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2014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337.50 KB
- 文档页数:27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解读
杨明;王春友
【期刊名称】《中华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5(053)001
【摘要】2007年发布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以下简称“2007版”),对规范我国急性胰腺炎的诊疗及提高其救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1].近年来,随着急性胰腺炎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该病又有了新的认识,诊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2012年在天津召开的第14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会议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国内外指南进行了研讨,并拟定对我国指南进行修订.同期,国际上众多医疗机构和学术团体相继更新了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指南.在参阅国际胰腺病协会与美国胰腺病协会发布的急性胰腺炎指南[2]以及“亚特兰大共识”2012年修订版[3]的基础上,2013年胰腺外科学组草拟了《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杨明;王春友
【作者单位】430022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胰腺外科;430022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胰腺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J], 王春友;李非
2.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4年,天津)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
3.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J], 王春友;李非
4.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J], 王春友;李非;赵玉沛;苗毅;杨尹默
5.《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解读 [J], 杨明;王春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解读摘要近年来,急性胰腺炎(AP)在诊治理念、方式和策略等方面发生了重要变革,对其诊断和治疗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于此,2020年底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牵头,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07)》和《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的基础上,更新并制定了《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
新版指南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表述方式,重点阐释了AP的诊断与分类标准,AP早期的液体治疗、镇痛与营养支持治疗及后期感染性并发症的处理,同时提出了AP的随访策略。
2014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发布了《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推动了我国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诊疗的规范化进程,对改善病人的诊治疗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
近年来,AP在诊治理念、方式和策略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对其诊断和治疗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进行了修订,在参阅以往指南及专家共识的基础上,2020年底草拟了《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初稿。
在同期广泛征集国内专家同道的意见后,并经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全体委员的多次讨论后,于2021年初撰写完成《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以下简称新版指南)。
新版指南首次采用问题为导向的表述方式,基于目前国内外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形成了29条推荐意见,并采用GRADE分级系统,详细标注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从AP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三部分进行系统性阐释,修订后的内容既与国际上重要指南和共识保持一致,同时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相信会对我国AP 的标准化诊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
为便于读者了解指南更新背景,现将新版指南中修订的重要内容作如下解读。
1 AP的诊断1.1 严重程度分级1992年发布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和2007年发布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07)》将AP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其中将合并器官功能衰竭和胰腺局部并发症的AP 定义为SAP[3- 4]。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王春友;李非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00年制定了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在2004年召开的第十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上,重点讨论了该草案的增补和修订内容,2006年更名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同年11月经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全体委员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并于2007年发布。
自该指南发布以来,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原atitis,AP)的规范化诊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近年来, AP严重度分级方法、局部相关并发症定义、外科干预时机和方式等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此有必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进行增补和修订,以进一步规范急性胰腺炎诊治过程。
修订后的指南更名为《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且依照新的AP 分类标准,主要讨论中重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页数】4页(P7-10)
【作者】王春友;李非
【作者单位】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4年,天津)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
2.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J], 王春友;李非
3.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J], 王春友;李非;赵玉沛;苗毅;杨尹默
4.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J], 王春友;李非;赵玉沛;苗毅;杨尹默
5.《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解读 [J], 杨明;王春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胰腺炎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是由胆石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饮酒等多种病因引发胰腺分泌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导致胰腺及胰周组织自我消化,出现胰腺局部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为突然上腹或中上腹疼痛,呈持续性,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部分可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严重患者并发器官功能衰竭[1,2,3]。
(二)流行病学AP在全球的发病率在升高,原因与肥胖和胆石症发生率上升有关[4]。
在美国,AP的发病率为5~30例/10万人,是胃肠病患者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每年因AP入院的患者数达275 000例,总费用达26亿美元。
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越来越高[5],相应地,高甘油三脂血症性(HTG)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pancreatitis,HTGP)发病率也在逐步升高,现已升为AP第2大病因。
北京地区一项多中心研究对2006—2010年发病趋势进行分析,显示HTGP位居病因第2位(10.36%)[6]。
江西省一项包含3 260例患者的大样本回顾性研究显示HTG占所有病因的14.3%[7],2012年之后HTG在AP病因中占比达17.5%[8]。
中青年男性、肥胖、饮酒嗜好及糖尿病患者是HTGP发病的高危人群[8,9,10]。
(三)分类与分期1.严重程度分类:目前分为3类:轻症AP(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中度重症AP(moderate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和重症AP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3,11]。
轻症AP:无器官功能衰竭,也无局部或全身并发症。
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4年,天津)崔云峰;屈振亮;齐清会;陈海陇;崔乃强(整理)【摘要】目的:制定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西医结合治疗试行指南。
方法: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参阅国内外多项指南内容,征求专家意见和建议,制定出《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常规》(2014年)。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推荐级别分为A-E,其中A级最高。
结果:SA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急腹症,病程通常分为三期。
初始风险评估、早期的重症监护治疗对SAP患者是至关重要的,早期(12~24 h)积极的静脉补液最为有利。
蛋白酶抑制剂如加贝酯,生长抑素类胰酶抑制剂如善得定,抗炎剂如昔帕泛等,尽管早期研究发现有效,但随后的大样本随机研究证实其效果不理想,不推荐常规使用。
SAP患者不推荐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无菌性坏死的患者不推荐使用抗生素预防坏死感染的发生,胰外感染应予以抗生素治疗。
SAP患者推荐肠内营养以预防感染并发症,应尽量避免单一的肠外营养,经鼻胃内营养和经鼻空肠内营养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同。
合并有急性胆管炎的AP患者应在入院24 h内行内镜治疗,坏死性胆源性AP患者,为预防感染,应推迟胆囊切除术至活动性炎症缓解、液体积聚消退或稳定后实施。
当患者有脓毒症症状时,细针穿刺抽吸物培养是可靠的鉴别无菌性胰腺坏死和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方法。
无症状的假性囊肿与胰腺和/或胰外坏死,不论其大小、位置和/或范围如何,均无需干预。
稳定的坏死感染患者,应延迟外科手术、放射学和/或内镜引流的实施一般应在发病后4周以后,以使坏死组织液化及坏死周围纤维囊壁形成。
有症状的感染性坏死患者,坏死组织微创清除术优于开放的坏死组织清除术。
中医药治疗在降低SAP肺损伤、多脏衰等并发症,缩短病程和降低病死率方面是被实践证实了的有效手段。
结论:该指南是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制定的,随新的证据不断形成则应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