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学影像活动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网络与多媒体信息技术得发展,视频、图像、动漫、游戏等新媒体日益走进人们得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必不可少得媒介,特别就是青少年对新媒体有着浓厚得兴趣。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推动多媒体科普活动得开展,举办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
二、活动目得举办科学影像节活动旨在鼓励青少年学习与使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体验与掌握科学探究得方法与过程,培养青少年科学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科学影像类科普资源得创作与推广,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
三、参赛组别青少年组:包括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专、技校等)。
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均可以个人或集体(限3名之内)名义申报作品。
科技教师组:中小学校或其她科技教育工作机构得科技教师可以个人名义申报作品。
四、作品要求1、申报作品以生活中得科学现象、科技发展、科学生活等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问题为探究对象,亲自拍摄、制作完成得科学微电影、科普动漫、科普游戏创意设计作品,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具有科普意义,适合青少年学习观赏。
2、申报作品必须为作者原创,无版权争议。
若发现涉嫌抄袭或侵犯她人著作权行为,一律取消申报与评奖资格,如涉及版权纠纷,由申报者负责。
3、作品素材应为作者直接拍摄或创作,不允许大量引用网络下载资源。
申报作品须符合STS评价标准,体现科学、技术与人文等方面得具体要求。
4、申报作品得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获奖作品得使用权由作者与主办单位共享,主办单位拥有出版作品集、公开展映展示、宣传推介等作品使用权。
五、作品类别及标准(一)科学微电影作品:可利用影像技术,拍摄一项青少年得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此基础上制作完成得能够体现科学探究、多媒体技术、人文精神得视频短片。
1、科学微电影作品时长为5—8分钟。
2、作品画面稳定,无跳动、闪烁与变色,画面清晰,层次分明,色彩自然,无跳帧、漏帧现象。
2024年科学影像节活动的心得体会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掠影金秋送爽,金桂飘香的季节,首届全国首届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评活动暨研讨会于____月17-____日在____举行。
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及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辅导教师和青少年代表共____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____省西安市高新一中初中校区生物组的赵鹰老师和罗韬堃、吴昊远两位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并获得丰硕成果。
我校师生与____省领队省科协老师刘阳(左1刘阳、吴昊远、赵鹰)合影____月____日,与会代表首先参观了中国科技馆,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力量,随后参加了以“坚持科学发展,走近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____主场活动。
参与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的优秀作品也在全国科普日____主场内展出。
利用参观中国科技馆和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的机会,与会的青少年代表进行了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多媒体制作比赛。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短短一天时间内拍摄、制作出了____部以宣传“低碳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宣传片,我校罗韬堃、吴昊远同学拍摄并制作了《地球的心跳》公益宣传片。
____月____日上午,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研讨会在____科技活动中心举行。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活动处王松光处长首先介绍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举办情况。
随后,与会的优秀辅导教师代表积极发言,研讨了参加活动的体会、感受和取得的经验。
研讨会随后就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影像节活动、创作优秀科学影像作品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____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英健老师、《教育时报》张红梅老师从科学影像节活动的理念、____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____月____日下午,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优秀作品展映暨颁奖典礼在____市科技活动中心举行。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李晓亮、副主任单长勇、____市科协秘书长吕家香等领导出席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
