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自主神经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35
初中生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为主线,分步要求学生掌握反射的概念、结构、类型、意义等基本内容,从整体上来说,这一节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物与生活的联系点,通过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的嫁接,通过学生的有效课堂体验,加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与反射有关的课堂探究活动,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动脑分析的机会,实验探究的机会,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在知识与方法并重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及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刻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作用。
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离不开反射,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要求学生从生活的周围来寻找反射的例子,将概念讲清、讲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实现教学效果1、知识目标(1)明确说出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理解反射的概念并能判断、举例。
(3)分析膝跳反射,描述反射弧的五个基本结构。
(4)区别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人类特有的反射。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文字、图片、视频等综合信息的能力。
(2)尝试分析反射概念要点。
(3)分析反射的类型,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逐步建立起热爱生命、关爱健康的生活理念。
4、学习重点:反射、反射弧的结构5、学习难点:反射弧的结构6、学习用具:多媒体课件牙签解剖针7、学习方法:游戏法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比较法环节一游戏体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
这个游戏叫“正反口令”教师适当解释游戏规则,邀请5位同学参与活动(活动的人数不易太多)教师要求学生站在讲台前一侧,下面同学容易观察到的地方,排成一排开始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出错的同学自动离场淘汰,看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师】:好,同学们“Are You Ready?”【生】:示意已经作好准备【师】:好,听好老师口令,立正、稍息、向右转、向左转、向前一步走、向右转,举右手、放下【师】:好,***同学坚持到了最后,我们祝贺他!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刚才做的这个活动主要在你们什么系统的参与调节下完成的?【生】:神经系统【师】: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
第十五章动物的运动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生活环境大体分为水、陆、空,不同环境的动物,运动方式表现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二、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游泳为主1、漂浮运动(非主动运动):水母、海蜇2、倒退运动(生物能动能):水母、乌贼、鱿鱼、扇贝应用:火箭升空3、游泳: ①附肢划水:虾(还能爬行)、海龟②纤毛:草履虫③趾间的蹼:蛙、鹅、鸭、天鹅、野鸭④鳍:鱼(身体呈纺锤形---减小阻力)4、鱼在水中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躯干和尾部的肌肉收缩,除此还有鳍的摆动和鳃的喷水三、动物在陆地的运动----爬行、行走、奔跑、跳跃1、爬行:靠肌肉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举例:*蛇,肌肉收缩拉动鳞片脱离地面,使得身体向前*蜗牛,蜈蚣、蚰蜒、马陆有多对步足区别:蚯蚓是蠕动,因为没有骨骼2、行走:用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向前举例:猫、狗、大象、马区别:人是完全依靠两条腿平衡走路的动物3、奔跑:行走加快时,在某一瞬间四肢都会离开地面,身体腾空举例:狗、豹、鸵鸟4、跳跃:依靠后肢的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举例:青蛙、袋鼠、山雀5、常见森林动物--猴子---攀援蝗虫运动方式:爬行、跳跃、飞行四、动物在空中的运动-----飞行1、飞行方式1)滑翔:能够朝向一定的方向飞行、能够双翅伸展不动、身体从某一高处向前下方飘行、省力滑翔机是一种没有动力装置的飞行器2)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起飞时:展翅并加速鼓翼降落时:减慢振翅和收翅,并伸出双脚着地2、飞行器官:①鸟-----翼②昆虫----翅③蝙蝠-----翼膜.翼手3、能飞行的特点:身体流线型--减少阻力、发达的胸肌--提供动力、前肢特化成翼4、会飞的都是鸟(❌)如:昆虫、蝙蝠鸟都会飞(❌)如:企鹅、鸵鸟五、动物运动的意义1.获取食物、2.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3.完成求偶和交配、4.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物种进化,有利于健康(❌)5.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6.扩大了生存空间,增加了利用资源的机会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1.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构成。
自主神经系统课件一、自主神经系统的概述自主神经系统,又称植物神经系统,主要负责调节人体内脏器官的活动,不受我们意志控制。
它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者相互对立、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1. 心血管系统调节:交感神经系统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系统则使心跳减慢、血压降低。
2. 消化系统调节:交感神经系统抑制消化系统活动,副交感神经系统则促进消化系统活动。
3. 呼吸系统调节:交感神经系统使呼吸加深加快,副交感神经系统则使呼吸减慢。
4. 泌尿系统调节:交感神经系统抑制尿液的排泄,副交感神经系统则促进尿液排泄。
5. 眼睛调节:交感神经系统使瞳孔扩大,副交感神经系统则使瞳孔缩小。
6. 毛细血管调节:交感神经系统使毛细血管收缩,副交感神经系统则使毛细血管扩张。
