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技规》
- 格式:doc
- 大小:335.01 KB
- 文档页数:88
第37条在路基范围内埋设电缆和接触网支柱基础时,必须保证路基的稳定和坚固及排水等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196条为保持牵引供电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牵引供电系统安全运行,应设供电段等供电维修机构。
供电维修机构管辖范围应根据线路及供电设备条件确定。
牵引供电设备包括变电设备(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自耦变压器所)、接触网和远动系统。
第197条牵引供电设备应保证不间断行车的可靠供电。
牵引供电能力应与线路的运输能力相适应,满足规定的列车重量、列车密度和运行速度的要求。
接触网标称电压值为25kV,最高工作电压为27.5 kV,短时(5 min)最高工作电压为29 kV,最低工作电压为19 kV。
牵引变电所须具备双电源、双回路受电。
牵引变压器采用固定备用方式并具备自动投切功能。
当一个牵引变电所停电时,相邻的牵引变电所能越区供电。
运行期间平均功率因数不低于0.9。
第198条牵引供电调度系统应具备对牵引供电设备状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的条件,并纳入调度系统集中统一管理。
第199条接触网的分段、分相设置应考虑检修停电方便和缩小故障停电范围,并充分考虑电力牵引的列车、动车组正常运行和调车作业的需要。
分相的位置应避免设在进出站和变坡点区段。
双线电气化区段应具备反方向行车条件。
负荷开关和电动隔离开关应纳入远动控制。
枢纽及较大区段站应设开闭所。
确需由车站接触网引接小容量非牵引负荷时,须经铁路局批准。
第200条牵引供电设备检修、试验和抢修应配备牵引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变电检测、试验设备,接触网检修、检测设备,接触网抢修车列,绝缘子冲洗设备等设备、设施。
第201条接触网一般采用链型悬挂方式,其最小张力见第10表。
接触线一般采用铜合金材质。
第10表接触网最小张力于5 700 mm(旧线改造不小于5 330 mm);在编组站、区段站和个别较大的中间站站场,不小于6 200 mm;站场和区间宜取一致;双层集装箱运输的线路,不小于6 330 mm。
《技规》、《行规》有关《站细》的内容《技规》第44条非集中联锁的道岔应安装加锁装置,以备联锁失效时用以锁闭道岔。
集中联锁的道岔,联锁失效时防止扳动的办法应在《车站行车工作细则》内规定。
未设联锁而需加锁的道岔亦应安装加锁装置。
加锁装置包括锁板、勾锁器、闭止把加锁、带柄标志加锁。
第170条车站技术管理和作业组织应在《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简称《站细》)中规定。
《站细》由车站站长会同有关单位,根据本规程和有关规定,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编制。
《站细》的主要内容应有车站技术设备的使用、管理,接发列车、调车以及与行车有关的客运、货运、军事运输工作的组织,列车的技术作业程序和时间标准,作业计划的编制、执行制度,车站通过、改编能力,并应附注有坡度的车站线路平面图、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平纵断面图、联锁图表及电气化区段接触网高度和分相分段绝缘器位置等资料。
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房产建筑段等单位应及时向车站提供有关的技术资料。
车站应将《站细》有关内容摘录分发给有关处所和单位。
凡在车站参加作业的站、段、所等有关人员,均须熟悉和执行《站细》的有关规定。
第171条站内线路的道岔及车站与其他单位所管线路相衔接的道岔(包括防护道岔),由车站负责管理。
人工扳动的道岔或道岔组,应由值班扳道员一人负责管理。
个别道岔无专人负责者,由指定的人员兼管。
根据需要,可将数个道岔组组成道岔区,设扳道长领导道岔区的工作。
集中操纵的道岔,应由车站(车场)值班员负责,未设值班员的由信号长(员)负责。
驼峰集中操纵的道岔,应由驼峰值班员负责。
道岔组、道岔区、兼管道岔的范围划分,清扫道岔的分工,道岔加锁的钥匙、电动转辙机手摇把管理办法,均应在《站细》内规定。
电动转辙机手摇把,要实行统一编号,集中管理,建立登记签认制度。
第172条道岔除使用、清扫、检查或修理时外,均须保持定位。
道岔的定位规定如下:1.单线车站正线进站道岔,为由车站两端向不同线路开通的位置;2.双线车站正线进站道岔,为各该正线开通的位置;3.区间内正线道岔及站内正线上其他道岔(引向安全线、避难线的除外),为正线开通的位置;4.引向安全线、避难线的道岔,为安全线、避难线开通的位置;5.其他由车站负责管理的道岔,由车站规定。
