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类方的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25
【转载】《张仲景50味药证》笔记麻黄
麻黄
一、应用:
1.麻黄多用于无汗证,而与石膏同用时,则不必拘于无汗一证。
麻黄配石膏能调节发汗的强弱。
石膏量大于麻黄,则不发汗而退肿。
麻黄量大于石膏则重在发汗。
2.麻黄配黄芪:主治关节疼痛、汗出身重而肿者。
3.黄肿,是仲景使用麻黄的客观指征。
黄肿者的咳喘,麻黄最为适宜。
4.仲景使用大剂量麻黄强调脉象,如大青龙汤证的脉象为浮紧。
浮紧即有力,是患者心肺功能较好的一种反映。
5.配伍桂枝的麻黄剂应该是较为安全的,尤其是桂枝量大于麻黄的处方。
麻黄汤是比较安全的发汗剂。
6.麻黄6g,附子10g,细辛6g。
是温性止痛兴奋剂,治疗腰痛效果最好。
但以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脱出为适宜。
麻黄量在10g以上,芍药量在30g以上,服用以且须避风,服第一服时常常会周身出汗,腰痛随之减轻,以后再服就不一定会出汗,有效才常常三五剂内见效。
笔者经验,本方加大姜、甘草、大枣等,使用更安全,汤液的口感也较好。
二、用量
1.麻黄的用量有多个阶段:
2.麻黄的中毒量为30-45g。
仲景用麻黄多先煎去上沫。
麻黄配伍方案及应用禁忌麻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具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功效。
麻黄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发热等症状,但在使用麻黄时需要注意其配伍方案和应用禁忌,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一、麻黄的配伍方案1. 麻黄与桂枝:麻黄与桂枝配伍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桂枝温通经络,两者配伍能够协同作用,加强药效。
2. 麻黄与杏仁:麻黄与杏仁配伍常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杏仁能够润肺化痰,两者配伍能够缓解咳嗽症状。
3. 麻黄与石膏:麻黄与石膏配伍常用于治疗高热发热,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石膏能够清热解毒,两者配伍能够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4. 麻黄与甘草:麻黄与甘草配伍常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具有镇痛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甘草能够调和药性,两者配伍能够缓解头痛症状。
二、麻黄的应用禁忌1. 孕妇禁用:麻黄具有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容易导致流产或早产,因此孕妇禁用麻黄。
2. 心脏病患者禁用: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容易导致心悸、心动过速等症状,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使用麻黄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心脏病患者禁用麻黄。
3. 高血压患者禁用:麻黄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使用麻黄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禁用麻黄。
4. 服用感冒药物禁用:麻黄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而感冒药物中常含有退热成分,两者合用可能会导致药效相互抵消,影响疗效,因此在服用感冒药物期间禁用麻黄。
5. 过敏体质禁用:个别人群对麻黄过敏,使用麻黄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因此过敏体质者禁用麻黄。
总结起来,麻黄在配伍方案上常与桂枝、杏仁、石膏、甘草等药物配伍使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然而,在使用麻黄时需要注意其应用禁忌,包括孕妇、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服用感冒药物者以及过敏体质者禁用麻黄。
