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开口饵料培育三色神仙仔鱼的对比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136.55 KB
- 文档页数:3
三种开口饵料试喂蓝星鱼和斑马鱼仔鱼效果的研究沈忠明;梅渠江;刘兴建【摘要】@@ 蓝星鱼(Trichogaster trichopterous)和斑马鱼(Brachydonio rerio)是世界性淡水热带观赏鱼,其摄食都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尤其在内源性营养转化到外源性营养的过渡阶段,开口饵料是其生长,存活的重要条件.实际养殖中各种原因往往造成鱼苗大量死亡,因此,这一过渡阶段,被一些学者称为"敏感时期".观赏渔业的迅速发展,对鱼苗需求量增大、质量要求更高,开口饵料更加引起广泛的关注.目前关于不同开口饵料试喂蓝星鱼和斑马鱼仔鱼效果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选用天然饵料、杨氏饵料和蛋黄进行了饵料效果试验,以期为选择合适的开口饵料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00(030)010【总页数】2页(P47-48)【关键词】观赏鱼;蓝星鱼;斑马鱼;仔鱼培育;开口饵料【作者】沈忠明;梅渠江;刘兴建【作者单位】四川畜牧兽医学院水产系,重庆,荣昌,402460;四川畜牧兽医学院水产系,重庆,荣昌,402460;四川畜牧兽医学院水产系,重庆,荣昌,4024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蓝星鱼(Trichogaster trichopterous)和斑马鱼(Brachydonio rerio)是世界性淡水热带观赏鱼,其摄食都以动物性饵料为主。
尤其在内源性营养转化到外源性营养的过渡阶段,开口饵料是其生长,存活的重要条件。
实际养殖中各种原因往往造成鱼苗大量死亡,因此,这一过渡阶段,被一些学者称为“敏感时期”。
观赏渔业的迅速发展,对鱼苗需求量增大、质量要求更高,开口饵料更加引起广泛的关注。
目前关于不同开口饵料试喂蓝星鱼和斑马鱼仔鱼效果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为此,笔者选用天然饵料、杨氏饵料和蛋黄进行了饵料效果试验,以期为选择合适的开口饵料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蓝星鱼和斑马鱼仔鱼取自重庆市荣昌县广顺热带观赏渔场同批卵孵出的仔鱼。
不同饵料对3种西藏鱼类仔鱼生长及存活的影响邵俭;谢从新;许静;杨学峰;格桑达娃;林少卿【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12(042)006【摘要】The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diets (Artemia nauplii, the special diet for larvae, and fish meal) on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of the three species were studied of larvae of Tibetan fishes; Oxygymnocypris stewartii, 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 and Schizothorax waltoni Regan. In the experiment, the initial length of 0. stewartii larvae, S. o'connori larvae and S.waltoni larvae was (13.29 ±0.52) mm; ( 12. 29 ±0. 44) mm; and (15. 81 ±0.50) mm,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 period for the three kinds of fish larvae was 25 d, 25 d and 15 d, accordingly. The results showed; the average total length, the increase in the total length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S. o'connori larvae and S. waltoni Regan larvae fed on the special die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groups; the average total length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total length of 0. stewartii larvae fed on the special diet were also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groups, but their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fed on Artemia nauplii.%研究了卤虫无节幼体、专用仔鱼料、鳗鱼仔鱼料等3种不同饵料对西藏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 Regan)等3种鱼类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尖裸鲤、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仔鱼的初始全长分别为(13.29±0.52) mm、(12.29±0.44) mm、(15.81±0.50)mm,实验周期分别为25 d、25 d、15 d.结果表明:与其他饵料组相比,投喂专用仔鱼料组,异齿裂腹鱼仔鱼和拉萨裂腹鱼仔鱼的平均全长、全长增加倍数以及存活率均高于其他各组,并有显著差异;尖裸鲤仔鱼的平均全长和全长增长倍数也高于其他各组,但存活率较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低,并有显著差异.【总页数】5页(P49-53)【作者】邵俭;谢从新;许静;杨学峰;格桑达娃;林少卿【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拉萨850000;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拉萨8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16【相关文献】1.不同开口饵料对泰山螭霖鱼仔鱼摄食力、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J], 林贞贤;杨广成2.不同开口饵料对川陕哲罗鲑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J], 吴金明;杨焕超;王成友;杜浩;危起伟3.不同温度、饵料对金曼龙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J], 陈学群;阮成旭;袁重桂4.不同饵料密度对台湾泥鳅仔鱼摄食存活生长的影响 [J], 李新蕊;李默雷;杨振才;李玉娟5.不同开口饵料对西伯利亚鲟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 [J], 张涛;庄平;章龙珍;王斌;高露姣;夏永涛;田美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饵料基础形态及成分对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对比分析不同饵料基础形态及成分对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为水产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养殖效益的提高。
二、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五种不同基础形态及成分的饵料,分别为:A. 粉末状;B. 颗粒状;C. 片状;D. 团状;E. 液体状。
三、实验方法1. 准备五个等量养殖缸,分别标记为A、B、C、D、E。
2. 在每个养殖缸中放入等量的实验鱼种(如草鱼、鲤鱼等)。
3. 将五种饵料分别投入对应的养殖缸中,保证饵料投放量相同。
4. 每天记录实验鱼的生长情况,如体重、体长等。
5. 持续观察并记录数据一个月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个月的实验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饵料基础形态及成分平均体重(g)平均体长(cm)生长速率(g/day)A(粉末状) 150 15B(颗粒状) 180 17C(片状) 160 16D(团状) 170E(液体状) 190 18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同等投喂量下,饵料的基础形态及成分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其中,液体状饵料的生长效果最佳,粉末状饵料效果最差。
