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是演示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绘制一幅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绘制一幅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收集数据:确定要绘制的统计数据,并将其整理成一个数据表格。
2. 确定坐标系统:根据数据的范围和需求,确定X轴和Y轴的坐标,以及刻度。
3. 绘制坐标轴:根据确定的坐标系统,在绘图区域上绘制X轴和Y轴,并标上刻度。
4. 绘制条形:根据数据表格中的数据,在X轴上逐个确定对应的位置,然后在该位置上绘制表示数据的条形。
5. 标记条形:可以在每个条形的顶部或侧边上标上数据的值,以便更直观地展示统计结果。
6. 添加图表标题和标签:为统计图添加标题,说明绘制的内容和单位,并添加适当的图例、坐标轴标签等。
7. 添加其他视觉效果: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网格线、阴影效果等,以增强图表的可读性和美观度。
8. 调整布局和样式:根据需要,可以调整图表的大小、字体样式、颜色等,使其更符合需求和审美要求。
最后,检查一遍图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确保最终得到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传达统计数据的信息。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灵活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明确条形统计图的定义。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步骤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条形统计图。
(3)条形统计图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条形统计图,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制作条形统计图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
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数据:首先要明确需要统计的对象,然后通过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因为数据的不准确导致统计结果的偏差。
条形统计图(一)(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内容包括:1. 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3. 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目标:1. 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3. 能够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难点:1. 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3. 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条形统计图模型、数据卡片、图表纸等;2. 学具:铅笔、直尺、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引起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2. 讲解概念:介绍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条形图的结构、横轴和纵轴的含义等。
3. 制作方法:详细讲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包括收集数据、确定横轴和纵轴的刻度、绘制条形等。
4. 实例演示: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展示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操作。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如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大小、趋势等。
6. 练习巩固: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条形统计图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1. 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3. 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展示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2. 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例、讲解概念、制作方法、数据分析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尊敬的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种常见的统计图,即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是一种基于条形图的图表,通常用来展示不同类别之间的数量或比例的差异。
在条形统计图中,每个类别都被表示为一段条形,其长度或高度表示数量或比例的大小。
制作条形统计图需要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研究对象和变量,以及分类方式。
例如,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种产品的销售情况,变量可以是销售数量、销售额等,分类方式可以是按月、按地区等。
第二步,收集数据。
根据所选变量和分类方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
第三步,绘制条形统计图。
根据数据的大小和分类方式,绘制条形统计图。
可以使用Excel等统计工具,也可以手绘。
第四步,添加标签和注释。
为每个条形添加标签和数值,以便观察者更好地理解图表。
此外,也可以添加注释、标题等,使图表更具可读性和表现力。
条形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展示各种数据类型。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场景:一、展示比例条形统计图可以用来展示百分比和比例的差异。
比如,在一场调查中,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不同年龄段对某一产品的喜好程度,以及各年龄段中男女比例的差异等。
二、展示数量条形统计图也可以用来展示数量之间的差异。
比如,在一个销售产品的公司中,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不同销售人员的销售量,以便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销售情况和员工表现。
三、比较差异条形统计图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
例如,在运动竞赛中,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比较不同选手的成绩,并用不同颜色的条形来区分不同选手。
总之,条形统计图是一种方便易用、表现力强的统计图表。
在数据分析中,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用来展示比例、数量和差异等。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了解条形统计图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
2. 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分类、排序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统计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条形统计图是一种以长条的长度来表示数据大小的图表。
2. 条形统计图的构成:轴线、轴标、直条、数字标签等。
3.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收集数据、绘制轴线、轴标、直条、数字标签等。
4. 条形统计图的应用:通过条形统计图来比较数据的大小,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条形统计图模板、彩色笔、剪刀、胶水、统计数据卡片等。