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学经方,是需要经验共享的。
所以,笔者一直主张大家有经验要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样才能不断地共同提高。
下面介绍一些笔者的临床相关经验,还有一些笔者收集到的资料,主题是谈一谈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
大家都是临床工作者,其中不乏临床高手,在麻黄的应用方面或许都有各自独到的经验,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麻黄方的重视。
o关于麻黄麻黄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发汗药、平喘药、利水消肿药,同时也是一种兴奋剂。
大家知道,冰毒主要来源于麻黄,是从麻黄素里面提取的。
在经方中,麻黄方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伤寒论》里面含麻黄方有14张,《金匮要略》里有13张,像其中的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都是经方中的重要方剂。
麻黄这味药,大家确实都很害怕用,尤其我们江苏苏州这一带,用麻黄非常小心,不敢多用。
记得笔者学医的时候,老师也反复强调,麻黄不能过量,用五分、八分,用一钱。
还有人不敢用麻黄,只是用麻黄水来煎煮浸泡大豆黄卷来代替麻黄使用。
因为临床上确实有用麻黄以后导致虚脱的病例。
清人许仲元《三异笔谈》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个五岁的孩子,生肺风,一开始先用麻黄三分没有效果,然后加量到五分,五分又不行,到第三诊他用七分。
这个七分麻黄下去以后,这个小孩额汗如珠,脉已脱矣,结果赶快用人参、五味子、牡蛎、龙骨来救脱。
后来,一查原来用的药,原来前面两诊用的麻黄都是假麻黄,第三回才是真麻黄,真麻黄七分就已经过重了。
这个医话提示真麻黄发汗确实非常厉害。
清代陆定圃著的《冷庐医话》也记载当时有个医生,看了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非常喜欢,奉为秘本。
他见许叔微擅用麻黄汤,他也学着用。
一个女子热病无汗,他就用麻黄汤,结果病人汗出不止,最后人死了。
在美国,麻黄是禁用的。
为什么呢?20个世纪80、90年代的美国,麻黄是作为减肥药被广泛使用的。
美国的胖子非常多,减肥在美国是一大行业,他们用麻黄减肥,但是没有按照中医使用麻黄的指征来使用,结果出了问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麻黄方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对麻黄方这种中药方剂也是一样,需要先对它进行很好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对麻黄方这种中药方剂也是一样,需要先对它进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处方】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功能主治】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主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赵炳南方
【处方】麻黄1钱,杏仁1钱半,干姜皮1钱,浮萍1钱,白鲜皮5钱,陈皮3钱,丹皮3钱,白僵蚕3钱,丹参5钱。
【功能主治】开腠理,和血止痒。
主慢性荨麻疹。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看了上面关于麻黄方这种中药方剂的简单介绍,我们知道如果坚持运用方剂的形式进行治疗,对于有些疾病来说是可以痊愈的。
大家不妨试试看。
生活常识分享。
⿇黄类⽅⼀、⿇黄类⽅⼀、⿇黄类⽅⽤于⿇黄体质:⿊(⾯⿊)、壮、实(壮实),像李逵那样的⾯貌。
⼆、⼀般要求⽆汗⽤⿇黄类⽅,但也不是绝对的,⿇黄与⽯膏结合的⿇杏⽯⽢汤可以治疗⾼热,咳喘,多汗等症状;越婢汤治疗风⽔⽔肿伴有汗出等症。
三、⿇黄类⽅⼀般多⽤于太阳病或是少阴病,有时也运⽤于其他病中,⿇黄可以透太阳表实伏邪或是太少伏邪。
四、运⽤⿇黄⼀般以⽣⿇黄为主,以陈⿇黄最好(颜⾊暗、淡黄,新⿇黄偏鲜绿)。
久置⿇黄可让⿇黄的头昏、兴奋的副作⽤减⼩。
中药“六陈”指陈⽪、半夏、枳壳、⿇黄、狼毒、吴茱萸这六种药物陈久放置后使⽤效果会更好。
