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团体心理咨询的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4.27 MB
- 文档页数:1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一)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四者关系详见P2)(二)需要和动机内部推动力量需要以欲望、需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反映的是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四)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人格,是由气质和性格组成的。
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称为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反映了他心理过程的动力;能力,说明他对某种活动的适应性气质和性格表现了他的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1、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2、罗马.盖伦,提出“气质”这个概念。
3、德国.韦伯,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定律(称为韦伯定律)4、德国.费希纳,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5、德国.艾宾浩斯,开创了记忆的实验研究6、德国.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室,相继创办了《哲学研究》和《心理学研究》杂志,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用内省实验的方法研究,提出了统觉学说和情感三维说。
冯特创建了内容心理学,他的学生铁纳继承并发展为构造心理学。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1、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心理活动的学科。
第一节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猴子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趣情感和意志。
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5、基础心理学的内容:①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②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③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④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又由气质和性格组成。
气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比如有人暴躁,有人温顺,有人活泼。
)6、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7、人的心理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人的心理才能叫思维、意识和精神。
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具有主观性,是脑活动的结果,是客观世界在脑中的反映)。
8、心理反映的形式:1.物的形象2.概念3.体验4.欲望和要求。
9、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1.心理支配人的行为2.人的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10、心理学发展始:19世纪末20 世纪初比较有影响的学派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活动在适应的环境中的机能作用)(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因此可以根据刺激推知反应,可以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格塔式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也叫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
第一章团体辅导概论1、团体:团体是指在一定的目标引导下,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满足成员一定的心理需求的组织。
2、团体心理辅导:又称为团体心理咨询或团体心理咨商,是相对于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而言的。
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和指导的咨询形式,由领导者根据成员问题的相似性或成员自发组成的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3、咨询:是指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教育,使来访者改变认识、情感和态度,解决其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促进来访者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
4、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相互作用,成员在共同的生活中彼此进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员能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团体角色、团体规则、团体成员间的关系);②团体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③团体成员之间具有互动性;④团体具有整体感;2、团体的类型?按团体目标划分:①教育团体②讨论团体③任务团体④成长团体⑤咨询和治疗团体⑥支持团体⑦自助团体。
按照团体成员的背景相似度或问题的性质来划分:①同质团体:是指团体成员的年龄、性别、学历、生活经历和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②异质团体:是指团体成员的自身背景条件、个人特质和所遇见的问题差异性很大,情况比较复杂。
根据团体辅导活动有无目标和计划来划分:①结构式团体:指为了帮助成员学习,事先做好充分的计划和准备,根据团体所要实现的目标设计相应的活动程序,和引导成员积极参与②非结构式团体:指不刻意安排有程序的固定活动,强调成员的自主性的团体。
按照团体目的的不同划分:①训练团体,又称为T小组,勒温②个人发展团体③学习团体:有多种的团体经验发展而来,在这种团体中,所有的人都是一个学习者,在结构性不强的团体运作下,因时因地学习如何学习,以增进自我认识和改善人际关系。
第一章团体咨询概论1、团体—从团体动力学的观点来看,团体是两个人以上成员组成的,成员彼此之间产生交互作用,而且有同一的目标。
2、团体咨询—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进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员能够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学习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心理咨询领域的主要的工作方式是个别咨询。
4、心理咨询的形式分为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
5、团体咨询与个体咨询的相同点:目标、原则、技术、对象、伦理准则相似。
6、团体咨询与个别咨询的区别点:互动程度、助人氛围、问题类型、咨询技术、工作场所不同。
7、团体咨询在学校、社区、企业等组织中提供心理服务。
8、团体心理治疗一般在医疗机构开展。
9、团体心理治疗——是以一系列心理治疗理论模式为基础,对心理障碍进行矫治、治疗和人格重建。
10、团体心理治疗强调:过去经验、潜意识动力、人格重建、基于深层领悟而发展出来的新的行为方式。
11、从罗杰斯开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已经交替运用。
12、团体咨询的特点:●影响力大:多向沟通的过程●效率高:符合经济的原则,提高了咨询的效益。
●后续效果好:在良好的团体气氛中,成员可尝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适应范围广:对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有其特别的作用。
13、团体咨询的功能:●教育功能:可以学到新的行为和态度;十分重视成员的主动学习、自我评估、自我改进。
●发展功能:团体咨询的积极目的在发展的功能。
●预防功能:团体咨询是预防问题发生的最佳策略。
●治疗功能14、咨询的目标分为:一般目标、特殊目标、过程目标15、人际关系训练团体的独特目标是:改善人际关系掌握交往技能。
16、团体咨询的原则:共同、专业、综合(理论、技术、方法)、发展、启导、民主、保密(最基本)原则17、团体咨询的类型:●心理分析、行为主义、当事人中心(罗杰斯)、完形学派(整体)、交互分析、理性情绪(艾利斯)、现实治疗、心理剧(8)●成长性、训练性、治疗性●结构式、非结构式、半结构式●开放式、封闭式、同质性、异质性●儿童、青少年、大学生、成人、老人18、成长性团体咨询是应用最广的形式,特别在学校教育中。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一)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四者关系详见P2)(二)需要和动机内部推动力量需要以欲望、需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反映的是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四)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人格,是由气质和性格组成的。
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称为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反映了他心理过程的动力;能力,说明他对某种活动的适应性气质和性格表现了他的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1、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2、罗马.盖伦,提出“气质”这个概念。