2.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条形统计图模板、彩色笔、剪刀、胶水、统计数据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让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构成和绘制方法,让幼儿理解并掌握。
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让幼儿跟随操作。
4. 实践:让幼儿自主选择统计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互相展示、交流。
5. 总结: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条形统计图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幼儿制作的条形统计图,评价幼儿的制作质量和数据分析能力。
3.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幼儿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程度,总结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让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构成和绘制方法,让幼儿理解并掌握。
3. 示范操作(10分钟):教师示范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让幼儿跟随操作。
4. 实践活动(10分钟):让幼儿自主选择统计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互相展示、交流。
5.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和判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四章第一节: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难点: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条形统计图,如何分析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统计图的了解程度,引入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讲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展示不同类型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判断。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收集相关数据。
(2)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3)每组展示自己的条形统计图,进行交流分享。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制作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3)布置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3. 学生分析、判断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4.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合作交流、动手能力等。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条形统计图(1格当1)⏹教学内容教科书68页例1、例2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条形统计图(1格当1)。
⏹教学提示本节内容学习条形统计图,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认识条形统计图,在认识的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3、能阅读条形统计图并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过程与方法:根据条形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难点: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据分析水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题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单元主题图引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67页的单元主题图,师:同学们,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气检测,我们可以把他们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图就更直观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比统计图更直观的统计方法。
统计图。
板书课题:统计图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统计表作为新课内容,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存在与周围世界中,从而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探究新知1、认识条形统计图出示例1师和学生交流:观察某地6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每种质量状况的天数,我们可以用统计图来描述有关数据。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统计图。
(1)认识条形统计图多媒体出示:师让学生思考:根据老师提供的格子图,在小组之内交流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
教案:十一新校服——《条形统计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看懂并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2.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3. 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条形统计图进行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条形统计图示例、数据分析案例。
2. 学具:直尺、铅笔、橡皮、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学校新校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数据统计的重要性。
2. 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演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操作,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4.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5. 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
6.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数据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十一新校服——《条形统计图》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绘制方法及实际应用。
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幅关于学校新校服的条形统计图,分析新校服的受欢迎程度。
2. 收集身边的数据,绘制一幅条形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绘制和分析条形统计图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绘制方法及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信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条形统计图是一种用长方形的长度表示各种数量的图表。
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确定数据范围,选择合适的刻度,绘制长方形,标注数据。
3. 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观察长方形的高度,比较不同长方形的高度,得出数据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刻度,绘制长方形,以及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 演示制作过程:通过实例,演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每个步骤。