五、陈⿇黄12克或是15克以上,必须先煎煮五分钟后倒掉⽔,留药渣⼊药,即先煮去沫,⽬的就是减少头昏等副作⽤,便于⼤剂量使⽤⿇黄,新⿇黄更要先煮,剂量⽐陈⿇黄药量⼩点。
六、⿇黄体质:患者体格粗壮,⾯⾊黄暗,⽪肤粗糙,恶寒喜热,易于着凉,着凉后多肌⾁酸痛,⽆汗发热;易于⿐塞、⽓喘;易于浮肿,⼩便少,⼝渴⽽饮⽔不多。
⾝体沉重,反应不敏感。
咽喉多不红,⾆体较胖,苔⽩较厚,脉浮有⼒,紧或沉紧。
多见于体格壮实的中青年和体⼒劳动者。
呼吸道疾病、⾻关节痛、寒冷、疲劳等常是这种体质患病的主要诱因。
⿇黄体质是适合较⼤剂量服⽤⿇黄以及安全使⽤⿇黄及⿇黄类⽅的⼀种体质类型。
代表⽅为⿇黄汤、⿇黄附⼦细⾟汤、葛根汤等。
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寒⽓郁表,或寒湿滞留经络之间,或表⾥俱实。
七、⿇黄剂对于表实伏邪很好,哪怕⽆明显的外感证(流⿐涕,喷嚏等等),只要表现为⽆汗的实证状态的伏邪,都可运⽤含有⿇黄的⽅剂。
⽐如⾯瘫,中风,以及顽固的⽔肿。
⼋、辨证要点:⽆汗,脉浮紧,⼝中和,全⾝酸痛,发热轻恶寒重,或咳嗽,或是四肢疼痛。
1、⿇黄汤⼀、条⽂字眼:头疼发热,⾝疼腰疼,⾻节疼痛,恶风⽆汗⽽喘,病在表,脉浮⽽数。
⼆、组成:⿇黄三两,桂枝⼆两,炙⽢草⼀两,杏仁七⼗个(去⽪尖,⾮药⽤部位)。
上四味,以⽔九升,先煮⿇黄,减⼆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升半,去滓,温服⼋合,覆取微汗,不需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 犆犎犐犖犃 犛犖犃犜犝犚犗犘犃犜犎犢,犕犪狉 2024,犞狅犾 32犖狅 5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第2轮建设项目:齐鲁伤寒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XSLP2013 35)通信作者:孙丰雷,E mail:2531332880@qq.com第一作者:陈瑜,E mail:1002506887@qq.com《伤寒论》麻黄类方验案3则※陈瑜1孙丰雷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2.山东省中医院,山东济南250000)【摘要】 麻黄类方多出自《伤寒论》,是经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主治太阳伤寒的麻黄汤加减化裁而来,临床广泛用于内、外、妇、儿诸证。
该文介绍3例麻黄类方验案以供分享。
【关键词】 《伤寒论》;麻黄类方;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升麻汤中图分类号:R249.2 文献标识码:B 犇犗犐:10.19621/j.cnki.11 3555/r.2024.0521麻黄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主治太阳伤寒,为八法中“汗”法的代表方剂。
麻黄类方是在麻黄汤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的方剂,仅在《伤寒论》中提到的麻黄类方就有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升麻汤。
古今诸多医家擅用麻黄类方,个案、验案报道层出不穷。
笔者灵活运用《伤寒论》中麻黄类方治疗内科杂病,收效甚佳。
1 大青龙汤治疗高热后四肢多发皮疹患者,男,28岁,2021年6月25日初诊。
主诉:高热后四肢多发皮疹12d。
现病史:患者自述12d前因农忙大汗出,复又冲凉饮冷后突发高热,四肢出现多处皮疹,2021年6月17日就诊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于呼吸内科住院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免疫球蛋白E(IgE)等无明显异常;炎症4项: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692.2mg/L,C反应蛋白(CRP)123.3mg/L,降钙素原(PCT)0.166ng/mL,白细胞介素 6(IL 6)39.84pg/mL。
麻黄的中医验方和用法核心提示:麻黄的中医验方和用法麻黄的主要功用有四: 1. 发汗解表 2. 宣肺平喘 3. 利水消肿 4. 散阴疽,消症结。
由于临床上最常用为辛温发汗药,所以一般都归在发散风寒药中。
……麻黄的主要功用有四:1. 发汗解表2. 宣肺平喘3. 利水消肿4. 散阴疽,消症结。
由于临床上最常用为辛温发汗药,所以一般都归在发散风寒药中。