这可能与饵料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营养成分的释放速度以及水生生物对其的摄食效率等因素有关。
2. 从生长速率来看,E(液体状)饵料的生长速率最高,达到/day,而A (粉末状)饵料的生长速率最低,仅为/day。
这说明液体状饵料更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
3. 从平均体重和平均体长来看,使用E(液体状)饵料的实验鱼体重和体长增长最为显著,而使用A(粉末状)饵料的实验鱼增长相对较小。
这进一步证明了液体状饵料在促进水生生物生长方面的优越性。
五、结论与建议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基础形态及成分的饵料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其中,液体状饵料在促进水生生物生长方面表现最佳。
因此,在实际水产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养殖对象的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饵料形态及成分,以提高养殖效益。
[摘要]为研究4种开口饵料对清水江鲤鱼(Cyprinus carpio )仔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试验采用丰年虫、熟蛋黄、红线虫、人工配合饲料4种开口饵料投喂清水江鲤鱼仔鱼28d 。
结果显示:通过二次回归分析试验鲤鱼特定生长率变化,发现投喂红线虫和丰年虫能保证清水江鲤鱼仔鱼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且保持较高的成活率,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5.71±1.59)%、(94.25±1.83)%;而人工配合饲料组生长速度在试验期间低于其他组,且成活率最低,为(76.46±1.92)%。
综述,4种开口饵料中,丰年虫是清水江鲤鱼仔鱼最适宜的开口饵料。
[关键词]清水江鲤鱼;仔鱼;开口饵料;生长[中图分类号]S9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14(2019)19-0075-054种开口饵料对清水江鲤仔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杜强1,王艳艳1,曾圣1,赵飞1,刘伟1,周洲1,胡世然2(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5;2.黔东南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贵州凯里556000)DOI :10.15906/11-2975/s.20191917基金项目: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9CARS -46-49);贵州省特色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GZ-CYTX2018-011);贵州省科学技术联合基金项目(黔科合LH 字[2015]7071号);贵州省科学基金项目(黔科合LH 字[2014]7696号)开口饵料是影响鱼类孵化初期存活率和生长率波动的最主要因素(Nataliadejesus ,2011)。
由于早期阶段鱼类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此时幼鱼发育所需的营养完全依靠卵黄囊提供;随着仔鱼卵黄囊变小,其口腔和肛门与外界逐渐连通,并开始少量摄食。
有研究证明,鱼类开口初期选择营养全面且适口性好的开口饵料能有效地改善规模化苗种培育效果(张涛等,2009)。
不同开口饵料对丁鱼岁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作者:陈宏伟朱大世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4期摘要研究了投喂不同饵料对丁鱼岁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经过21d的试验,投喂水蚯蚓+配合饲料组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最高,而投喂蛋黄+配合饲料组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最低。
丁鱼岁仔鱼的最适饵料是水蚯蚓+配合饲料。
关键词饵料;生长速度;成活率;丁鱼岁仔鱼中图分类号 S9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4-0204-01丁鱼岁是杂食性的鱼类,在天然水域中,可食水底腐败的有机物,苗种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
对12、20、35日龄的后期仔鱼、稚鱼和幼鱼各150尾解剖进行食物团分析。
在后期仔鱼中出现率最高的是轮虫(臂尾轮虫),食谱比较单一;在稚鱼期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枝角类(网纹溞);幼鱼期食谱较为丰富,其中枝角类(主要是网纹溞)出现率最高,环节动物(水蚯蚓)和桡足类次之。
人工养殖可投喂各种配合饲料,体重30g以上经驯化可摄食颗粒饲料,且集中抢食。
丁鱼岁稚鱼阶段,正值开口或摄食不久,抗病能力较弱,极易出现骤然大批死亡,此阶段过后鱼苗进入抵抗力强、摄食旺盛、生长迅速的幼鱼阶段。
所以作好鱼苗开口期的培育工作,关系到丁鱼岁仔鱼的成活率。
本文通过对丁鱼岁投喂不同饵料条件下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研究,确定丁鱼岁仔鱼最合适的开口饵料,为丁鱼岁大规模人工养殖提供指导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鱼来源试验采用2007年6月在长江大学水产基地人工繁殖的仔苗,平均体长4.61mm,平均体重0.639mg,亲本来源于长阳清江网箱养殖的成年鱼岁。
将刚孵化的鱼苗暂养在充分曝气的自来水中,暂养到90%以上的鱼苗能够平游后开始试验。
1.2试验饵料1.2.1水蚯蚓。
当地购得,于曝气的自来水中暂养2d,保持一定的流水。
投喂前用3%的食盐消毒,并用吸水纸把水蚯蚓表面水吸干净,称重。
用量为1.5g/百尾。
研磨后用70目网过滤。
1.2.2蛋黄。
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通过实验方法的设计和实施,我们发现不同开口饵料的选择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的生长和存活率有显著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某些饵料能够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同时也有助于它们的生长发育。
结果分析表明,饵料中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会影响多鳞白甲鱼仔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
进一步的讨论深化了我们对不同开口饵料影响的认识,为今后鱼类养殖生产提供了重要参考。
我们得出结论:多鳞白甲鱼仔鱼的成活率受开口饵料的影响较大,不同饵料对其生长也有显著差异。
展望未来,应进一步研究优化开口饵料的组成和配比,以实现更好的鱼类养殖效益。
【关键词】多鳞白甲鱼,仔鱼,开口饵料,成活率,生长,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果分析,讨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结论,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多鳞白甲鱼是一种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以及适应性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由于多鳞白甲鱼仔鱼体型较小、生长较为缓慢,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饲料的选择对仔鱼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针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的开口饵料研究并不充分,不同种类、配方和营养成分的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的影响尚未有系统的研究和总结。
有必要对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为养殖业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的影响,为提高多鳞白甲鱼仔鱼的养殖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饵料处理组和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分析其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饲养技术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的影响,找到最适合的开口饵料;2.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探讨其作用机制;3.为多鳞白甲鱼仔鱼的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其养殖效益和产出质量;4.探索新型开口饵料在多鳞白甲鱼仔鱼饲养中的应用潜力,为未来的饲料研发和生产提供参考。
