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历史文化街区分布图word
- 格式:pdf
- 大小:616.79 KB
- 文档页数:6
天津文化中心平面图天津文化中心利用银河公园和天津乐园,共同形成以绿化、水体为主的中心标志区开放空间。
在中心湖面南侧依次建设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天津图书馆,形成南侧文化博览区;同时结合青少年儿童培训中心、科学技术馆,在大剧院北侧建设天津阳光乐园。
文化中心区域内强调章体建筑之间、建筑与整体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协调。
南侧文化建筑端庄典雅,北侧青少年活动中心活力动感。
文化中心以“文化、人本、生态”为主题,充分展示天津大气、洋气、和谐、现代的亮丽形象。
这里将是未来天津政治活动、国际国内交往、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车行左侧,是天津市迎宾馆,也是天津的国宾馆,专门用来接待国内外元首和领导人。
宾馆环境得天独厚,庭院式园林,景致幽雅宜人,室内装修设计是完美的中国传统装饰风格。
车行右侧,是天津友谊商店。
它是天津最早为旅游团队提供多种服务的涉外商店,如今已成为天津的高档商场之一,友谊商厦自从2007年;全面改版升级后,总营业面积达到将近4万多平方米,拥有了高档的品;牌组合、幽雅的购物环境、一流的星级服务、规范的国际化管理,快速提升了友谊商店整体的经营档次,气势宏伟的友谊商厦,已经成为了友谊i路一道新的亮丽风景线。
对面是友谊路洒吧街,主打酒吧文化,集艺术、文化、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
是天津人享受夜生活的绝好去处。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口,天津被迫开辟为通商口岸,英、法、美租界相继在天津海河西岸划定。
1894年甲午战争后,日、德租界分设于英法美三国租界的左右侧。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天津,俄、意、奥三国即以海河东岸所占领地区辟为租界。
不久,比利时将俄租界以西大片土地辟为租界。
位于海河两岸的九国租界,分别按各自国家的建筑风格,建起一片一片的国中之国。
租界洋楼,既是旧中国饱受凌辱的实证,但也给我们留下大批建筑艺术的精华。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享有天津小洋楼代名词的“五大道”地区。
“五大道”位于市中心的和平区,是指坐落在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以西的一片长方形地区,共有22条道路,总长度为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
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标准天津市规划局2011年9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管理,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及《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的相关内容,规范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内容、深度和成果要求,特制定《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技术标准》。
第二条《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的编制内容包括历史保护、发展利用研究、用地规划、建筑与环境保护引导、基础设施体系五部分内容,是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建设活动的全面控制和引导。
在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所有建设活动应以《保护规划》为依据。
第三条《保护规划》应在充分调研现状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现状价值分析及评价。
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演变、街区特征、城市功能、人口、生活服务设施、绿化环境、道路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等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该街区主要历史文化特色、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的工作方向。
第四条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与利用应以保护为根本目的,遵循合理性、前瞻性原则,促进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条在历史文化街区中,应从有利于历史文化环境和历史建筑保护的角度出发,为历史建筑找到适合的新的使用方式,以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出发点,引导区域合理更新。
第六条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14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分别为估衣街历史文化街区、老城厢历史文化街区、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区、一宫花园历史文化街区、鞍山道历史文化街区、赤峰道历史文化街区、中心花园历史文化街区、劝业场历史文化街区、承德道历史文化街区、解放北路历史文化街区、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解放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及海河历史文化街区。
