手段.然而一些忽略老建筑的历史价值的功能改造不仅破坏了它们本身的文化意境,更经不起时代的考验,导致历史街区走向落寞和消亡.找到这种历史文脉与现代发展需要的平衡点已经迫在眉睫,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市场、居民都应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共同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的灵魂之眼.【总页数】4页(P24-27)
【作者】梁颖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历史街区功能置换的保护利用模式探索——以天津五大道先农地块为例 [J], 张岩岩;夏青
2.谈塑造城市历史街区文化的“活性”——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 [J], 钱亚妍
3.城市历史街区复杂顾客体验价值认知的实证研究——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 [J], 郑锐洪;张妞;成阳超
4.基于历史街区功能置换的保护利用模式探索——以天津五大道先农地块为例 [J], 张岩岩;夏青;
5.城市历史街区复杂顾客体验价值认知的实证研究r——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 [J], 郑锐洪;杨蕾;张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大道的短板摘要:一、五大道的概述二、五大道的优势三、五大道的短板1.交通拥堵2.商业氛围过重3.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四、对五大道短板的应对措施正文:五大道位于我国天津市和平区,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历史风貌街区之一。
这里有大量的历史建筑,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园”。
近年来,五大道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了天津市的一张重要名片。
然而,在五大道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
首先,交通拥堵是五大道的一大问题。
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周边居民出行需求的增长,五大道地区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旅游旺季,狭窄的街道上总是人来人往,车辆难以行驶。
这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便。
其次,五大道的商业氛围过重。
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五大道周边出现了大量售卖旅游纪念品的商铺,以及各种餐饮、娱乐场所。
虽然这些商业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便利,但也导致五大道逐渐失去了原本的生活气息,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浮躁。
此外,五大道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之间存在矛盾。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对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了修复和保护。
但另一方面,为了开发旅游业,一些历史建筑被改造成了商业设施,如餐馆、咖啡馆等。
这使得五大道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
针对这些短板,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采取措施予以应对。
如加强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引导游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合理规划商业布局,避免过度商业化,保持五大道的生活气息;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开发,让历史建筑在满足现代功能的同时,也能发挥其文化价值。
总之,五大道作为天津市的重要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保护和开发价值。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城市文化就是在为城市保留特色与发展的根基。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管理者的重视,各级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建筑逐步得到维护与修缮。
在以土地换取经济发展、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的当下,对历史街区、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越来越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的重点。
一、国外经验总结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单体建筑的保护,用整修的方式应对建筑的现有功能;二是环境与街区的完整保护;三是历史街区的振兴、功能复兴与经济复兴。
对于传统街区的价值保护与更新,伦敦的保护规划可以成为很好的借鉴。
伦敦是一个逐渐扩张的众多城市碎片以艺术方式相结合的拼凑物,城市中许多美丽的部分各自孤立,不能与周围相融合。
伦敦建设保护区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和提高保护区的价值,但可以改变保护区内的建筑,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主要规划内容包括:消除影响保护区特色的因素;积极控制新建筑的使用性质和为地“美化”避免使用模仿材料过多、小品等。
形态、建筑类型、行控制。
二、包括居住、产业等近代建筑的保护。
笔者将以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历史风貌区保护为例进行重点分析。
(一)北京经验《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主要特点是明确了3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即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研究比较深入,因此城市的整体保护具有比较清晰的概念。
1990年初步确定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其中14个分布在旧皇城区内,7个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4个分布在外城。