不同开口饵料对欧洲丁鱥仔鱼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黄辨非;刘欣欣;兰光查;罗静波【摘要】分别采用蛋黄、浮游动物、水蚯蚓、配合饲料对开口摄食的欧洲丁鱥(Tinca tinca Linnaeus)仔鱼进行投喂试验,探讨这4种开口饵料对欧洲丁鱥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饲养时间共计21 d.结果表明,在培育早期,蛋黄和浮游动物组成活率最高,分别为91.05%和90.22%.培育后期,浮游动物组成活率仍为最高,达到75.00%,蛋黄、水蚯蚓、配合饲料组成活率分别为58.13%、41.25%和56.88%;生长效果最好的为浮游动物组,显著高于水蚯蚓组和配合饲料组(P<0.05).【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年(卷),期】2008(005)003【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欧洲丁鱥(Tinca tinca Linnaeus);开口饵料;成活率;生长【作者】黄辨非;刘欣欣;兰光查;罗静波【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5;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5;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5;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2.2;Q959.46+8欧洲丁鱥(Tinca tinca Linnaeus)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广泛分布于欧洲大陆、亚洲高加索山脉及西伯利亚地区,我国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也有分布。
该鱼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应范围广、易繁殖等特点。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养殖对象在各地已有一些养殖,关于仔鱼及幼鱼生长、营养及饲料的研究已有报道[1~4]。
生产上鱼苗培育阶段中开口饵料的研究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也是养殖者关心的问题。
因此,笔者选用4种不同的单一饵料对开口摄食的欧洲丁鱥进行了投喂试验,旨在了解不同饵料对鱼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鱼来源于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水产养殖基地人工繁殖的欧洲丁鱥仔鱼,平均全长为4.61 mm,平均体重0.639 mg,体质健壮,暂养至95%的鱼苗能够平游时开始试验。
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多鳞白甲鱼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鱼类,因为它的鳞片数量非常多而得名。
这种鱼类在鱼类养殖中很受欢迎。
但是,在鱼苗阶段,多鳞白甲鱼的生长和成活率都受到了一些限制。
为了提高多鳞白甲鱼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本研究选用不同的开口饵料进行了研究。
实验方法首先,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的开口饵料,包括乌鱼粉、虾皮和鱼冻。
然后,我们把多鳞白甲鱼仔鱼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0尾。
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我们在每组鱼中放入等数量的仔鱼,并控制它们在同样的水质条件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别将每种开口饵料混合到鱼饵中,然后进行喂养。
我们每天喂养三次,每次喂养量为每组鱼的体重的3%-5%。
这个过程进行了30天。
在此期间,我们密切关注了多鳞白甲鱼的生长和成活率。
结果和分析在实验的30天里,我们获得了以下结果:首先,在鱼苗的生长中,乌鱼粉的效果最好。
在第30天,它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开口饵料。
虾皮和鱼冻的平均体重只有它的62%和70%。
这表明乌鱼粉可以促进多鳞白甲鱼的生长发育。
其次,乌鱼粉对多鳞白甲鱼的成活率也有很大贡献。
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它的成活率是最高的。
在第30天,它的成活率为94%,而虾皮的成活率为88%,鱼冻的成活率为80%。
乌鱼粉的成活率远高于其他两种开口饵料,说明乌鱼粉适合用于多鳞白甲鱼的养殖。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对于0~30天龄的多鳞白甲鱼仔鱼,乌鱼粉会促进其生长和提高成活率。
因此,乌鱼粉应作为多鳞白甲鱼的主要开口饵料。
在实际养殖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乌鱼粉的质量。
选择优质的乌鱼粉,以确保鱼苗得到充足的营养。
第二,注意饲料的使用量。
应根据不同阶段多鳞白甲鱼的需求进行调整。
第三,注意鱼池的管理和水质。
良好的水质和适当的管理可以提高鱼苗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
在实际养殖中,遵循上述原则,可以有效提高多鳞白甲鱼的养殖效果。
不同开口饵料对黑莓鲈仔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钟全福【摘要】试验选用小型浮游动物、鱼浆、蛋黄和鳗鱼配合饲料等4种饵料作为黑莓鲈仔鱼的开口饵料,经20 d培育,结果显示,在不同饵料条件下,黑莓鲈仔鱼的开口摄食率、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小型浮游动物组开口摄食率最高,为94.44%,生长速度较快,平均日增全长为0.43 mm,最终存活率为56.03%;鱼浆、蛋黄和鳗鱼饲料组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较低,平均日增全长分别为0.22、0.14、0.11 mm,成活率分别为15.24%、12.80%、8.05%.4种开口饵料中,小型浮游动物是黑莓鲈仔鱼的适宜开口饵料.Logistic生长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不同开口饵料黑莓鲈仔鱼的生长曲线(R2≥0.96).【期刊名称】《福建水产》【年(卷),期】2017(039)001【总页数】7页(P27-33)【关键词】开口饵料;黑莓鲈;仔鱼;生长;成活率【作者】钟全福【作者单位】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福建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黑莓鲈(Pomoxis nigromaculatus),是从美国引进的一种温水性淡水鱼类,俗称美国斑点鲈[1]、银斑鱼[2]、银盾鱼[3],属鲈形目(Perciformes),日鲈科(Centrarchidae),莓鲈属(Pomoxis)。
因其肉质鲜美,可与我国的鳜鱼相媲美,近年来全国各地均有推广养殖。
有关黑莓鲈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生物学、人工繁殖、养殖技术等方面[4-7],目前仍存在黑莓鲈苗种培育成活率普遍较低的问题,特别是在黑莓鲈前期仔鱼由内源性营养转为外源性营养阶段,合适的开口饵料成为其生长、成活的重要条件。
本试验选用了小型浮游动物、蛋黄、鱼浆、鳗鱼粉状配合饲料作为黑莓鲈仔鱼的开口饵料,探讨不同开口饵料对其生长、成活率的影响,从而筛选适合黑莓鲈仔鱼特性的开口饵料,提高苗种培育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为黑莓鲈规模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