三、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与失衡1. 平衡状态:在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相互制约,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2. 失衡状态:当人体面临压力、紧张等外界刺激时,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现象。
而在休息、放松状态下,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使人体恢复平静。
3. 失衡的影响:长期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问题。
因此,保持自主神经系统平衡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四、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1. 反射性调节:自主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快速响应外界刺激,如遇到危险时,交感神经系统立即激活,使身体做好战斗或逃跑的准备。
2. 内分泌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紧密相连,通过释放激素来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例如,交感神经系统可以促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3. 神经介质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依赖于神经介质的传递,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在不同神经末梢的释放,决定了内脏器官的反应。
五、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平衡的因素1. 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作息、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都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系统解剖学课程练习册答案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护理学、检验技术层次:专科注: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欠奉!第一章骨学[例题]一、单项选择题1、指骨属于(A)2、长骨不包括(B)3、不规则骨不包括(E)4、不属于短骨者为(C)5、属于短骨的是(D)6、蝶骨属于(D)7、颅盖骨内的骨松质称为(D)8、躯干骨不包括(D)9、有横突孔的椎骨是(A)10、有齿突的椎骨是(A)11、有肋凹的椎骨是(B)12、胸椎的棘突(D)13、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是(A)14、胸骨角平对(B)15、不成对的颅骨为(B)16、不属于脑颅骨的是(B)17、不成对面颅骨是(D)18、关于人字缝的正确描述是(A)19、颅中窝的孔裂有(A)20、不属于颅后窝的结构有(D)21、具有鼻旁窦的骨是(A)22、额窦开口于(B)23、开口部位高于窦底的鼻旁窦是(A)24、上肢骨不包括(D)25、肱骨上端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C)26、尺神经沟位于(D)27、近侧列腕骨不包括(D)28、下肢骨带骨是(D)第二章关节学[例题]1、关节的基本结构不包括(D)2、限制脊柱过度后伸的韧带是(D)3、连接相邻椎弓板的结构是(C)4、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E)就有的5、关节腔内有关节盘的关节是(B)6、与关节盂构成关节的结构是(B)7、通过肩关节囊内的肌腱是(D)8、与肱骨滑车相关节的是(C)9、不参加腕关节构成的骨是(D)10、骨盆(C)11、与髋臼形成关节的结构是(A)12、关节囊内有韧带的关节是(D)13、膝关节的辅助结构不包括(C)14、膝关节的主要运动形式(B)15、完成足背屈和跖屈运动的关节是(E)第三章肌学[例题]1、双侧翼内肌、翼外肌共同作用使(B)2、胸锁乳突肌的作用(C)3、不能耸肩是由于哪块肌肉麻痹所致(D)4、能使臂后伸、内收并旋内的肌肉是(C)5、外展肩关节的肌有(B)6、膈的食管裂孔向后平对(D)7、构成腹股沟管内口的结构是(B)8、伸肘关节的肌(D)9、臀大肌的作用是(B)10、屈髋伸膝关节的肌是(A)11、伸膝关节的肌是(C)12、屈膝时,能使小腿旋外的肌(D)13、跟腱是(C)第五章消化系统[例题]一、选择题1、属于上消化道的结构是(A)2、口腔(E)3、不参与咽峡组成的结构是(D)4、牙式∟6 表示(B)5、牙的构造不包括(B)6、腮腺管开口于(C)7、下颌下腺导管开口于(B)8、关于咽,错误的是(C)9、食管的第3狭窄部约平(C)10、食管的第二个狭窄约距中切牙(B)11、胃的分部不包括(E)12、对小肠的错误描述是(C)13、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B)14、结肠带存在于(D)15、大肠包括(B)16、胆囊的分为(E)17、胰的位置(B)18、胰的分部不包括(B)第六章呼吸系统[例题]一、选择题1、成对的喉软骨是(D)2、喉腔最狭窄的部位(B)3、右主支气管的特点是(B)4、壁胸膜的分部不包括(D)5、肺下界的体表投影(C)第七章泌尿系统[例题]一、选择题1、成人肾门约平(C)2、女性输尿管进入膀胱前,从其前上方跨过的结构是(C)3、膀胱(B)4、女性尿道(B)第八章生殖系统[例题]一、选择题1、男性生殖腺是(A)2、男性生殖器输送管道不包括(C)3、睾丸(C)4、男性输精管结扎常选部位是(B)5、射精管开口于(C)6、不属于女性内生殖器的结构是(C)7、卵巢(A)8、卵子受精的部位通常在(D)9、输卵管结扎术常选部位在(C)第九章腹膜[例题]一、选择题1、小网膜包括(C)2、大网膜(B)3、有系膜的肠管是(E)第三篇内分泌系统(略)第四篇脉管系统[例题]一、选择题脉管系统(D)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例题]一、选择题1、心血管系统不包括(D)2、关于心,错误的描述是(A)3、心尖(C)4、心尖(A)5、冠状动脉起自(E)6、主动脉弓的分支有(E)7、不属于颈外动脉直接分支的是(A)8、属上颌动脉分支的血管是(E)9、颞部出血时,压迫止血的动脉是(B)10、不属于锁骨下动脉分支的是(E)11、胆囊动脉通常起自(A)12、胃网膜右动脉起自(B)13、阑尾动脉起自(B)14、关于头静脉,正确的描述是(E)15、关于贵要静脉,错误的说法是(E)16、有关肝门静脉,正确的说法是(D)17、肝门静脉的属支不包括(E)三、简答题附:5、6题参考答案:5、(1)药物→口腔→咽→食管→胃→小肠→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门静脉各级分支→肝血窦→肝静脉各级属支→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左右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2)药物从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干→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3)药物经手背静脉网→头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干→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a) 阑尾: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到达阑尾;b) 胆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右支→胆囊动脉→胆囊.6、口服核黄素,则尿液变黄色,问药物是经过哪些器官和结构排出体外的?