总则 (7)1、《技规》对铁路是如何定位的? (7)2、铁路的特点是什么? (7)3、为什么要制定《技规》? (8)4、制定《技规》的依据是什么? (8)第一编技术设备 (8)1、《技规》对铁路技术设备的采用有何要求? (8)2、新设备(包括改造后的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做到哪些?(第8条) (8)3、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标准距离是如何规定的?(第14条) (9)4、铁路局应提前做好哪些防寒准备工作?(第23条) (11)5、什么是铁路行车安全监测设备?(第26条) (12)6、铁路行车安全监测设备主要包括哪些?(第26条) (12)7、铁路行车安全监测设备的作用是什么?(第27条).138、道岔有哪些缺陷时,禁止使用?(第46条) (13)9、《技规》对道口设备有何要求?(第49条) (14)10、各种信号机及表示器,在正常情况下的显示距离是多少?(第61条) (15)11、那些处所可采用矮型信号机?(第62条) (15)12、进站信号机的装设地点有何要求?(第64条) (16)13、何时设置接近信号机?(第68条) (16)14、信号设备联锁关系的临时变更或停止使用,须经哪一级批准?(第84条) (16)15、闭塞设备分那几种?设置条件是什么?(第85条).1616、驼峰溜放车组速度控制调速制式分那几种?(第100条)1717、列车调度电话系统准许那些人员加入通话?(第105条)1718、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准许那些人员加入通话?(第106条) (17)19、铁路信息系统的管理应遵循什么原则?(第113条)1820、铁路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由谁负责?(第113条) 1821、车站应设置哪些主要设备?(第120条) (18)第二编行车组织 (19)1、列车运行图应根据哪些因素确定列车对数?符合那些要求?(第175条) (20)2、遇哪些情况,须发布调度命令?(第181条) (20)3、发收调度命令时,应遵守哪些规定?(第181条) (23)4、列车按运输性质分哪几类?(第182条) (23)5、列车运行等级顺序是如何规定的?(第182条) (24)6、列车反方向运行有何限制?旅客列车反方向运行需经谁批准?(第183条) (25)7、《站细》应有哪些主要内容?(第185条) (25)8、旅客列车编挂隔离车有何规定?(第189条) (25)9、那些机车车辆禁止编入列车?(第190条) (26)10、旅客列车中编挂货车有何规定?(第192条) (27)11、列车中机车的编挂位置是如何规定的?(第197条)2712、机车及轨道起重机的回送《技规》是如何规定的?(第198条) (27)13、机车、车辆、轨道起重机编入列车时,重量及长度如何确定?(第200条) (29)14、列车的换算闸瓦压力,按哪些规定计算?(第201条)3615、列车的紧急制动距离限值是如何规定的?(第203条) 3916、列车中车辆的连挂由谁负责?(第206条) (40)17、密接式车钩摘挂作业时,应按哪些规定办理?(第207条)4118、列车自动制动机简略试验由谁负责?(第213条) (41)19、《技规》对调车作业采用无线调车灯显设备有何要求?(第220条) (41)20、调车作业必须做好哪些准备?(第227条) (42)21、《技规》对调车作业显示信号有何规定?(第228条)4222、调车作业中,前方进路的确认由谁负责?(第229条) 4323、《技规》对要道还道是如何规定的?(第229条) (43)25、《技规》对调车速度及安全距离是如何规定的?(第230条) 4326、《技规》对禁止溜放的车辆、线路及其他限制是如何规定的?(第231条) (44)27、《技规》对车辆的防溜是如何规定的?(第242条).4528、行车闭塞法分哪几种?(第244条) (45)29、遇列车调度电话不通时,闭塞法的变更或恢复如何办理?(第245条) (46)30、遇哪些情况,应停止使用基本闭塞法,改用电话闭塞法行车?(第246条) (46)31、使用自动闭塞法行车时,列车进入闭塞分区的行车凭证是什么?(第249条) (47)32、自动闭塞区段(三显示)特殊情况行车凭证是什么?(第250条) (47)33、自动闭塞区段(四显示)特殊情况行车凭证是什么?(第250条) (50)34、半自动闭塞区段,遇超长列车头部越过出站信号机而未压上出站方面的轨道电路发车时如何发车?(第255条) (54)35、双线反方向行车使用路票或两线、多线区间使用路票时,应注意什么?(第258条) (54)36、车站行车室内一切电话中断时的行车办法及凭证是什么?(第259条) (55)37、一切电话中断时,禁止发出那些列车?(第263条)5538、遇那些情况,禁止办理相对方向同时接车和同方向同时发接列车?(第279条) (56)39、遇特殊情况,需取消发车进路时,如何处理?(第280条)5640、接发列车时对接发车线路应遵守那些原则?(第281条)5641、列车尾部停在警冲标外方或压轨道绝缘时,如何处理?(第284条) (57)42、在无联锁的线路上接发列车时,对道岔加锁是如何规定的?