不同开口饵料对西伯利亚鲟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3张 涛1 庄 平1 章龙珍133 王 斌2 高露姣1 夏永涛2 田美平1,3(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0;2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330127;3上海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0090)摘 要 分别采用水丝蚓(L i m nodrilus s p.)、卤虫无节幼体(A rte m ia nauplii )、枝角类(M oinas p.)和人工饲料饲养西伯利亚鲟仔鱼30d,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西伯利亚鲟仔鱼生长、存活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卤虫无节幼体为西伯利亚鲟最适开口饵料,仔鱼的存活率最高(96167%);投喂水丝蚓组生长速度最快;而人工饲料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组,且成活率最低.不同开口饵料组间仔鱼体成分差异显著,人工饲料组水分含量最高,且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最低.采用卤虫无节幼体为西伯利亚鲟仔鱼开口饵料,然后采用水丝蚓进行强化培育,能获得较好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仔鱼 开口饵料 生长文章编号 1001-9332(2009)02-0358-05 中图分类号 S963.21;S965.215 文献标识码 A Effects of i n iti a l feed i n g on the growth ,surv i va l,and body b i oche m i ca l com positi on of S i be 2r i a n (A cipenser baerii )l arvae 1ZHANG Tao 1,ZHUANG Ping 1,ZHANG Long 2zhen 1,WANG B in 2,G AO Lu 2jiao 1,X IA Yong 2tao 2,TIAN Mei 2p ing 1,3(1Key and O pen L aboratory of M a 2rine and Estuarine F isheries,M inistry of A g riculture of China,East China Sea F isheries R esearch In 2stitute,Chinese A cade m y of F ishery Sciences,Shangha i 200090,China;2Hangzhou Q iandaohuX unlong Technology D evelop m ent Co .,L td,Hangzhou 311700,Ch ina;3College of A qua 2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S hanghai O cean U n iversity,S hanghai 200090,China ).2Chin .J.A ppl .Ecol .,2009,20(2):358-362.Abstract:Siberian sturgeon (A cipenser baerii )larvae were raised with L i m nodrilus s p.,A rte m ia nauplii,M oina s p.,and artificial commercial diet for 30days t 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itial feeding diets on the gr owth,survival,and body bi oche m ical compositi on of the larva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auplii was the best initial feeding diet,with the survival rate of A.baerii larvae being significant higher (96167%)than the others .Feeding with L i m nod rilus s p.gave the highest gr owth rate of A.baerii larvae,while feeding with artificial commercial diet gave the l owest efficiency on the gr owth rate and survival rate of the larvae .The larvae raised with different diets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ody bi oche m ical compositi on .After fed with artificial commercial diet,the larvae had the highest moisture content but the l owest crude p r otein and crude ash contents .Taking A.nauplii as the initial feeding diet and then feeding with L i m nodrilus s p.could gave the ideal gr owth and survival rates of A.baerii larvae .Key words:Siberian sturgeon;larvae;initial feeding;gr owth .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项目(2007M0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8AA10Z227)、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8G B23260408)、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007C12026)、上海市教育委员会E 2研究院建设资助项目(E03009).33通讯作者.E 2mail:l ongzhen2885@hot m ail .com 2008207222收稿,2008211224接受. 西伯利亚鲟(A cipenser baerii )属鲟科(Aci pense 2ridae )鲟属,由于其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肉质好、鱼籽酱品质高等优点,自1996年首次引入国内以来,现已发展成为养殖产量仅次于施氏鲟(A ci 2penser schrenckii )的第二大鲟鱼养殖品种[1].鱼类仔鱼的开口摄食阶段,即由内源营养向外源营养转换的阶段是鱼类早期生活史中的关键时期[2],开口饵料是影响其生长、存活的关键因子,因此这一时期的应用生态学报 2009年2月 第20卷 第2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 lied Ecol ogy,Feb .2009,20(2):358-362开口饵料选择和投喂技术已成为鱼类早起生活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3].国内外学者就不同开口饵料[4-6]、初次投喂时间[7]、投喂频率和投饵率[8]等对鲟鱼类(Aci penserif or m s)仔鱼的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较好的开口饵料种类及投喂方式,并已成功研制出适合鲟鱼类仔鱼的人工配合开口饲料,取得了初步的成功[9-11].人工养殖条件下鲟鱼仔鱼主要的开口饵料有水生寡毛类(aquatic oligochaeta)、浮游动物(z oop lankt on)和水生昆虫幼虫(aquatic insect larvae)等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开口饲料,但从目前的养殖效果来看,仔鱼的开口饵料以天然饵料为好.本文通过比较投喂不同开口饵料的西伯利亚鲟仔鱼的生长速度、存活率及体成分,旨在找出西伯利亚鲟仔鱼最适合的开口饵料.1 材料与方法111 试验材料试验所用的西伯利亚鲟仔鱼为2007年12月从德国进口的受精卵在实验室内人工孵化所得.受精卵在18℃下孵化至出膜,初孵仔鱼暂养在直径1m 的育苗缸内,保持水温17℃~19℃,溶氧6mg・L-1以上.112 试验饵料分别用水丝蚓(L i m nodrilus s p.)、卤虫无节幼体(A rte m ia nauplii)、枝角类(C ladocera)和人工饲料这4种开口饵料进行投喂.水丝蚓在流水槽内暂养5d 以上,投喂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10m in,剪成1 mm左右的小段投喂,随着仔鱼的生长,逐渐增长水丝蚓段的长度,仔鱼体质量在012g以上时投喂整条的水丝蚓;进口卤虫卵在盐度20、水温28℃条件下利用专用孵化器充气孵化,30h左右出膜,静置5 m in后将卤虫无节幼体与卵壳和未孵化卤虫卵分离;枝角类用40目筛绢过滤并清洗后投喂;人工饲料为山东“升索”鲟鱼仔稚鱼用微粒子饲料,初次投喂使用S2(粒径0125~0145mm)饲料,15d后使用S3(粒径015~0175mm)饲料,人工饲料主要营养成分见表1.表1 人工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Tab.1 M a i n nutr iti on co m ponen ts of arti f i c i a l d i et粗蛋白Crude p r otein 粗脂肪Crudefat粗纤维Crudefaber钙Ca总磷Totalphosphorus水分Moisture粗灰分Crudeash赖氨酸Lysine≥50%≥10%≤2%≥115%≥115%≤12%≤1615%≥212%113 试验设计选取同批次出膜的仔鱼于出膜后7d,50%仔鱼肠道末端的黑色素栓(melanin p lug)排出时开始试验,试验前1d将试验鱼放入水箱内,暂养1d后开始试验,试验周期为30d.