4. 学生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制作技巧。
6. 应用拓展: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条形统计图,看是否掌握了制作方法和技巧。
3. 应用能力:观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看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条形统计图》(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能够识别和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2.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3. 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刻度和间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如气温变化图、人口增长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统计图的名称。
b.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c.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统计图都是用图形来表示数据的,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图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图表——条形统计图。
2. 新课内容a. 概念和特点i. 请学生观察一些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发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用长方形的长度来表示数据的大小,长方形的长短与数据的大小成正比。
ii. 提问:你们知道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作用吗?iii.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多少,便于我们进行比较和分析。
b. 绘制方法i. 讲解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确定数据范围、选择合适的刻度和间隔、绘制长方形、标注数据和标题。
ii. 示范绘制一个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边示范边讲解注意事项。
iii.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c. 数据分析i. 讲解如何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比较数据的大小、找出数据的规律、预测数据的变化趋势等。
ii. 示范分析一个条形统计图,边示范边讲解分析方法。
iii.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定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教师巡回指导。
3. 巩固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b.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条形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1.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2. 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2. 提问: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条形统计图?它的作用是什么?二、新课1. 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示范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3.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
4.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三、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1.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条形统计图有了更深的理解了吗?谁能告诉我,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是什么?2. 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制作方法。
五、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收集一些数据,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
2. 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制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让学生回家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条形统计图(二)》(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条形统计图(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详细规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其绘制方法,并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自己绘制出各种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通过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
2.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条形统计图模板、数据表格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际的数据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几个条形统计图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己绘制条形统计图,并分析数据,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以及通过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自己选择一组数据,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并分析数据。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正确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并分析数据。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条形统计图【知识点归纳】一.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1.标题: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在正上方写上统计图的名称;2.画出横、纵轴:根据纸张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横轴跟纵轴(射线),并在交点处写上0,然后注明横、纵轴分别表示什么(还要写上单位);3.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4.在纵轴上,根据数值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5.画图:按照数据大小,在与水平射线互相垂直的射线上找到相应的位置,然后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典例分析】例1:五名学生进行投篮比赛,编号依次是1号、2号…5号,投篮成绩如图.(1)2号投中最多,是14个;5号投中最少,是6个.(2)平均每人投中9个.(3)投中个数比平均数少的学生号码是:3号和5号.分析: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一个长方形格代表一个球,那么1号投中9个球,2号投中14个球,3号投中7个球,4号投中9个球,5号投中6个球;(1)根据直条的长短,确定几号投中的最多或最少,进而确定投中的个数;(2)用5个人投进球的总个数,除以总人数5,即可求得平均每人投进的个数;(3)根据上题的结果,确定出投中个数比平均数少的学生号码.