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钱塘江大桥介绍共3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27 MB
- 文档页数:33
钱塘江大桥介绍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南北,是连接沪杭甬铁路、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
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
74年来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
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六和塔附近,横跨钱塘江,北岸在杭州二龙山东麓,南岸在滨江区浦沿街道联庄村上沙埠,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和监造的第一座双层式公路、铁路两用特大桥。
该桥为上下双层钢结构桁梁桥,全长1453米,宽9.1米,高71米。
桥长1453米,分引桥和正桥两个部分。
正桥十六孔,桥墩十五座。
上层公路桥,宽六点一米,两侧人行道各一点五米。
大桥建成未及三个月,日军铁蹄踏上北岸桥头,国民党军队下令炸毁,直至抗战胜利后修复通车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主持者是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
为了完成建桥重任,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只身来到杭州。
由他主持制订的建桥方案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比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提出的方案减少投资约二百万元,终于被当局采纳。
1934年11月11日,钱塘江大桥开工兴建。
39岁的茅以升受命担任钱塘江大桥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
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践踏了我国东北地区,并对华北乃至整个中国虎视眈眈,妄图亡我中华。
茅以升尽管不是政治家,但他热爱祖国,对时局的忧患使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钱塘江大桥的建成不但极大地方便了钱塘江南北的交通,而且与六和塔一起构成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南线宏伟壮丽的景观。
钱塘江大桥该桥由著名桥梁工程师茅以升设计,并主持施工,首次采用气压法沉箱掘泥打桩成功。
打破了外国人认为此处不可能建桥的预言。
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
如今第二座公路、铁路平行的钱塘江大桥建成并通车。
成为浙赣、沪杭铁路复线的枢纽。
双虹飞彩,宏伟壮观。
雄伟壮丽的大桥,抒发出中华儿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壮志,而铭刻其中的“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的扼腕痛心却使国人永志难忘。
条目荐读:钱塘江大桥2020年10月的钱塘江大桥;MasaneMiyaPA摄,CC BY-SA 4.0 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闸口的钱塘江上,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
该桥于1932年开始筹划,1934年11月11日举办开工典礼,1935年4月正式动工。
整座桥的设计和施工由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茅以升牵头,针对钱塘江复杂的水文条件制定了特殊的修建方式。
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同年12月23日杭州沦陷,茅以升亲自炸毁该桥。
此后日军曾多次试图修复该桥,但在游击队的阻止下一直未能完全完工,该桥也仅保留了勉强通行的能力。
抗战胜利后,茅以升重新组织人力维修该桥,但由于维修期间并未停止车辆通行,造成施工进度缓慢。
解放军解放杭州后,该桥被国民党军队的炸药毁坏。
上海铁路局和杭州军管会牵头组织修复事宜,并最终于1953年完成修复工作。
钱塘江大桥全长1453米,通高71米,正桥共计15处桥墩,上方支撑钢梁结构。
钢梁结构将桥身份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标准轨距单轨铁路,上层为公路桥面和行人桥面。
2006年,钱塘江大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筹建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沪杭铁路正式建成通车[1]:218。
1933年12月28日,从杭州至江山的杭江铁路正式建成[2]。
至1937年9月,该铁路向西延伸至江西萍乡,并与原有的萍株铁路完成接轨,形成新的浙赣铁路[3]。
而在杭江铁路修建之时,其与沪杭铁路之间隔钱塘江而望,浙江省政府遂于1932年决定在钱塘江上修建一座铁路桥,以贯通两条铁路。
起初浙江省交通厅曾请时任铁道部顾问、美国桥梁学家华德尔提供钱塘江桥建设方案,但最终提出的方案因不符合钱塘江的水文地质条件、造价过高等原因而放弃。
之后,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曾养甫等人推荐在北洋大学任教的茅以升负责此工程。
1933年,浙江省政府正式建立钱塘江桥工程处,作为大桥的设计方、施工方和管理方。
茅以升担任该处处长[4]:71-72。
●钱江一桥——钱塘江大桥〓(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六和塔附近。
1934年8月8日开始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
茅以升为总设计师。
桥长1453米,分引桥和正桥。
正桥16孔,15座桥墩。
大桥总工程师罗英曾出过一个上联:“钱塘江桥,五行缺火”欲征下联(颐和园亭,四处有口)始终无人应对。
抗日战争时期,为阻挡日本侵略军,钱塘江大桥于1937年12月23日被炸断,茅以升曾挥泪写下了“斗地风云今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的诗句。
这里也是观赏著名的钱塘潮和六和塔的好地点。
●钱江二桥——彭埠大桥ⅹ位于杭州四堡。