试验分为4个饵料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50尾仔鱼.饲养设备为50c m×40c m的塑料水箱,水深25c m,水温(18±1)℃,养殖用水为净水机处理后的自来水,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为总量的1/2,试验水箱内充气保持溶氧6mg・L-1以上.每日8:00、12:00、16:00、20:00各投喂1次,保证试验箱内有充足的剩余饵料供仔鱼摄食,投喂前吸出残饵和粪便.114 观察和测定方法分别于投喂前0d和投喂后5、10、15、20、25和30d测定各试验组的生长情况,随机从每箱中取20尾仔鱼进行全长(精确至0101mm)和体质量(精确至01001g)的测定,每天记录各组仔鱼的死亡情况.试验结束后,从每组中随机抽取20尾鱼,用于体成分的测定.仔鱼湿质量在吸干体表水分后用电子天平(Sart ori ous CP A64,精确至01001g)称取,样品放入密封袋置于-20℃冰箱中保存.按G B5009285方法分别测定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115 数据处理试验结果采用SPSS1310统计软件分析,利用单因子方差分析(One2way ANOVA)来检验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性,用Duncan进行多重比较检验,取P<0105作为显著性标准,数值以平均值±标准差(珋x±S D)表示.以特定生长率(SGR)和变异系数(CV)描述仔鱼的生长特性.SGR=100×(ln W t-ln W0)/tCV=S D/珋x×100%其中:Wt和W分别为投喂前和投喂后t天时的体质量;CV为标准差S D和平均数珋x的比值.2 结果与分析211 不同饵料对仔鱼生长的影响图1为不同开口饵料组西伯利亚鲟仔鱼体质量增长的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开始投喂后5d内卤虫无节幼体组生长最为迅速,其次为水丝蚓组和枝角类组;投喂10d后水丝蚓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超过了卤虫无节幼体组和枝角类组;人工饲料组投喂20d内生长缓慢,在20d后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总体看来,水丝蚓组生长速度最快,其次为卤虫无节幼体组和枝角类组,人工饲料组生长速度缓慢.9532期 张 涛等:不同开口饵料对西伯利亚鲟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 图1 不同开口饵料下西伯利亚鲟仔鱼的体质量生长F i g.1 Gr owth of A.baerii larvae in body mass under different initial feeding.Ⅰ:水丝蚓L i m nodrilus s p.;Ⅱ:卤虫无节幼体A rie m ia nauplii;Ⅲ:枝角类Cladocera;Ⅳ:人工饲料A rtificial diet. 试验结束后,测量各试验组鱼的全长和体质量,并计算SGR和CV(表2).各试验组全长和体质量间除枝角类组和人工饲料组差异显著(P<0105)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101).水丝蚓组SGR与其余各组间差异显著(P<0105),而人工饲料组与枝角类组间差异不显著(P>0105).全长和体质量变异系数水丝蚓组均最小,人工饲料组最大.212 不同开口饵料对仔鱼存活率的影响投喂不同开口饵料组间仔鱼存活率差异较大. 30d试验结束后,卤虫无节幼体组存活率最高,为(96167±2131)%,水丝蚓组次之,为(95133±4116)%,枝角类组为(87133±3106)%,人工饲料组存活率最低,仅(55133±7102)%(表3).从表3可以看出,除人工饲料组外,其余3组无明显死亡高峰.人工饲料组开口摄食后10d内死亡率仅2%,而15~30d死亡率为每5d10%左右.213 不同开口饵料对仔鱼体成分的影响不同开口饵料投喂组间仔鱼体生化成分有较显著的差异(表4).人工饲料组水分含量最高,且与其余3组差异显著(P<0105),水丝蚓组水分含量最低;人工饲料组粗蛋白含量最低,水丝蚓组粗蛋白含量最高,且与其余组差异极显著(P<0101);卤虫无节幼体组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组(P<0101),水丝蚓组粗脂肪含量最低,且与卤虫无节幼体组和枝角类组差异显著(P<0105);人工饲料组粗灰分含量最高,且与其余3组差异极显著(P<0101).表2 不同开口饵料下西伯利亚鲟仔鱼生长的差异Tab.2 D i fference i n growth of A.baerii l arvae under d i fferen t i n iti a l feed i n g饵料D iet全长Total length数值Value(c m)CV(%)体质量Body mass数值Value(c m)CV(%)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 owthrate(%)水丝蚓L i m nodrilus s p.47186±3151a7125±1193a01684±01144a20171±3149a10142±0120a 卤虫无节幼体A rte m ia nauplii38130±5139b11184±2175a01378±01146b30161±7179ab8137±0190b 枝角类C ladocera35115±3123c8150±3193a01280±01085c23188±8118a7141±0162bc 人工饲料A rtificial diet32188±4142d13145±4102a01206±01101d41187±11109b6138±0169c 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105)D ifferent letters in the column mea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0105level.下同The sa me bel ow.表3 不同开口饵料下西伯利亚鲟仔鱼存活率Tab.3 Surv i va l ra te of A.ba reii l arvae under d i fferen t i n iti a l feed i n g饵料D iet存活率Survival rate(%)5d10d15d20d25d30d水丝蚓L i m nodrilus s p.99133±1115a96100±4100a95133±4116ab95133±4116ab95133±41116a95133±4116ab 卤虫无节幼体A rte m ia nauplii100100±0100a100100±0100a99133±1115a98167±1115b96167±2131a96167±2131a 枝角类C ladocera99133±1115a96167±1115a93133±4116ab90167±3106a90167±3106a87133±3106b 人工饲料A rtificial diet99133±1115a98100±3146a89133±2131b72100±4100c60100±3146b55133±7102c表4 不同开口饵料下西伯利亚鲟仔鱼体成分的差异Tab.4 B i oche m i ca l var i a bles of A.baerii l arvae body un2der d i fferen t i n iti a l feed i n g饵料D iet水分Moisture(%)粗蛋白Crudep r otein(%)粗脂肪Crudefat(%)粗灰分Crudeash(%)水丝蚓L i m nodrilus s p.90133±0135a7139±0106a0150±0101a1112±0103a卤虫无节幼体A rte m ia nauplii 91134±0133b6128±0107b0189±0102b1106±0103a枝角类C ladocera 91164±0125b6115±0104b0156±0102c1105±0101a人工饲料A rtificial diet 92196±0142c5133±0110c0154±0103ac0189±0103b3 讨 论311 饵料的适口和可得性鱼类摄食遵循着“最小的摄食能量消耗获得最大的食物能量”这一经济学法则[12],其中饵料颗粒的大小和可得性是决定饵料能否被鱼类喜好的主要指标.不同种类和大小的鱼类摄食的最适饵料大小不同.Pitcher等[13]提出最适饵料是指净能量收益大于平均值的那些大小适中的饵料,当饵料颗粒大小超出临界值时,摄食概率将下降,适口饵料大小的上063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卷限主要受口宽的限制.鲟鱼类仔鱼在早期发育阶段口宽存在着异速生长的现象[14-15],即在发育早期口宽增加速度快于全长,当到达某一生长拐点后,口宽增长速度减缓.西伯利亚鲟仔鱼口宽的生长拐点出现在24dph(2412mm)[14],这是因为在仔鱼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阶段后,仔鱼向外界摄食的压力随着体内卵黄的逐渐消失而增大,口宽在此期间仍需生长,以适合食物大小,直至卵黄完全吸收.西伯利亚鲟7dph开口仔鱼口裂宽约118mm左右,根据一般要求,饵料颗粒的大小应小于口裂的1/2[5],即西伯利亚鲟开口仔鱼的开口饵料颗粒大小的上限应为019mm;而下限主要受鳃耙间距和视觉分辨率的限制[16].饵料的可得性主要受饵料密度、活饵料的运动速度及鱼类的摄食方式影响[17].西伯利亚鲟开口仔鱼的游泳速度慢,摄食时为贴底缓慢游动,依靠味觉、触觉、嗅觉来寻找食物[18-19],且在开口摄食的混合营养阶段的觅食行为主要依靠味觉,而嗅觉在后期仔鱼及以后阶段的幼体中显得非常重要[18].