随后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第二批15个历史文化保护区。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是系统性很强的规划,从旧城格局保护的角度提出了整体保护的要求,包括历史河湖水系、传统中轴线、皇城、旧城“凸”字形城郭、道路及街巷胡同、建筑高度、城市景观线、街道对景、建筑色彩和古树名木10个方面的内容。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和城市整体保护框架的衔接较好。
《历史建筑及街区保护与更新》课程论文五大道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五大道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摘要:历史街区的保护由来已久,天津五大道街区作为我国历史街区中有代表性的区域,具保存着丰富的外国洋楼建筑群,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总结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客观评价天津五大道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希望通过对天津历史街区的保护及正在进行的天津五大道地区的更新,以便为今后在保护规划中平衡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矛盾中提供一个参考支点。
关键字:五大道、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五大道历史街区是中国历史街区的一个标志,保存着丰富的外国洋楼建筑群,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我们常说的五大道主要是指和平区内的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
这几条街道空间形态保存完好,独特异国风情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
五大道历史街区经过80 年的演变,原来许多单纯的居住街区以变为多种功能复合的街区,在五大道街区保护与更新当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特别是在涉及占地面积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如何处理保护与更新的矛盾。
一、五大道街区的历史沿革及其特色严格地说,天津五大道并不仅仅是五条道路,而是指原英租界区内东、西向并行排列着六条街道(现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内所属区域,其占地约130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30余万平方米,是天津最大的历史图1.五大道范围保护街区(见图 1.五大道范围)。
五大道内光风貌建筑和名人名居就有300余处,在全国历史街区范围内,图2.五大道形成初期土地利用图图3.五大道80年代土地利用图图4.五大道土地利用现状图其建筑数量及占地面积也属罕见。
作为当时英租界内的高档居住区,由于聚集着众多具有各国风貌特色的花园住宅和名人宅邸,因此天津人习惯把这个特殊的居住区域称作“五大道”,是现代天津的形象点之一。
该区域在1902年时被英国占用,改为为英租界新区。
至1929年,新加坡路、香港道、科伦坡道、爱丁堡道和伦敦路等先后建成,即现在天津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
与此同时,该区域大量兴建风格各异洋楼,成为天津当时最高档的住宅区之一,也因此吸引不少的军政工商各界要人入住。
1949年后,五大道街区内的部分住宅由政府接管,将五大道街区内的部分房屋分配给当地的老百姓,五大道街区的人口数量增加,人群结构变得复杂。
文革时期,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搬入此地,原来的独立式洋楼开始有多户百姓共同居住。
唐山大地震后,天津出生人口数量增多,老百姓开始私自搭建房屋,破坏了原有的空间肌理,打破了原有风貌,使得原本环境优美、树木茂盛的院落变为混 乱、破旧的大杂院。
二、用地功能演变五大道街区原本属于英租界内的高档居住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五大道街区的功能由单一变为复杂。
从最初的居住用地转变为商贸、金融、对外交通、居住等多种功能复合用地,土地功能变得多样化。
天津市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及手段使五大道街区内的用地功能不仅使其更适应现在社会,更使其成为天津一道独特景观。
在1903年以前,五大道街区还是天津西南边的一片沼泽地,英租界第三次扩张后将五道所在区域扩展至英租界内,并将其主要功能确定为居住。
1929年随着五大道的建成,各式各样的居住性建筑开始在此兴建,据统计,约有50位在中国和天津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政要和社会名流都曾在此置业或居住,当时的五大道成为一个以居住用地为主,配以少量公共用地的居住区,土地利用比例大约为:居住用地占70%,公共服务用地占12%。
(见图2.五大道形成初期土地利用图)从建国至改革开放这段时间,五大道中的部分房产转为公有,不仅有机关单位进驻,普通居民也通过分配进入五大道区域内居住。
五大道内独立洋楼开始有多户共同居住,居民开始增多,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多,商业用地、办公用地比例增大,同时大量的中小学、幼儿园迁入五大道历史街区,土地功能逐渐混乱。
土地利用比例大约为:居住用地占47%,办公用地占10%,中小学、托幼用地占9%。
(见图3.五大道80年代土地利用图)近年来,为了保护和恢复五大道街区原有的历史风貌,天津市政府通过功能置换、纾解人口、修缮房屋、完善公共设施等措施对五大道街区进行保护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五大道历史街区的风貌和魅力。
五大道已从单纯的居住区变成居住、办公、文教、商业、体育等功能复合的区域。
土地利用比例大约为:居住用地占40%,办公用地占17%,中小学、托幼用地占10%。
(见图4.五大道土地利用现状图)三、五大道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天津五大道内共有房屋2185幢,楼房有1045幢、平房有1140幢。
其中风貌建筑426幢,建筑面积121万m2。
(表5.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统计表)。
由于五大道街区所占面积较大,天津市政府采取先整体后局部的做法,在整体上,五大道内426栋风貌建筑中,有47栋属于文物保护建筑,将这些保护建筑作为整个五大道街区的契引,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首先对道路两侧建筑与环境进行修缮,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提升五大道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后期通过对《睦南道整修规划》、《马场道整修规划》、《大理道、常德道与重庆道整修规划》、《昆明路等七条路整修规划》等规划来实现五大道历史街区内风貌建筑与历史环境的彻底保护。
