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轮生产线生产节拍平衡与车间物流优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55.88 KB
- 文档页数:3
优化生产线平衡生产线作为一种常见的生产组织形式,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生产线往往出现平衡不良的情况,导致一些工位负荷过重,而其他工位则闲置。
为了充分发挥生产线的优势,本文将探讨如何优化生产线平衡。
一、分析生产线现状为了全面了解生产线平衡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对生产线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数据统计等手段,了解每个工位的工作内容、工时需求、生产能力等信息。
同时,还需了解产品特点、需求量和交付期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知道工位负荷分布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所在。
二、制定优化策略基于对生产线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平衡工作内容:对于负荷过重的工位,可以考虑将其部分工作内容进行调整或者分流。
通过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降低某些工位的负荷,使整条生产线的平衡度得到改善。
2. 提高工位效率:针对效率较低的工位,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其生产能力。
例如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改善工艺流程、培训操作员技能等。
通过增加工位的产能,可以提高整个生产线的平衡度。
3. 调整生产计划:生产计划的安排也会对生产线平衡度产生影响。
通过合理调整生产计划,使得不同工位的生产任务合理分配,避免出现工位负荷过重的情况。
同时,应充分考虑产品特点和需求量等因素,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生产能力过剩或者严重不足的情况。
三、实施优化措施在制定优化策略之后,我们需要将其付诸实施。
为了确保优化效果,需要引入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来监督和推动生产线平衡的优化。
具体措施如下:1. 管理层支持:优化生产线平衡需要得到管理层的全力支持。
管理层应重视生产线平衡的重要性,合理安排资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 绩效考评:可以将生产线平衡作为员工绩效考评的一项指标。
通过对平衡程度的评估和奖惩机制的建立,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到生产线平衡的工作中。
3. 定期监测:定期对各个工位的生产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生产线平衡与优化生产线平衡与优化是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并且对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生产线平衡与优化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实现最佳的生产线效果。
一、生产线平衡的意义与目标在制造业中,生产线平衡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和资源,确保各个工作岗位的负载相对均衡,从而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生产线平衡的目标包括:1. 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生产资源,避免工作站之间出现瓶颈,减少生产线的空闲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2. 降低生产成本:平衡生产线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包括人力资源的浪费、设备的闲置、材料的过剩等,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生产线平衡,可以确保每个工作站的工作负荷相对均衡,避免某个环节的负荷过重,导致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下降。
二、生产线平衡的关键因素在实现生产线平衡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考虑:1. 工作站之间的关联性:工作站之间的关联性对于生产线平衡至关重要。
必须确保每个工作站之间的工作负载和产能需求相对均衡,以避免出现瓶颈和生产线停滞。
2. 生产线节拍:生产线的节拍是指生产一个产品所需的时间。
必须合理设置生产线的节拍,确保它与每个工作站的工作能力相匹配,以避免过快或过慢的生产速度导致生产线的不平衡。
3.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生产线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根据各个工作站的工作负荷和产能需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以确保每个工作站人力资源的充足和平衡。
4. 设备的稳定性和效率:生产线的设备稳定性和效率对于生产线平衡至关重要。
必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利用,避免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对生产线造成不平衡的影响。
三、生产线优化的方法和策略要实现生产线的优化,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1. 生产线平衡分析:通过对生产线的工作任务、资源配置、生产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找出生产线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生产线优化与平衡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企业对生产线的优化和平衡需求日益迫切。
在这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生产线的高效运行已经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生产线优化与平衡的研究,讨论优化生产线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平衡生产线的策略和实践。
一、生产线优化的重要性1.1 提高生产效率生产线优化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的生产线布局和流程优化,企业可以加速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的输出量,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
