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4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在2013年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以下简称《参考摄入量》),这是一份权威的指导文件,旨在为中国居民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素摄入建议。
本文将对《参考摄入量》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一、背景介绍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不同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的人对营养素的需求是有差异的。
《参考摄入量》的制定依据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数据,结合了我国居民的实际情况,对中国居民各个年龄段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了科学的评估和推荐。
二、主要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1. 能量:能量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也是膳食中最基本的营养素。
《参考摄入量》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对能量摄入量进行了具体的推荐,以满足人体基础代谢和活动能量的需要。
2.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成分,对维持身体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摄入量》明确了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的蛋白质摄入量,以保证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3. 脂肪:脂肪是提供能量和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构成细胞膜和合成激素的基础。
《参考摄入量》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的脂肪摄入量进行了推荐,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4.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膳食中最丰富的营养素。
《参考摄入量》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进行了具体的推荐,以保证人体能量需求的满足。
5.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
《参考摄入量》详细列出了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对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推荐摄入量,以保证人体健康的维持。
三、《参考摄入量》的应用1. 膳食指导:《参考摄入量》为国家和地方制定膳食指导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的具体需求,可以制定相应的膳食方案,引导居民合理搭配饮食,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2. 食品营养标签:食品营养标签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重要参考依据,而《参考摄入量》为制定食品营养标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4月制定〕DRIs是在RDAs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四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一、平均需要量〔EAR,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摄入量到达EAR水平是可以满足群体中半数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
而不能满足另外半数个体的需要。
EAR是RNI的根底。
如果个体摄入量呈常态分布,一个人群的RNI=EAR+2SD。
针对个体,可以检查其摄入缺乏的可能性。
二、推荐摄入量〔RNI,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 它可以满足某一特定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可以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藏。
RNI是健康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标准,个体摄入量低于RNI时,并不一定说明该个体未到达适宜营养状态。
如果个体的平均摄入量到达或超过了RNI,可以认为该个体没有摄入缺乏的危险。
三、适宜摄入量〔AI,Adequate Intakes〕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AI能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
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显著高于RNI。
AI的主要作个体的营养素摄入目标,同时用作过多摄入的标准。
当健康个体摄入量到达AI时,出现营养缺乏的危险性很小。
如长期摄入超过AI,那么有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四、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
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健康。
UL的主要用途是检查个体摄入量过高的可能,防止发生中毒。
膳食营养素参考指标膳食营养素参考指标是指在日常饮食中,人们所需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的建议摄入量。
合理的膳食搭配可以保证人体获得足够的营养,维持身体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指标。
1. 能量:能量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
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约2000-2500千卡的能量。
能量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2.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单位,对于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约50克蛋白质。
3. 脂肪:脂肪是提供能量、维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等重要功能的营养素。
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适量的脂肪,但不应超过总能量的30%。
4.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约300克碳水化合物。
5. 纤维素:纤维素是一种特殊的碳水化合物,对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降低胆固醇等有益健康。
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约25克纤维素。
6. 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功能所必需的。
常见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和维生素B群等。
每种维生素的参考摄入量有所不同。
7. 矿物质:矿物质是构成人体骨骼、维持正常心跳和神经传导等重要成分。
常见的矿物质包括钙、钠、钾、铁、锌等。
每种矿物质的参考摄入量也有所不同。
8. 水:水是人体最基本的营养素,对于维持体液平衡、促进新陈代谢等至关重要。
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约2000-2500毫升的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搭配各种食物来摄取足够的营养素。
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低脂乳制品和瘦肉等,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物。