解:(1)2号投中最多,是14个,5号投中最少,是6个;(2)(9+14+7+9+6)÷5,=45÷5,=9(个);(3)因为平均每人投进9个,所以投中个数比平均数少的学生号码是3号和5号.故答案为:2,14,5,6,9,3号和5号.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统计图,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二.以一当五(或以上)的条形统计图制作:(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条,作为纵轴和横轴.(2)在水平射线(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3)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量的标记和计量单位.(4)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标题.(5)若条形太小可适当在条形内画上颜色等区分.作用:可以清楚的反映数量,便于比较.以一当五(或以上)的条形统计图:数据较大,这些数据中,变化的范围也较大,为了节省纸张,美观,选择单位长度较大.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先确定间隔大小,尽可能多的使数据与我们分配的数据重合.【典例分析】例1:如图显示了四个同学的身高.图表中没有学生的名字,已知小刚最高,小丽最矮,小明比小红高,请问小红的身高是()A、150厘米B、125厘米C、100厘米D、75厘米分析:运用排除法,去掉最高和最矮,再由小明比小红高判断余下的两个.解:小刚最高,小丽最矮,那么小红就不是最高的150厘米和75厘米;还剩下125厘米和100厘米,由于小明比小红高,那么高的125厘米就是小明的身高,较矮的100厘米就是小红的身高.故选:C .点评:本题需要从统计图上找出四个升高数据,再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排除和推理.提高题: 例2:如图是甲、乙、丙三个人单独完成某项工程所需天数统计图.请看图填空.①甲、乙合作这项工程,874天可以完成. ②先由甲做3天,剩下的工程由丙做,还需要20天完成.分析:①设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为单位1,所以可以写出甲的工作效率和乙的工作效率,然后用单位1除以甲与乙的工作效率之和;②先求出丙的工作效率,然后用总的工作量减去甲3天的工作量,用剩下的工作量除以丙的工作效率即可;解:①设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为单位1,可知甲的工作效率:1÷15=151, 乙的工作效率:1÷20=201, 1÷(151+201), =1÷607,=874(天); 答:甲、乙合作这项工程,874天可以完成. ②丙的工作效率:1÷25=251, (1-151×3)÷251, =54÷251, =54×25, =20(天);答:还需要20天完成.故答案为:874,20. 点评:此题的关键点是设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为单位1,然后根据工作量与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来做题.三.两种不同形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1.条形图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它可以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2.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据的变化情况,比较简单.【典例分析】例1:看图回答问题.(1)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2)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分析:(1)先分别求出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再比较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进而求出多的具体的数量即可;(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解:(1)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20+110+130)÷3,=360÷3,=120(箱),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95+190+185)÷3,=570÷3,=190(箱),190>120,190-120=70(箱);答: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70箱.(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解决问题;也考查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四.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两者数量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分类:根据直条的方向可以分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①一般在数据种类较多,数据又不是非常大时使用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②在数据种类较少,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使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两种统计图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特点】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优点】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画法: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2.注意写单位,画纵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和横坐标上的“0”.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用阴影填充,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或一个不涂,一个涂阴影.5.在每个图的上方都要写标题.【典例分析】例1:(1)从图上看出男生人数最多的是科技小组,女生人数最少的是数学小组,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通过计算,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39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分析:由图可知:数学小组男生有20人,女生有16人;文艺小组男生有18人,女生有27人;科技小组男生有39人,女生有19人.由以上数据求解.解:(1)39>20>18;科技小组的男生最多;16<19<27;数学小组的女生最少;数学:20+16=36(人);文艺:18+27=45(人);科技:39+19=58(人);58>45>36;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总人数:36+45+58=139(人);男生:20+18+39=77(人);女生:16+27+19=62(人);77-62=15(人);58-36=22(人);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139 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故答案为:科技,数学,科技,数学;139,15,22.点评:本题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这类题目先根据图例读出出数量,再由问题找出合适的数据求解.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8小题)1.杨树再种()棵就和柳树同样多.A.4 B.6 C.82.2辆汽车4次能运2400箱啤酒,平均每辆每次运啤酒多少箱?列式错误的是()A.2400÷2÷4 B.2400÷(2×4)C.2400÷(2+4)3.条形统计图可以通过条形的()看出数量的多和少.A.长短B.宽窄C.颜色4.如图,()可以表示下面哪种情况的统计.A.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B.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C.小明1﹣﹣8岁的身高D.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情况5.下图表示的是甲班和乙班男、女生人数的情况.