铁道部“中取华东”连接沪杭、浙赣、宣杭、萧甬铁路的重点工程,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强涌潮河段上修建的一座公路、铁路在同一平面,而又完全分离并列的特大桥。
铁路桥位居上游侧,公路桥位居下游侧,两桥中心距16.4米。
基础采用钻孔桩,正桥桩径为1.5米和2.2米,引桥桩径为0.1米。
●钱江三桥——西兴大桥〓(推)位于杭州钱江四桥(复兴大桥)、庆春过江隧道之间,总长5700米,主桥1280米,南北高架引桥4420米,双向6车道。
大桥建成后成为连接杭州老城区和滨江、萧山两个新区以及萧山机场的重要通道之一,减轻了钱江一、二桥压力。
●钱江四桥——复兴大桥〓(直)位于钱江一桥下游4.3km处。
桥型方案为双层双主拱的钢管混凝土组合系杆拱桥。
主桥跨径布置按计算跨径为1145米,其中85米为下承式系杆拱桥和上承式拱桥的组合,190米跨为下承式系杆拱桥和中承式拱桥的组合。
●钱江五桥——袁浦大桥ⅹ位于杭州绕城公路南线,地处三江口(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附近。
2000年12月开工,2003年底通车。
全长3126米,双向四车道,是钱塘江流域目前惟一一座弧形“弯”桥。
五桥主体合龙,意味着全长123公里的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连接成“环线”。
原先需穿越杭州市区过境的车辆可直接走环线,大大缓解了杭州城内交通压力。
钱江五桥主桥墩基础深水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采用双壁钢围堰进行设计、施工。
钱塘江上的大桥、隧道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被称为浙江的母亲河。
钱塘江上的十桥两隧不仅沟通钱江两岸,而且已成为钱塘江上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钱江一桥(钱塘江大桥)位置:西湖南边,六和塔附近钱塘江上。
建设情况:1934年8月8日动工,1937年9月26日建成。
1937年12月23日炸毁,1953年重建。
结构特点:桥长1453米,正桥16孔,桥墩15座。
桥梁故事: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主持设计建造的桥梁专家茅以升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大洞。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9月26日,钱塘江大桥下层单线铁路桥率先通车。
淞沪会战失败后,11月16日,茅以升接到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毁钱塘江大桥。
留下的长方形大洞,其实就是预防这一时刻的来临。
当晚,茅以升将钱塘江大桥所有致命点一一标示出来,100多根引线,当晚从各个引爆点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
11月17日,大桥全面通车。
12月23日下午1点,茅以升接到炸桥命令。
下午5点,日军先头部队已隐约可见,所有引线点燃,一声巨响,钱塘江大桥的两座桥墩被毁坏,五孔钢梁折断落入江中。
1953年,钱塘江大桥重建,2006年5月25日,钱塘江大桥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江二桥(彭埠大桥)位置:北起杭州四堡,南至萧山盈丰。
建设情况:1988年4月21日开工,1991年12月21日通车。
结构特点:铁路、公路并行“双桥”,铁路桥北接沪杭线乔司站,南接浙赣线萧山站,全长2861.4米,公路桥居下游,全长2112.1米,4车道,两桥中心距16.4米。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强涌潮河段上修建的,一座公路、铁路在同一平面,而又完全分离并列的特大桥。
建设意义:是铁道部连接沪杭、浙赣、宣杭、萧甬铁路的重点工程,钱江二桥建成,缓解了钱塘江大桥压力,推动了钱江南北两岸乃至华东经济发展。
钱江三桥(西兴大桥)位置:北靠钱江新城,南连滨江区。
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六和塔附近,如图所示,横跨钱塘江,北岸在杭州二龙山东麓,南岸在滨江区浦沿街道联庄村上沙埠,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式公路、铁路两用特大桥。
该桥为上下双层钢结构桁梁桥,全长1453 m,宽9.1 m,高7.1 m。
正桥长1 072 m,南、北公路引桥各长93 m和288 m。
铁路桥由16空跨度为65.84 m的简支华伦式桁梁和两孔14.63 m板梁组成。
公路除16孔桁梁上层为公路外,北岸引桥由3孔50 m桁拱及其两端15 m平台和5孔9.2 m钢筋砼框架组成;南岸引桥由1孔50 m桁拱及其两端15 m平台和两孔9.2 m钢筋砼框架组成。
钢桁梁桁高10.7 m,主桁中心距6.1 m;单线铁路净空高6.7 m,宽4.9 m。
公路为双车道6.1m宽,两侧设1.52 m人行道。
铁路设计荷载等级为E-50级,公路设计活载等级为H-15级。
钱塘江大桥该桥由著名桥梁工程师茅以升设计,并主持施工,首次采用气压法沉箱掘泥打桩成功。
打破了外国人认为此处不可能建桥的预言。
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
如今第二座公路、铁路平行的钱塘江大桥建成并通车。
成为浙赣、沪杭铁路复线的枢纽。
双虹飞彩,宏伟壮观。
雄伟壮丽的大桥,抒发出中华儿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壮志,而铭刻其中的“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的扼腕痛心却使国人永志难忘。
钱塘江大桥不仅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2006年05月25日,钱塘江大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钱塘江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动工,历三年零一个月时间,建成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
历经坎坷。
它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钢梁双层公路、铁路两用大桥,位于六和塔东侧江面。
作为整个杭州城市观光的南起点。
站在并不宽阔的桥面上可以一览六和塔全景,体会杭城依山傍水的味道。
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它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也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它也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