此外,注意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运动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了解膳食营养素参考指标,合理搭配饮食,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足够的营养,维持身体健康。
通过科学的膳食搭配,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营养学会 202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202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
入量,以下是一些关键指南:
1. 能量摄入: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体力活动水平的人群,推荐的能量摄入范围为每天2000-3000千卡。
2. 蛋白质摄入:推荐的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天55-75克。
3. 脂肪摄入:推荐的总脂肪摄入量为每天25-45克,其中饱和
脂肪酸摄入不应超过总能量摄入的10%,反式脂肪酸摄入应
尽量避免。
4. 碳水化合物摄入:推荐的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每天250-400克,其中膳食纤维摄入量应为每天25克以上。
5. 脂溶性维生素摄入:脂溶性维生素A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600-900微克视黄醇当量,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10-
15微克。
6. 水溶性维生素摄入:维生素B1、B2、B6、B12、叶酸、维
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分别为每天1-1.5毫克、每天1.2-1.6毫克、每天1.2-2.0毫克、每天. 1-1.5微克、每天200-400微克、每天60-100毫克。
这些值是参考值,实际的膳食需求还可能受到个人的特殊情况、活动水平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因此,在制定个人的膳食计划时,
最好咨询专业的营养师或医生,以确保摄入的营养素满足个体的需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指导公众饮食健康、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要指南,其中包含
了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建议。
营养素是指人体需要的各种化学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
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
摄入足够的营养素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而摄入过
多或不足则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以下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建
议:
1. 能量: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运动量等因素,建议成年人每天的能
量摄入量为2100~3300千卡。
2. 碳水化合物:成年人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在250~400g之间,其中应尽量多
摄入来自粗粮、杂豆、蔬菜、水果和少量糖类的碳水化合物。
3. 蛋白质:成年人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应在50~100g之间,其中应以动物性蛋白和豆类等植物性蛋白为主,同时保证蛋白质来源的多样性。
4. 脂肪:成年人每天脂肪的摄入量不应超过总能量的30%,其中饱和脂肪酸应不超过总脂肪酸的10%。
6. 维生素A:成年人每天的维生素A摄入量应在500~800μg之间,其中可多食用奶类、肝脏、胡萝卜、菠菜等食物。
10. 维生素B族:成年人每天的维生素B族摄入量应在各自参考摄入量的范围内,包
括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泛酸、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等。
11. 矿物质:成年人每天的各种矿物质摄入量应在各自参考摄入量的范围内,包括钙、铁、锌、硒、碘、钠、钾、镁等。
12. 水:成年人每天应饮用足够的水,建议每天饮用水量为1500~2000ml。
国家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
膳食营养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为了保证身体健康,我们需要适量地摄入各种营养素。
下面介绍一下国家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一、能量。
二、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各种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物质。
成人每天建议摄入蛋白质0.8克/公斤体重。
例如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应摄入约48克蛋白质。
三、脂肪。
脂肪对于维护人体健康非常重要,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国家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反式脂肪酸尽量避免摄入。
成年人每天摄入总脂肪不超过总能量的30%。
四、碳水化合物。
五、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的健康发育、身体机能调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每天摄入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是必要的。
例如,成年女性每天建议摄入800-1000毫克的钙,成年男性每天建议摄入1000毫克的钙。
此外,每天建议摄入400-420毫克的叶酸、75毫克的维生素C、12毫克的胡萝卜素等。
总之,合理的膳食结构和充足的摄入各种营养素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国家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标准,但具体摄入量仍
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各种食物中营养素含量,并通过科学的饮食合理摄入各种营养素,保证身体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DRIS)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发表日期:2011年02月24日一、DRIS是什么DRIS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二、有关DRIS的基本概念1、平均需要量(EAR,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定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群体中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
EAR是制定RDA的基础。
2、推荐摄入量(RNI,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
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RNI是以EAR为基础制定的。
如果已知£人 R的标准差,则RNI定为EAR加两个标准差,即RNI=AR+2SD。
如果关于需要量变异的资料不够充分,不能计算SD时,一般设EAR的变异系数为10%,这样 RNI=1.2XEAR。
3、适宜摄入量61,Adequate Intakes)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AI)来代替RNI。
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4-6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
母乳中供给的营养素量就是他们的AI值,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
AI于RNI相似之处是二者都用作个体的需要。
AI和RNI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显著高于RNI。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 根据国内外调查研究资料,中国营养学会提出了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C成人为100mg/天。