附件6优秀青少年科学影像作品竞赛规则1、参加对象(1)小学、初中、高中(含职高、中专技校)在校学生均可以个人或团队方式参加活动。
(2)每项作品辅导教师不得多于2人,每项作品主创人员不得多于3人,不得中途换人。
2、作品要求作品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尊重文化传统、公共道德,符合民族政策,内容健康,主题鲜明。
(1)原创性:作品由申报者自主选题,亲自创作完成,无著作权争议。
(2)科学性:作品须围绕活动主题,内容符合客观实际,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论据充分,材料、数据、结果真实可靠。
(3)完整性:作品须通过完整的声画要素表达理念、阐释科学。
(4)申报作品若曾参与其它竞赛活动或在公开媒体平台展播、展示,允许参加本活动,但须在申报表中注明。
往届影像节作品(或与以往申报作品雷同)不得重复申报,如发现将取消单位和作者的参评资格。
(5)主办单位拥有出版作品集、公开展映展示、宣传推介等作品使用权。
3、作品类别(1)科学探究纪录片:作者要以一个生活现象、科学现象或科学原理为创作选题,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和展现。
作品内容须真实,不能虚构,并能够以艺术的影视手段引发人们对科学的思考。
(2)科学微电影:作者可以以科学知识为内核,创作富含科学内容的剧情故事进行拍摄。
微电影讲述的故事应该完整、生动,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主创团队成员(编剧、导演、摄影、剪辑)须为申报者本人(须提交工作视频资料)。
(3)科普动画:作者以简约、夸张、幽默的手法,围绕一个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或抽象的科学知识,通过生动的情节用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4、作品标准(1)时长: 科学探究纪录片和科学微电影的时长不得超过8分钟。
科普动画作品的时长不得超过4分钟。
(2)格式:作品统一采用MP4格式上传,视频比例为4:3,分辨率为640×480或视频比例为16:9,分辨率为640×360。
每项作品应提供缩略图3张,用于网上展示,图像格式为jpg,文件大小不小于500KB。
雅安市参加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第七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获奖情况
- 1 -
雅安市参加第31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情况
一、青少年科技竞赛(33项)
- 2 -
- 3 -
项)
二、青少年科技创意(1
三、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8项)
- 4 -
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16幅)
- 5 -
五、科学影像作品(10项)
- 6 -
六、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项目(10项)
七、专项奖(3项)
- 7 -
- 8 -
八、市级优秀组织工作者:雅安市科协副主席曾蓉
九、市级优秀组织奖:雅安市科协、雅安市教育局
十、基层优秀组织奖:
雨城区科协雨城区教育局名山区科协名山区教育局
天全县科协天全县教育局宝兴县科协宝兴县教育局
汉源县科协汉源县教育局石棉县科协石棉县教育局
- 9 -。
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实施办法一、参加对象1.AA各地市小学、初中、高中(含职高、中专技校)在校学生均可以个人或团队方式参加活动。
2.活动接受个人或集体申报。
每项作品辅导教师不得多于2人,每项作品主创人员不得多于3人,不得中途换人。
二、作品要求作品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尊重文化传统、公共道德,符合民族政策,内容健康,主题鲜明。
1.原创性:作品由申报者自主选题,亲自创作完成,无著作权争议。
2.科学性:作品须围绕活动主题,内容符合客观实际,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论据充分,材料、数据、结果真实可靠。
3.完整性:作品须通过完整的声画要素表达理念、阐释科学。
4.申报作品若曾参与其它竞赛活动或在公开媒体平台展播、展示,允许参加本活动,但须在报名表注明。
往届影像节作品(或与以往申报作品雷同)不得重复申报,如发现将取消单位和作者的参评资格。
5.主办单位拥有出版作品集、公开展映展示、宣传推介等作品使用权。
6.摄制过程与作品内容中,如出现以下情况的,不予评审:(1)有违法律法规、伦理道德、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的。
(2)存在人身安全隐患的。
(3)有对动、植物造成伤害的。
(4)有对环境、文物造成损坏的。
三、作品类别以科学精神为背景,以生活现象、科学现象或科学原理为选题创作的科学探究纪录片、科学微电影和科普动画三个类别的作品:1.科学探究纪录片:用科学方法和视角诠释科学内容,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和故事性。
作品以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为内核,不能虚构,并能够以艺术的影视手段展现,引发人们对科学的思考。
2.科学微电影:创作具有科学价值的剧情故事,具有科学性、娱乐性和故事性。
