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最后一分钟
- 格式:docx
- 大小:13.10 KB
- 文档页数:2
五年级上语文评课24最后一分钟沈丹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
作者倾诉了2019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汗青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猛烈的爱国情绪和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出息的衷心祝福。
沈老师在传授中利用多种形式把学生的感情一次次推向高潮。
一、在发言中导情。
你有过“最后一分钟”的履历吗?当老师这一标题问出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种情绪被变动起来了。
课题“最后一分钟”又意味着什么?人们又有怎样的感受?这种导课的形式使得学生的情绪得到自然的迁移和铺垫。
二、利用多媒体感受情绪。
多媒体的使用是否适当直接影响着传授效果。
本堂课上,沈老师在上课伊始,让学生寓目香港回归的现场录像资料,无形之中,把学生们带到了那庄严、盛大、激昂的场面中,学生随着讲解员那激情汹涌的演讲而感情高涨。
录像看完,学生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纷纷举手谈自己看了录像后的感受。
三、利用画面感受情绪。
老师在讲解诗的第二节时,很好地利用了书本上的插图。
这是被汗青定格的记载,“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老师的这一标题让学生浮想联翩:红色的国旗、区旗,笔直的旗杆;庄严肃穆的场景……屈辱与自豪感不言而喻。
四、利用朗读表达情绪。
朗读是表达情绪最好的方法,作为诗歌更离不开有感情的朗读。
沈老师敷衍这首诗的朗读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要领。
在初步感知后由学生自由朗读,在理解了某段文字后由学生们比拟着读:老师与学生的比拟,学生与学生的比拟。
课文最后是师生齐声的朗读,整个历程听到的是孩子们越来越精美的朗读。
老师没有过多技能的指导,只有感情的渲染。
五、利用补白表达情绪。
老师在讲解最后一节时,让学生写写自己对香港的美好祝福。
这种形式的展示,本来是学生对文本感情的升华。
把百年的耻辱化作美好的祝愿,用孩子最朴素的语言写出来,更觉真挚。
整堂课,学生的感情高涨,每个别都能积极投入。
略显不足之处是,老师要是能从诗句中抓住那最能表达情绪的词语来切入,引领,可能学生的感触会更深刻。
24小时是一天一夜吗一天一夜一天的开始时间为午夜零点,也就是00:00,而最后一分钟的开始时间为23:59。
一天的结束时间则是24:00,也就是第二天的00:00。
24小时是一天一夜。
一天一夜实际指的是一个白昼加一个夜晚,一天是12小时,一个夜晚是12小时,加起来就是24个小时。
在二十四小时之中,一天开始于午夜,00:00,每天的最后一分钟开始于23:59而结束于24:00。
一天,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夜晚,共有24小时。
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是不会发光的,所以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半边是向着太阳的,而向着太阳的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太阳的光照不到地球上,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
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的循环。
二十四小时制的规则,是把每天由午夜至午夜共分成二十四个小时,从数字0至23(24是每日完结的午夜),这个时间记录系统是现今全世界最常用的。
美国的人们还不能习惯二十四小时制的国家,这在工业化国家中是仅有的。
二十四小时制在美国和加拿大仍然被称为军事时间,而在英国则被称作大陆时间。
二十四小时制还是国际标准时间系统。
【二十四小时制的优点】1、不会混淆上午的时间和下午的时间。
在日程表或类似的文件中,一眼就可以看清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
这对于需要全天24小时运作的机构尤其重要,例如航空公司、铁路的时刻表和军队。
2、能够精确描述某一天的时间。
例如:“2月3日午夜12:00”就很难确定是“2月3日00:00”还是“2月4日00:00”。
3、24时制在电脑领域中较易按时间顺序排列。
十二时制的时间需要转换成24时制才能照正确顺序排列。
例如上午12:30若按字符顺序排列会被排在上午11:30后。
【时间书写格式】在二十四小时之中的时间书写的格式为“小时:分钟”(例如,01:23),或者为“小时:分钟:秒钟”(01:23:45)。
不足10的数字前面要补充一个零。
24*.最后一分钟
一、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上横线。
刹那(shàchà)骨髓(suísuǐ)铸进(zhùshòu)
旗杆(ɡānɡǎn)扎根(zhāzā)悄然落地(qiāoqiǎo)
二、填同音字组词。
1.liánɡ高()脊()测()冰()
2.chénɡ归()忠()完()长()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
安静寂静平静宁静
1.傍晚,江边的林荫道上非常()。
2.平时,我认真学习,所以,每逢考试,心情总是很()。
3.国旗升起的一刹那间,全场(),泪花在人们眼中闪动。
4.自习课上,大家都在埋头做作业,教室里很()。
四、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请打上“√”,错的打上“×”。
1.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
()
2.“香港,让我拉住你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3.“脊梁”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
4.“那深入骨髓的伤痕”指的是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
5.《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英国侵略者的无比痛恨。
()。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文中的五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文中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课前准备】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一)播放香港回归的视频,引入课文主题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上找到香港2.香港回归的视频3.教师激情揭题:是的,这个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
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大地四处开放;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这一刻,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解决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大声的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
叩问脊梁骨髓铸进悄然落地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叩问”、“脊梁”、“骨髓”、“铸进”、“悄然落地”等词语的意思。
3.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是在哪些地方?找到后读一读,说一说,每一次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三)品读诗歌,体会、激发情感第一处“最后一分钟”1.问:第一小节:“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拟人)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说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2.香港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他经历了一段坎坷的路程,文中有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请把它找出来。