4,岁700 mg/天; 7,岁800 mg/天;11,岁900 mg/天;14岁以上,均为1000 mg/天。
这都是每天最低的VC需求量,当然还要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酌情处理,一般成年人,每天至少服果维康这类的VC含片2片,才能满足每天的VC需求,儿童至少1-2片。
其他回答dxsvcd 2009-09-11 10:12:35 59.175.191.*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推广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数为(本地区不缺的不例):蛋白质 1.2克/体重Kg;三大产能营养素的合理比例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14%/16%/60%;一日三餐进食的比例为:早餐/中餐/晚餐=30%/40%/30%;维生素A 男性800µg、女性700µg; 维生素B1 男性1.4mg、女性1.3mg;维生素B2 男性1.4mg、女性1.2mg;烟酸(B3) 男性25-50mg、女性20-25mg;胆碱(B4) 男性、女性最低500mg;维生素B6 男性2mg、女性2mg;叶酸(B11) 男性、女性400µg;维生素B12 男性、女性最低2.4µg; 维生素C 男性、女性100mg;维生素E 男性、女性14mg;钙 800mg-1200mg;铁男性10mg 女性18mg;镁 300mg-350mg;锌 15mg;碘 100 ug -140ug;硒 50 ug。
中国居民膳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RNI)年龄/岁 RNI/(g/d)男女0~ 1.5 —— 3g/(kg.d)1~ 35 352~ 40 403~ 45 454~ 50 505~ 55 556~ 55 557~ 60 608~ 65 6510~ 70 6511~ 75 7514~ 85 80*18~轻体力劳动 75 65中体力劳动 80 70重体力劳动 90 80第一孕期+5 第二孕期+15 第三孕期孕妇(mg) +20乳母(mg) +20**60~ 75 65注:*: 成年人按1.16蛋白/(kg.d)计。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值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以下是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值的推荐摄入量:
1. 能量:成年男性每天推荐摄入量为2500千卡,成年女性每天推荐摄入量为2000千卡。
2. 蛋白质:成年男性每天推荐摄入量为65克,成年女性每天推荐摄入量为55克。
3. 脂肪:膳食脂肪摄入量不应超过总能量的30%。
对于成年人,每天推荐摄入量为每天70克。
4. 碳水化合物:膳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50%至65%。
对于成年人,每天推荐摄入量为每天每人300克。
5. 膳食纤维:成年男性每天推荐摄入量为30克,成年女性每天推荐摄入量为25克。
6. 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钙、磷、镁、钠、钾、铁、锌、硒等。
每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推荐摄入量因年龄、性别、孕期、哺乳期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请注意,以上数值仅为参考,实际的膳食需求应根据个人年龄、性别、体重、身体状况、活动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整。
建议在制定饮食
计划时咨询营养师或医生的建议。
在我国,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以下简称参考摄入量标准)是指根据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的需求水平和膳食消费状况,制定出的科学合理的摄入量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引导人们科学地搭配饮食,保障身体健康,防止膳食过量或不足所引发的健康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的相关内容,并基于此理解撰写一篇全面、有价值的文章。
1. 参考摄入量标准的概述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是由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是衡量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该标准以膳食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为重点,量化了不同性莂、芳龄、生理状态以及工作强度等人裙的膳食营养素摄入需求。
2. 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的细则根据营养素的种类和功能,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摄入量标准。
蛋白质的摄入量标准根据不同芳龄和生理状态的人裙而有所差异,孕妇、婴幼儿和老年人的蛋白质需求量均有特殊规定;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标准则考虑了不同性莂和芳龄段的人裙,并设置了相应的推荐摄入量。
3. 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的实际意义参考摄入量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助于指导人们科学搭配膳食,保障身体健康,还能帮助膳食营养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膳食指导和食品安全监管。
参考摄入量标准也是科学评价膳食结构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为公共膳食指导和膳食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4. 个人观点和理解笔者认为,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我国居民的健康饮食习惯、改善全民营养状况以及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控制营养素的摄入,可以避免膳食不均衡所导致的健康问题,促进全民健康。
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的相关内容,并就其概述、细则以及实际意义进行阐述。
通过全面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的核心要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际应用,以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指导人们健康饮食的重要文件。
其中,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指人体在一定时间内所需的营养素摄入量,是保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1能量:成年人每天需要的能量摄入量为2000-2500千卡,但具体摄入量还需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体型、体力活动量等因素进行调整。
2.蛋白质:成年人每天需要的蛋白质摄入量为50-75克,其中动物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的30%左右。
3.脂肪:成年人每天需要的脂肪摄入量为25・30克,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应占总脂肪的70%以上。
4.碳水化合物:成年人每天需要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0-400克,其中应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
5.膳食纤维:成年人每天需要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为25・30克,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应占总膳食纤维的30%左右。
6.维生素:成年人每天需要的维生素摄入量为各种维生素的推荐摄入量,其中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为重要的维生素。
7.矿物质:成年人每天需要的矿物质摄入量为各种矿物质的推荐摄入量,其中钙、铁、锌、硒、钾、镁等为重要的矿物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人们健康饮食的重要依据,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搭配食物,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营养素,从而维持身体健康。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名词解释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指每日为保证健康而推荐的基本营养
