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图文
- 格式:ppt
- 大小:3.27 MB
- 文档页数:36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DRIS)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发表日期:2011年02月24日一、DRIS是什么DRIS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二、有关DRIS的基本概念1、平均需要量(EAR,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定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群体中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
EAR是制定RDA的基础。
2、推荐摄入量(RNI,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
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RNI是以EAR为基础制定的。
如果已知£人 R的标准差,则RNI定为EAR加两个标准差,即RNI=AR+2SD。
如果关于需要量变异的资料不够充分,不能计算SD时,一般设EAR的变异系数为10%,这样 RNI=1.2XEAR。
3、适宜摄入量61,Adequate Intakes)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AI)来代替RNI。
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4-6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
母乳中供给的营养素量就是他们的AI值,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
AI于RNI相似之处是二者都用作个体的需要。
AI和RNI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显著高于RNI。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 DRIs)(中国营养学会 2000年 4月制定)DRIs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四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一、平均需要量(EAR,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F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是可以满足群体中半数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
而不能满足另外半数个体的需要。
EAF是RNI的基础。
如果个体摄入量呈常态分布,一个人群的RNI=EAR+2S D 针对个体,可以检查其摄入不足的可能性。
二、推荐摄入量(RN I,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它可以满足某一特定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可以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
RNI是健康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标准,个体摄入量低于RNI时,并不一定表明该个体未达到适宜营养状态。
如果个体的平均摄入量达到或超过了RNI,可以认为该个体没有摄入不足的危险。
三、适宜摄入量(A I ,Adequate Intakes )AI 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AI 能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
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显著高于RNI。
AI 的主要作个体的营养素摄入目标,同时用作过多摄入的标准。
当健康个体摄入量达到AI时,出现营养缺乏的危险性很小。
如长期摄入超过AI,则有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四、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Tolerable Upper In take Level)UL 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
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