麻黄除了辛温发汗、解表散寒以外,并有明显的宣肺平喘作用。
凡是风寒外侵、毛窍束闭而致肺气不得宣通的外感喘咳,都可用麻黄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
即使是表证已解,但仍喘咳的,还可以继续用麻黄治疗,这时可改用炙麻黄。
生麻黄发汗解表的效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的效果较好。
用麻黄治疗喘咳,最好配上杏仁。
麻黄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杏仁降气化痰以平喘止咳,麻黄性刚烈,杏仁性柔润,二药合用,可以增强平喘止咳的效果,所以临床上有“麻黄以杏仁为臂助”的说法。
喘咳的病人,如出现肺热的证候(痰黄稠、喉燥咽干、口鼻气热、遇热则喘咳加重、苔黄、脉数等),则需加入生石膏,或黄芩、知母等,以清肺热而平喘。
常用的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可资参考。
麻黄除了解表平喘之外,还可以用它行水消肿。
主要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的,或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的治疗。
麻黄可以温宣肺气、开发腠理、助上焦水气宣化而达到行水消肿的作用。
用麻黄治水肿,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水从汗解而消肿;?小便增多而消肿;?大便水泻而消肿;?身有微汗出而小便明显增多而水肿消退。
这与“肺主皮毛、肺布津液下输膀胱、肺与大肠相表里,水肿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等理论有关。
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用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疗肾炎病的水肿,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麻黄配熟地、白芥子、当归等可以散阴疽,消症结。
麻黄温通发散,气味轻清,外可宣透皮毛腠理,内可深入积痰凝血,《神农本草经》有“破症坚积聚”的记载。
《外科全生集》的阳和汤(麻黄、熟地、白芥子、鹿角胶、炮姜炭、肉桂、甘草)就是把麻黄(五分)、熟地(一两)同用,来消散阴疽、痰核、流注结块的最好例子,并摸出了“麻黄得熟地而不表,熟地见麻黄而不腻”的经验。
麻黄类方的运用学经方,是需要经验共享的。
所以,我一直主张大家有经验要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共同提高。
今天呢,我也来介绍一些临床应用的经验,还有一些我收集到的资料,主题是讲一讲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
在座都有不少临床高手,在麻黄的应用方面你们都有独到的经验,我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麻黄方的重视。
关于麻黄麻黄是我们中国一种传统的发汗药、平喘药、利水消肿药,同时也是一种兴奋剂。
大家知道,冰毒主要来源于麻黄,是从麻黄素里面提取的。
在经方中间,麻黄方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伤寒论》里面麻黄方有14张,《金匮》里有13张,像其中的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都是经方中的重要方剂。
麻黄这味药,大家确实都很害怕用,尤其我们江苏苏州这一带,用麻黄非常小心,不敢多用。
记得我学医的时候,老师也反复强调,麻黄不能过量,用五分、八分,用一钱。
还有人不敢用麻黄,只是用麻黄水来煎煮浸泡大豆黄卷来代替麻黄使用。
因为确实有用麻黄以后导致虚脱的病例。
清人许仲元《三异笔谈》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一个五岁的孩子,生肺风,一开始先用麻黄三分没有效果,然后加量加到五分,五分又不行,到第三诊他用七分,好,这个七分麻黄下去以后,这个小孩额汗如珠,脉已脱矣,结果赶快用人参、五味子、牡蛎、龙骨来救脱。
后来一查原来用的药,哦!前面两诊用的麻黄都是假麻黄,第三回才是真麻黄,真麻黄七分就已经过重了。
这个医话提示真麻黄发汗确实非常厉害。
清代陆定圃著的《冷庐医话》也说当时有个医生,看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非常喜欢,奉为秘本。