如果每个班都是36人,那么甲班的男生比乙班多()人.A.4 B.11 C.18 D.436.下面是育英小学和西门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回收电池统计图.根据统计情况估计一下,哪个学校的学生回收的电池更多?()A.西门小学B.育英小学C.两个学校一样多7.爷爷在菜园里种了三种菜(如图),用条形表示各种菜占地面积的关系应该是图()A.B.C.D.8.如图,针对小明制的复式条形图不足之出,小华提出了几点建议,则他提出的建议正确的是()A.缺少图例B.不知道每个月的销量C.不能够正确反映出销量情况D.看不出哪个月的销量最多二.填空题(共7小题)9.条形统计图用2格表示10人,平均每格表示人,照这样计算,要表示70人需要画.10.看图填空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填空:(1)纵轴上每个单位长度表示名学生;(2)班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多;(3)班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少.11.条形统计图可以画成竖条,也可以画成.12.下面是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饮料统计图.(1)我们班喜欢喝的人数最多.(2)喜欢喝牛奶的比喜欢喝汽水的人数多人.(3)喜欢喝的比喜欢喝的人数少人.13.条形统计图中每2格的高度表示40人,一格表示人,表示120人需要格.14.如图所示,条形图是去年某地10月的天气情况统计.(1)晴天天数比阴天和雨天天数的总和还要多天.(2)晴天天数比雨天的倍多天.15.下面是四(1)班同学参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立定跳远测试成绩统计图.(1)男生在等级的人数最多,女生在等级的人数最多.(2)等级为良好的同学是及格的同学的倍.(3)等级为优秀的同学是不及格的同学的倍.(4)四(1)班一共有人.(5)四(1)班男生与女生相差人.三.判断题(共4小题)16.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更明白..(判断对错)17.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判断对错)18.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用2厘米表示90万吨,那么用4厘米表示180万吨.(判断对错)19.单式条形统计图中要标出图例.(判断对错)四.操作题(共4小题)20.秋季运动会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表现优异,很多同学获得了各种奖项.请你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完成问题.(1)六年级一共有人获奖.(2)请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1.某学校调查学生对古诗词作者了解的情况,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结果分“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了解”四种类型,分别记为A、B、C、D.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下面还不完整的统计图.学生对古诗词作者了解的情况统计图(1)本次问卷中,B是A的2倍多2人,则B是人,学校一共调查了名学生.(2)请根据数据信息补全条形统计图.(3)选择“非常了解”、“比较了解”共有人.22.三(1)班同学选举阳光少年,每人投一票,选举记录如下:(×代表1票)(1)根据如图填一填.姓名笑笑淘气张华李明王强票数(2)一共有人投票.(3)得票数最多的是.(4)淘气获得的票数占票数的.23.(1)把纵轴上括号里的数填完整.(2)五(3)班得广播操红旗6次,请在图上用直条表示出来.(3)从图中看出班卫生最好,班广播操最好.五.应用题(共3小题)24.如图是光明小学三个年级学生向贫困山区捐书情况.(1)平均每个年级捐漫画书、故事书各多少本?(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25.某校各年级的人数如图.图书室运来一些图书,如果平均分给三年级的学生,每人可以分到13本;如果把这些图书平均分给二年级的学生,三年级每人分到的图书比二年级少多少本?26.某电脑公司一门市部第一季度销售情况如图.已知第一季度共销售电脑550台,请计算出二月份销售电脑的数量.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从图中读出杨树和柳树各有多少棵,然后用柳树的棵数减去杨树的棵数即可.【解答】解:20﹣14=6(棵);答:杨树再种6棵就和柳树同样多.故选:B.【点评】本题先从图中读出数据,再根据题目要求找出需要的数据,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2.【分析】可先求每辆汽车平均一次运多少箱再求平均每辆每次动多少箱,即2400÷4÷2或可先求每次平均运多少箱再求平均每辆每次动多少箱,即2400÷2÷4,因此选项A正确;也可以看作1辆汽车分8次运,即2400÷(2×4),因此选项B正确;汽车的辆数与运的次数相加无意义,因此选项C不正确.【解答】解:2辆汽车4次能运2400箱啤酒,平均每辆每次运啤酒多少箱?正确的列式是:2400÷2÷4或2400÷(2×4);2400÷(2+4)不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根据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即可判定哪个式子错误.3.【分析】首先要清楚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条形长的表示的数量就多,条形短的表示的数量就少,表示数量的多少和条形的宽窄、颜色没有关系,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据分析可知:条形统计图可以通过条形的长短看出数量的多和少.故选:A.【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解答.4.【分析】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两种或两种以上数量的多少,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表示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用单式条形统计图;B,表示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必须用复式条形统计图;C,表示小明1﹣﹣8岁的身高,用单式统计图;D,表示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千克,可以用复式条形统计图,但是统计图中只有4项,所以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5.【分析】由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甲班表示女生人数的扇形的圆心角为直角,即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或25%),则男生占全班人数的(或75%),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全班人数乘男生人数所占的分率(百分率)就是甲班男生人数.乙班男生人数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用甲班男生人数减乙班男生人数就是甲班的男生比乙班多的人数.【解答】解:36×﹣16=27﹣16=11(人)答:甲班的男生比乙班多11人.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如何根据计算需要从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再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关计算.6.【分析】首先根据加法的意义,用加法分别求出两个学校各回收电池多少个,然后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35+37+45=117(个),117>102,30+37+35=102(个),答:西门小学的学生回收的电池更多.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7.【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可知,把这三种菜共占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那么花菜占了总数的一半就50%,菠菜和韭菜占地面积相同,所以在条形统计图中,菠菜和韭菜的条形图应该同样高并且高度应该是花菜条形图的一半,由此选择即可.【解答】解:花菜占总面积的一半即50%,菠菜占的总面积的百分数等于韭菜占的总面积的百分数,所以菠菜和韭菜各占了剩下面积的一半即25%,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且根据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制作条形统计图.8.【分析】一幅完整的复式统计图除写上标题、绘制时间、数据外还要标注出图例,此图缺少图例.