优化生产线的同时也能够减少生产线的停机时间,有效提高生产线的利用率,提升企业的产能。
1.2 保障产品质量生产线的优化还能够减少因人为操作或设备故障而引起的产品缺陷,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通过优化生产线并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保证产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3 增加企业灵活性通过优化生产线,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灵活的生产线布局可以使企业能够快速切换生产线产品或调整生产节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减少因需求波动而引起的库存积压和成本浪费。
二、生产线优化的方法和过程2.1 数据收集和分析生产线优化的第一步是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
通过监测和记录生产线的运行情况,如生产周期、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产品质量等数据,可以获取对生产线的全面了解。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找出生产线的瓶颈和问题所在,为后续的优化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2.2 指标设定和目标确定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企业需要设定一些关键的指标和目标,如生产效率提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产品缺陷等。
这些指标和目标应与企业的整体战略和市场需求相匹配,并能够实现可量化的目标追踪。
2.3 流程优化和自动化流程优化是生产线优化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优化生产线的流程,消除无效的操作和步骤,简化和标准化生产过程,可以减少生产线的低效率和资源浪费。
此外,引入自动化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提高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和灵活性。
生产线的平衡及优化方法研究一、概述生产线的平衡与优化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问题之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于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地平衡和优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了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生产线的平衡是指通过对生产线各工序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整,使生产线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生产,并保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而生产线的优化则是在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生产线的布局、设备、工艺、人员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旨在探讨生产线的平衡与优化方法,通过对现有生产线的分析,找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
文章将首先介绍生产线的平衡与优化的重要性,然后分析影响生产线平衡与优化的主要因素,接着探讨生产线的平衡与优化方法,包括工序分析、时间研究、生产线布局优化、设备选型与配置、工艺改进、人员培训等方面。
文章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生产线的平衡与优化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生产线平衡及优化的重要性在制造业中,生产线的平衡与优化是实现高效、低成本生产的关键。
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于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生产线进行平衡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生产线平衡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通过合理安排生产流程、调整工序顺序、优化设备布局等手段,可以使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达到最佳匹配,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闲置时间和浪费。
这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生产线优化对于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生产线,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波动和缺陷,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不仅可以满足客户需求,还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生产线平衡与优化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生产线节拍管理与优化研究
随着现代化生产的高度发展,生产线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效益,而生产线节拍管理更是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保障。
那么,如何对生产线节拍进行优化管理呢?
首先,要充分了解生产线的节拍管理,这是对于生产线进行分析的关键。
生产线是一系列有序的生产作业环节,这些环节之间协调配合,完成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
而节拍则是生产线上各环节的作业时间,包括生产工段时间、传输时间、缓存时间和等待时间。
通过对生产线节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哪些环节存在时间浪费或无效的操作,从而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
其次,生产线节拍管理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