他见许叔微擅用麻黄汤,他也学着用。
一个女子热病无汗,他就用麻黄汤,结果病人汗出不止,最后人死了。
在美国,麻黄是禁用的。
为什么呢?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麻黄是作为减肥药被广泛使用的。
美国的胖子非常多,减肥在美国是一大行业,他们用麻黄减肥,但是没有按照我们中医使用麻黄的指征来使用,结果出了问题。
九四年美国的一次网球赛上有一个妇女死亡,后来一查,发现与服用一种含有麻黄的减肥药有关。
美国FDA通报后,一律禁止使用麻黄。
不仅美国禁止,在澳大利亚,在英国,麻黄都是禁用的。
但是很多医生搞到麻黄以后照用,因为麻黄确实是好药,不会用麻黄的医生不是好医生。
附子是可爱的,麻黄也是很有魅力的。
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麻黄要安全地使用麻黄,首先要对适用于麻黄的体质要进行甄别。
麻黄是什么样的人用的?我们必须看张仲景的原文。
张仲景很多的条文表面上看上去是个症状,其实他是指一种疾病或者一类疾病,甚至有的是指一种体质状态。
譬如说麻黄,张仲景用麻黄是用来治疗黄肿的。
黄肿黄肿,这是麻黄的主治,这是安全使用麻黄有效使用麻黄的重要指征。
张仲景用麻黄,最简单的配方是甘草麻黄汤。
两味药,甘草二两、麻黄四两,两味药用来治疗什么病?里水。
里水是什么病?是一身面目黄肿,是小便不利、脉沉。
脉怎么会沉的?胖的人、水肿的人,当然脉不容易摸到,是沉的。
小便不利,所以浮肿。
全身性的浮肿是使用麻黄的一个重要指征,这非常重要。
我们还可以看张仲景使用麻黄的最大量的方子,越婢汤。
麻黄用多少?六两。
这么大剂量的麻黄用来治疗什么病?用来治疗风水,恶风,一身悉肿。
也是用来治肿的。
这种情况下用大剂量的麻黄。
无汗除了黄肿以外还有一条,无汗。
甘草麻黄汤吃了以后,张仲景强调一定要“重覆汗出,不汗再服。
”说明甘草麻黄汤有发汗的作用,而适合使用麻黄的,应该是无汗的。
问题是什么叫无汗?初学中医的人往往去问病人,你有没有汗啊?病人说我现在没有汗。
病人的主诉不能算,无汗,要看出来。
“观其脉证”,我们要“观”,我们要“看”。
无汗的人,皮肤往往是干燥的,而且粗糙,摸一下的话,好像有刺,或者甚至是像鱼鳞,看上去脸色要发黄发暗,没有光泽,那么这种人,就是无汗。
一身面目黄肿是一种体质“一身面目黄肿”就是这样一种体质。
我们叫做麻黄体质。
这种人服用麻黄是比较安全的。
麻黄体质,首先从体型体貌上来看,体型要壮实,肌肉要发达,当然也有一些比较胖壮,胖或者是浮肿,皮肤要干燥要粗糙,没有光泽,发暗,“一身面目黄肿”,就是对这种体型体貌所做的一个最简单扼要的表述。
其次,我们还要看看这种人的肚子,他的肚子往往腹壁脂肪比较厚,腹肌要有弹性,如果这个人消瘦、心下痞硬,麻黄是不能用的。
还有,人要显得困倦,他的感觉,他的反应,要比较迟钝一些。
脉浮紧张仲景用麻黄非常重视脉搏。
脉搏一定要有力,张仲景用大青龙汤,特别强调脉象要浮紧。
什么是紧呢?就是有力,就是这个病人的心肺功能良好。
因为如果心功能差的话,麻黄用上去是要出问题的。
所以张仲景当时非常谨慎,因为古人用药是非常重视安全问题的。
为什么这么说?古代的医生是奴隶,是工,上工、中工、下工,工是什么啊?是有技术的奴隶。
那个时候他们的服务对象是谁?奴隶主。
如果你看不好这个奴隶主的病或者副作用很大的话,是要杀头的,甚至满门抄斩。
所以古代的医生是真正的医生,既要有效,还要安全。
大青龙汤方后,对多汗以后如何救护,就讲得非常清楚,要温粉扑,一服汗出的,不能过剂,中病即止等。
安全使用麻黄的关键,脉搏要有力。
形象地说,麻黄体质就是鲁智深,就是李逵。
我们还可以从好发症状上来判断这个人能不能用麻黄。
一般来说,这些人容易受凉,感觉比较迟钝,等到有症状了,这个寒气已经进去了,出现身体疼痛啦,出现鼻子塞啊,出现咳喘啊。
麻黄体质的女性,容易出现月经问题,月经周期长,或者闭经。
很多人喜欢出汗,汗出以后,症状能够缓解,全身感到舒适。
这个往往都可以看作是麻黄体质。
麻黄汤麻黄汤这张方,学得最早,用的最少。
我们的学生到医院实习,提出用麻黄汤,往往被老师臭骂一顿:这哪有什么麻黄汤证?哪有什么真伤寒?很多人不会用麻黄汤。
其实麻黄汤是张好方。
麻黄汤是古代伤寒病的主方,是一个经典的辛温解表方,它适合于无汗而喘,无汗而身痛者。
但今天我不来说治喘治身痛,而说说麻黄汤的拓展使用。
减肥麻黄汤的减肥作用非常好。
张仲景当年用麻黄甘草汤治里水,里水的表现是什么?是一身面目黄肿,那么你服用麻黄甘草汤以后,汗出了,小便多了,人自然就瘦下来了,所以甘草麻黄汤其实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一个减肥方。
而麻黄汤里面,就有这个组合。
六朝的陶弘景也说过,麻黄“令人虚”,这个“虚”不是后世所讲的八纲中的“虚”,这里的虚是“瘦”,是“消瘦”的代名词。