微电影要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和故事情节等要素,注重剧本的创作,使讲述的故事完整、生动,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3.科普动画:作者以简约、夸张、幽默的手法,围绕一个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或抽象的科学知识,通过生动的情节用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四、作品标准1.时长: 科学探究纪录片和科学微电影的时长不得超过8分钟。
第十四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比赛信息一、比赛背景1.1 科学影像节概况第十四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是由我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科普活动之一。
该活动旨在鼓励青少年对科学和技术的探索与发现,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1.2 比赛主题本届科学影像节的比赛主题涵盖了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环境等多个领域,旨在呈现青少年对科学问题的观察、思考和实践,展示他们对科学的独特见解和创造力。
1.3 比赛目的通过此次比赛,希望能够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展示科学研究成果和交流学习的评台,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推动科普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比赛信息及相关信息2.1 比赛时间比赛报名时间:2022年3月1日-4月30日比赛作品提交时间:2022年5月1日-6月30日初赛评选时间:2022年7月1日-7月30日决赛评选时间:2022年8月1日-8月30日颁奖时间:2022年9月1日2.2 比赛规则(1)比赛对象:全国各地中小学生(2)报名方式:参赛者需登入冠方全球信息站进行报名,并按要求提交比赛作品(3)作品要求:作品应围绕本届科学影像节的主题进行创作,可以是图片、短视瓶、动画等形式,创意和表现形式不限(4)评选标准:作品将根据科学性、创新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审2.3 奖项设置(1)一等奖:3名,奖金xxx元/人(2)二等奖:5名,奖金5000元/人(3)三等奖:10名,奖金3000元/人(4)优秀奖:若干名2.4 参赛指南(1)参赛者需遵守比赛相关规定,不得抄袭、篡改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将取消资格并追究责任(2)参赛者应保证作品具有原创性,未在其他比赛或媒体上公开发表过(3)参赛者可以以个人、团队形式参赛,每人每次比赛作品数量不限三、参赛流程3.1 报名阶段参赛者需在报名时间内登入冠方全球信息站进行报名,填写个人信息并提交比赛作品3.2 作品提交参赛者需在作品提交时间内,按照要求将作品上传至指定评台,并填写作品说明3.3 初赛评选初赛评选将由专业评委组成的评审团进行评选,评选出优秀作品进入决赛3.4 决赛评选决赛评选将采用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最终评选出各类奖项获得者3.5 颁奖颁奖仪式将于2022年9月1日举行,届时将对获奖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四、比赛意义与价值4.1 对于青少年通过参与科学影像节比赛,青少年将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增强自信心,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青少年科学DV作品比赛规则青少年科学DV活动是青少年利用DV技术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科学探究活动,是基于一个探究式课题研究的拍摄,并在拍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和DV技术的一项新型青少年科技活动。
一、申报者中、小学校(包括中专和技校)的在校学生均可申报。
作品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完成,可以由教师或家长指导和协助。
集体作品的申报者不得超过3人,并且必须是同一地区(同一城市或县域)、同一学历段学生的合作项目。
每项作品最多有3名指导或协助完成人。
申报者须通过各市级组织机构上报至山西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二、参赛作品科学DV作品要求申报者全程参与脚本创作、影像拍摄和剪辑制作,由申报人配音,并配有中文字幕,最终作品为DVD规格的MPEG视频文件,时间为5~10分钟。
科学DV作品以自然科学现象和问题为主要探究对象,也可以把与自然科学相关的社会科学的现象和问题作为探究对象。
三、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科学DV作品视频文件光盘1张,申报书1份,附件材料1套,附件材料包括作品创意说明、拍摄脚本和解说词、活动日志、心得体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
申报书须采用大赛提供的统一格式,申报书可与附件材料装订在一起,所有纸质申报材料(A4幅)不得超过50页。
四、申报办法各市级组织机构可根据本地活动开展情况,按规定时间将优秀作品的全部申报材料(电子版和纸质材料各一份)报至山西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五、评审1.评审标准(1)科学探究。
体现出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探究选题的新颖性、探究方法的合理性、探究步骤的完整性、探究结论的创新性。
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包括观察与提问、猜假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表达与交流这六个步骤。
(2)DV技术。