【解答】解:如图,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缺少图例.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复式条形图的识别能力.从图中分不清哪个图表示冰箱和取暖器,进而不能确定冰箱和取暖器的数量.既缺少图例.二.填空题(共7小题)9.【分析】因为用2格表示10人,平均每格表示5人,照这样计算,70÷5=14,则要表示70人需要画14格.【解答】解:10÷2=5(人)70÷5=14(格)答:平均每格表示5人,照这样计算,要表示70人需要画14格.故答案为:5;14格.【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10.【分析】(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纵轴上每个单位长度表示5名学生.(2)根据减法的意义,用减法分别求出三个班男生、女生相差的人数,然后进行比较即可.(3)根据减法的意义,用减法分别求出三个班男生、女生相差的人数,然后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1)纵轴上每个单位长度表示5名学生.(2)28﹣25=3(人)26﹣24=2(人)27﹣23=4(人)4>3>2答:三班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多.(3)28﹣25=3(人)26﹣24=2(人)27﹣23=4(人)2<3<4答:二班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少.故答案为:5;三;二.【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11.【分析】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前者只表示1个项目的数据,后者可以同时表示多个项目的数据,可以画成竖条,也可以画成横条,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条形统计图的条形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可以可以画成竖条,也可以画成横条.故答案为:横条.【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分类和特点.12.【分析】(1)根据图中表示喜欢各种饮料直条图的高低即可看出喜欢喝哪种饮料的人数最多.(2)由统计图即可看出喜欢喝牛奶的有20人,喜欢喝汽水的有14人,用喜欢喝牛奶的人数减喜欢喝汽水的人数.(3)答案不唯一.如喜欢喝橙汁的有18人,喜欢喝矿泉水的有14人,用喜欢喝橙汁的人数减喜欢喝矿泉水的人数,就是喜欢喝矿泉水的比喜欢喝橙汁少的人数.【解答】解:(1)答:我们班喜欢喝牛奶的人数最多.(2)20﹣14=6(人)答:喜欢喝牛奶的比喜欢喝汽水的人数多6人.(3)18﹣14=4(人)答:喜欢喝矿泉水的比喜欢喝橙汁的人数少4人.故答案为:牛奶,6,矿泉水,橙汁,4.【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13.【分析】因为用2格表示20人,平均每格表示10人,则可求出数据l20人的条形高.【解答】解:40÷2=20(人)120÷20=6(格)答:一格表示20人,表示120人需要6格.故答案为:20;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14.【分析】(1)要求晴天天数比阴天和雨天天数的总和还要多几天,从图中分别找出晴天天数、阴天和雨天天数,用晴天天数减去阴天和雨天天数之和,解决问题.(2)要求此题,用晴天天数除以雨天天数,余数要小于除数.【解答】解:(1)17﹣(9+5)=17﹣14=3(天)答:晴天天数比阴天和雨天天数的总和还要多3天.(2)17÷5=3 (2)答:晴天天数比雨天的3倍多2天.故答案为:3,3,2.【点评】此题先从问题出发,然后从条形统计图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列式解答.15.【分析】①从条形统计图中看出男生在良好等级的人数最多有13人,女生在良好等级的人数最多有12人;②从条形统计图中看出等级为良好的同学是13+12=25人,等级及格的同学是2+3=5人,等级为良好的同学是及格的同学的25÷5=5倍;③从条形统计图中看出等级为优秀的同学是8+10=18人,等级为不及格的同学是2+1=3人,等级为优秀的同学是不及格的同学的18÷3=6倍;④四(1)班的人数=优秀人数+良好人数+及格人数+不及格人数;⑤四(1)班男生与女生相差多少人,求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差即可.【解答】解:①男生在良好等级的人数最多,女生在良好等级的人数最多;②(12+13)÷(2+3),=25÷5,=5(倍),答:等级为良好的同学是及格的同学的5倍;③(8+10)÷(2+1),=18÷3,=6(倍),答:等级为优秀的同学是不及格的同学的6倍;④(8+10)+(12+13)+(2+3)+(2+1),=18+25+5+3,=51(人),答:四(1)班一共有51人;⑤(10+12+3+1)﹣(8+13+2+2),=26﹣25,=1(人),答:四(1)班男生与女生相差1人,故答案为:良好,良好;5;6;51;1.【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再根据各个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答.三.判断题(共4小题)16.【分析】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前者只表示1个项目的数据,后者可以同时表示多个项目的数据;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进而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条形统计图的条形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分类和特点.17.【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能够比较数量的多少;所以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18.【分析】先求出1厘米代表多少吨,用180吨除以4厘米代表的吨数就是180吨应画的长度.【解答】解:90÷2=45(万吨);180÷45=4(厘米);故答案为:√.【点评】本题先求出不变的单一量,然后再根据这个单一量求解.19.【分析】条形统计图上的每个小格表示就是一个长度单位,每个长度单位表示的数量是相同的,由于数据不同,所以画出直条的长短也不同,单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只用一种直条来表示,因此不用标出图例;而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量,所以要标出图例,据此判断.【解答】解:单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只用一种直条来表示,因此不用标出图例;而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量,所以要标出图例.故答案为:×.【点评】考查了单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单式条形统计图中不用标出图例,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要标出图例.四.操作题(共4小题)20.【分析】(1)根据扇形统计图和对应的统计表,已知六1班的获奖人数为16人,占总人数的20%,用除法可以求出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获奖,即16÷20%=80人;(2)根据六4班获奖人数占总人数的分率25%,乘上总人数,可以求出六4班获奖人数,然后再画出条形统计图即可.【解答】解:(1)16÷20%=80(人)答:六年级一共有80人获奖.(2)80×25%=20(人)答:六4班有20人获奖.画图如下:故答案为:80.【点评】此题重点考查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综合应用.21.【分析】(1)A是8人,用8乘2,求出A的2倍,再加上2人,即可求出B的人数;然后把这四类的人数相加,即可求出调查的总人数;(2)把B类的人数补入统计图中即可;(3)“非常了解”、“比较了解”的人数相加即可.【解答】解:(1)8×2+2=18(人)8+18+16+6=48(人)答:B是18人,学校一共调查了48名学生.(2)图如下:(3)8+18=26(人)答:选择“非常了解”、“比较了解”共有26人.故答案为:18,48;26.【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统计图,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22.【分析】(1)根据题意给出的投票数量,数出来,填入统计表即可;(2)每人只投一票,把5个人的票数相加,就是这个班参加投票的人数;(3)根据统计结果,王强得票最多;(4)用淘气得票数除以总票数即可.【解答】解:(1)根据如图填一填.姓名笑笑淘气张华李明王强票数1163813(2)11+6+3+8+13=41(人)答:一共有41人投票.(3)13>11>8>6>3答:得票数最多的是王强.(4)6÷41=答:淘气获得的票数占票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