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24-两栖纲分类
- 格式:pptx
- 大小:14.92 MB
- 文档页数:3
两栖纲分类两栖纲的分类现存的两栖类在脊椎动物各纲中是种类较少的一纲现存的两栖类在脊椎动物各纲中是种类较少的一纲全世界约有2 800余种我国约有200 余种200种全世界约有2800余种我国约有200种。
分三个目: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
分三个目: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
无足目(Aoda)无足目(Aoda)/>鱼螈捕食为营钻穴生活的特化类型。
为营钻穴生活的特化类型。
体呈蠕虫状尾极短。
体呈蠕虫状尾极短。
多具长肋骨但无胸骨。
长肋骨但无胸骨。
体表富粘液皮下具有真皮鳞片粘液皮下具有真皮鳞片眼多埋于皮下。
眼多埋于皮下。
无足目或称蚓螈目、裸蛇目无足目或称蚓螈目、裸蛇目为原始的又是极端特化的一类。
与它原始的又是极端特化的一类。
们营地下穴居的生活方式相联系的。
们营地下穴居的生活方式相联系的。
1、外形似蚯蚓或蛇尾短或无尾。
外形似蚯蚓或蛇尾短或无尾。
2、皮肤裸露有许多环状皱纹富皮肤裸露有许多环状皱纹于粘液腺。
于粘液腺。
3、盲目但在眼睛和外鼻孔之间有盲目一能收缩的触角很敏感有助于钻一能收缩的触角很敏感穴活动。
听神经退化。
嗅觉发达。
穴活动。
听神经退化。
嗅觉发达。
本目只有一科本目只有一科即蚓螈科。
即蚓螈科。
鱼螈为本目代表。
体长约40 40厘目代表。
体长约40厘米穴居生活米穴居生活近年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捕获到鱼螈是我国仅获到鱼螈有的一种无足类。
有的一种无足类。
繁殖期间繁殖期间雌体在地下洞穴中以身体盘绕着卵以保护卵免于干待卵孵出后幼体移到水中完成发育。
燥。
待卵孵出后幼体移到水中完成发育。
幼体具一对外鳃裂和尾不时的游至水表面吸空气入肺。
最后鳃裂关闭尾鳍消失鳍不时的游至水表面吸空气入肺。
最后鳃裂关闭尾鳍消失移到陆地上变为营地下穴居的成体。
移到陆地上变为营地下穴居的成体。
具有长尾。
体表裸露。
具有长尾。
体表裸露。
具有肋骨和胸骨。
具有肋骨和胸骨。
水栖游泳生活。
泳生活。
不具有眼睑或具有不活动的眼睑。
有不活动的眼睑。
有尾目共有8 230种共有8科约230种几遍布全球的温、热带地区。
初二生物复习:两栖纲的分类
初二生物复习:两栖纲的分类
两栖纲包括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三个目。
全世界有两栖动物约4200种,我国有将近280种。
1.无足目这是原始的一类,又是营钻穴生活的特化类型。
体呈蠕虫状,无四肢。
鱼螈为本目代表,主要产于亚洲热带地区,近年来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采获。
2.有尾目这是更适合于水中生活的较低等的一目,多数种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一部分种类变态后,离开水到潮湿的陆地上生活。
体长形,有四肢或仅有前肢,尾终生存在。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也有一些种类终生有鳃而缺少肺。
大鲵、蝾螈都属于本目。
3.无尾目这是现代两栖类中较为高等、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目。
成体无尾,有发达的四肢,后肢强大,适于跳跃或游泳,通常营水陆两栖生活,但生殖时必须回到水中。
我国常见的种类有黑斑蛙、金线蛙、林蛙、雨蛙、树蛙、蟾蜍等。
两栖类的绝大多数是有益动物,它们在消灭害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蛙类的食物中包括危害作物严重的蝼蛄、天牛、蚱蜢、稻螟等,也包括传播病原体的蚊、蝇、白岭等。
它们大多是夜间出来觅食,正好可以消除白天活动的鸟类所不能消除的昆虫。
因此,应该大力提倡保护蛙类,防止滥捕。
很多两栖类可供药用。
闻名的中药蟾酥是由蟾蜍毒腺的分泌物加工制成的,具有强心、解毒等作用。
蛤土蟆油是由中国林蛙的输卵管风干制成的,为滋补强壮剂。
在医学上雄蟾蜍曾被广泛地用于妊娠诊断,这是因为孕妇尿中含有较多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到雄蟾蜍皮下后,可以引起雄蟾蜍的排精反应。
蛙和蟾蜍也是供教学和科学研究用的良好实验动物。
【初中生物】两栖纲的分类两栖纲包括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三个目。
全世界有两栖动物约4200种,我国有将近280种。
1.无足目这是原始的一类,又是营钻穴生活的特化类型。
体呈蠕虫状,无四肢。
鱼螈为本目代表,主要产于亚洲热带地区,近年来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采获。
2.存有尾目这就是更适合于水中生活的较低等的一目,多数种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一部分种类变态后,返回水至干燥的陆地上生活。
体长形,存有四肢或仅有前肢,尾终生存有初中历史。
幼体用鳃体温,成体用肺体温,也存有一些种类终生存有鳃而缺乏肺。
大鲵、蝾螈都属本目。
