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护理人性化服务的实施与效果关键词护理人性化实施实施方法服务设施人性化,让患者住院舒适:2006年开始对医院病房设施进行了大力改造,病房设施实施宾馆化配备,另外还安装地灯,方便患者夜间行动,卫生间内放置防滑垫,防止患者和陪护滑倒摔伤;窗台上种植吊兰、芦荟等绿色植物,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病区走廊配备不锈钢扶手,方便患者生活;门诊大厅和B 超室均配备热水,免费提供;各处公共场所均放置靠背椅、设置收费栏、行走标识,方便患者就诊;各科室、诊室门口设置专家栏、医护人员介绍栏,便于患者选择;门诊有专职导医台,配备轮椅、推车,便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对不熟悉环境的患者及时给予指导帮助;门诊大厅还设置电子触摸屏、电子血压计,便于患者了解消息、测量血压。
门诊大厅还配备电子滚动屏,告诉患者最新的医讯,方便患者及时就医、动态地了解医院。
以上这些措施极大程度的方便了患者,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人性化服务的好处,同时也提高了服务质量、减少了医患矛盾、提升了医院知名度、增强了医院的竞争力。
护理意识人性化,体现服务中的“亲人意识”:转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真正树立“病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服务理念,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性化“贴心”服务。
为了转变广大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医院先后开展了“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不同服务的不同效果”等演讲比赛和文艺小节目,促使大家换位思维,切实体会患者的感受,把真情实感融入实际工作中,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举办“心理护理培训班”和“礼仪培训班”,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心理护理知识,提高认知水平,用规范的言行举止亲切礼貌科学地服务于患者,通过“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关心的手势”、“一个亲切的微笑”、“一次会心的交谈”、“一次娴熟的护理”,让患者感受到了护患之间亲人的感觉,架起护患沟通的桥梁,从而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为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术前防视制度: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治疗的基本情况、注意事项、手术环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手术治疗给其带来的思想顾虑和恐惧,指导患者主动配合麻醉和手术等;而且对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告知,留存相关客观、可查实的“证据”,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护理园地/HULI YUANDI临床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和效果研究吴先迪(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宜昌443003)【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的护理管理方式所能取得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安排10名护理专业技能水平相近的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考察对象,给予对照组100例患者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100例患者人性化的护理管理方式。
分析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于对照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管理方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质量,对患者的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过程中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人性化;护理质量;满意度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由10名作为考察对象的护理人员给予常规护理,患者男女比例为46∶54,年龄22~61岁,平均(31.2±4.4)岁。
观察组100例由另外10名作为考察对象的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患者男女比例51∶49,年龄21~59岁,平均(30.9±4.6)岁,各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行性。
作为考察对象的20名护理人员中,中专学历7人,大专学历9人,本科学历14人,随机平均分配为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
患者的纳入标准: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缺乏足够认知能力的患者,死亡病例。
参与考察的护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证书,从事护理工作达到一定年限,能够全程参与本研究。
1.2方法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对照组采用的为普通护理方法,包括根据医生药方给药,指导用药。
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提高护士积极性的观察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影响。
方法选取120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后,护士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自我效能、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包括领导表率、公平管理、目标激励、培训激励、人文关怀。
1.2.1领导表率护士长作为团队的领导者,首先要发挥表率作用,严格要求自己,为其他护士树立榜样。
日常工作中,护士长要认真执行科室的规章制度,时刻以科室利益为重,顾全大局。
遇到问题时主动承担起责任,争取积极的解决办法,善于调动团队整体的积极性,凝聚团队力量。
1.2.2公平管理护士日常工作非常繁忙,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公平管理对于提高护士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护士长在安排工作任务时要确保公平合理,排班时注意考虑护士的实际情况。
如果住院患者多,护理任务繁重,则可实施弹性排班,防止部分护士工作负荷过重,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
其次,护士长在考评护士工作时也要公平对待每个人,按照科学的标准严格考核,力求不断提升团队整体的业务素质。
最后,与不同患者的长期接触使护士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护士长要善于倾听护士的意见。
推动工作发展、提高护理质量是护士长和护士的共同使命,护士提出的合理建议也应受到充分的尊重。
1.2.3目标激励服务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是护理工作的根本目标。
护士长应带领团队共同努力,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奋斗目标,不断提高团队整体的业务素质,完善安全管理,降低出错率。
护士长要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定期召开科室会议,分析工作中的成果和不足,以实现团队的持续进步,激发护士工作热情。
同时对于护士自身的发展,护士长也应给予目标激励,鼓励护士积极撰写论文,参加讲座学习、业务竞赛,从而为自身设立前进的目标,不断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于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的影响作用。
方法选取284例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对142例患者进行护理质量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而对实验组患者则采取人性化护理的方式,就两组研究对象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以及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比较。
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评价,两组比较结果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强对手术室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力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性化护理应广泛在手术室中进行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8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62-0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医疗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目前我国的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以疾病为主的方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式转变,其中医疗护理工作应不只是将疾病作为核心而更应将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作为工作的关键环节,应充分体现医疗工作的人性化转变方式。
手术室作为医院外科治疗最为重要一个场所,其中的手术治疗操作具有极大的风险性,手术室中的护士其工作不仅要顺利协助医师成功完成手术,还要在手术过程中时刻注意着患者的组织损伤、出血等手术风险问题,因此,一名合格的手术室护士在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丰富的人文学与心理学知识,在专业护理的基础上搭配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从而帮助病患恢复健康。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3年6月进入我院治疗的284例手术患者,将这些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42例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中包括男病患162例,女病患为122例,年龄在18-68岁,平均年龄(4385±2236)岁;文化教育程度包括本科及以上学历102例,高中学历137例,初中及以下学历45例。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分析摘要:人性化护理管理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的权益与尊严,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并通过人性化的护理方法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分析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包括改善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疾病康复等方面。
一、改善患者满意度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满意度。
人性化护理管理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权益。
