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之类比法
- 格式:ppt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5
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第一篇: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比字句教案一、教学对象: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
二、教学内容:本课型教学内容以讲解“比”字句的语法点为主,并辅以课文《今天冷还是昨天冷》加以理解。
1、掌握词语:习惯、凉、低、容易、油腻2、掌握语法:“比”字句3、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记叙文的写作方法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及语法,理解透彻。
2、能够掌握课文重点内容,并能够复述课文。
3、在给定素材的情况下,学生能够仿课文写作(二)重点目标充分理解并掌握语法点,完成课后练习题四、教学方法:主要按照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的原则来进行。
归纳法:先举出课文中的一些例子,在总结语法规则。
化繁为简的解释法:比较句的格式用公式表述。
练习方法:机械性练习、交际性练习。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问答总结法】A:杰克:你今天几点起床的?答:8点杰克:你昨天几点起床的?答:7点那我们总结出:他今天比昨天起床晚。
B:迈克:你多高?答:180cm 迈克:他多高?答:185cm 那我们总结出:他比你矮。
C:马里:今天多少度?答:零下10度马里:昨天多少度?答:零下20度那我们总结出:昨天比今天冷。
大家注意我刚刚总结的这三句话,它们中都有一个“比”字,而且每句话都表明比较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学习一下“比”字句。
(二)课文学习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带有“比”字的句子:1、早晨和夜晚比中午凉多了。
2、有时候早、晚的温度比中午的低10℃。
3、现在觉得比昨天好点儿了。
(三)语法点讲解我们管这一类的句子叫“比”字句,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比”字句的基本句型:1、A比B+形容词2、A比B+形容词+一点儿/多了/数量补语第一类比字句是可以和其他句子相互转换的,如: A比B+形容词←→A没有B+形容词/B没有A+形容词(四)练习语法点 I、连词成句1、苹果、好吃、桔子、比2、太阳、地球、的、大、体积、的、比、体积3、这本书、厚、比、书、那本4、洞庭湖、一点儿、小、面积、的、比、青海湖5、大多了、伊藤、李五轮、比6、金、五岁、歌博特、小、比 II、句型转换1、今天没有昨天冷。
类比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类比教学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运用。
类比教学法的核心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出发,运用比较和对比的方法,把新知识与熟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类比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比如,在教学生物时,教师可以把植物的光合作用类比为人们吃东西,把植物的呼吸作用类比为人们呼吸,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事物来理解植物的生理活动,从而使植物的生理活动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类比教学法,引导学生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
比如,在教学经济学时,教师可以把消费者的决策类比为购买一件衣服时的决策,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事物来理解消费者的决策,从而使消费者的决策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总之,类比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类比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复习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论・对外汉语教学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授和研究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专门研究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的习得规律以及相应的教学规律。
・对外汉语教学有以下三个特点:1. 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2. 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第一语言习得,它是在学校进行的正规教学活动。
3.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是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进行的第二语言教学,文化背景车衣,语言环境不同会给学习者对汉语的理解和掌握增加许多困难)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和社会因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这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综合性。
・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出能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人才。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 语言能力的培养2. 课堂教学目的的多样化・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及习得过程,就包括“教什么”“怎样教”“怎样学”三个问题,前两个是最重要的环节。
・“教”的内容方面,包括:1. 制定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程度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2. 课程研究(结合学生实际设置切实可行的课程) 3. 教法研究(以功能为主/以结构为主) 4. 测试与评估・国外流行的第二语言教学法:1. 学业性教学法(语法翻译法):语法知识的传授贯穿在教学活动中,课文被用来作为分析语法的材料,词汇教学在课堂中占的比例很大,而在词汇教学时强调其语法意义。
(课堂语言基本以学生母语为主) 2. 听说教学法:把语言习得看成是习惯形成的过程,而每个习惯的形成要靠反复训练,所以强调模仿、记忆、替换、重复的练习方式。
教学特点是从会话形式开始,以句型练习为课堂教学重心。
重视口语练习,语音训练。
3. 功能法(任务教学法):不要求学生说出的句子都是正确的,也不死记硬背单词和句型,而是靠角色扮演,小组练习,游戏等来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
,从而达到用语言交际的目的。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而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
第二章语音教学・语音教学的原则:1. 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短期集中训练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
比较句对外汉语教学
比较句是一种常用语法结构,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句的作用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作用:
1. 经常用于教学中的情景对比。
通过比较两个地方、两个时间、两种事物等,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汉语语言和文化的异同。
2. 比较句是进行汉语口语对话的常见语法结构之一。
通过模拟日常对话而进行比较句的学习,能够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交际应用能力。
3. 比较句是语法结构相对简单、易于理解的一大类型,对于初学者的语法学习十分重要。
学会了比较句的用法,对于日后学习更为复杂的语法结构起到了铺垫和基础。
教学方法:
1. 从生活中实际情景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句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例如:通过比较中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让学生了解汉语中“两者之间相比较”的语境与应用方法。
2. 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文本来帮助学习比较句。
例如:对比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文化背景等以及两个故事的情节、人物、结局等等。
既能强化学生的语法表达能力,也能提升学
生提取信息和分析比较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口语模拟对话,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使用比较句,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效果。
总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元素,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教授比较句,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语言知识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跨文化对比能力。
对比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也被称为“对照分析法”或“对称分析法”。
它是指通过比较和分析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异同,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增强记忆能力和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比分析法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句子结构、语言现象或语言用法,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的规则和特点。
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或词义辨析等,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此外,对比分析法还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化。
例如,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异同,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在学习汉语口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口语习惯、语言礼仪或语言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掌握汉语口语的正确用法。
总的来说,对比分析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语言文化。
对比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词汇教学的原则讨论:提示:词汇教学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必须充分注意到各个单词之间的各种系统内部关系,如组合、聚合关系。
> 文化性原则: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 认知性原则:两种词汇在大脑中的认知基础不同,学习者学习不同类型词汇的方法相异。
> 情感性原则:教师应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负焦虑。
> 实践性原则: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现象。
“精讲活练”(不要一味地机械性死练,要切忌出现教师一个人讲的情况,自始至终都要调动学生参与)> 深入浅出原则:避免照搬词典注解的做法,尽量使用简明的语言讲授词语。
根据词语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
> 交际性原则。
词汇教学和词汇练习都应该突出交际。
可以采用教具,实物。
又比如解释生词使用的例句和帮助学生练习生次设计的情景,都要注意常用性和真实性。
5. 词汇教学的内容思考:你认为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应当教些什么?和我们学的现代汉语课程、词汇学课程的内容一样吗?1) 教学内容的分类:词的构成——不同的分类标准语的构成语块的构成及其教学意义2)教学内容:词语的形音义,词语的用法,构成词语的语素的意义,汉语的构词法,词语的语境知识,词语的网络联想词群,词语的文化意义,基于汉外比较的词汇的“空位”6.词汇教学的方法分类一:直接的词汇教学和间接的词汇教学分类二:* 直观法* 定义法* 关联法(上下关联、新旧关联)* 联想法(本义引申释词、文化典故释词、文字结构释词)* 对比法* 比较法* 词语的练习分类三:网络化教学法,利用配价理论进行教学,语素教学法(字本位),“输入-输出”模式教学法二、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演绎法(规——例法)1.由一般性的原理(或叫前提),推出特殊性的结论。
这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三段论就是这种推理的基本形式。
这种推理方式应用到语法教学当中,就是先给出语法规则,再举出例子说明,并让学生按规则进行操练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