现代化的工业自动化设备可以对生产线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生产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先进的视觉识别设备可以帮助员工检测产品的品质,自动化机器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重复性的工序,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生产线节拍优化措施。
例如,根据产品的特点和需求,对生产线加以优化调整,使得各个环节的作业节奏更加合理;对生产环节进行精益化管理,压缩时间浪费;适时适量地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生产线节拍管理和优化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方案制定。
优化方案应考虑到各环节所有因素,综合考虑工艺技术、设备技术、管理模式等因素,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生产线节拍优化将继续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
制造业车间生产节拍平衡与物流优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制造业中,车间生产节拍的平衡与物流优化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制造业车间生产节拍的平衡问题,并研究如何通过物流优化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文首先将对制造业车间生产节拍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其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梳理当前国内外在车间生产节拍平衡和物流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一套适用于制造业车间的生产节拍平衡与物流优化模型,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验证。
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企业实践指导,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有效的生产管理和物流优化方案。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制造业企业实现生产节拍的平衡和物流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增强。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丰富和完善制造业生产管理理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生产节拍平衡的理论基础生产节拍平衡,又称为生产均衡,是制造业车间生产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精益生产理念,强调通过平衡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具体来说,生产节拍平衡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方面:节拍时间的确定:节拍时间,也称为Takt Time,是指为满足客户需求,车间必须完成一个产品的时间间隔。
它是生产平衡的基础,通过计算客户需求与生产能力的匹配,确定每个生产环节的标准作业时间。
价值流分析: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增值和非增值活动的总和。
通过价值流分析,可以识别出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环节,为生产平衡提供优化方向。
生产流程设计:生产流程设计是实现生产平衡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流程设计,可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减少等待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均衡调度: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生产进度进行实时调度,确保生产按照计划进行。
制造工艺中的生产线平衡与优化制造工艺中的生产线平衡与优化是制造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它涉及到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等一系列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每一个制造企业都在不断探索如何通过优化生产线来实现更好的产能利用和更高的质量水平。
因此,研究制造工艺中的生产线平衡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生产线平衡与优化是指根据产品的生产需求和生产工艺特点,合理安排生产线上各个工序的任务和资源配置,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而要实现生产线平衡与优化,首先要对生产线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
生产线的规划和布局要考虑到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工序之间的依赖关系、物料的流动路径等因素,从而确保生产线的整体流程畅通无阻。
除了规划和布局外,生产线的平衡也至关重要。
生产线的平衡是指在不同工序之间实现生产量的均衡分配,避免因为某一个工序生产能力不足而导致整条生产线的效率下降。
为了实现生产线的平衡,可以采取合理的任务分配和资源调配措施,确保每个工序的生产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高整条生产线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生产线平衡的基础上,优化生产线也是制造企业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生产线的优化是指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为了实现生产线的优化,制造企业可以借助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周期和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在实际生产中,要实现生产线的平衡与优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制造企业需要全面了解生产工艺的特点和产品的生产需求,找准生产线上的瓶颈和问题所在。
其次,制造企业需要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最后,制造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和调度方案,合理分配生产任务,确保生产线的稳定运行。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制造工艺中的生产线平衡与优化是制造企业追求高效、低成本、高质量生产的重要手段。