从图1和表3可以看出,西伯利亚鲟仔鱼在开口摄食后的5d内,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组的体质量和存活率最高,这是因为卤虫无节幼体个体较小(015mm左右),游泳能力较弱且在水体中喜聚集在水底部游动,适合初次开口摄食的西伯利亚鲟仔鱼捕食;枝角类因游泳速度较快,且喜在水体中上层聚集,不利于贴底游动的仔鱼摄食;水丝蚓虽无游泳能力,但由于有喜聚团的习性,也不利于仔鱼摄食,所以初期(投喂10d时)水丝蚓组成活率较低.随着鱼体的增长,卤虫无节幼体因个体较小,适口性变差,导致卤虫无节幼体组生长速度变慢;而随着仔鱼口内齿的发育[14],此时仔鱼已具有咬断和吞食整条水丝蚓的能力,因此水丝蚓组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余组.人工饲料组的生长和存活率均最低,这可能与适口性和营养成分有关,表4的仔鱼体成分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人工饲料组西伯利亚鲟仔鱼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较低,其中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余3组,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人工饲料的适口性差而导致仔鱼摄食量较少,另一方面可能也反映出该种人工饲料的营养不够均衡,不能满足仔鱼生长的营养需求.从表2试验结束时仔鱼特定生长率和全长、体质量变异系数也可以看出,水丝蚓组具有最高的特定生长率[(10142±0120)%]和最低的全长[(7125±1193)%]与体质量变异系数[(20171±3149)%],说明西伯利亚鲟仔鱼培育阶段水丝蚓的适口性和可得性均强于其余3组.312 最适开口饵料的选择自然环境中,西伯利亚鲟是以摄食底栖动物为主的肉食性鱼类,食性较广,主要摄食摇蚊幼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和小型鱼类等.传统的鲟鱼仔稚鱼培育阶段主要使用水生寡毛类中的丝蚓(Enchytraeus s p.)和颤蚓(Tubifex s p.),以及浮游动物中的裸腹 (M oina s p.)、 (D aphnia s p.)以及卤虫无节幼体等活饵料[4,20-21].本研究结果也表明,活饵料为西伯利亚鲟适合的开口饵料,使用卤虫无节幼体为初次摄食的开口饵料,然后使用水丝蚓进行强化培育,能获得较好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但在大规模鲟鱼商业养殖中活饵料的培育和获得较为困难,而且活饵料的营养也不能完全满足仔鱼生长的需要.特别是目前鲟鱼仔鱼培育中常采用投喂单一的水丝蚓和颤蚓的方法,一方面会导致鱼体代谢紊乱[21-22],本文关于体成分分析的结果中,水丝蚓组体成分粗蛋白含量最高,但粗脂肪含量最低,表明水丝蚓的营养不均衡;另一方面,由于水丝蚓来自污染严重的排污沟渠和河道,体内富集大量的有机磷、有机氯和重金属等毒害物质,也会导致幼鱼阶段某些疾病的发生[23].因此,根据西伯利亚鲟仔鱼的摄食习性和营养需求,研制适合的人工开口饲料,不仅可提高苗种生长速度和存活率,而且可避免鲟鱼苗种培育后期进行由天然饵料向人工饲料的食性驯化时,部分幼鱼因拒绝摄食人工饲料而导致生长速度减缓、死亡率增加的情况[24],可简化培育环节,提高苗种培育效果.国内外对鲟鱼早期发育阶段营养需求和摄食机制的研究较少,但通过对鲟鱼仔鱼摄食天然和人工饵料的营养生理学[25]、氨基酸吸收和能量代谢[26],以及游离氨基酸等诱食剂对仔鱼摄食影响[19,27-28]等的研究发现,理想的鲟鱼仔鱼人工开口饵料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应是较小粒径(015~114 mm)的球形软颗粒;同时能较快地沉到水底并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且易被仔鱼发现和摄食[29].利用人工饲料作为鲟鱼开口饵料已在史氏鲟(A. schrenckii)[9]、中华鲟(A.sinensis)[10]、高首鲟(A. trans m ontanus)[11]等鲟鱼上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苗种的生长和存活率仍不十分稳定.相信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人工饲料一定能替代活饵料成为鲟鱼仔鱼的开口饲料.1632期 张 涛等:不同开口饵料对西伯利亚鲟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 参考文献[1] Qu Q2Z(曲秋芝),Gao Y2L(高艳丽).A rtificial re2p r oducti on of cultured A cipenser baerii.Journal of F ish2ery Sciences of China(中国水产科学),2005,12(4):492-495(in Chinese)[2] Yin M2C(殷名称).Natural mortality of early life sta2ges of fish.A cta Hydrobiologica S inica(水生生物学报),1996,20(4):363-372(in Chinese)[3] Yin M2C(殷名称).Advances and studies on early lifehist ory of fish.Journal of F isheries of China(水产学报),1991,15(4):348-358(in Chinese)[4] Dabr owski K,Kaushik S J,Fauconneau B.Rearing ofsturgeon(A cipenser baeri B randt)larvae.Ⅰ.Feedingtrial.A quaculture,1985,47:185-192[5] Zhuang P(庄 平),Zhang T(张 涛),Zhang L2Z(章龙珍),et al.Domesticati on of Amur sturgeon,A ci2penser schrenckii,in the central part of China and its bi2ol ogy.Ⅲ.I nitial feeding of larvae.F reshw ater Fisheries(淡水渔业),1999,29(4):8-11(in Chinese) [6] Cao Z2H(曹志华),Den L2F(邓伦飞),L i P(李 萍).Effects of initial feeding on rate of survival andgr owth of Chinese sturgeon larvae.Hubei A griculturalSciences(湖北农业学报),2007,46(2):278-280(in Chinese)[7] Gisbert E,W illi ot rval behavi our and effect of theti m ing of initial feeding on gr owth and survival of Siberi2an sturgeon larvae under s mall scale hatchery p r oduc2ti on.A quaculture,1997,156:63-76[8]Deng DF,Koshi o Y,Yokoya ma S,et al.Effects of feed2ing rate on gr owth perf or mance of white sturgeon(A ci2penser trans m ontanus)larvae.A quaculture,2003,217:1-4[9] Zhao W(赵 巍),Q i Z2X(齐子鑫),Zhao N(赵 宁).A rtificial feed for the fry of A cipenser schrenckii.Reservoir Fisheries(水利渔业),2006,26(5):35-36(in Chinese)[10] Deng X(邓 昕),Cui Y2B(崔奕波),Xi ong S2Y(雄思岳).I nitial trail with feeding of Chinese sturgeon(A cipenser sinensis)larvae on artificial diet.A cta Hydro2biologica S inica(水生生物学报),1998,22(2):189-191(in Chinese)[11] Ga wlicka A,McLaughlin L,Hung SS O,et al.L i m ita2ti ons of carrageenan m icr obound diets f or feeding whitesturgeon,A cipenser trans m ontanus,larvae.A quaculture,1996,141:245-265[12] Xie H(解 涵),Xie Y2H(解玉浩).The econom icsof feeding of fish.Hebei Fisheries(河北渔业),2003,6:11-14(in Chinese)[13]Pitcher TJ,Hart PJB.Fisheries Ecol ogy.London:Cr oom Hel m L td,1982[14] Gisbert E.Early devel opment and all ometric gr owth pat2terns in Siberian sturgeon and their ecol ogical signifi2cance.Journal of Fish B iology,54:852-862[15] Ma J(马 境),Zhang L2Z(章龙珍),Zhuang