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上)
- 格式:ppt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23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2.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3.“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说明教育发展优先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4.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文化影响教育_思想、教育观点的产生;文化影响教育_内容的发展。
5.学校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是其他社会组织不能代替的,是因为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科学性适时性持久性全面性。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A )。
A.性质B.教育组织形式C.教育方法D.教育结构2.教育的发展水平最终是由(C.)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B.科技文化C.生产力D.意识形态3.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说明教育具有(D.)。
A.社会性B.超前性C.不适应性D.相对独立性4.同是现代化国家,英国历来注重“绅士”教育;德国重视技术教育;美国注重实用教育;日本注重学历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B )。
A.竞争性B.历史继承性C.独特性D.个别历史继承性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 )2.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指传授新知识。
(×)3.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教育是发展生产力的最重要的手段。
(√)4.“教育救国论”是科学的、可行的,“教育改造社会”也是可以实现的。
(×)5.教育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对政治文明具有一般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忽视此作用。
(×)四、简答1.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答: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手段2、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
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教育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本身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发展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产生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社会现代化的程度越高,知识和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越大。
教育的重要性也就越明显。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是渐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从这个意义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接着,党中央又提出来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1998年,教育部为落实《纲要》的精神和要求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等基本目标。
这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为国家、为民族有所贡献、有所创造的机会。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和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务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建国后我国实行教育向工农开门,1986年公布义务教育法,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在国民教育制度普遍实行了义务教育以后,义务教育后阶段的教育是否实行双轨制,是否允许个人办学,是否确立重点学校等,对谁受什么样的教育,也反映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的制约。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政治制度参考答案: A专家点评: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2.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 )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参考答:B专家点评: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
一旦形成往往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因为它已经成为学校所有成员特别是教师的自觉行为,良好的校风对新师新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时期。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参考答案:C专家点评: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A.对个性的理解B.对集体的看法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参考答案:ABCDE专家点评: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包括教青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学校文化包括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对学校功能和社会责任的理解,对个性的理解,对学习、工作的态度,对集体的看法等。
2.学校制度文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 )A.教育方针政策B.学校传统C.学校仪式D.学校物质硬件E.学校规章参考答案:ACE专家点评: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现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政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 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与方向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5.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是有条件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 教育是一种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稳定与发展的舆论力量3. 教育能够促进民主化进程二、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2.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与速度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与培养人才的规模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5.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收生产关系的调节6.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促进劳动力的再生产2.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再生产3.教育的投资适量增加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人力资本理论)三、教育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 科学技术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 教育能够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四、教育与文化(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2.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内容3.文化传统影响人的教育观念4.文化传统影响教育方式的选择(二)教育对文化的功能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功能2.教育对文化的保存功能3.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4.教育对文化的交流功能5.教育对文化的融合功能6.教育对文化的创新功能(三)学校文化、校园文化、学生文化五、教育与人口六、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七、教育与现代化八、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二)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
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受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是()。
A.教育领导权B.受教育权利C.教育目的D.教育结构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社会性质3、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Page}4、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Page}6、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对教育系统具有()。
A.双向作用B.指导作用C.重要作用D.决定作用7、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8、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9、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A.阶段性要求B.一般特征C.根本特点D.理想要求多选题10、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包括()。
A.取消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反对在教育内容中宣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思想C.提倡教育结果的均等D.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E.教育自由化1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A.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B.是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C.推动国家的制度建设D.可以促进民主E.促进社会的变革不定项选择12、政治经济制度的对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Page}是非判断题13、物质资本是现代经济中更具有关键性的要素。
()14、物质资本是现代经济中更具有关键性的要素。
()简答题1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二单选题1、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C.受教育权的分配D.教育目的2、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3、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还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首先,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可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通过教育的培养,人们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社会创新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教育还可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个体在社会发展中积极参与,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其次,教育对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有助于传承和发展社会文化,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和传承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塑造民族精神,维护社会的文化认同和认同感。
教育还可以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提升人们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教育还可以培养人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民主和法治建设。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理解并尊重社会的法律和规则,从而更好地履行公民责任,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然而,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教育在满足社会需求和培养人才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教育与社会的需求之间存在着脱节情况。
一些教育机构和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导致人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发展中无法得到有效应用。
另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的发展问题。
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人们的受教育水平和机会存在差距,影响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机会。
为了促进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缩小教育与社会的差距。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教育体制和机制的,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本章重点1.识记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与教育的基本关系。
2.理解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3.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分析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所占比重较小,涉及到的知识点也不多,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教育和文化的关系、学校文化的特性、学生文化的特征等。
其中,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尤为重要,考生需加以重视。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教育的领导权是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最主要的标志。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够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
首先,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对教育的控制是通过国家机器实现的,他们总是利用其政权力量来颁布教育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制定教育的目的和制度,规定教育的内容,派遣和任免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
由国家举办的学校,则是对教育的一种更直接的控制。
其次,统治阶级利用经济的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他们控制教育的经费,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最后,统治阶级还以思想上的优势来影响、控制教育。
统治阶段按照他们的思想政治要求去影响和控制受教育者,如通过课程计划、教学指导纲要、教材内容,各种教育参考书、音像制品的审定,作用于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是判断和确定一个社会教育性质的重要标志。
一个国家建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在原始社会,以生产资料原始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国家,氏族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因而受教育权也是平等的,所有儿童接受差不多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