汽车零件生产中的生产线平衡与优化在汽车制造业中,生产线平衡与优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生产线进行合理的平衡与优化,汽车零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本文将重点探讨汽车零件生产中的生产线平衡与优化的方法和策略。
一、生产线平衡的概念与意义生产线平衡指的是在制造过程中,通过对生产任务的合理调度和分配,使得生产线上各工位的工作负荷基本相等,达到生产效率最大化的目的。
生产线平衡的最终目标是使得整个生产过程高效、顺畅,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生产线平衡的意义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线上的空闲时间和停机时间,提高零件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避免某些工位的负荷过重或过轻,从而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二、生产线平衡的方法与策略1. 工序合理排布:根据不同的工序特点和零件性质,合理确定工序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安排。
同时,需要确保每个工序的生产周期相对均匀,以便减少工位之间的等待时间和生产线的空闲时间。
2. 工位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对于不同的工位,需要培训和提升工人的操作技能和工作效率,保证工位的运作水平达到最佳状态。
这将有助于减少工位的生产时间,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率。
3. 装备设施升级:生产线平衡与优化中,装备设施的升级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引进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生产线优化的概念与意义生产线优化是在生产线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调整,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生产线优化的关键在于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
生产线优化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过优化调整手段,使得生产线上的每个环节都达到最佳状态。
通过合理的优化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和质量稳定性,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生产线优化的方法与策略1. 流程再造: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瓶颈和问题,进行流程再造和调整,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耗时操作。
生产管理制度中的生产线平衡与产能调度优化方法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生产线平衡与产能调度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生产线平衡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合理安排各个工序的生产能力,以达到最优化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而产能调度则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的变化,灵活调整生产线的产能,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生产线平衡与产能调度的优化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一、生产线平衡的优化方法1. 产品流程分析在进行生产线平衡之前,首先需要对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对产品的每个工序进行测时,可以了解每个工序所需的时间和资源,并确定生产线上的瓶颈环节。
在分析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到产品的不同型号和规格,以确保生产线的平衡性。
2. 任务分配与调整根据产品流程分析的结果,可以对生产线上的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调整。
对于瓶颈环节,可以考虑增加工人数量或者引入自动化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其他工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任务的调整,以确保每个工序的工作量相对平衡。
3. 进度控制与监测在生产线平衡的过程中,需要对生产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测。
可以借助生产管理软件或者生产调度系统,实时监测生产进度,并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通过对生产进度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生产线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二、产能调度的优化方法1. 市场需求预测产能调度的前提是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
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市场的需求趋势和变化规律,以便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同时,还可以与销售部门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制定生产计划,以确保生产线的产能与市场需求的匹配。
2. 资源优化配置在进行产能调度时,需要合理配置生产线上的资源。
可以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生产线的产能。
对于高需求产品,可以增加生产线的产能;对于低需求产品,可以减少生产线的产能,以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还可以优化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3. 生产计划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工业工程中的生产线平衡与流程优化在现代制造业中,生产线平衡与流程优化是工业工程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生产线的平衡和流程的优化,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工业工程中生产线平衡与流程优化的方法和实践。