体现出青少年运用DV技术进行作品创作的技能,包括:画面拍摄、剪辑制作、配音配乐、字幕特效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出青少年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好奇心,抓住不放、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意思,合作的意识和乐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等。
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掠影金秋送爽,金桂飘香的季节,首届全国首届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评活动暨研讨会于9月17~20日在北京举行。
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及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辅导教师和青少年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初中校区生物组的赵鹰老师和罗韬堃、吴昊远两位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并获得丰硕成果。
我校师生与陕西省领队省科协老师刘阳(左1刘阳、吴昊远、赵鹰)合影9月18日,与会代表首先参观了中国科技馆,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力量,随后参加了以“坚持科学发展,走近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
参与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的优秀作品也在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内展出。
利用参观中国科技馆和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的机会,与会的青少年代表进行了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多媒体制作比赛。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短短一天时间内拍摄、制作出了10部以宣传“低碳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宣传片,我校罗韬堃、吴昊远同学拍摄并制作了《地球的心跳》公益宣传片。
9月19日上午,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研讨会在北京科技活动中心举行。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活动处王松光处长首先介绍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举办情况。
随后,与会的优秀辅导教师代表积极发言,研讨了参加活动的体会、感受和取得的经验。
研讨会随后就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影像节活动、创作优秀科学影像作品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英健老师、《教育时报》张红梅老师从科学影像节活动的理念、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9月19日下午,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优秀作品展映暨颁奖典礼在北京市科技活动中心举行。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李晓亮、副主任单长勇、北京市科协秘书长吕家香等领导出席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
中央电视台《芝麻开门》栏目著名节目主持人芝麻主持了本次典礼。
优秀作品展映首先播放了获得多媒体制作比赛最佳导演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剪辑奖的3部公益宣传片——《助力低碳——我们在行动》、《地球的心跳》、《其实我不愿增加CO2》,其后播放了优秀科学DV作品一等奖作品中的3部作品——《蚊虫最爱什么色》(高新一中初中校区)、《金瓦探秘》、《潜伏在我们身边的科技肿瘤——电子垃圾》。
青少年科学影像活动作品科学就像一个巨大的魔法盒,里面装满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小秘密。
我们青少年就像是一群好奇的小探险家,一头扎进这个充满魔力的科学世界里。
你看那些科学家,就像是超级英雄。
他们穿着白大褂,戴着眼镜,那模样就像拥有超能力的智者。
他们整天在实验室里捣鼓那些瓶瓶罐罐,就像魔法师在调配神秘的药水。
我们青少年搞科学影像活动,就像是在拍摄一部部神奇的魔法纪录片。
比如说,研究植物生长的时候,那些小小的种子就像一个个沉睡的小巨人。
当我们给它们浇水施肥,就像是在给小巨人输送能量,然后它们破土而出的那一刻,简直就像小巨人从地底下猛地蹦了出来,充满了震撼力。
做科学实验的时候,那些化学试剂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
它们在试管里混合、反应,一会儿变出个蓝色的烟雾,就像小精灵们吹出的梦幻泡泡;一会儿又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好似小精灵们在开热闹的派对。
科学影像活动中的物理实验也超有趣。
那些电路就像复杂的迷宫,电子在里面跑来跑去,像是在迷宫里穿梭的小老鼠。
当我们成功连接电路,灯泡亮起的那一瞬间,就像黑暗中突然出现了一颗明亮的小星星,照亮了整个世界。
在拍摄关于动物的科学影像时,那些小动物们就像天生的喜剧演员。
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像是在表演杂技,那灵活的身姿就像一阵旋风。
小蜜蜂呢,就像勤劳的小工匠,整天忙忙碌碌地在花丛中穿梭,那小身子就像一颗会移动的小黄点。
有时候我们在探究天文科学,那浩瀚的宇宙就像一个无边无际的超级游乐场。
星星就像游乐场里闪烁的彩灯,月亮像一个巨大的银色滑梯。
我们通过望远镜去观察它们,就像拿着一把神奇的钥匙,去打开宇宙这个神秘游乐场的大门。
