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第2框少年有梦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93.50 KB
- 文档页数:5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梦就有希望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这个阶段少年儿童,也就是少男少女。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有梦就有希望?(芳的这首诗,让你想到了什么?提示:少年需要梦想。
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
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雄偶像。
(读书。
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
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些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
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
(,我们祖国正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来共同努力建设,你的点点滴滴的付出都饱含了你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因此你的梦就是中国梦!打败。
(错误)观点五:总有一个梦想会在现实中开花。
(正确)(梦、圆梦才能改变我们自己。
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教师过渡:从个人角度看,一个人有梦想,人生才有了前进的方向,而从人类的角度看,人类有梦想,社会才会进步和发展。
像鸟一样飞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这个梦想是谁实现的?教师总结:①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②努力,需要立志。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③努力,需要坚持。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梦想的含义及特点,知道梦想的实现是需要付出自身的努力的,也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及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落到实处,一步步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梦想而奋斗!题在课堂上不可能得到充分解决,如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小愿望,获得了哪些心得体会等。
要把道德与法治课的精神落到实处。
第2课时少年有梦知识目标1.了解梦想的含义和作用,尤其是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2.梦想的实现需要努力。
能力目标1.认识青少年时代是怀揣梦想、放飞梦想的时代。
2.能不断完善自我,树立努力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梦想的作用和对人生的意义。
2.培养自己为人生奋斗的远大理想和亲近社会、热爱祖国、奉献社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美好情感。
重点1.梦想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2.努力是拉近梦想与现实距离的桥梁和纽带。
难点梦想与时代和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教师准备:制作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方式一:播放歌曲?梦想起航?。
教师导入:进入中学阶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怎样的风景?如何才能使中学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让我们开启梦想的大门,去追逐中学时代的梦想。
方式二:观察漫画。
思考问题:同学们有自己的梦想吗?说说你的梦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答复:当一名音乐家,当一名航天员,当一名作家,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导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视野的扩大,我们的梦想会越来越接近生活实际。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关于梦想的内容——?少年有梦?。
探究一:有梦就有希望1.梦想的意义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第一段正文及“阅读感悟〞。
思考问题:(1)什么是梦想?教师点拨: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思考问题:(2)梦想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教师点拨: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教师总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有梦想,就有希望。
2.少年梦想的特点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页“探究与分享〞及“相关链接〞。
思考问题:(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教师点拨:瑞恩的梦想是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他的梦想给自己带来了前进的方向和行动的动力,给他人带来了感动和行动,使爱心得以传递、延续。
少年有梦七年级政治教学案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请同学们做一回“小小设计师”,为我们的班级创建一个班徽,或采用其他形式把我们班级的共同目标用标语、口号、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通过大家的集体合作,有了我们班级共同的目标,那有了目标是不是一定能实现班级的理想呢?当然不是,这还需要大家携手去创造。
四、教师首先演示一滴水和一杯水,并让学生思考讨论:(1)、为什么一滴水离开杯子后就马上消失?(2)、如果说小水滴也有灵性,它不想在世界上消失,该怎么办?(3)假如说如果一杯水没有了这一滴滴的水会怎么样呢?教师总结:创建优良的班级体离不开每个成员的贡献五、我有哪些优点?我能为班级做什么?能担任什么职务?六、老师讲《五兄弟吵架》的寓言(1)五个手指都很能干,却为什么一个都扫不了地?(2)这则语言故事对你有何启示?七、新课小结一个优良的集体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更离不开集体成员之间的彼此的团结合作。
今天的课只是我们的一个开始,老师希望大家把这种奉献的意识、团队的精神带入到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去,用我们每一个音符为所在的班级奏出最优美、最感人的乐曲。
课题1.2少年有梦授课日期年月日主备教师授课教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个人离不开集体,班集体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知道集体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通过参与有关活动,培养和提高自我表演及口头表达能力;搜集、整合、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能力目标:增强集体荣誉感。
为建设班集体,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贡献自己的智慧。
并学会分组探究问题及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对新集体的归属感,尽快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中。
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努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共同担负起建设新集体的责任。
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所长,共同建设我们的新班级:让学生意识到不仅要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相互间的团结协作至关重要。
教法案例分析法,图片展示法难点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乐意为建设优秀班集体做出自己的努;正确处理班集体利益和个人利利益的矛盾。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少年有梦教案第一课中学时代,少年有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认识梦想的重要性,明确少年时期确立梦想应当考虑的问题,知道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能力目标]逐步学会调整梦想,使之更加符合时代需要和自身实际;逐步具备努力付诸行动,把梦想变为现实的能力,并能够培养自己为之坚持不懈奋斗的意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梦想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寻找并确立远大志向;认识到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感受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梦就有希望 [难点] 努力就有改变【教法学法】教法:情景创设、设臵疑问、素材展示。
学法:活动讨论、启发讲授、合作探究。
【教具与学具】1、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探究问题,精心制作PPT课件。
2、微课《努力,让梦想变为现实!》【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特点】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心灵有约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有关梦想的话题。
(板书:少年有梦)少年时代是一个追梦的时代,每个少年都有自己心中的梦想。
那,什么是梦想呢?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现在我想邀请全班同学跟我一起做一组动作,请大家慢慢地将手臂抬起,手掌朝外,十指交叉,(同学们做的很好)慢慢地向下移至自己胸前。
最后,请闭上双眼。
请思考:我有梦想吗?我的梦想是什么呢?我要怎么样去实现梦想呢?(15秒后)好,请大家睁开双眼,放松手臂。
同学们,老师少年时代也有梦想,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家愿意吗?小时候,受父母的影响,很希望长大后能像他们一样当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
同学们,老师可不好当!我经过刻苦地读书,努力地坚持终于实现了我成为一名老师的梦想。
同学们,你的梦想是什么呢?(学生谈梦想)二、心灵触摸(一)模块一:有梦就有希望1、探究一:走进梦想师提问:大家都有十分美好的梦想,那梦想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呢?请同学们讨论: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生谈作用: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少年有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梦想是对生活的盼望。
少年时代,是一次绽放青春的机遇,是一次放飞梦想的机会,少年的梦想反映了我们对生命的态度。
2.了解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3.懂得把生活变成梦想的意义,而实现梦想则需要付出努力。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放飞梦想的机会,绽放自己绚丽均青春。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领学生正确分析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关注现实、关注未来的思想情感。