一、生产线平衡的概念与意义生产线平衡是指在保证生产线各工序间的协调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前提下,根据生产需求分配各工序的工作量,使生产线各工序的工作负荷相对均衡。
生产线平衡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生产线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生产线平衡在工业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产线平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分配各工序的工作负荷,可以避免某些工序过于繁忙,而其他工序却空闲的情况,从而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
其次,生产线平衡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生产线平衡可以减少工人的等待时间和机器的空闲时间,进而降低劳动力和机器的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生产线平衡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合理分配工序的工作负荷,可以减少工人的疲劳程度,提高工序操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二、生产线平衡的方法与实践生产线平衡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来实现。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生产线平衡的方法与实践。
1. 流程分析法流程分析法是通过对生产线的各工序进行详细的测量和分析,从而找出生产线的瓶颈工序和不平衡因素,进而通过调整工序的工作负荷和工序之间的关系,实现生产线的平衡。
流程分析法主要包括流程图绘制、工序时间测量、瓶颈工序分析等步骤。
2. 动态调度法动态调度法是通过实时监控生产线的生产情况,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在不同工序之间调整工作负荷,以达到生产线的平衡。
动态调度法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的实时调整、工序的实时变动等。
3. 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是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生产线的自动调整和平衡。
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包括PLC控制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等。
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生产线的实时监控和优化调整,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和效率。
变为更具普遍适用性的式(15)。
对称度f d =EK ≈D a (|b |+|a |)+2|b |hD a +h(15)图6轮毂孔双键键槽对称度误差分析与计算示意图之21.Ⅰ号量块2.Ⅱ号量块3.工件3结语(1)本文论述了在使用通用计量器具的条件下检验轮毂孔双键键槽对称度误差的方法,并给出了2种情况下计算其对称度误差值的理论公式,在工程实践中这2个公式对此类零件的相关检测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测量方法推导时忽略了键槽长度方向的位置误差对对称度误差的影响,这是因为此种误差易被工艺控制,一般来说误差值极小。
如要考虑键长方向的误差,应在键的全长方向上测取最大的b max 和a max ,并选择上述合适的公式来进行计算;(3)本方法在测量开始阶段,必须调整、找平工件的键槽中心平面,较耗费时间,也需要一定的技能,所以一般较适合首检或小批生产的场合。
参考文献:[1]全国产品尺寸和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 1958-2004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2]徐艳峰.双键对称度误差的测量分析[J ].机械工艺师,1997(10):27.[3]徐金星.轴(孔)对称布置双键槽对称度误差的分析和测量[J ].上海计量测试,1996(6):35-37.[4]弓立明.轧辊双键槽对称度的测量[J ].工具技术,2003(9):61.[5]赵小明,张武坤.双键对称度误差的测量与计算[J ].现代制造工程,2005(2):107-108.[6]刘庆胜,赵文广.国家标准中的轴键槽对称度误差计算公式的推导[J ].工具技术,2008(11):107-109.作者简介:赵小明(1969-),河北沧州人,讲师,毕业于江南大学(无锡轻工业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现从事机械设计、制造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电子信箱:zxmzwk@.责任编辑:于秀文收稿日期:2010-12-17煤矿机械Coal Mine MachineryVol.32No.07Jul.2011第32卷第07期2011年07月≈≈≈≈≈≈≈≈≈≈≈≈≈≈≈≈≈≈≈≈≈≈≈≈≈≈≈≈≈≈≈≈≈≈≈≈≈≈≈≈≈≈≈≈≈1飞轮生产线现状分析飞轮是一种典型机械产品,采用传统流水线方式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工序:车锥孔、铣轮毂小端面、铣槽、拉键槽、钻孔、攻丝、装配、烘干固化、车外圆、动平衡测量、锥孔精整、总检。
通过对某飞轮生产车间现场的充分调研,发现该车间存在以下问题而导致运输效率低,物流成本高,严重影响生产的均衡和精益生产管理方式的运用。
(1)设备布局、作业线路不合理,导致物料搬运量大;(2)物料、半成品、杂物、工具等乱堆乱放,局部地方油污遍地;(3)搬运设备选择不合理,导致员工劳动强度增大;(4)员工的纪律意识不强,工作期间怠工现象严重;飞轮生产线生产节拍平衡与车间物流优化研究*贾秋红,肖燕,龚玉洁,周康渠,敖希琴(重庆理工大学,重庆400050)摘要:研究了某飞轮生产线生产节拍平衡与车间物流优化问题。
运用生产节拍平衡方法和物流优化的主要原则改进生产线和优化车间物流。