3.无尾目这是现代两栖类中较为高等、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目。
成体无尾,有发达的四肢,后肢强大,适于跳跃或游泳,通常营水陆两栖生活,但生殖时必须回到水中。
我国常见的种类有黑斑蛙、金线蛙、林蛙、雨蛙、树蛙、蟾蜍等。
两栖类的绝大多数就是有益动物,它们在歼灭害虫方面起至着关键的促进作用。
蛙类的食物中包含危害作物轻微的蝼蛄、天牛、蚱蜢、稻螟等,也包含传播病原体的蚊、蝇、白岭等。
它们大多就是夜间出捕食,刚好可以消解白天活动的鸟类所无法消解的昆虫。
因此,必须大力提倡维护蛙类,避免偷猎。
很多两栖类可供药用。
闻名的中药蟾酥是由蟾蜍毒腺的分泌物加工制成的,具有强心、解毒等作用。
蛤土蟆油是由中国林蛙的输卵管风干制成的,为滋补强壮剂。
在医学上雄蟾蜍曾被广泛地用于妊娠诊断,这是因为孕妇尿中含有较多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到雄蟾蜍皮下后,可以引起雄蟾蜍的排精反应。
蛙和蟾蜍也是供教学和科学研究用的良好实验动物。
第四节两栖纲的分类现存的两栖类在脊椎动物各纲中是种类较少的一纲,全世界约有2800余种,我国约有200种。
分为3个目: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
一、无足目(Apoda)无足目或称裸蛇目(Gymnophiona),为原始的,同时又是极端特化的一类。
特化的构造是和它们营地下穴居的生活方式相联系的。
外形似蚯蚓或蛇,尾短或无尾,无四肢及带骨。
皮肤裸露,有许多环状皱纹,富于粘液腺。
眼睛退化,隐于皮下,实际上是盲目的,但在眼睛和外鼻孔之间有一能收缩的触角,可以收缩进一特殊的凹陷内,很敏感,有助于钻穴活动。
听觉器官中没有鼓膜,听神经退化。
嗅觉发达。
体内受精,雄性的泄殖腔能向外突出,起着交配器的作用,能将精液输入雌体内。
脊椎骨的数目很多,蚓螈多达250块。
无足类除具有上述的特化性特征外,还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特征,如蚓螈(Caecilia)有退化的骨质鳞陷在真皮之内,外表并不显露,这代表着古代坚头类体表鳞甲的遗迹。
现代的有尾类和无尾类体表光滑无鳞,只有无足类尚保存着这种承前的原始性特征。
此外,椎骨为双凹型,无胸骨,心房间隔发育不完全,头骨膜原骨非常发达和坚头类有相似之处,这些特征皆反映出其原始性。
本目只有一科,即蚓螈科(Caecilidae),约有150种,分布于南美、非洲和亚洲南部的热带地区。
鱼螈(Ichthyophys glutinosus)为本目代表(图6-38)。
体长约40cm,体形似蛇。
体色暗褐,两侧各有一条黄色带。
泄殖腔孔开于身体末端,这样就无尾部。
繁殖期间,雌体在地下洞穴中以其湿润的身体盘绕着卵,以保护卵免于干燥。
卵在孵出以前经历一个带有三对长的羽状外鳃阶段,该外鳃并不执行呼吸功能,而是作为吸收营养之用。
待卵孵出后,外鳃已消失,幼体移到水中完成发育。
幼体具一对开口的外鳃裂和尾鳍,不时的游泳至水表面,吸空气入肺。
最后,鳃裂关闭,尾鳍消失,移到陆地上变为营地下穴居的成体。
近年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捕获到鱼螈,这是我国仅有的一种无足类。
第四节两栖纲的分类现存的两栖类在脊椎动物各纲中是种类较少的一纲,全世界约有2800余种,我国约有200种。
分为3个目: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
一、无足目(Apoda)无足目或称裸蛇目(Gymnophiona),为原始的,同时又是极端特化的一类。
特化的构造是和它们营地下穴居的生活方式相联系的。
外形似蚯蚓或蛇,尾短或无尾,无四肢及带骨。
皮肤裸露,有许多环状皱纹,富于粘液腺。
眼睛退化,隐于皮下,实际上是盲目的,但在眼睛和外鼻孔之间有一能收缩的触角,可以收缩进一特殊的凹陷内,很敏感,有助于钻穴活动。
听觉器官中没有鼓膜,听神经退化。
嗅觉发达。
体内受精,雄性的泄殖腔能向外突出,起着交配器的作用,能将精液输入雌体内。
脊椎骨的数目很多,蚓螈多达250块。
无足类除具有上述的特化性特征外,还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特征,如蚓螈(Caecilia)有退化的骨质鳞陷在真皮之内,外表并不显露,这代表着古代坚头类体表鳞甲的遗迹。
现代的有尾类和无尾类体表光滑无鳞,只有无足类尚保存着这种承前的原始性特征。
此外,椎骨为双凹型,无胸骨,心房间隔发育不完全,头骨膜原骨非常发达和坚头类有相似之处,这些特征皆反映出其原始性。
本目只有一科,即蚓螈科(Caecilidae),约有150种,分布于南美、非洲和亚洲南部的热带地区。
鱼螈(Ichthyophys glutinosus)为本目代表(图6-38)。
体长约40cm,体形似蛇。
体色暗褐,两侧各有一条黄色带。
泄殖腔孔开于身体末端,这样就无尾部。
繁殖期间,雌体在地下洞穴中以其湿润的身体盘绕着卵,以保护卵免于干燥。
卵在孵出以前经历一个带有三对长的羽状外鳃阶段,该外鳃并不执行呼吸功能,而是作为吸收营养之用。
待卵孵出后,外鳃已消失,幼体移到水中完成发育。
幼体具一对开口的外鳃裂和尾鳍,不时的游泳至水表面,吸空气入肺。
最后,鳃裂关闭,尾鳍消失,移到陆地上变为营地下穴居的成体。
近年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捕获到鱼螈,这是我国仅有的一种无足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