我们在科学影像活动中,也会遇到不少小挫折。
就像在爬山的时候突然遇到了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
但是我们可不会轻易放弃,就像小蚂蚁遇到食物,不管多困难也要把它搬回家一样。
科学影像活动让我们把科学知识用一种超级酷炫的方式展示出来。
就像把一个个枯燥的科学知识点变成了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然后串成美丽的项链展示给大家看。
青少年科学影像制作的问题及策略分析摘要:近年来,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水平是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短视频风靡的时代,科学影像的制作可将“科学”与“视频”两者结合起来。
在学校开展科学影像的制作,常常会遇到学生积极性不够、学生视频制作相关的技能不成熟、科学素养不够以及其他一些现实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并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制定了开展科学影像活动的方案与流程,以期能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媒体素养等。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学影像、视频制作、媒体素养一、引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民的科学素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1]]在互联网时代,视频影像充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青少年来说接受度也较高。
最早将科学知识的探究与影像结合起来的方式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科教电影或科教片。
[[2]]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就接触科学影像,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影像化,在影像化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使用媒体与信息技术的能力,这在网络和多媒体不断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科学影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积极性不够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根据笔者辅导学生参与科学影像活动的观察经验,学生对于参加科学影像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于是通过发放问卷和与学生进行访谈交流的方式了解其缺乏积极性的原因。
除了自身态度等主观原因以外,主要的客观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无法再腾出更多的时间参与课外的一些实践活动;二、学生对科学影像的了解程度不够,不知道制作科学影像的意义与作用;三、缺乏拍摄制作影片的知识与技术,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开始视频的拍摄与制作。
2.现实条件的制约由于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实验的地点是在学校,学校因为受各种实验器材、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完成一些选题的探究。
某些实验过程持续时间长,包含周期多,而学生平时都要上文化课,课余时间较少,对于实验现象不能很好地进行持续性观察。
青少年科学影像创意说明拍摄脚本和体会第一篇:青少年科学影像创意说明拍摄脚本和体会创意说明:本视频通过土豆发电小实验过程、原理介绍,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科学兴趣。
土豆发电原理为:土豆是高淀粉植物,其内部含大量的蛋白酶,类似于果酸。
土豆内部的含水量也很高,对插进去的活泼性有差异的金属具有电解化学反应。
金属锌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当这两种金属同时处在土豆的酸液中时,锌就会失去电子,这些失去的电子沿着导线传到铜片上,形成电流。
拍摄脚本本视频分为五个场景,具体如下:场景一:两个小盆友在上网无意间发现土豆可以发电,经查阅资料,就相约动手实验。
对白A:咦?土豆也可以发电?我们试一下吧?(手指着屏幕,惊讶状)对白B:可以啊!说罢,两个人起身。
场景二:在一桌子上,分别摆放着土豆4个、导线若干、铜片4片、锌片4片、触动开关1个、led灯和电子表各1个。
旁白:逐一介绍实验所需的材料。
然后按线路图接好线。
场景三:接好线,打开开关,led灯法光。
为了更好观察led灯亮度,把窗帘拉起来。
旁白1:亮了亮了,真的亮了。
(很兴奋)旁白2:led灯还不够亮,说明电压还不够高,如果串联更多的土豆,电压就更高,led灯就更亮了。
场景四:把led灯换成电子表,接好线,打开开关,电子表屏幕数字显示器来。
旁白1:我们看看能否驱动电子表。
旁白2:电子表屏幕数字显示了。
(兴奋说)场景五:屏幕显示土豆发电原理和应用。
心得体会:通过这次亲自做实验,让我收获到了很多。
不仅锻炼了的动手能力,明白了发电的基本原理,也从中体验到diy的乐趣,吸取更多的科学道理,即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又学到了科学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第二篇:科学DV拍摄体会科学DV活动心得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杨晓峰去年的科学DV活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开展。
作为科学DV制作辅导教师,我从一个科学DV的选题开始到完成一个完整的科学DV作品,来谈谈自己在辅导学生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青少年科学影像活动