第二处“最后一分钟”1.师: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无比的——(学生接说:激动、自豪)。
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体会这一份激动和自豪。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3.师: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地读着,老师相信你们的体会肯定也到位了。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最后一分钟》同步练习卷(4)一、解答题1. 我能在带点汉字正确读音下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2. 我能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3. 我查了资料,我知道这“最后一分钟”指的是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的一分钟。
“百年的痛苦”指的是________于________年被迫割让给,“发黄的旧条约”指的是________。
4. 这些带点的字看起来那么熟悉,可有时却经常听到人们对他们错误的称呼,请你试试找出正确读音。
请用“√”勾出来。
二、解答题诵读诗歌,浓浓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溢于言表。
请再一次回忆这些激情澎湃的诗句。
此刻,是午夜,又是________所有的眼泪都是________的日出,所有的礼炮都是________。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然后去奔跑,去________,去迎接那新鲜的________、芳香的________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________……香港、澳门、台湾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我们牢记国耻,激励自身。
(1)香港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2)“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这里的“旧条约”是指________。
(3)“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这句话让你明白: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最后一分钟》同步练习卷(4)一、解答题1.【答案】shā,qiǎo,sàn,fèi,qīng,bèn【考点】拼音一分钟【解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就得识字量大,做到见到就能拼出拼音,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
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刹chà极短的时间;瞬间。
24 最后一分钟习题精选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ù jìn qiǎo rán chà nà zǐ jīnɡ
()()()()
ɡǔ suǐ xiāo yān kòu mén shānɡ hén
()()()()
二、辨字组词。
稍()妨()奏()
梢()纺()凑()
眺()刻()遗()
逃()核()遣()
三、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kōnɡ kònɡ
1.如果你有空(),请到图书室来一趟。
2.最后一分钟,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sàn sǎn
3.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4.那桌子上散()放着一些水果。
四、选词填空。
寂静安静平静
1.星期一升旗,校长讲话时,队伍里十分()。
2.到了深夜,整个山村格外()。
3、一阵大风停止后,西湖的湖面又恢复了()。
答案依次如下:
一、铸进悄然刹那紫荆骨髓硝烟叩门伤痕
二、稍微妨碍合奏眺望雕刻遗产
树梢纺织凑合逃跑核实派遣
三、1.kònɡ 2.kōnɡ 3. sàn 4.sǎn
四、1.安静 2.寂静 3.平静。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最后一分钟理解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最后一分钟》课文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最后一分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午夜。
香港,让我拉住你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才终于散尽;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第1997页上,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已将血和刀光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最后一分钟》课文解析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
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全诗共有4个小节。
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满怀激情地迎接着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24小时制时间的格式
24小时制时间格式是一种以24小时为一个循环的时间表示方式,相对于12小时制时间,它具有更直观、简洁和方便的特点。
在24小时制时间格式中,每一天
被划分为24个小时,以数字0到23表示。
使用24小时制时间格式的主要好处是避免了上午和下午的混淆,使时间表示
更加准确和清晰。
此外,24小时制时间格式在国际交流和计时方面也更为通用,
能够避免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带来的误解。
在24小时制时间格式中,时间通常由小时和分钟表示,可以包含秒钟和毫秒,具体格式为「小时:分钟」或「小时:分钟:秒钟」。
时间的表示范围从00:00到23:59,其中00:00表示午夜,即一天的开始,而23:59表示午夜前的最后一分钟。
例如,下午1点30分在24小时制时间格式中表示为「13:30」,而晚上10点
15分表示为「22:15」。
当时间超过12小时时,在24小时制时间格式中,会自动
从「00:00」开始计算,以便继续表示后续的时间。
总之,24小时制时间格式是一种准确、通用和简明的时间表示方式,能够避免时间混淆,提高时间交流的准确性和效率。
它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并且适用于各种场景,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商业、科学等领域。
24.最后一分钟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 H.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
与现在.
教学反思: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怀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但语言凝练,语句含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
古诗还在积累,现代诗的熏陶几何时已了无踪影。
回忆自己年轻时对诗人的崇拜,几本诗集视若珍宝,晨起背诵,路上反思,那种热情历历在目。
诵诗对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特别有帮助,有时感觉孩子们的语感不好,是否能多引进一些诗歌读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