第二章编制技术要求第一节历史保护第七条历史文化街区内应确定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第八条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文化要素一般归纳为四类:1、建筑:历史形成的各类建筑及对历史环境有积极意义的建筑;2、空间:主要指历史形成的道路与街巷系统及其线形、宽度、空间尺度、景观特征与各类公园、街头绿地、绿化庭院、古树名木、广场、街道交叉口等;3、肌理:主要指历史形成的街巷、街廓、建筑及其布局所形成的城市肌理特征,如原有道路和街巷格局、地块的尺度与形状、建筑的体量、建筑密度与群体空间布局等;4、其他:主要指重要的历史场所及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津老胡同大全,快来找下有没有您的回忆距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12天说起胡同,大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北京。
殊不知,天津的胡同文化,也曾非常繁华。
胡同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更是一种儿时的情结。
你也许曾在胡同里涂涂画画,和小伙伴一起追逐打闹,天一蒙黑,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余声经久不消,过年时,胡同里家家都会挂上红红的灯笼,随风摇晃。
然而,那样单纯美好的时光就像这些胡同一样,大多已经烟消云散,面目全非了。
天津曾有成百上千条胡同,最有名的红桥区东南部的“大胡同”,也是天津最大的一条胡同。
很多人搞不清,这么宽阔的一大片区域怎么是个“胡同”呢?其实,历史上的大胡同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
展开剩余86%“大胡同”在清朝道光年间成型,位于南运河北岸,最初被称为“河北大胡同”,仅210米的距离。
1918年南运河裁弯使大胡同位置改在南运河南岸,改为今名。
大胡同曾是天津商业的摇篮,囊括了人们生活当中的各个领域。
布匹行业有汇亨布店;鞋帽行业有北德新鞋帽;洋广百货有益生百货店,南货、针头玛瑙等小商品一应俱全;小吃和茶食,有祥德斋、南味等腊味的食品、有老稻香村和生村洋北号,还有一家酱园叫东茂居。
这些老字号,你听说过吗?1976年天津地震灾害过后,大胡同地区开始了提升改造。
经过了30多年的开发,现在的大胡同已成为连接河北、红桥、南开三区的枢纽,变成了一个包括估衣街在内的大型商业街区。
相信你肯定带着外地的朋友去参观过“大胡同”吧!天津其他比较有名的胡同还有很多,也许你曾经居住在这里,也许你曾经来过这里,不管怎样,这些胡同一定是你心底最柔软的记忆。
袜子胡同袜子胡同,是老天津最著名的胡同之一,长四百余米,坐落在南开区东北部、海河西岸的张自忠路与天齐庙大街之间,并通东马路,中与古文化街(宫北大街)相交,以其状如袜子而得名。
你可以不了解袜子胡同,但你一定知道天津稻香村。
这家天津最早的南味食品店最早也开设在袜子胡同。
旧时,袜子胡同不仅店铺云集、人文荟萃,更重要的它是天津“皇会”的“会道”。
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交通概况:乘4、24、619、632、824、954路公交车可到。
954路:东马路站下车;发车收车时间:6:00-22:00。
619路:东马路站下车;发车收车时间:6:00-22:00。
632路:东马路站下车;发车收车时间:6:15-21:10。
景点简介:在天津,想大致领略一番津味、古味、文化味的朋友,最佳去处莫过于古文化街了。
古文化街由宫南宫北大街和宫前广场三部分组成,全长580米,街宽7米,天后宫位于全街中心。
全部建筑为砖木结构,是目前天津市最大的一处仿古建筑群。
建筑格调为仿清、民间、小式的风格。
全街80处单体建筑多为一、二层,都配有以我国古典文学、神话传说等为题材的油漆彩画、砖雕、木雕。
街的南北两口各新建仿清式牌楼一座,并镶有楼匾四块,南口牌楼的楼匾为“津门故里”和“晴雪”,北口牌楼的楼匾为“沽上艺苑”和“金鳌。
” 1986年元旦,古文化街正式开业。
街内不仅有进百家店铺,主要经营古旧书籍、古玩玉器、传统手工艺制品、民俗用品、天津民间艺术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魏记风筝、刘氏砖刻以外,还有全国各地的景泰兰、牙玉雕、双面绣、中西乐器、艺术陶瓷等上万种名优工艺品、文化用品以及文物古玩、图书字画等。
在文化街内,除了各式店铺外,还有不少小摊子,卖的是糖葫芦、烤红薯、糕饼、甜品,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一把龙嘴大茶壶冲、配出来的“茶汤”,味道和表演的技术让人看后不禁想尝尝。
漫步古文化街,耳边传来一声声的叫卖时就好象我们又置身于那个已经离现在很遥远的年代,眼前仿佛出现一幕一幕陌生而又熟悉的画面。
天津鼓楼门票·开放时间:27元/人;钟楼、鼓楼联票40元/人;敲鼓另收5元。
持2008年陕西旅游年票不限次数免费参观(不含“五一”、“十一”假期,截止2009年3月30日)。
开放时间:4月1日-10月31日为8:00-22:00;11月1日-次年3月31日8:00-17:30。
电话:029-87288397 87274580交通概况:乘坐4、7、15、32、43、45、201、205、206、215、218、221、222、251、300、604、611、612、612区间、K630、游8(610)路公交在“鼓楼”站下车即到。
天津古文化街介绍简介天津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华苑街道,是一条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街道。
作为天津的重要文化景点,它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探索,感受古老与现代的交融。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天津古文化街的历史背景、街道布局和主要景点,带您一同领略该地独特的魅力。
一、历史背景天津古文化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这里原本是天津城东门外的商业繁华地带。
明代初期,由于长江流域的河道改道,天津逐渐崛起为一个重要的贸易港口,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游客。
古文化街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成为了集商业、文化和娱乐为一体的区域。
二、街道布局天津古文化街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街道呈南北走向,全长约580米。