(第285条) (58)43、发现旅客列车尾部标志灯光熄灭时,如何处理?(第286条) (58)44、列车发车前,有关人员应做到那些?(第288条) (58)45、列车在站内临时停车,待停车原因消除且继续运行时,应如何办理?(第289条) (59)46、车站值班员接到列车被迫停车可能妨碍邻线的通知后,应注意什么?(第293条) (60)47、列车发生火灾、爆炸后应如何处理?(第297条) (60)48、遇施工又必须接发列车的情况时的特定行车办法是什么?(第309条) (60)49、何谓轻型车辆?如何办理?(第321条) (61)50、何谓小车?如何办理?(第321条) (61)51、如何办理轻型车辆使用手续?(第322条) (62)第三编信号显示 (62)1、接近信号机的灯光熄灭、显示不明或显示不正确时,视为什么信号?(第335条) (62)2、进路色灯信号机的显示方式和意义?(第340条) (62)3. 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发车进路色灯信号机显示方式和意义?(第341条) (63)4、接近色灯信号机显示方式和意义?(第346条) (64)5、驼峰色灯辅助信号机及驼峰色灯复示信号机显示方式和意义?(第350条) (64)6、特定引导手信号显示方式?(第362条) (65)7、进路表示器的显示方式?(第370条) (65)第四编对铁路工作人员的要求 (68)1、铁路行车有关人员,在任职、提职、改职前,必须经过那些培训考试方可任职?(第385条) (68)2、《技规》对行车有关人员的业务学习有何要求?(第387条)683、《技规》对铁路行车有关人员在执行职务时有哪些共同要求?(第389条) (68)4、第十版《技规》知何时起施行?(第395条) (69)第十版《技规》修改内容应知应会(车务部分)总则1、《技规》对铁路是如何定位的?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是运输能力大、节约资源、有利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新《技规》普速部分必知必会版第二编1.新技规的名称规范汇总有关作业的要求。
相应调整了有关发车作业要求:删除发车指示信号,由车站发车人员发车。
第278条对动车组以外旅客列车编组顺序表的交接进行了重新规范:1.在始发站由车站人员与司机办理交接。
2.中途换挂机车时,到达司机与车站间、车站与出发司机间办理交接。
仅更换机车乘务组时,机车乘务组之间办理交接。
3.列车到达终到站后,司机与车站办理交接。
车站与司机的交接地点均为机车停留位置。
第231条指挥列车运行的命令(运行揭示调度命令除外)和口头指示,只能由列车调度员发布。
(1)受令者取消运转车长。
(2)根据目前实际作业情况,对“因行车设备故障、灾害或施工,以及列车中挂有限速的机车车辆等,需要使列车临时限速运行”增加了“(纳入运行揭示调度命令及本务机车、动车组自身设备原因限速时除外)”的限制条件。
(3)自动站间闭塞法行车转为半自动闭塞法行车及转回的调度命令,由于信号及司机行车方式不发生变化,可不发给司机。
第251条旅客列车、回送客车底不准编挂货车。
注解:251条内容根据车次区分(回送图定客车底,在车次前冠以“0”)第252条客车编入货物列车回送时,客车编挂辆数不得超过20辆,应挂于列车中部或后部。
注解:252条客车编挂位置,从编组顺序表确认客车编挂中部后部位置。
第253条动车组以外的旅客列车应安装列尾装置。
特殊情况下,无法安装或使用列尾装置时,应制定具体办法。
半自动闭塞区段货物列车尾部须挂列尾装置,其他区段货物列车尾部宜挂列尾装置。
货物列车尾部未挂列尾装置时应以吊起尾部车辆软管代替尾部标志。
尾部车辆软管的吊起,有列检作业的列车由列检人员负责,无列检作业的列车由车务人员负责。
第261条第19表机车计算重量及每台换算闸瓦压力表变化DF4、DF5、DF7、DF8、DF11机车换算闸瓦压力650KN修改为:680KN.DF8B机车换算闸瓦压力720KN修改为:900KN.1.普通货物列车最高速度为90 km/h时,每百吨列车重量按H高摩合成闸瓦换算闸瓦压力不得低于150 KN。
《技规》相关知识一、基本常识(一)、视觉信号的基本颜色和意义(技规第331条)红色——停车;黄色——注意或减低速度;绿色——按规定速度运行。
(二)、视觉信号的分类和显示距离的要求(技规第332条)视觉信号分为昼间、夜间及昼夜通用信号。
在昼间遇降雾、暴风雨雪及其他情况,致使停车信号显示距离不足1000m,注意或减速信号显示距离不足400m,调车信号及调车手信号显示距离不足200m时,应使用夜间信号。
隧道内只采用夜间或昼夜通用信号。
(三)、信号定位有何规定(技规第333条)进站、出站、进路信号机及线路所的通过信号机,均以显示停车信号为定位。
自动闭塞区段的通过信号机,以显示进行信号为定位。
接近、预告信号机及通过臂板,以显示注意信号为定位。
在自动闭塞区段内的车站(线路所),如将进站、正线出站信号机及其直向进路内的进路信号机转为自动动作时,以显示进行信号为定位。
(四)、信号什么状态下可视为停车信号?(技规第335条)进站、出站、进路和通过信号机的灯光熄灭、显示不明或显示不正确时,均视为停车信号。