2.引领学生了解影响梦想的因素,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3.明白努力可以拉近梦想和现实的距离,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突破方法:勾突破“努力就有改变”这一难点,首先开展小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梦想和现实的距离有多远”“梦想怎样才能变成现实”,然后通过对莱特兄弟实现梦想的故事材料阅读,使学生感悟到:“努力,让我们拉近梦想和现实的距离。
”最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形式进行归纳。
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又能使他们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愉悦地掌握相关内容,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并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进取,成为一名追梦少年。
探究新课堂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置。
启动思维【设计意图】安排角色表演和多媒体展示学生作品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展示提供了较好的机会。
过程:结合教材(P8)通过学生角色表演导人。
要求学生将课前准备的材料进行小组交流,然后以多媒体呈现出较典型的同学的感受,进入对本课内容的学习。
活动:“运用你的经验”问题1:你怎么看待他们的梦想?学生A:每个人在自己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梦想。
而追梦的过程则是一个收获的过程、一个成长的过程。
问题2:你的梦想又是什么呢?学生B:教师、医生、律师、公务员、宇航员、科学家……问题3: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学生C:即使人生梦想不能成为现实,梦想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少年有梦课题:少年有梦课型:新课 1 课时累计课时数:5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从小怀抱梦想,树立目标,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一步步实现梦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法、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目标,用健康向上的心态去积极进取,努力拼搏。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教学难点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集体备课教案个性修改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第2课时少年有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有梦就有希望
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材料链接: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冈书院读了半年书,后来,转入奉天东关模范学堂读书。
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
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些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
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
思考:你的梦想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有梦就有希望
(一)梦想的含义
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二)梦想的重要性
活动一:揭示动力公式
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动力=目标价值×期望。
这个公式形象地揭示了个人拼搏的动力与理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当一个人为了具有巨大目标价值的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
反之,如果目标价值不大或期望概率较低,就会因此丧失信心而缺乏动力。
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作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一样,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
理想所提供动力的大小与理想的层次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理想的层次越高,其所提供的动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思考:从材料中,你能得出梦想的重要性吗?
教师总结:
1.有梦想,就有希望。
2.有了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三)少年的梦想的特点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教材P10)
思考:
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
提示:瑞恩的梦想是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让他们喝上干净的水。
瑞恩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瑞恩的梦想给他人带来了信心和希望,让非洲缺水的人们喝上了干净的水。
2.你从他的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
1.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2.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3.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
(四)中国梦
1.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
2.基本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知识卡:“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
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
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目标导学二:努力就有改变
(一)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教材P11—12)
思考:
1.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
2.从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教师总结:
1.付出努力不一定能实现梦想。
2.从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梦想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具有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需要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活动四:分段实现自己的梦想
1984年的东京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
他在自传中是这样说的:每次比赛前,我都要把比赛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一直到赛程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冲向第一个目标,到达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就这样,40多千米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思考:山田本一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教师总结:
1.要使远大的理想逐步变成现实,首先要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制定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具体计划。
2.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善于学习和吸取他人的经验,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
3.计划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二)正确认识“努力”
活动五:写下你的梦想
1940年11月27日,他出生在美国三藩市,英文名
叫布鲁斯·李。
一天,他与一位朋友谈到梦想时,随手
在一张便笺上写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布鲁
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巨星。
作为回
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力的演出。
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与家人将会过上愉快、和谐、幸福
写下这张便笺的时候,他的生活正穷困潦倒。
不难想象,如果这张便笺被别人看到,会引起什么样的嘲笑。
然而,他却把这些话深深地铭记在心底。
为实现梦想,他克服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比如,他曾因脊背神经受伤,在床上躺了4个月,但后来他却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1971年,命运之神终于向他露出了微笑。
他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均刷新香港嘉和公司票房纪录,与美国华纳合作的电影《龙争虎斗》使他成为一名国际巨星,被誉为“功夫之王”。
1998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其评为“20世纪英雄偶像”之一,他是唯一入选的华人。
他就是李小龙,一个“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一个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声誉最高的华人明星。
想一想:李小龙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活动六:拓展空间(教材P13)
思考:在生活中,你会为实现梦想付出怎样的努力?
未来三年里,我最大
的梦想
全面发展自己,进入高中学习
为了实现梦想,我需要培养的品质吃苦耐劳、不畏挫折、意志坚强、坚持不懈、善待他人、善于竞争与合作
我需要做的准备思想上,明确自己的目标;行动上,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好各门功课,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和情绪
我目前可以开始的具体行动珍视当下,充分利用时间,搞好自己的学习,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意志力
教师总结:
1.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2.努力,需要立志。
3.努力,需要坚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梦想的含义及特点,知道梦想的实现是需要付出自身的努力的,也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及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落到实处,一步步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梦想而奋斗!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并希望通过努力实现各自的梦想。
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梦想,鼓励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让学生懂得梦想是需要付出的,并不是空想、幻想,对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一些问题在课堂上不可能得到充分解决,如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小愿望,获得了
哪些心得体会等。
要把道德与法治课的精神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