通过对改善前后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可看出改善后工序路线合理、劳动力数量减少,搬运距离缩短、大大提高了车间的生产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飞轮生产线;生产节拍平衡;车间物流优化中图分类号:TH13;TP391.7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0794(2011)07-0113-03Research on Production Cycle Balance of Flywheel Production Line andWorkshop Logistics OptimizationJIA Qiu-hong ,XIAO Yan ,GONG Yu-jie ,ZHOU Kang-qu ,AO Xi-qin(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ongqing 400050,China)Abstract:T he balance problems of cycle time of a flywheel production line and logistics optimization of production workshop are studied.Based on the balance method of production cycle time and main principles of logistics optimization,the production line is improved and workshop logistics is paring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optimiz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process routes is reasonable,the number of labor are reduced,the handling distance is shorten,the efficiency of workshop i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effect is obvious.Key words:flywheel production line;production cycle time;workshop logistics optimization *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资助(CSTC,2009AB2051)123Rh N aGHOKD MPE bF l 2l 1(5)车间空间狭窄,采光效果、通风效果都不好,搬运过程中会带来不便,也会影响员工的工作心理;(6)生产线上每道工序作业进度差距大,存在瓶颈环节,生产节拍不平衡,从而制约了产量。
对飞轮生产线每道工序进行秒表测时,得到观测时间,计算标准时间,即标准时间T=观测时间×评定系数×(1+宽放率)(1)设评定系数为1.1,宽放率为0.1,则可计算出标准时间。
生产线平衡率BR=ni=1ΣT i/(m×C.T)×100%=54.38%(2)式中 C.T———生产线中作业时间最长工序的作业周期C.T=Tmax=121s;m———人或机器的数目,m=12。
生产线不平衡所损失的时间T s=ni=1Σ(T max-T i)=662.4s(3)人均产量=60×60/(121×12)=2.48件/h可看出,损失时间较多,人均产量和生产平衡率较低,通常认为生产线平衡率为70%~85%时,对生产线的控制基本是在科学管理原则下进行的,而企业要想实现精益生产提高竞争力,生产线平衡率必须提高到85%以上,因此有必要对该生产线进行分析改善。
2飞轮生产线的改善与优化2.1生产线生产节拍平衡改善根据生产节拍平衡的方法对飞轮生产线瓶颈环节做出改善:(1)对工作量太大、严重缺乏操作人员的工序,如工序2铣小端面、工序4拉槽、工序10动平衡测量3道工序,可直接增加操作人员,将车间物流优化后节约下的搬运工人派往这3处瓶颈工序,每道工序分别增加1名操作人员,由多人分摊原来的工作量,就可直接消除原有的瓶颈;(2)合并相关工序,重新排布生产工序,相对来讲在作业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容易拉平衡。
由于工序9车外圆共有4人分别操作4台车床,空闲时间较多,因此可以撤下2台车床,将2位员工派去装配环节,另外从工序3铣磁钢槽中抽调1名员工到装配环节,这样既节省了2台车床的消耗,又提高了装配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整条生产线的平衡率;(3)对现在的瓶颈工序8烘干、工序11锥孔精整进行作业改善,作业改善的方法,可参照程序分析、双手操作分析以及动素分析等IE方法与手段。
由于操作方法的不同所消耗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对瓶颈工序的作业方法进行改善,可以缩短作业时间,进而达到生产节拍的平衡,改善后将作业时间由68.6s、60.5s降为55s、50s。
按以上方法操作后,得到改善后的各工序作业标准时间,表1为改善前后作业标准时间。
根据式(2)和式(3)得到此时的生产平衡率为85.4%,损失时间为100.8s,每小时人均产量为5.22件。
表1各工序改善前后作业标准时间经过改善,生产平衡率可达到85%,损失时间大大减少,人均产量显著提高,基本达到了精益生产的要求。
2.2车间物流优化按照物流优化的主要原则,还可从几方面对该车间物流进行优化:(1)在车外圆工序处与钻床之间设置一个单独的装配房间,房间环境保持清洁,不仅改善了装配作业的环境,而且缩短了物料搬运的距离;(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相邻工序机床之间的距离设置为最短,以减少运输量与搬运量。
搬运距离较远的2道工序之间考虑采用机械搬运设备,如连续运输机、叉车等;(3)在搬运过程中,员工直接将飞轮置于搬运小车中,效率低且可能对零部件造成损坏,对员工的安全也不利。
因此应采用托盘或料箱搬运,并符合集装单元和标准化原则,以便提高搬运效率,提高物料活性系数和搬运质量,提高搬运系统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4)适当扩大员工的作业空间,并将工作区域合理布置,使操作者最省力、最安全、最高效地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疲劳;(5)飞轮车间的物流系统是该厂生产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它的结构、功能、目标要与管理目标一致。
因此,既要重视单一物流环节的合理化,又要重视物流系统的合理化;为了缩短搬运距离,尽量降低机床之间的距离,但是又要保证员工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舒适的工作。
这就需要运用系统的思想,考虑整体效益进行改善。
通过以上措施对飞轮生产车间改善后,可得到改善前后对比的流程程序表,如表2所示。
第32卷第07期Vol.32No.07飞轮生产线生产节拍平衡与车间物流优化研究———贾秋红,等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车锥孔铣小端面铣磁钢槽拉槽钻孔攻丝装配烘干车外圆动平衡测量锥孔精整总检15060857075802001709095503541312223411137.58028.37037.54010056.722.595503545.496.834.284.745.448.412168.627.211560.542.415080857075802001709095503542222253221137.54042.53537.5404056.74547.5503545.448.451.442.445.448.448.45554.557.55042.4工序号工序名称作业时间t/s人数观测时间t/s标准时间ti/s作业时间t/s人数观测时间t/s标准时间Ti/s改善前改善后表2改善前后的流程程序图显而易见,车间布局更加合理,物流量大大减少,工作量大幅减少,物料搬运人员从11人减少到2人,劳动力总人数节约6人,搬运距离从40m 减少到26m ,搬运时间从220s 减少到105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