接近信号机的灯光熄灭、显示不明或显示不正确时,均视为进站信号机为关闭状态。
(五)、信号机的分类(技规第60条)信号机按类型分为色灯信号机、臂板信号机和机车信号机。
信号机按用途分为进站、出站、通过、进路、预告、接近、遮断、驼峰、驼峰辅助、复示、调车信号机。
(六)、信号表示器的种类(技规第60条)信号表示器分为道岔、脱轨、进路、发车、发车线路、调车及车挡表示器。
(七)、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的构成及功用(技规第94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由车载和地面信号设备构成,必须符合故障导向安全的原则。
车载设备采用速度方式显示,应具有运行数据记录功能,不干扰司机正常操纵,超速时自动实施常用制动或紧急制动进行安全防护。
(八)、铁路行车有关人员,在任职、提职、改职前培训考试的要求(技规第385条)铁路行车有关人员,在任职、提职、改职前,必须经过拟任职业的任职资格培训,并经职业技能鉴定、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和相关岗位任职资格后方可任职。
总公司《技规》总则及第一编技术设备主要制修订情况中国铁路总公司目录总则 (1)1 基本要求 (2)1.1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 (2)1.2限界、安全保护区 (4)1.3养护维修及检查 (4)1.4灾害防护 (6)2 线路、桥梁及隧道 (8)2.1桥隧建(构)筑物 (8)2.2轨道 (10)2.3线路交叉及接轨 (12)3 信号、通信 (13)3.1一般要求 (13)3.2信号 (13)3.3调度集中系统 (15)3.4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16)4 车站及枢纽 (20)4.1站场设备 (20)5 机车车辆 (20)5.1车辆 (20)5.2动车组设备 (20)6 供电、给水 (21)6.1牵引供电 (21)总则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总公司《技规》)是按照2011年9月原铁道部第5次部长办公会提出的“制定高铁技术管理规程,修订普速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基本要求,按高速铁路部分和普速铁路部分两本编制,均分为总则、技术设备、行车组织、信号显示4个部分。
按照“科学定位、系统完整,适应设备、体现发展,安全第一、兼顾效率,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科学规范、协调一致,务实严谨、便于操作”6个原则,总公司《技规》整合了2006年第十版《技规》(主要规定普速铁路内容)及《铁路200~25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办法》、《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200~250km/h部分)、《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300~350km/h部分)等8个补充规定。
总公司《技规》(普速铁路部分)适用于200km/h以下的铁路(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除外)。
总公司《技规》(高速铁路部分)适用于200km/h及以上的铁路和200km/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
200km/h客货共线铁路有关货运技术设备的要求参照本规程普速铁路部分执行。
1 基本要求1.1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高铁、普铁第3条工程施工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监理制度。
新《技规》必学条目第一编技术设备第一章基本要求第18条管理人员掌握第19-20条管理人员熟悉第23、25条管理人员掌握第26、27条管理人员掌握第二章线路、桥梁及隧道设备第44条管理人员、司机熟悉第三章信号、通信设备第60、61条管理人员、司机熟悉第63条管理人员、司机掌握第64条管理人员、司机了解第66条管理人员、司机了解第68条管理人员、司机了解第70条司机熟悉第85条管理人员、司机掌握第93条司机了解第105条管理人员、司机了解第六章机车车辆第133条管理人员熟悉第150、151、152条管理人员熟悉第二编行车组织第十章基本要求第181条(89页):表13 须发布调度命令管理人员、司机了解第十一章编组列车第203条管理人员、司机熟悉第213条司机掌握第十二章调车工作第224条司机掌握第226、227条管理人员熟悉第228、229、230、232条司机掌握第238、239条管理人员、司机熟悉第十三章行车闭塞法第243、244条管理人员、司机掌握第246条司机了解第250、251条司机掌握第252条司机了解第254条司机了解第256条司机了解第259条司机了解第十四章列车运行第270、271、272、273、275条司机掌握第285条司机熟悉第288 