3、德国.韦伯,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定律(称为韦伯定律)4、德国.费希纳,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5、德国.艾宾浩斯,开创了记忆的实验研究6、德国.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室,相继创办了《哲学研究》和《心理学研究》杂志,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用内省实验的方法研究,提出了统觉学说和情感三维说。
冯特创建了内容心理学,他的学生铁纳继承并发展为构造心理学。
T 1-2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P16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12对脑神经 和 31对脊神经
躯体神经系统(感觉 & 运动) 和 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 - 内脏)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脊髓
脑干:睡眠与觉醒
间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嗅觉不经过丘脑,直达大脑)小脑:平衡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额叶(头顶,最大):运动
额中回:书写中枢 -- 失写症(写不出)额下回:布洛卡中枢(运动性言语中枢)-- 表达性失语症(说不出)
顶叶:感觉
枕叶:视觉角回:视觉性语言中枢 -- 失读症(看不懂)颞叶:听觉
颞上回:威尔尼克中枢(听觉性言语中枢)-- 接受性失语症(听不懂)
胼胝体:连接脑两半球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左半球:言语功能
右半脑:空间知觉,形象思维(艺术音乐情绪)
P21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垂体腺肾上腺甲状腺性腺
P22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巴普洛夫提出了的两种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务为条件刺激(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和词为条件刺激(人所特有的)巴普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兴奋和抑制
反射、反射弧和反馈反射弧 =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反射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巴普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条件反射的抑制扩散和集中
相互诱导动力定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教材电子版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绪论1、简述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可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人格。
2、简述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没有脑的心理是不存在的。
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但客观现实才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离开客观现实来考察人的心理,心理就变成了无源之水。
所以,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
也就是说,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只有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才能揭示心理的实质和规律。
3、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是什么?人们认识到,很难用一个完善的理论模式概况出心理现象的本质,从而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逐渐把主意精力转移到对心理现象规律的探讨上,结束了学派之争,却为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二战之后,一些新的心理学思想相继产生,它们以新的思潮或发展发现影晌着心理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从而加强了心理学研究的整合趋势。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产生在20世纪50~60年代,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主要特点在于:强调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认为人又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即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5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
它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用模拟计算机的程序来建立人的认知模型,并以此作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途径。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1、简述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
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基础心理学)考点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2.认知: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3.感觉:人们通过各个感觉器官认识了作用于它的事物的一个一个属性,产生了感觉。
4.知觉:人们能把各种感觉结合起来,产生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这就是知觉。
5.记忆:感觉和知觉都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人们通过思维才能产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是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过程。
这种过程的产生依赖于记忆,记忆提供了过去获得的经验,使人们能把过去的经历和现在的经历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理性认识。
6.需要:人的心理活动都有其内部推动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人的需要。
需要以欲望、要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反映的是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
7.动机: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8.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9.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10.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11.气质:相当于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12.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13.心理特性:一个人的心理特性表现在他的心理活动的动力上,也表现在他的能力和人格上,人格又是由气质和性格组成的。
需要和动机反映了他心理活动的动力,能力说明了他对某种活动的适宜性,气质和性格表现了他的人格特征。
14.心理过程:人的认识、情绪和情感及意志活动,我们把这三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过程。
第一讲团体咨询概述一、基本概念1.团体辅导:团体辅导(Groupguidance)主要强调的是在认知或知识层面的功能,主张用间接的方法来改变人的思想或行为。
团体辅导的主要目标在资料的提供或知识的获得,以作为个人拟定计第六节团体辅导、团体咨询与团体心理治疗划或做决定的参考,其功能是属于预防性和发展性的。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辅导主要是用来预防问题的发生,其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知识与方法的教育和学生个人发展与职业选择等。
学校团体辅导多以班级为单位,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和活动课中实施,一般30一40人左右。
通常由辅导老师或班主任带,重点放在要探讨的主题上,而主题一般是学生们共同关心或共同要面对的。
使用的技术通常有讲解、讨论、电影、幻灯片、闭路电视、学生报告、专题演讲和座谈等方法,与一般教学技术相似。
2.团体咨询:团体咨询(Groupcounseling)的对象一般是具有暂时性或持续性困扰的人,目标是在提升或改变成员的思想、观念、态度或行为。
团体咨询同时具有预防性、发展性和矫治性的功能。
团体咨询所强调的不只在认知或知识的层面,而是大量情感的介入,主张用直接的方法来改变团体成员。
所以,团体咨询非常注重团体过程、团体动力、咨询技术及引导技巧等,以帮助成员作深入的自我探索,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交友、感情、择业等方面的困扰。
一般而言,团体咨询属较专业的范畴,必须由受过专业训练、能胜任的咨询员来带领,以短期的方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实施,且人数不宜太多,原则上是6~8人。
3.团体治疗:团体心理治疗(Grouppsychotherapy)是在一个正式组成且受保护的团体中进行,其治疗的方式是经由特别的设计且是在控制下的互动行为,目的在协助成员人格和行为上的改变。
团体治疗的对象非一般正常人,而是有严重情绪问题的患者,如焦虑症、抑郁沮丧者等,因此,必须由心理治疗师来主持进行矫治。
团体治疗尝试让患者再度去经验过去痛苦的情境或创伤性的经验,然后帮助他们重建外在的支持系统及学习适应行为,重新获得洞察事物的能力来面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