素摄入量。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 ,DRI)包括安全范围和上限范围,包括最少量(相当于最低摄入量)、维持量、最高摄入量和有害摄入量。
安全范围,又称最低摄入量(Minimum Dietary Intake,MDI),
是指一个人一天摄入某种营养素的最低量,又被称为最少量和健康摄入量,使一个人正常运作,不会发生缺乏症状(deficiency symptoms)。
维持量又称最佳摄入量(Optimal Dietary Intake,ODI),是指一个
人每天为满足健康所需的最佳摄入量。
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一般指每日摄入量,经常不会对健康造成伤害。
有害摄入量(Harmful Dietary Intake,HDI)是指会引起严重伤害或疾病的摄入量。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一、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定义和概念•1、定义:•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2、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四项内容:•(1)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即满足群体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为制订RNI的基础。
•(2)营养推荐摄入量•(Reference Nutrient Intake ,RNI)•——相当于RDAs;•——其主要用途是作为群体每日摄入某种营养素的目标值。
•——与EAR的关系为:•RNI=EAR+2SD•——涵盖了95%以上的人群。
(呈正态分布)。
•RNI= 1.2×EAR•(3)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 ,AI)•为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的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即当无法获得人群EAR 时,则用AI代替RNI),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值。
•为减少疾病风险,制订时AI一般都高于EAR,甚至高于RNI。
•(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 L )•为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种营养素的最高限量。
•——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建议的摄入水平(可以耐受,但并不表示是有益的),超过它时则危险随之增大。
如维生素A、D等营养素。
•3、EAR、RNI(AI)、UL之间的关系:•当一个群体的平均摄入量达到EAR时,则群体中的个体有50%的需要量可以得到满足;•当达到RNI时,绝大多数(95%以上)的个体没有发生缺乏病的危险;•继续增加摄入量并不会带来更多好处,若不超过UL水平也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当摄入量超过UL时,发生毒副作用的可能性增加。
•——RNI~UL :安全摄入范围•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作用•——既是衡量所摄入的营养素是否适宜的尺度,又是帮助个体和人群制定膳食计划的工具。
简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内容及含义一、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该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二、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知足某一特定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的需要。
RNI= EAR + 2S3、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AI)通过观看或实验取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UL)平均每日能够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量。
膳食蛋白质的质量评判1. 蛋白质的含量2. 蛋白质消化率(digestibility)3. 利用率⑴生物价(biological valueBV)⑵蛋白质净利用率(NPU)⑶蛋白质功效比值(protein efficient ratio PER)⑷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 AAS)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谷类的营养特点1.蛋白质(1)蛋白质含量:一样在%~15%间,要紧由谷蛋白、白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组成。
(2)蛋白质的生物价较低谷类蛋白质除均缺乏赖氨酸外,小麦蛋白质还缺乏苏氨酸,玉米蛋白质缺乏色氨酸,因此它们的生物价比较低。
2.碳水化合物含量丰硕谷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在70%以上,是人类最理想、最经济的能量来源。
我国膳食中50%~70%的能量来自碳水化合物。
3.脂肪的含量与作用谷类一样含有少量的脂肪。
为1%~2%。
要紧集中在谷胚和谷皮部份。
小麦和玉米胚芽含有大量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其中亚油酸约为60%,具有降低血胆固醇、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4.无机盐占%~%,含磷高。
无机盐的加工损失大,保留率与吸收率低。
5.维生素的保留率和吸收率低谷类食物是膳食中B族维生素,专门是硫胺素和尼克酸重要来源,一样不合维生素C、D和A,只有黄玉米和小麦含有少量的类胡萝卜素。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名称定义DRIS是在(旧标准的营养素平均供给量)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其中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一)平均需要量(EAR)EAR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订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这-摄入水平不能满足群体中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
EAR是制订RNI的基础。
(二)推荐摄入量(RNI)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
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RNI是以EAR为基础制订的。
如果已知EAR的标准差,则RNI定为EAR加两个标准差,即RNI = EAR+2SD(SD:标准差)。
如果关于需要量变异的资料不够充分,不能计算SD时,一般设EAR的变异系数为10%。
这样RNI = 1.2 ×EAR 。
(三)适宜摄入量(AI)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而不能计算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Al来代替RNI。
AI 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4 ~ 6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
母乳中供给的营养素量就是他们的AI值。
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
制定AI时不仅考虑到预防营养素缺乏的需要,而且也纳入了减少某些疾病风险的概念。
根据营养"适宜"的某些指标制定的AI值一般都超过EAR,也有可能超过RNI。
(四)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UL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
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似不致引起不利于健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