(用箭头表示)答:黄连素→口腔→咽→食管→胃→小肠→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门静脉各级分支→肝血窦→肝静脉各级属支→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左右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肾过滤→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篇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一、名词解释:神经元突触神经胶质细胞二、问答题:1. 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类型?2. 简述突触的分类。
3. 试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
4. 试述电突触的结构特征。
5. 神经胶质细胞分为几种类型?第二章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和静息电位一、名词解释: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二、问答题:1. 神经元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哪些?2.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特性是什么?3. 简述钠钾泵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
4. 比较生物电记录技术的细胞外记录和细胞内记录。
5. 静息膜电位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6. 综述静息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7. 简述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
第三章神经电信号和动作电位一、名词解释:局部电位突触电位阈电位动作电位离子电导兴奋兴奋性阈强度二、问答题:1. 离子学说的要点是什么?2. 简述局部电位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离子机制。
3. 简述动作电位的特征。
4. 简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条件及依据是什么?5. 综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6. 综述动作电位-后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7. 试以阈电位概念解释动作电位的触发机制。
8. 试述神经元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神经电信号的传递一、名词解释:化学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整合突触可塑性二、问答题:1. 简述神经电信号传递及其传递方式2. 试述化学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比较EPSP和IPSP的产生及其特征。
4. 简述突触后电位的整合。
5. 简述突触传递的调制方式。
6. 简述突触可塑性及其产生机制。
7. 简述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机制及作用。
第五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一、名词解释: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戴尔原则二、问答题:1. 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哪些?2. 确定神经递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3. 简述Ca2+在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4. 简述递质共存现象及其生理意义。
⼤学药理学每章答案整理第⼀章绪⾔药物的定义是:(D)A、⼀种使细胞致死的物质B、⼀种影响细胞活⼒的化学物质C、⼀种易于经过消化吸收的化学物质、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的物质新药进⾏临床实验必须提供 (C) A系统药理研究数据B、LD50 E急、慢性毒理研究数据药物是⽤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新药: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药理作⽤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
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新药指我国未⽣产过的药品”;或是“已⽣产过的药品通过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证或制成复⽅制剂,亦属新药范围”。
名词解释: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包括药物的作⽤、机制、临床应⽤及不良反应等。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举例说明分⼦⽣物学技术⽤于药理学研究的优越性。
答:第⼆章名词解释:药理效应:药物作⽤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
不良反应:不符合⽤药⽬的,并为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量效曲线:以药物浓度(或剂量)为横坐标,以药效为纵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
半数有效量:使全部实验动物半数产⽣有效作⽤所需要的剂量。
效价强度:量效曲线上的等效剂量,其值越⼩,强度越⼤。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问答题:1、从药物量效曲线上,可以获得哪些与临床⽤药有关的资料?答:最⼩有效量、强度(效价)、效能、治疗指数、安全范围等,这样便于指导在临床上更好⽤药。
2、如何根据药理效应决定临床⽤药⽅案?答:1)选⽤有选择性的药物; 2)选⽤安全范围⼤的药物; 3)利⽤药物的相互作⽤来增加药物的治疗作⽤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第三章机体对药物的作⽤-药动学⾸关消除:指⼝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黏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关(过_)消除[⾸关(过)效应] 肝肠循环: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后,并⾃胆汁排⼊⼩肠,被相应的⽔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被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