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在肾病中的正确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118.00 KB
- 文档页数:2
黄芪的利作用及其对肾脏健康的保护黄芪是一种传统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多种保健和治疗作用,尤其对肾脏健康的保护效果显著。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芪的利作用及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一、黄芪的利作用黄芪,又名黄精,属于豆科植物,是中药中的常用草药之一。
黄芪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尤其以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系统、抗氧化等作用而闻名。
1. 增强免疫力黄芪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例如多糖、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等。
这些活性物质能够刺激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黄芪还可以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促进免疫细胞的生成,增强免疫系统对各种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2. 调节内分泌系统黄芪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激活内分泌系统的作用,特别是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黄芪可以帮助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促进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从而改善机体的整体功能。
3. 抗氧化作用黄芪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这些化合物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黄芪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对抗衰老过程,减少慢性疾病的风险。
二、黄芪对肾脏健康的保护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对维持体内平衡和排除废物具有关键作用。
黄芪作为一味具有保健作用的中草药,在肾脏健康方面也有着显著的保护作用。
1. 保护肾小球肾小球是肾脏的重要结构之一,其功能失调会导致肾脏疾病的发生。
黄芪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肾小球的损伤,并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
黄芪还可以调节肾小球的通透性,维持肾小球的正常功能。
2. 促进尿液排泄黄芪能够促进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增加尿液中废物和毒素的排出量。
这对于预防结石和尿路感染等肾脏疾病非常有益。
黄芪还具有利尿、排毒的功效,可以帮助肾脏更好地完成排泄功能。
3. 抗肾脏氧化应激肾脏受到氧化应激的损伤是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黄芪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肾脏的氧化应激,保护肾脏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伤害,防止肾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黄芪的功效作用与主治功能及吃法黄芪,这一味在中医药领域备受推崇的药材,有着诸多神奇的功效、作用和主治功能,而且吃法多样。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聊聊黄芪的那些事儿。
先来说说黄芪的功效作用。
黄芪最为人称道的一点,就是它具有补气升阳的作用。
对于那些平日里总是感觉气短乏力、精神不振的人来说,黄芪就像是一位贴心的“能量补给员”,能够补充人体的正气,让人重新焕发活力。
它还能固表止汗,像是有些人稍微活动一下就大汗淋漓,或者晚上睡觉时总是出虚汗,黄芪就能发挥作用,帮助收敛汗液,稳定体表的卫气。
黄芪也有着利水消肿的本事。
如果身体出现了水肿,比如肾脏功能不好导致的下肢水肿,或者是心脏问题引起的全身性水肿,黄芪都可以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减轻水肿的症状。
而且,黄芪还能托疮生肌。
对于那些皮肤上有疮疡久不愈合,或者伤口恢复缓慢的情况,黄芪能够提供营养和能量,促进伤口的愈合和肌肉的生长。
在主治功能方面,黄芪对于脾气虚证有着显著的疗效。
如果你经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容易腹胀腹泻,这可能就是脾气虚的表现。
黄芪可以健脾益气,改善脾胃的功能,让你的消化吸收重新走上正轨。
黄芪还能用于治疗肺气虚证。
像总是咳嗽无力、气短喘促、容易感冒的人,就是肺气不足的典型。
黄芪能够补肺气,增强肺部的功能,提高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
对于气血亏虚证,黄芪也是一把好手。
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这些气血不足的症状,都可以通过黄芪来进行调理。
它能促进气血的生成和运行,让身体的气血重新充盈起来。
那么,黄芪怎么吃呢?这可有不少讲究。
最简单常见的就是泡水喝。
取适量的黄芪片,用开水冲泡,闷上一会儿,就可以当茶饮用。
这种方法方便快捷,适合日常保健。