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可以看到传统的四合院、砖木结构的商铺和精美的石雕等建筑。
街道两侧有各种各样的小店铺,出售着古玩字画、民俗工艺品、传统手工艺品、特色小吃等,给游客带来了丰富的购物和品味的机会。
三、主要景点1. 张学良故居张学良故居是天津古文化街的重要景点之一。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抗日将领,他的故居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迹和家庭居住环境,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他的为国家作出的贡献。
2. 津夜扬琴大戏院津夜扬琴大戏院是天津古文化街的另一亮点。
这座戏院建于清代,是天津当地非常著名的戏曲演出场所,至今仍定期演出各种精彩的戏曲剧目。
当游客来到这里,可以欣赏到地道的天津曲艺表演,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华苑书院华苑书院是天津古文化街的文化中心,也是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明清时期的文化学府,华苑书院培养了一批才华出众的文人学士,并对当地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今,书院内保存着大量历代文物和古籍,让人们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四、古文化街的魅力古文化街作为天津的重要文化景点和商业中心,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建筑风格,以及众多的文化景点,使其成为了探索传统文化和品味当地美食的理想场所。
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味到正宗的天津小吃,欣赏到地道的曲艺表演,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历史│天津城东北角:以官银号为轴的繁华街市(图)很多老天津人都有“老城”情结,很多人都在网上发布关于天津“老城”的老照片和文字,饱含了对“老城”的记忆和怀念。
对于1404年设卫筑城的天津来说,老城里是其“摇篮”,孕育了天津卫几百年的历史和记忆。
如今,天津的老城里旧貌换新颜,而那凝结了几百年的城市记忆,依然保存在人们的心中,也永远封存在一张张老照片上。
最初的天津老城,东西长,南北短,呈长方形。
环城设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也因此有了四个居住区域——东北角、东南角、西北角和西南角。
东北角和东南角多是商贾富户所在,建筑宏伟,院深宅大,西北角则次之,因此素有“北门富、东门贵、南门贱、西门贫”之说。
这里是当时天津的核心,也是聚集了几百年天津人生活习俗的地方。
如今,我们通过一系列老照片,回望老城里四个角的沧桑岁月,也守住一份城市记忆和情感。
旧时的东北角区域,是指北马路、东北路、东门里、北门里合围的地块。
按文史研究者高立成在《记忆·天津老城里》中的论述,东北角一带是天津卫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津的道署衙门、盐运署均设于此,天津文庙亦在此区域内。
这里是旧时天津卫最繁华的地方。
说到老城里的东北角,不能不说官银号。
事实上,在老天津人的心中,官银号就是东北角的代称。
如今,当初的官银号虽早已消失,但“官银号”这个地名却在天津深入人心,经久流传。
曾经,矗立在东北角的那座转角大楼被公认为是官银号大楼,但文史研究者高伟考证发现,历史上的官银号仅仅占用了那座大楼的一部分,真正的官银号行屋应该是北马路一侧的三层楼房,也就是北洋天津银号纸币上印制的那栋楼。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市民魏翔在东北角的一条胡同里长大,至今,他仍对儿时生活过的地方有着很深的情愫。
每每说起东北角,他想到的都是院子里的那棵大树,每家每户点着炉子做菜做饭,炊烟随风飘向胡同的每个角落……那时不管他走到哪儿,当有人问起他家住哪儿的时候,他都会像家里的长辈一样,用纯正的天津话回答:“在官银号。
[转载]天津老地图(一)原文地址:天津老地图(一)作者:地图守望者日制《最新天津地图》《最新天津地图》,昭和十五年(1940年)九月天津日光堂书店订正第六版发行,著作兼发行人铃木芳太郎,制图兼印刷人森芳雄。
约2开双面印刷,正面称做“最新天津市街图”,套色彩印,比例尺一万七千分之一,左上角插入“天津及北京附近图”,左下角插入“日资工业地带略图”各一幅;背面为“天津日本租界图”,单色蓝印,比例尺二千五百分之一。
最下方附有“著明索引”,主要就是日人开设的工厂、商行、宾馆、饭店等的地名索引。
此外,还特别注明了该图是经过日军天津宪兵队本部、多田部队本部报道部审阅及天津日本总领事馆许可才得以出版发行的,是得到了官方和军方首肯和支持的。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天津于7月30日沦陷,8月1日伪“天津治安维持会”成立,高凌霨充任委员长。
12月17日伪“天津特别市公署”正式成立,高凌霨任伪河北省省长兼天津市市长。
次年3月伪天津特别市政府将原有6个区,改划为9个区及3个特别区。
原英法意日租界维持不变。
图中正面“最新天津市街图”内用不同颜色标示出了四国租界、特一至特三区以及天津旧城,其他九区未标明。
特一区北为英租界,东靠海河,南临小刘庄,西邻谦德庄;特二区东临北宁铁路,南与意租界毗邻,北接五区,西达海河东岸;特三区北为第七区,南接英租界,西至五经路与意租界相邻,东与六、七区接壤。
这几个特别区原先也是租界,收回后改为四个特别区,沦陷后日伪将特四区并入了特三区。
历史上,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九国在天津老城东南部区域相继设立了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租借地。
天津租界是中国近代以来百年屈辱史的见证,但客观上租界呈现出多元性、多样性的特点,促进了天津文化的多元融合与发展,在近代天津迈向现代化大都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上海租界一南一北形成了极具特色和典型性的两大租界文化。
天津最早的租界是1860年设立的英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