司机掌握第292、293、294条司机掌握第296、297、298司机熟悉第299条司机掌握第300、301条司机熟悉第302 条司机熟悉第310条管理人员、司机熟悉第三编信号显示第十五章基本要求第331条司机熟悉第335条司机掌握第十六章固定信号第337、338、339、340、341、343、344、345、346、347、348、351条司机掌握第352—356条司机了解第十七章移动信号及手信号第358条司机掌握第362、363、364、365、366条司机掌握第十八章信号表示器及标志第368—374条司机了解第376条司机了解第十九章听觉信号第382、383条司机掌握以上是公司通知学习的条文,希望各工区组织轨道车司机和助手学习。
新《技规》学习要点一、新《技规》适用范围说明1.普速铁路部分,适用于200 km/h以下的铁路(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除外)。
2.高速铁路部分,适用于200 km/h及以上的铁路和200km/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
3.200km/h客货共线铁路有关货运技术设备的要求参照《技规》普速铁路部分执行。
4.高铁《技规》行车组织部分不纳入货物列车开行内容。
鉴于当前绝大多数高速铁路未安排货物列车上线运行,已开行货物列车的线路也仅开行1对或隔日开行集装箱或行包专列的实际情况,高铁《技规》第二编按不开行货物列车编写,高速铁路需开行货物列车时的行车组织办法由铁路局根据具体设备情况规定。
5.《南昌铁路局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细则》总则:货物列车行车组织办法除本《细则》有明确规定外,其他参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及南昌铁路局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执行。
(一)我段值乘线路适用新《技规》高速铁路部分的范围:1.昌九城际线九江站(不含)—南昌西城际场;2.杭深线苍南站(不含)—诏安站,福州联络线福厦线路所—樟林站(不含),杭福联络线,福州南动车联络线福州南站—福州南动车所(不含),厦门北联络线厦门北站—杏林站(不含);3.龙漳线龙岩站(不含)—漳州站;4.昌福线南昌西城际场—福州(不含),动走A、B线南昌西城际场—南昌西动车所(不含);5.永莆线。
(二)我段值乘线路适用普速铁路部分的范围有:沪昆线、京九线、峰福线、鹰厦线、赣龙线、漳龙线、漳泉线等。
(三)我段值乘线路高速与普速共线车站有:三江镇、杜坞、前场Ⅰ场、角美。
二、行车组织方面主要变化(一)动车组列车1.动车组“五固定改为三固定”。
高铁《技规》288 条和普铁《技规》355条:动车组列车在车站办理客运业务时,须固定股道、固定站台、固定停车位置。
变更固定股道时不发布调度命令。
2.LKJ控车列车不能以机车信号作为行车凭证。
高铁《技规》279条自动闭塞区段,动车组列车按LKJ 方式运行及动车组以外的列车,在信号机常态点灯的区段,进入闭塞分区的行车凭证为出站或通过信号机显示的允许运行的信号;高铁《技规》280条自动站间闭塞区段,进入区间的行车凭证为出站信号机或线路所通过信号机显示的允许运行的信号。
第23条对防寒工作,应提前做好准备。
铁路局要抓好以下工作:1.对有关人员进行防寒过冬培训,并按规定做好防寒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发放工作;2.对铁路技术设备进行防寒过冬检查、整修,并做好包扎管路等工作;3.做好易冻的设备、物资的防冻解冻工作;4.储备足够的防寒过冬材料、燃料和工具,检修好除冰雪机具和防雪设备,组织好除冰雪队伍。
第25条机车、客车、动车组、动车、轨道车、检查车、发电车、试验车及大型养路机械,均须备有灭火器。
客车内的锅炉、餐车炉灶须有防火、防爆措施。
机车库、车辆库、油脂库、洗罐所、通信信号机械室、计算机机房、牵引变电所控制室及为客货运服务的建筑物等主要处所,均须备有完好的消防专用器具。
有关单位应建立和健全消防组织,定期进行检查。
第30条铁路线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及特别用途线。
正线是指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
站线是指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货物线及站内指定用途的其他线路。
段管线是指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等段专用并由其管理的线路。
岔线是指在区间或站内接轨,通向路内外单位的专用线路。
特别用途线是指安全线和避难线。