1、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介绍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视频、动漫、游戏等多媒体信息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确引导和扶持网络、动漫等新媒体产业是国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决定在启动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同时,继续举办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以下简称科学影像节活动)。
举办科学影像节活动的目的是要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形式,促进科学影像类科普资源的创作。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孩子眼中自己的事”,鼓励青少年学习和使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体验和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青少年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体现“大人眼中孩子的事”,促进科技教师在指导青少年开展科学影像节活动的同时,积极创作科学影像作品,并向未成年人推介、展示、展映、展播,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贡献力量。
科学影像节活动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主题“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开展。
申报作品应以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安全健康、防灾减灾、发明创造、创新创意等方面的内容为主。
在校中小学生可参照《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方案》申报科学影像作品,详见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网站()
2、省级青少年科学影像活动方案
一、申报时间
每年2月至3月
二、活动分组
中小学校在校学生,以个人或集体(限3名之内)名义创作的科学影像作品,并分为科学DV组和科普动漫组。
三、作品要求
1.申报作品必须围绕活动主题,以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科技发展、科学生活等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问题为探究对象,亲自拍摄、制作完成的科学DV、科普动漫作品,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具有科普意义,适合青少年观赏。
2.申报作品必须为作者原创作品,无版权争议。
若发现涉嫌抄袭或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一律取消申报和评奖资格,如涉及版权纠纷,由申报者负责。
3.申报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获奖作品的使用权由作者与主办单位共享,主办单位拥有出版作品集、公开展映展示、宣传推介等作品使用权。
四、作品标准
1、科学DV作品:是指利用DV影像技术,拍摄青少年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此基础上制作完成的能够体现科学探究、DV技术、人文精神的视频短片。
(1)科学DV作品时长为5~10分钟;
(2)作品画面稳定,无跳动、闪烁和变色,画面清晰,层次分明,色彩自然,无跳帧、漏帧现象;
(3)作品配音应采用标准的普通话,音质清晰,无杂音;声音和画面同步,音量适中,不失真,无明显过大过小或时大时小,无明显背景噪声;
(4)作品请以MPEG-Ⅱ或其他清晰格式保存。
为保证上传速度,上传视频文件请统一采用MP4格式,视频比例为4:3,分辨率640×480;获奖作品如需要提供更为清晰的格式,组委会办公室将再与作者联系上传。
(5)每项作品应提供缩略图3张,用于网上展示,图像格式为jpg,图片比例为4:3,图片大小为320×240,分辨率为72dpi,文件大小不超过50KB。
2.科普动漫作品:围绕某一科普主题,创作完成的具有科普意义的FLASH 动画、二维、三维动画、影视动画等动漫作品。
(1)科普动漫作品时长为1~5分钟;
(2)作品主题突出、集中鲜明,结构紧凑,内容完整,形式生动;
(3)作品配音应采用标准的普通话,音质清晰,无杂音;声音和画面同步,音量适中,不失真,无明显过大过小或时大时小,无明显背景噪声;
(4)原始文件采用fla格式保存,申报作品视频文件采用swf格式,视频比例为4:3,分辨率不低于640×480。
(5)每项作品应提供缩略图3张,用于网上展示,图像格式为jpg,图片比例为4:3,图片大小为320×240,分辨率为72dpi,文件大小不超过50KB。
五、组织实施
(一)作品申报
申报者登陆山西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下载申报表,并将申报表和参赛作品(含创意说明、拍摄脚本或解说词、活动经验或心得体会等刻录成光盘)各一份寄往各市科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由各市统一签字盖章后上报至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二)作品评审
作品评审包括资格审查和专家评审两个环节。
1.资格审查:由组委会办公室对申报作品进行资格审查,符合科学影像节活动要求的作品视为合格申报作品。
2.专家评审:3月—4月组委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合格申报作品进行评审,获奖结果在活动网站上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