Qiantang River bridge in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West Lake South of the, six harmonies pagoda on Qiantang River near, Was designed and built the first double-deck railway and highway bridge, across Qiantang North-South, connecting Shanghai-Hangzhou-Ningbo railway and the Zhejiang-Jiangxi railway traffic arteries. Bridge in 1934 years 8 months 8 days start building,1937 years 9 months 26 days completed, which lasted three years and one month's time. 74 years let be beaten by wind and waves, remain firm, is heat holding Internet users as " strong bridge ".StructureBridge long 1453 m approach spans and bridge in two parts. Bridge 16 holes, Pier 15. Upper-class highway bridge, 6.1 meters wide, on both sides of the pavement 1.5 meters. Bridge built less than three months, the cruel oppression of the Japanese army on the bridgehead on the North Bank, the KMT army ordered the bombing until after the war repairing opening.TimeQiantang River Bridge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ost is the contemporary bridge expert Mao Yisheng, Dr.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bridge task, Mao decided to resign from the Beiyang University teaching posts, and came to Hangzhou. Chaired by he developed bridge proposal is practical, than United States bridge expert Hua Deer made programmes about 2 million Yuan was adopted.1934 years 11 months 11 days, star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iantang River Bridge. 39 years old Mao Yisheng was asked to serve as Chief Architect and Chief Engineer of the Qiantang River Bridge. At that time, Japan's militarism of cruel invaders have trampled on the Northeast and North China and the Chinese eye covetously, attempting to effect of China. Mao Yisheng, although it is not a politician, but his love for the motherl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ardship he has maintained a clear head. Qiantang River Bridge completion not only greatly facilitates the Qiantang RiverNorth-South traffic and six harmonies pagoda together form the West Lake scenic South line of the great landscape.Significance ofThe bridge designed by the famous bridge engineer Mao Yisheng, and presided over the construction, the first pneumatic caissonexcavation by mud pile driving success. Broke the foreigners do not think here bridge prophecy. For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long ambition. Now block roads, railway parallel to the Qiantang River Bridge completed and opened. Become zhe-Gan, huhang railway double track junction. Double Rainbow fly color set.Magnificent bridge, to express Chinese people among the Nations of the world of lofty sentiments and aspirations, and sinks into one of the " Dragon's exhaust essential intellectual days, but on the day of the opening bombing bridges " deplorably pain makes people never forget.Qiantang River Bridge is not only a bridge in China's tremendous achievements in the history, is a glorious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railway bridge.Pi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