第121条客运站舍,应根据客运量设有便于购买车票、办理行李包裹、候车、问事、引导、广播、携带品寄存,以及为旅客服务的文化、卫生及生活上的必要设备。
根据规定还应设置安全检查设备、客运信息查询显示设备、行李包裹到达查询设备、垃圾存放处理设备等;同时,根据需要设置电梯、自动扶梯、无障碍通道和相应的助残设施、污物处理设备等。
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应设旅客站台,并应有照明、广播设备,有条件的车站应设围墙栅栏。
大、中型客运站站前应有广场,站台应有雨棚(根据需要可设无站台柱雨棚)、导向设备,跨越线路应采用天桥或地道。
旅客站台不应邻靠正线。
旅客列车通过的车站,通过线路的站台安全标线与站台边缘距离为:列车通过速度不超过120km/h时,1000mm;列车通过速度120km/h以上至160km/h 时,1500mm;列车通过速度160km/h以上至200km/h时,2000mm,也可在距站台边缘1000mm 处设栅栏防护。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总则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铁路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保证铁路畅通无阻、四通八达、安全正点、当好先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
铁路具有高度集中、半军事性、各个工作环节紧密联系和协同动作的特点。
为使各部门、各单位、各工种安全、准确、迅速、协调地进行生产活动,更好地为运输服务,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了铁路各部门、各单位从事运输生产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工作方法、作业程序和相互关系,确定了铁路运输设备在设计新建、保养维修、验收交接和使用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明确了铁路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是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法规。
铁路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规程、规范、规则、细则、标准和办法等,都必须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
铁路职工对《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必须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是广大铁路职工长期生产实践的总结,它将随着运输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充实和完善。
在铁道部没有明令修改以前,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人员都不得违反本规程的规定。
第一编技术设备第一章基本要求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第1条铁路的基本建设、设备制造,应在国家统一计划下,综合配套,保证质量,积极采用保证行车安全的技术设备,不断提高运输能力,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种技术设备要尽力采用先进技术,并加速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要从我国的具体条件出发,逐步实现铁路现代化。
第2条铁路基本建设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
基本建设项目的技术条件必须符合国家和铁道部规定的技术标准。
设计工作必须根据已批准的设计(计划)任务书进行,并须充分吸取施工、维修和使用部门的意见。
设计文件须经有关部门鉴定,并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批准。
第3条工程施工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概算的要求进行,并应采用科学的施工组织和先进的施工方法,确保工程质量。
在营业线上施工时,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力争减少对运输的影响。
第4条新建、改建工程竣工后的质量,应按规定进行验收。
在确认工程符合技术标准、设计文件、概算要求,并检查竣工文件和技术设备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后,方可交接。
如运输生产急需时,可按上述原则分段验收交接。