在整体保护中,以保护每一个风貌建筑为单元,保护历史环境为脉络,形成每一条枝网(街景的整修),每一枝网纵横交错,最终形成整个风貌区保护的网络。
在前期五大道街区的修缮中,首先着眼于整条街的风貌与特色,以提升空间环境与气氛的整体性为目的。
依据规划中“整修要素基础系统表”、“整修修复方法系统表”的内容,分别对每栋建筑物细致考察,确定其原有风格、形式,适当的做出应整修的规划内容。
自1994年开始,天津市政府一直在加强对五大道街区保护工作,在对居民日常生活中,从历史街区的结构特征和形态特征两方面入手来恢复并保护原有的街道格局,在保护区质量参差不齐时,并没有一味的强调恢复,而是努力做到保护与更新的有机地协调起来,使空间环境的形式保持并延续西洋传统风貌的特点。
如在睦南道141号中,修复的重点是拆除院内临建,以解决对主体建筑的干扰;在睦南道50号(原张学铭旧居)中,要求式整修后能与原貌一致,尊重“修旧如旧”的原则。
而在睦南道149号中,则要求新建建筑应保持欧式风格,以便能与周边环境协调。
总的来说,五大道历史街区并没有像上海外滩或者南京1912一样,商业化严重。
反而适宜的街道空间,合理的尺度,亲切的小品设计都体现出五大道历史街区的人情化,更贴合其历史上居住区的定位;同时,五大道历史街区完备有较完善的历史风貌,这与其不同国家的特色风貌建筑离不开。
传统的里弄街道、异国的乡土建筑赋予五大道历史街区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式和特有的风格特有。
而在五大道内新建的建筑中,又从这些地方性传统建筑中吸取一些独特的符号来丰富的创作构思,对保持五大道风格,维持其城市环境特征的延续,也有积极作用;并且,五大道合理的交通空间与人们的交往空间相互融合,使人远离城市的喧嚣,序号 产别 栋数(栋)建筑面积(㎡)1 国有直管产 522 250936.50 2国有自管产769177106.693 代管产 40 13607.954 港澳台产 6 3204.05 5 军产 171 67643.106 企业产 67 19476.29 7 宗教产 187 53203.838 涉外产 21 11683.419 私产 85 16442.45 10 其他房产 3 1773.45 11 混产 213 323040.95 12 未登记 101 71883.08合计21851210001.75表5.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统计表又可以为人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四、保护与更新中的相关手段天津五大道街区内涉及大量有较高价值但却不能达到重要文物级别的历史建筑,数量之大在全国也是比较罕见的。
为保证五大道历史街区能够得到有效地保护,天津市颁布一系列法规,并明确责任主体,这些法规及管理条例并没有成为一张空文。
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特别建立起国有公司作为其运作的重要纽带。
通过这样的国有企业,政府可以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运用经济或者商业手段,也可以通过国有公司了解到社会对于历史建筑资源的需求以及市场信息,使历史建筑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再利用有所依循。
避免了像许多地方单体建筑或环境的保护、修复水平很高,却难以形成整体协调的城市环境的问题。
4.1相关法规政策天津市政府拥有良好法规政策体系,特别是《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腾迁管理办法》,减少了不少五大道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房屋及土地置换等易纠纷的不适应问题。
而在《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中,又提出鼓励和支持境内外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投资保护、再开发利用天津的历史建筑遗产。
这些法规政策体系使的政府在对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中能有所依据,并为顺利引导保护进行的有力保障。
4.2完善的保护管理体系天津的历史建筑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同大多数地方一样是以政府实施引导为主体。
而在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过程中除了政府相关单位的的管理部门外,还包含了国有公司。
可能有些地方会刻意去回避这种国有公司,但在对城市传统风貌保护上,国有公司更能处理好建筑风貌与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
国有公司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是政府用于引导保护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机构,它不但可以对土地置换以及历史风貌建筑的产权等方面问题进行处理,在面对实际利益纠纷中也要比政府或者开发商更能合理解决问题。
它是土地置换下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4.3市场化运作在历史街区保护中,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对于历史街区的作用常被忽视,或者由于过于强调保护而无形中突出了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间的矛盾,使城市陷于两难的境地。
天津市政府在这方面不但成立了国有公司——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
而且在保护历史街区过程中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筹措保护开发资金,同过把隶属人民政府的历史风貌建筑为抵押物,以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为贷款主体,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
通过招商的方式进行拍卖或租赁。
并把其收益用于历史风貌建筑以及历史风貌建筑区的保护。
五、五大道历史街区现状启示从20世纪初至今,五大道虽然经历过战争、政治运动、唐山大地震以及建设开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破坏,但是仍很好地保留了原有街区的肌理,大部分建筑也基本保留下来。
从1950年代开始,天津就开始对五大道历史街区实施严格的保护规划控制。
除了对原有建筑实施保护利用外,对需要改造的地块和新建筑也进行了严格控制。
近年来,在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保护、修缮和改造,五大道已经成为天津多元文化特色的窗口和城市名片。
尽管存在着不少遗憾和问题,但依然是不可复制的历史街区。
5.1用地目前,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区用地现状有主要有十二种性质(居住用地,商业用地、教育用地、办公用地、医疗卫生用地、体育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公共绿地,道路广场用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