通过采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方式,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情绪状态、饮食偏好等方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感受到被关心和尊重,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人性化护理管理强调关怀和支持,能够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士能够通过与患者的互动和疏导,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提供情感上的安慰和支持,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温暖和安心。
这种关爱的护理方式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患者的信心和自信心,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和满意度。
二、提高护理质量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人性化护理管理注重科学性和标准化。
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护理规范和操作流程,保证护士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人性化护理管理注重团队合作和协作。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与医生、药师、技师等多个部门进行协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全面和连续的护理服务。
团队合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工作失误和不必要的纠纷。
三、促进患者疾病康复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还能够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
人性化护理管理注重护理交流和指导。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解释,护士能够让患者理解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案,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的意愿和能力。
人性化护理管理注重康复指导和支持。
在患者康复阶段,护士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和建议,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人性化管理是建立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之上的,人性化管理的本质在于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于医护人员的管理也同样适用。
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管理对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性化的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效率,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标签:人性化护理;临床护理工作;应用一、人性化护理管理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护理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打针,拿药等服务,更是一种服务,而现代的服务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广泛应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护理管理的人性化起源于西方人本管理的思想。
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较早地采用了人性化的管理。
护理管理工作内容繁杂,单纯地依靠科学管理很难适应护理对象的千差万别和病情的复杂多样。
加之护理工作很难用一种量化的标准进行监督和衡量。
因此,在医院的管理中要做到尊重每个忽视,倡导有效的自我管理。
事实证明,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有了大幅提高,人性化的管理能更加有效地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二、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一)制订管理制度,转变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的制订和管理理念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制订制度的时候,也要重视管理理念的转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首先要制订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事件和急救程序,要求护理人员学习和掌握,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和自信心。
其次,要明确对护理人员的奖惩制度,采用精神和物质鼓励的方式带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要杜绝各种违法乱纪的事情出现,一旦发生这种事件,要及时指出并进行纠正。
但是,这种纠正也要注意方式和场合,要注意保护护理人员的自尊心和人格,批评教育时要尽量避开公众场合。
科学实施管理,重视教学的人性化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点。
人性化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
方法:选择实施人性化管理前的护理人员为对照组,人性化管理后的护理人员为实验组,回顾性分析于我科住院治疗后出院病人调查问卷的满意度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达
95.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6,p<0.05)。
结论:人性化管理可以很好的改善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护理质量提高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6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80-02
医院的人性化管理,就是在医院各个科室的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文要素,以充分开掘医护人员的潜能的一种管理模式[1]。
现在已经在部分医院已经展开了研究[2]。
我科也结合自身条件实施了人性化管理,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相当的效果,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实施人性化管理前的护理人员为对照组,人性化管理后的护理人员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时期于我院住院治疗后出院病人有关护理人员满意度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
1.2 方法。
人性化管理措施的具体方法包括:首先是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组织对本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强化培训,
促使护理人员不断更新科室知识,医学科学技术,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培养多种形式的医院文化活动氛围,改善职工的文化生活,目的是使护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护理理论和技术水平,高效的配合医生完成各种日常临床工作;其次是人员合理资源配置,为护理人员创造合适的工作环境,根据护理人员情况,安排其擅长工作,或工作的擅长方面,适当提高护士工资待遇。
每个科室合理配置护士数量,尽量合理配置高学历、高素质护理人才,合理安排不同年龄、不同技术护理人员,以满足患者各种护理需求。
正确对待和处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加强与护理人员沟通,切实帮助她们解决实际问题,吸取她们提出的的意见和建议,随时改进护理措施;最后,培养及指导护理人员注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全程的人文关怀氛围,要求护理人员言谈举止柔和、亲近,让患者增加信任感和依从性。
护理人员礼貌用语,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尽量少用或不用专业性术语,也要重点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减轻其心理压力,让患者感到舒心,满意。
采用自制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文明用语、护患沟通、工作质量、知识普及、基础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对人性化管理措施后护理人员的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a=0.05为标准,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人性化管理措施后患者的满意度达95.33%,与对照组的81.00%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6,p<0.05)。
具体数据见表:
3 讨论
人性化管理,是通过人的思想的“稳定和变化”同时进行管理的新战略。
管理的目的是加强员工的内在潜能,在医院的实行的人性化管理措施,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另一反面还可以很好的缓解医患关系。
人性化管理方面可以涉及情感化管理,就是要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职工的消极情感。
民主化管理就是让护理人员参与决策,让员工参与决策,护理人员处于临床第一线,直接接触临床工作,他们的部分意见会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实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医学专业知识仍然是管理的重中之重,理论和技术知识的扎实是医护人员的核心。
护理方面的人性化管理的重点内容研究主要包括关系人文理念的各个方面[3]。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的综合,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直接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和工作内涵。
人性化管理的直接效果就是护理质量[4],护理质量的评价也要通过患者的检验,所以人性化管理的检验也需要受到患者的满意检验[5]。
同时出院病人满意度调
查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具有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并可以协助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我院此次研究了人性化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也是通过对患者的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实施人性化管理措施后患者的满意度达95.33%,与对照组的81.00%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6,p<0.05)。
所以规范的人性化护理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综上所述,人性化管理可以很好的改善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红霞,吴玉玲,何丽君等.人性化管理在综合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5):718-720
[2] 魏敏.人性化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296-297
[3] 罗伟华.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与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119-120
[4] 翦密华.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6):94-95
[5] 陈华,李玲.实施人性化管理对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