第5条铁路基本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第6条机车、车辆等设备、器材及其零、部件,均须按照国家和铁道部批准的类型及技术要求制造。
新产品须按铁道部的规定,由指定单位进行设计、试制、试验(试用)和鉴定,经批准后,方可投入批量生产。
变更设计(包括运营中的设备)时,应征求使用和维修部门的意见,并按规定审批程序报铁道部批准。
机车、车辆等设备、器材及其零、部件投入使用后,制造部门应经常征求使用和维修部门的意见,不断改进产品,提高质量。
第7条一切产品都必须有严格的检验制度。
机车、车辆等重要产品,须经铁道部指派的验收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准交付使用。
产品出厂时,须附有合格证、技术资料和使用说明书。
第8条对新设备(包括改造后的设备)在开始使用前须有细则、操作规定、竣工图纸等技术文件和保证安全生产的办法,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经过技术测验合格后,方可开始使用。
第9条铁路机车、车辆、线路、桥隧、通信、信号、给水、供电等技术设备,均须有完整和正确反映其技术状态的文件及《技术履历簿》等有关资料。
上述技术资料由有关部门或单位妥善保管,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记载修订。
第10条机车、车辆等技术设备须有铁道部统一规定的标记。
隐蔽的建筑物及设备须在地面上设有标志。
第11条机车、车辆等主要设备的调拨、封存、部备、报废及改变结构等,均须经铁道部批准。
第12条对现有不符合本规程规定标准的技术设备,应有计划地逐步改造或更换。
限界第13条一切建筑物、设备,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侵入铁路的建筑接近限界。
与机车、车辆有直接互相作用的设备,在使用中不得超过规定的侵入范围。
在设计建筑物或设备时,距钢轨顶面的尺寸应附加钢轨顶面标高可能的变动量(路基沉落、加厚道床、更换重轨等)。
靠近铁路线路修建各种建筑物及电线路时,应经铁路局批准。
机车、车辆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得超出机车车辆限界。
第14条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标准距离规定如下:1、直线部分(表1略)。
站内正线须保证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此外,在编组站、区段站及区段内选定的三至五个中间站(包括给水站)上,单线铁路应另有一条线路,双线铁路上、下行各另有一条线路,须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现有站内线间距离不符规定的,应逐步改造。
在未改造前,如需在线间装设高柱信号机时,其限界准许在正线、到发线上为2100毫米。
2.曲线部分区间及站内线路曲线部分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线路中心线至建筑接近限界的水平距离,均按曲线半径大小,根据本规程规定的曲线上建筑接近限界加宽公式计算确定。
养护维修及检查第15条技术设备的养护维修工作,应积极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严格责任制和检验制,坚持以预防为主、检修与保养并重、预防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检修周期,组织定期检查,加强日常维修,提高质量,发挥设备能力,延长使用年限。
第16条铁路技术设备应经常保持完整良好状态。
根据设备变化规律、季节特点,正确安排设备大修、定期检修和计划维修。
检修单位应保证检修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和使用期限,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准交付运用。
第17条为满足检修需要,应建立检修基地,设置检修、试验设备(包括检查车、试验车)、运输工具、生产辅助车间和必要的生产房屋,并应储备定量的固定资产、器材及其零、部件,以备急需和替换时使用。
储备的固定资产、器材及其零、部件动用后,应及时补齐。
检修专用车应能进行机车、车辆一般修程的检修及故障车的处理,并经常处于工作状态。
对各种机械设备应制订出检修、给油范围及作业过程,并实行包机制。
有关人员应做到正确使用,精心保养,细心检修,经常保持其良好状态。
第18条铁路技术设备,除由直接负责维修及使用的部门经常检查外,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定期检查。
铁路局以局长为主任委员,运输、工务、电务、机务、车辆、计划、财务、房产建筑处处长,公安局长,行车安全监察室主任为委员,组成委员会,每年春秋两季进行重点检查。