我前不久治一个三十多岁的男性,他是个经方爱好者,因为感冒,开了麻黄汤,他呢把两剂的麻黄汤并作一剂煎,麻黄15克,两剂并作一剂,一次就吃了30克。
结果当天夜里大汗淋漓,几日不止,体重一周内下降四公斤!而且心慌非常厉害。
我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救逆啊,用了以后,心率下来了,然而感觉人还很虚,我再合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加上萸肉等等,调治了半个月。
他的心悸、自汗慢慢消失了,体重才止跌回升。
这个案例说明麻黄的减肥作用非常明显。
现在减肥光靠什么荷叶、山楂,你说能减到何时为止?要减肥来得快,用麻黄,但是这个一定要看体质,弄得不好伤身体,对心脏可能有损害。
催生麻黄汤还能催生。
这是清代伤寒家舒驰远的案例,说有一个产妇发动已经六天,头已经向下了,就是产不下来,没有宫缩。
医生用催生的很多方子,催生的灵符、炉丹什么都用过了,没有效。
这个时候舒驰远到了,一看,这个人壮热无汗、头项腰背强痛。
什么啊?他说这个是麻黄汤证。
寒伤营、太阳伤寒嘛!一剂麻黄汤,热退身安,知饥索食,豁然而生。
日本的浅田宗伯也有这个案例。
浅田宗伯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医生。
他的医案叫《橘窓书影》,里面也记载了他一个用麻黄汤催生的案例:说有个妇人临产破浆以后,振寒腰痛如折,不能分娩,前医给她破血剂。
结果先生跑来以后怎么看呢?脉浮数,肌热,是外感!麻黄汤加附子。
吃了以后让她出汗,须臾腰痛稍宽,渐发阵缩,宫缩开始了;然后让她坐上床,结果产一个女孩。
以上两个医案提示:麻黄汤可以催生。
麻黄汤作用于盆腔,它能够兴奋盆腔内的器官以及肌肉。
92年的《中医杂志》有个报道,介绍用麻黄汤来治疗子宫脱垂。
这个经验来源于个案:有一个中年妇女,恶寒发热,他用麻黄汤以后,感冒好了,子宫脱垂居然也好了。
他后来用麻黄汤加味,加党参、黄芪、熟地、当归,用了以后,都有效。
但是,他说劳累以后容易复发,不过再用麻黄汤加味,依然有效。
这个经验值得重视。
发汗利尿麻黄汤不仅对子宫起作用,对膀胱、肾脏也有作用,这就是我们说麻黄汤能够发汗利尿。
这个案例是我的“经方沙龙”上的案例:说有一个老太,患有焦虑、坐卧不安,一直在服阿普唑仑的。
有一天牙痛,吃了阿莫西林以后,全身大肿如泥,原来很瘦弱的人,一下就变成了一个南极仙翁,头啊肿得非常厉害,医生用了十多天的药,激素脱水剂都用了,都没有效果,当时血压130/90。
结果这个医生他给她用了什么药?麻黄汤加防己、生姜、大枣,麻黄30克;一剂药,煎三次均分三次,每八小时服一次。
吃完药以后一定要喝粥,他有黄米粥,是学张仲景用桂枝汤的方法。
结果一服以后,汗出如洗,大汗淋漓,小便通利,肿消大半,很有意思血压还有下降,本来130/90,现在变成120/85。
这个老太太的老公说:这个中医药真是神奇!确实,中药有这个效果。
我在《中医十大类方》里也介绍过,赵守真先生在《治验回忆录》的医案,也是全身浮肿,也用麻黄汤取效。
醒脑开窍麻黄汤不仅对下面的器官有效,对上面的大脑也有作用。
麻黄汤可以用来治疗煤气中毒,这是《新中医》的报道:说有一个男子煤气中毒,虽然经过抢救苏醒,但是醒了以后还是很难受啊,头晕、头痛、胸闷、烦躁、记忆力减退、精神恍惚,用麻黄汤:麻黄、甘草各15克、桂枝、杏仁各10克,只用一剂药,一身汗出,精神清爽如常。
吃麻黄后脑子清爽,这个我经常试的。
我有时候感冒的话,有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有时用葛根汤,服用以后一般半夜里汗一出,第二天早晨起来脑子非常清爽。
所以说,麻黄兴奋,能够醒脑。
治中风值得我们现在关注的,是麻黄类方能否治疗中风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治疗中风,老是说肝阳上亢,不敢用麻黄类方。
其实中风是可以考虑使用麻黄及其类方的。
《金匮要略》里面的“还魂汤”,麻黄、杏仁、甘草,治疗什么呢?卒蹶暴死,也就是突然倒地死亡。
这里面就包括中风。
《古今录验》续命汤,能治疗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
等一下黄仕沛先生还要专门来讲这个问题,他用续命汤用得非常好,用来治疗多发性硬化、帕金森氏病、急性神经炎、脊髓膜瘤等,这个方他用得好,等下他来讲。
小续命汤《千金方》里面有记载,就是用来治疗中风的。
徐灵胎先生在《洄溪医案》也讲过,他治疗中风就是小续命汤加大黄,但是我们现在都不敢用。
我上次看到一个资料,上海许士骠先生,他重用麻黄来治疗中风,无论是出血性的、梗塞性的,或者混合性的,他都用他的一张自拟方,叫通脑方。
什么组成?麻黄、桂枝、甘草、细辛、川芎等。
他观察用了这张方以后,没有出现血压升高,也没有出现心跳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