P(庄平),et al.Devel opment and all ometric gr owth patternsof larval A cipenser schrenckii.Chinese Journal of A ppliedEcology(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2):2875-2882(in Chinese)[16] Dunbrack RL,D ill LM.A model of size dependent sur2face feeding in a strea m d welling sal m onid.Environm entB iology of Fisheries,1983,8:203-216[17] Zhang Y(张 耀),Zhang B(张 波),Guo X2W(郭学武),et al.Gr owth and ecol ogical conversi on effi2ciency of black snapper and their main affecting fact ors.Chinese Journal of A pplied Ecology(应用生态学报),1999,10(5):627-629(in Chinese)[18] Jatteau P.B ibli ographic study on the main characteris2tics of the ecol ogy of Aci penserid larvae.B ulletinFranêais de la Pêche et de la Pisciculture,1998,71:445-464[19]Kasu myan AO.O lfacti on and taste senses in sturgeonbehavi our.Journal of A pplied Ichthyology,1999,15:228-232[20] Vedrasco A,Lobchenko V,Pirtu I,et al.The cultureof live f ood for sturgeon juveniles,a m ini revie w of theRussian literature.International Revie w of Hydrobiology,2002,87:569-575[21] Buddingt on RK,Dor oshov SI.Feeding trials with hatch2ery p r oduced white sturgeon juveniles(A cipensertrans m ontanus).A quaculture,1984,36:237-243 [22]Hung SS O.Sturgeon,A cipenser s pp.//W ils on RP,ed.Handbook of Nutrient Require ments of Finfish.BocaRat on:CRC Press,1991[23] Pan L2D(潘连!),Sun Y2H(孙玉华),Chen H(陈辉),et al.H ist opathol ogical and cyt opathol ogocal studyon hepatic encephal opathy of Amur sturgeon A cipenserschrenckii larvae.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水产学报),2000,24(1):56-60(in Chinese)[24] L indberg JC,Dor oshov SI.Effect of diet s witch bet w eennatural and p repared f oods on gr owth and survival ofwhite sturgeon juveniles.T ransactions of the Am ericanFisheries Society,1986,115:166-171[25] Fauconneau B,Aguirre F,Dabr owski K,et al.Rearingof sturgeon(A cipenser baerii)larvae.Ⅱ.Pr otein me2tabolis m:I nfluence of fasting and diet quality.A quacul2ture,1986,51:117-132[26] Dabr owski K,Kaushik SJ,Fauconneau B.Rearing ofsturgeon(A cipenser baeri B randt)larvae.Ⅲ.N itr ogenand energy metabolis m and a m ino acid abs or p ti on.A q2uaculture,1987,65:31-42[27] Kuz m in S,M ir onov S,Vostr oushkin D,et al.Behav2i oural res ponses t o vari ous che m ical incentives in hybridbeluga×Russian sturgeon(Huso huso×A cipenser guel2denstaedtii)fry.Journal of A pplied Ichthyology,1999,15:233-236[28] Kasu myan AO,Taufik LR.Behavi our reacti on of juven2ile sturgeons(Aci penseridae)t o a m ino acids.Journalof Ichthyology,1994,34:90-103[29] Ga wlicka A,Her old MA,de la Noue J,et al.Evalua2ti on of water2stable tical oid m icr obound diets f or feedingwhite sturgeon(A cipenser trans m ontanus)larvae.A qua2culture,1998,161:89-93作者简介 张 涛,男,1976年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鱼类生态学与繁育生物学研究.E2mail:zhangtaoyfi@责任编辑 肖 红263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卷。
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多鳞白甲鱼(学名:Megalobrama skolkovii)是一种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耐饥饿力强、繁殖力强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青睐。
而对于多鳞白甲鱼的养殖来说,饵料的选择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的成活率及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的饲养实验,可以发现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的成活率及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开口饵料的选择、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的影响以及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生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为多鳞白甲鱼的养殖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不同开口饵料的选择在多鳞白甲鱼仔鱼的养殖过程中,不同的开口饵料会对其成活率和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选择开口饵料时,应该考虑到饵料的口感、营养成分和适口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对于多鳞白甲鱼仔鱼的养殖,选择口感细腻、容易被吞咽的饵料效果会更好。
而且饵料的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提高多鳞白甲鱼仔鱼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针对不同的开口饵料,经过实验发现对于多鳞白甲鱼仔鱼的成活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分别使用了粉末状饵料、浮游微粒、活性饵料等进行投喂,结果显示活性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的成活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浮游微粒饵料,粉末状饵料的成活率最低。
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活性饵料在水中具有较好的诱食性和吸引力,能够有效地吸引多鳞白甲鱼仔鱼主动觅食,从而提高了其成活率。
而浮游微粒饵料在水中能够呈现出较好的漂浮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多鳞白甲鱼仔鱼的觅食需求。
而粉末状饵料则因为不具备足够的诱食性和营养成分,导致多鳞白甲鱼仔鱼的成活率较低。
对于多鳞白甲鱼仔鱼的养殖,应该尽量选择具有良好诱食性和营养成分的开口饵料,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多鳞白甲鱼仔鱼的成活率,减少死亡率。