铁路分局以分局长为主任委员,运输、工务、电务、机务、车辆、计划、财务、房产建筑科科长,公安处长、行车安全监察室主任为委员,组成委员会,每半年全面检查一次。
特、一、二等站以站长为主任委员、工务、电务、机务、车辆、房产建筑、水电段段长(非段所在地为该站区各部门的负责人)为委员,组成委员会,对车站(段管线)内的线路、道岔、道口、通信、信号等行车设备,每季联合检查一次。
三等及其以下车站以站长为主任委员,工务、电务领工员或工长为委员,组成委员会,对线路、道岔、道口、通信、信号等行车设备每月联合检查一次。
各级检查委员会将检查结果作成记录,记入《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
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对危及行车安全的,须立即采取措施;当时不能解决的,要安排计划,限期完成,由委员会进行复查;需要上级解决的,由委员会上报。
第19条有关部门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1、铁路局对重要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复测、限界检查,技术复杂及重要的桥梁、隧道鉴定,每五年至少一次;对其他线路、桥梁、隧道,每十年至少一次。
对牵出线、驼峰及峰下线路的纵断面,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凡进行变更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的工作,于竣工后,应由施工单位立即检查,并标记于竣工图内,移交负责维修和使用单位。
2、铁路局每季度用轨道检查车对正线检查一次。
工务段段长、领工员每月登乘机车或旅客列车尾部全面检查一次。
3、登乘机车检查信号显示距离和机车信号显示状态,电务段段长每半年不少于一次;信号领工员每季不少于一次;信号工长每月不少于一次。
4、对各种检查车、试验车,应由铁路局主管处长每半年检查一次。
对探伤器,由所属单位负责人每月检查一次。
5、对空气压缩装置、压力容器和固定锅炉,必须按规定进行鉴定、试验和检查。
6、对给水、电力及机车整备设备,由机务处主管科长每年至少检查一次,水电段段长、机务段段长每季至少检查一次。
7、供电段段长应会同工务段段长对接触网设备限界每年检查一次。
供电段段长对供电设备每季至少检查一次。
8、房产建筑段段长应会同使用单位负责人,对为客货运服务的建筑物(包括限界)和生产、办公房屋,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9、公安处长(公安段段长)应会同各单位负责人,对机车、车辆、建筑物的防火设施及器具、消防组织、防火防爆措施,每季检查一次。
救援设备第20条在铁道部指定地点,设事故救援列车、电线路修复车、接触网检修车,并应经常处于整备待发状态,其工具备品应保持齐全整洁,作用良好。
机车、动车、重型轨道车上均应备有复轨器。
防洪、防寒、防暑、防火第21条对防洪工作,应根据历年洪水规律,由铁路局发布防洪命令,及早做好一切准备。
有关单位应按时完成防洪工程,储备足够的料具及车辆,组织抢修队伍并进行训练,依靠当地政府建立群众性的防洪组织。
加强雨前、冒雨、雨后的检查制度。
对于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地点,应通知司机和运转车长注意运行,在危险处所应派人看守,有条件时,可安装自动报警装置,防止发生灾害事故。
一旦发生灾害,积极组织抢修,尽快修复,争取不中断行车或减少中断行车时间。
设备修复后,要达到规定标准。
对流量大、河床不稳定的桥梁,要建立观测制度,掌握桥梁水文及河床变化情况,及时提出预防和整治措施。
第22条防寒工作,应提前做好准备。
铁路局应抓好以下工作:1、对有关人员进行防寒过冬教育,对缺乏冬季作业经验的人员要进行考试;2、对铁路技术设备进行防寒过冬检查、整修,并做好包扎管路、更换冬油等工作;3、做好易冻的设备、物资的防冻解冻工作;4、储备足够的防寒过冬材料、燃料和工具,检修好除冰雪机具和防雪设备,组织好除冰雪队伍。
第23条在需要进行防暑工作的调度室、行车人员值班室、较大车站的旅客候车室及厂、段的高温车间等重要生产房屋,应设有降温设备。
露天作业场所根据需要设置凉棚。
在炎热季节应有足够的防暑用品和药物,并应有供职工饮用的清凉饮料。
在暑季前,应对防暑降温设备进行检查、整修。
对机车、车辆等设备要做好油脂更换工作。
第24条蒸汽机车应有符合机车设计要求的火星网,严禁在非指定地点清炉,运行中要关严灰箱门。
调车蒸汽机车,要备有完好的消火栓、冷水泵和水龙带。
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动车、轨道车、检查车、试验车及客车内,均应备有灭火器。
客车内的锅炉、餐车炉灶应有防火、防爆措施。
为客货运服务的建筑物、机车库、车辆库、油脂库、洗罐所、通信信号机械室及牵引变电所控制室等主要处所,均应备有完好的防火专用器具,定期进行检查,有关单位并应建立和健全消防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