如果想要效果更好一些,可以用黄芪来煮粥。
将黄芪洗净切片,和大米一起煮成粥。
这样煮出来的粥不仅营养丰富,还能让黄芪的药效充分融入到粥中,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煲汤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黄芪乌鸡汤,把黄芪和乌鸡一起炖煮,味道鲜美,还能滋补身体。
中药黄芪在肾病综合征中有何应用【摘要】黄芪肾病综合征水肿虚劳腰痛综研究进展1临床观察1.1黄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为黄芪提取物的灭菌水溶液,每ml相当于黄芪生药2g。
耿晓剑等[1~2]在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结果黄芪治疗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升高和24h尿蛋白降低水平均明显优于激素对照组。
宁芳等[3]应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辅助治疗ns,结果合并感染的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对照组降低。
于力等[4]用黄芪注射液配合强的松治疗ns,患者水肿、蛋白尿、血液生化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激素对照组。
邓颖等[5]应用黄芪注射液配合强的松治疗ns,黄芪组水肿消退时间、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浆白蛋白、血脂等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仅给予常规激素和对症治疗的对照组。
1.2黄芪当归合剂阎晓勇等[6]采用黄芪当归合剂(黄芪40g、当归20g)辅以五联疗法(泼尼松、潘生丁、卡托普利、环磷酰胺、肝素)治疗难治性ns 51例,结果完全缓解9例,显著缓解7例,总有效率为84.3%,且完全缓解者追踪1年~3年未见复发。
赵学兰等[7]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当归各30 g,结果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5.6%和8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9%和59.4%;且复发率仅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
刘智等[8]采用常规治疗加黄芪15g,当归12g水煎服,结果治疗组血浆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病人生活质量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但尿蛋白缓解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张承英等[9]采用黄芪50g,白术15g,茯苓10g,当归20g,陈皮10g,甘草5g水煎服,配合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血浆白蛋白、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但两组24h尿蛋白定量无显著差异。
1.3其他剂型张国华等[10]在强的松基础上加用黄芪口服液,结果治疗组血清igg、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疗程亦明显缩短。
黄芪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探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指由于长期高血糖对肾脏造成的损害,其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蛋白尿和肾功能逐渐减退。
目前,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和预防显得十分迫切。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中医药材中的常用药物之一。
黄芪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早在古代就被用来治疗疲乏无力、脾虚食欲不振等症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黄芪还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效果,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慢性疾病的治疗中。
而且,还有研究发现黄芪对糖尿病和其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文将探究黄芪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择已在糖尿病模型建立完成的大鼠进行实验。
2. 实验药物:黄芪提取物。
3. 分组: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组。
4. 实验操作:(1) 对照组:正常饲养,不做其他处理。
(2) 模型组:应用适当方法使大鼠建立糖尿病模型。
(3) 黄芪组:给予黄芪提取物,观察其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5. 实验指标:观察大鼠肾脏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
实验结果1. 形态学变化: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肾脏出现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等明显变化,而黄芪组大鼠的肾脏病变程度较轻。