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多的计数、格式等。
部分内容如下:在水产养殖领域,多鳞白甲鱼是一种重要的养殖鱼种,其肉质鲜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多鳞白甲鱼的仔鱼成活率及生长受到开口饵料的影响,因此对其开口饵料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为了更好地指导多鳞白甲鱼的养殖实践,本研究将通过系统实验来探讨此问题。
传统上,多鳞白甲鱼的仔鱼常使用富含蛋白质和营养物质的人工饲料进行喂养,但部分现场实践表明,仍存在一定的成活率较低和生长速度较慢的问题。
研究人员开始探索不同配方的开口饵料,希望能找到更适合多鳞白甲鱼仔鱼生长发育的饵料,以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多鳞白甲鱼仔鱼开口饵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验证不同饵料配方在多鳞白甲鱼仔鱼养殖过程中的实际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比较不同饵料配方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的不同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影响,分析不同饵料组合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探讨优化鱼类养殖管理措施的可能性,为提高多鳞白甲鱼仔鱼种群的健康状况和生长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不同开口饵料的研究,旨在为多鳞白甲鱼仔鱼养殖业提供更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和科学性的基础。
本实验采用了完全随机设计,以排除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设立了三个处理组,分别为A组、B组和C组。
每组设立了3个重复,每个重复设置了30尾多鳞白甲鱼仔鱼。
在进行实验前,首先对实验场地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
每组的实验容器使用相同规格的水族箱,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为了排除水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定期检测水质参数,保持水质稳定。
饲料组合投喂对白神仙幼鱼生长和体色的影响比较兰帅勤;李东霖;陈煜;毛晶;尹泽;VASQUEZ HerbertEly;於锋;郑兴;顾志峰【期刊名称】《热带生物学报》【年(卷),期】2024(15)3【摘要】投喂管理是鱼类育苗及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对种苗的存活、生长和后期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为提高白神仙鱼幼鱼阶段的投喂管理及体色变化认知,通过微颗粒饲料(M)、微颗粒饲料+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饲料(MA)、卤虫无节幼体+鱼粉混合饲料(AF)3种不同饲料组合进行投喂管理,对淡水白神仙幼鱼生长过程的存活率、生长性能和体色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1)3种不同饲料组合幼鱼存活率均高于82%,MA组显著高于M组和AF组(P <0.05)。
(2)M组和MA组体质量、体长、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AF组(P <0.05)。
(3)幼鱼体表不同部位的颜色特征值具有一定规律性:明度值(L^(*))方面,其大小顺序为腹部中央>鳃盖后缘>后背部;红度值(a^(*))方面,其大小顺序为鳃盖后缘>腹部中央>后背部;黄度值(b^(*))方面,其大小顺序为后背部>腹部中央>鳃盖后缘。
(4)卤虫无节幼体的投喂会影响幼鱼体表的黄度特征值的变化。
上述结果表明,在白神仙鱼幼鱼养殖的适当阶段使用卤虫无节幼体,可提高其生长性能和强化体色。
【总页数】7页(P354-360)【作者】兰帅勤;李东霖;陈煜;毛晶;尹泽;VASQUEZ HerbertEly;於锋;郑兴;顾志峰【作者单位】海南大学海洋生物与水产学院;海南大学淡水渔业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海南大学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相关文献】1.2种蛋白水平的饲料循环投喂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2.环境光色对白条双锯鱼(Amphiprion frenatus)幼鱼生长和体色的影响3.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4.饲料中添加雨生红球藻对七彩神仙鱼生长、体色及抗氧化力的影响5.饲料中添加红曲米对红白锦鲤幼鱼生长、体色及生化指标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不同开口饵料对仔鱼的影响
曹力欢;张彦东;方丽;张旭梅
【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
【年(卷),期】2022(42)13
【摘要】仔鱼的成活率是水产养殖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仔鱼开口摄食的状况决定仔鱼成活率的高低,也决定着鱼苗的质量。
不同饵料对仔鱼适口性、可得性、营养物质需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探究其对仔鱼开口摄食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仔鱼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多种开口饵料特征以及饵料搭配等方面进行论述,为促进苗种培育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总页数】3页(P145-147)
【作者】曹力欢;张彦东;方丽;张旭梅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
【相关文献】
1.不同开口饵料对杂交鲟仔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3.不同开口饵料对黑斑原仔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不同开口饵料对加州鲈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5.不同开口饵料对拉萨裸裂尻仔鱼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开口饵料对加州鲈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作者:高晓田赵春龙张立坤胡永波肖国娟来源:《河北渔业》2021年第11期摘要:为了解不同开口饵料对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上浮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选取5种不同的饵料进行开口饵料试验。
结果表明:投喂活卤幼的加州鲈仔鱼存活率和体长净增长最高,分别为45%和0.18 cm;其次为微粒子配合饲料,存活率和体长净增长分别为3%和0.09 cm;而分别投喂冰冻海水轮虫、海水鱼育苗专用配合饲料和营养虾奶粉的加州鲈仔鱼全部死亡。
关键词: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仔鱼;开口饵料;成活率;生长本研究采用5种不同的开口饵料投喂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上浮仔鱼,观察加州鲈仔鱼成活率、摄食及生长情况,优选最佳的开口饵料,为苗种培育技术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用水槽与仔鱼试验用培育缸为玻璃水槽,长40 cm、宽40 cm、高50 cm。
玻璃槽水深30 cm,气石1个,不间断微充气。
随机抽取同一批上浮的仔鱼1 500尾,全长约0.57 cm,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缸样本100尾。
1.2 饵料选择本试验以冰冻海水轮虫、活卤幼、某品牌高档海水鱼育苗专用配合饲料、某公司生产的营养虾奶粉、某品牌微粒子配合饲料作为加州鲈仔鱼的开口饵料。
海水轮虫在河北省沿海收购,由冷库急速冷冻后,邮寄至实验基地备用,使用时兑水融化后泼洒投喂。
活卤幼是购买的商品化鹵虫卵经人工海水孵化、静置、灯光聚集、人工清除卵壳、过滤等环节处理后获得,使用时泼洒投喂。
微粒子配合饲料为粉状,直接投喂。
高档海水鱼育苗专用配合饲料和营养虾奶粉采用100目筛绢搓滤后,兑水泼洒投喂。
1.3 饵料投喂及管理加州鲈仔鱼开口饵料试验自2021年5月10日开始,至5月18日结束,历时8天。
培育水温为自然温度,(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