2. 生化指标: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讨论1. 黄芪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黄芪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等病变,同时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
2. 机制探讨:这一保护作用可能和黄芪中所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有关,比如黄芪中的黄酮类、皂苷类等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等生物活性。
黄芪的十大功用黄芪的十大功用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为医家喜用之良药。
《汤液本草》谓其“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
《本草求真》称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芪之称”。
本文就多年运用黄芪之经验概述如下:1.益气活血除胸痹黄芪补肺气行血脉,善温胸中大气下陷,用治胸阳不振,气血痹阻之胸痹证,常配丹参、赤芍、红花、川芎、葛根等,黄芪用量倍于活血化瘀之品,其意在通,既大气一转,其痹乃通,特别是对胸痹证见舌胖嫩边尖齿痕者,尤为特效。
曾治权某,女,58岁,患冠心病多年,心悸胸闷,时发剌痛,遇劳累及情绪剌激则发,每发均需住院治疗。
查舌淡胖,舌底络脉青粗,脉涩迟,辨证为气虚血瘀之胸痹病,气虚为因,血瘀为果,治当益气活血,温通心脉,以黄芪50g,配丹参、党参、川芎、苏木、降香、桂枝、附片、郁金等,加减服药二月,诸症缓解,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继配为丸剂巩固疗效。
2.补气通络治偏瘫黄芪为补气药之最,气行则血行,故能推动瘀血的运行和消散,对中风气虚血滞,类中风瘀阻的半身不遂,肢体麻本,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常重用黄芪配蜈蚣、地龙、水蛭、全蝎、鸡血藤、当归、威灵仙、桃仁、红花等,经治多例,均收良效。
3.甘温除热拯肺痨黄芪入肺补气,入表实卫,《本草逢原》称:“能补五脏诸虚……泻阴火,去肺热。
”曾治一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患者,男,24岁,半年来一直发热不退,高热无定期,体温波动在38℃~40℃之间,见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自汗盗汗,倦怠咳嗽,咳声不畅,食少便溏,机体消瘦,体重比病前下降11kg,舌淡红边尖齿痕。
脉细弱而数,遍服滋阴降火、清热润肺中药百余剂,西药抗痨治疗二月余,发热一直未退,患者及家属已失去治疗信心。
余诊后,再三思之,此脉虽细数但无力,机体消瘦但面色苍白,高热为无定时,而非午后潮热,又无五心烦热等阴虚火旺之征象,当属气虚无疑,当忆李克绍教授以黄芪退痨热之经验,处以补中益气汤加鳖甲、秦艽,重用黄芪50g,服药七剂,体温开始下降,最高在38℃,纳开,患者信心大增,继服十四剂而热退,稍事加减,配合西药抗痨,治疗三个月,胸片示两肺病灶明显吸收,体重恢复。
黄芪乃治疗慢性肾炎之要药黄芪粥调治慢性肾炎黄芪是一味常用补气药,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黄芪煮粥荐春盘”之句。
说明早在宋代,黄芪粥即在民间流传食用了。
用黄芪煮粥服食,既可养生,又有一定疗疾作用。
这也反映了中医“医食同源”的道理。
清代医著《冷庐医话》中记载过一则黄芪粥治水肿病案:王某患肿胀病,自顶至踵,大倍于常,气喘声嘶,二便不能,生命垂危,求医于海宁许珊林。
许氏取生黄芪120克,糯米30克,煎粥一大碗,令病家用小匙频频送服。
不久,患者喘平便通,全身浮肿消而痊愈。
受黄芪粥能消肿的启发,现代名医岳美中采用黄芪粥治疗慢性肾炎而取得很好疗效。
他在原方的础基上组方:生黄芪30克,生苡仁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为末)9克,金橘饼2枚,糯米30克。
先以水600毫升,煮黄芪20分钟,捞去渣,次入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再次入鸡内金、糯米,煮熟成粥,食用。
分两次服完,食后服金橘饼一枚,每日1剂。
结果证明,此方对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残余的浮肿,疗效较佳,对消除尿蛋白亦有效。
不过,黄芪粥对肾阳虚、肾气衰弱之水肿最为适宜,但肾阴虚者不宜用。
古人认为,黄芪有“利水”作用,而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中等剂量的黄芪煎剂能使大鼠、狗产生显著利尿作用,其利尿效果与双氢氯噻嗪相近,但比后者利尿作用持续时间更长,且无耐受性。
由于黄芪具有调节免疫、增强造血、强心、降血糖等作用,其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近年来,黄芪(或以黄芪为主药)常被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衰、糖尿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胃溃汤等慢性疾病,临床证明其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文章来源:家庭医生报作者:黄芪配地龙治慢性肾炎慢性肾炎在中医属水气病范畴,以耗损精血,伤及肾气为其共性。
肾气不足则气化无权,关门不利,水湿潴留,故气病水亦病;气虚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络脉瘀滞,血不利亦可病水。
气、水、血三者互相影响,而以气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多年来,朱老致力于“慢肾”治疗的研究,确认益气化瘀为行之有效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