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神经嵴的形成与神经系统发生
- 格式:ppt
- 大小:4.80 MB
- 文档页数:42
第八章神经系统发育1、神经胚形成答:神经胚形成:胚胎由原肠胚预定外胚层细胞形成神经管的过程。
神经胚:正在进行神经管形成的胚胎。
2、初级神经胚形成和次级神经胚形成答:初级神经胚形成:由脊索中胚层诱导上面覆盖的外胚层细胞分裂,内陷并与表皮质脱离形成中空的神经管。
次级神经胚形成:外胚层细胞下陷进入胚胎形成实心细胞索,接着在细胞索中心产生空洞形成中空的神经管。
3、什么叫神经板,神经褶,神经沟答:神经板:外胚层中线处细胞形状发生改变,细胞纵向变长加厚,形成神经板。
神经褶:神经板形成后不久,边缘加厚,并向上翘起形成神经褶。
神经沟:神经褶形成后在神经板中央出现的U型沟。
4、无脑畸形和脊髓裂与哪些基因有关,如何避免答:无脑畸形和脊髓裂均为人类胚胎的神经管闭合缺陷症。
人的后端神经管区域在27天时如不能合拢,则产生脊髓裂;若前端神经管区域不能合成,则胚儿前脑发育被停止,产生致死的无脑畸形。
它们与pax3、sonic hedghog和openbrain等基因有关。
约50%神经管缺陷可由孕妇补充叶酸加以避免。
5、斑马鱼的神经管如何形成答:斑马鱼的神经管如何形成:鸟类,哺乳类,两栖类动物胚胎的后端神经管及鱼类的全部神经管形成均采用次级神经胚形成的方式,所以斑马鱼的神经管形成也如此。
6、三个原始脑泡的发育命运答:前脑发育成为前端的端脑和后面的间脑,端脑最终形成大脑两半球,间脑形成丘脑和下丘脑区域及视觉感受区。
中脑腔最终形成大脑导水管。
菱脑再发育成前面的后脑和后面的髓脑,后脑形成小脑,髓脑形成延髓。
7、菱脑节答:菱脑节:在神经管闭合后,后脑前后轴逐渐被划分为8节,成为菱脑节,每个菱脑节是一个发育单位,节内细胞可交换而节间不能交换(其是临时性结构,到发育后期逐渐消失,但部分由后脑产生的结构如颜面神经节仍保持分节性结构)。
8、脊髓背腹区域细胞的发育命运各与哪些因子有关答:脊髓背部区域依次产生6种中间神经元(dI1-dI6),腹部则形成运动神经元和4种腹侧神经元(V0-V3)。
发育生物学试题库(发育生物学教学组)目录:第一章章节知识点与重点 (1)第二章发育生物学试题总汇 (6)第三章试题参考答案 (18)第一章章节知识点与重点绪论1.发育和发育生物学2.发育的功能3.发育生物学的基础4.动物发育的主要特点5.胚胎发育的类型(嵌合型、调整型)6.研究发育生物学的主要方法第一章细胞命运的决定1.细胞分化2.细胞定型及其时相(特化、决定)3.细胞定型的两种方式与其特点(自主特化、有条件特化)4.胚胎发育的两种方式与其特点(镶嵌型发育依赖型发育)5.形态决定子6.胞质定域(海胆、软体动物、线虫)7.形态决定子的性质8.细胞命运渐进特化的系列实验9.双梯度模型10.诱导11.胚胎诱导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1.细胞表型分类2.差异基因表达的源由3.了解基因表达各水平的一般调控机制第三章转录后的调控1.RNA加工水平调控2.翻译和翻译后水平调控第四章发育中的信号传导1.信号传导2.了解参与早期胚胎发育的细胞外信号传导途径第五章受精的机制1.受精2.受精的主要过程及相关知识3.向化性4.顶体反应5.皮质反应第六章卵裂1.卵裂特点(课堂作业)2.卵裂方式3.两栖类、哺乳类、鱼类、昆虫的卵裂过程及特点4.(果蝇)卵裂的调控机制第七章原肠作用1.了解原肠作用的方式:2.海胆、文昌鱼、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的原肠作用基本过程与特点第八章神经胚和三胚层分化1.三个胚层的发育命运第九章胚胎细胞相互作用-诱导1.胚胎诱导和自动神经化、自动中胚层化2.胚胎诱导、异源诱导者3.初级诱导和次级诱导、三(多)级诱导4.邻近组织相互作用的两种类型5.间质与上皮(腺上皮)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第十章胚轴形成1.体形模式2.图式形成3.果蝇形体模式建立过程中沿前后轴不同层次基因的表达4.果蝇前后轴建立的分子机制5.果蝇背腹轴形成的分子机制第十一章脊椎动物胚轴的形成1.什么是胚轴2.两栖类胚轴形成过程及分子机制。
动植物神经系统的形成与发育研究神经系统是人类和动物身体的控制系统,由大脑、脊髓、神经和感觉器官等组成。
它控制着人体的生理和行为活动。
神经系统主要分为动物和植物两大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动植物神经系统的形成与发育研究。
一、动物神经系统的形成与发育动物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发育是一个复杂、精细的过程。
根据发育的时间顺序和发育特点,动物神经系统可以分为原肠胚神经系统和神经嵴神经系统。
1.原肠胚神经系统原肠胚神经系统是动物神经系统的最原始形态,它是通过一系列分化和增殖过程,从胚胎早期的原肠胚细胞中形成的。
在原肠胚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从原肠胚的外胚层向内移动,形成神经管,最终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神经嵴神经系统神经嵴神经系统是指从神经嵴分化而来的神经元和其他带神经元形成的神经系统。
神经嵴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发育是由神经嵴细胞开始的,它向外分化后形成了一系列神经元,如节段神经节、嗅球、面部神经节等。
这些神经元最终与其它组织组成团块,如脊髓、脑干和大脑,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
二、植物神经系统的形成与发育不同于动物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发育,植物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发育是由根和茎发育后形成的。
植物神经系统是由一系列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表现出一些和神经细胞类似的特征,如细胞体的分化、突出、伸缩等。
这些细胞形成一系列所谓的神经通路,如细胞壁内和周围的离子通道以及细胞壁中的质形和中央区域等。
植物神经系统主要由两类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和结构细胞。
神经细胞是植物中的基本神经元,它们具有发育、分化、生长和传导的特征。
结构细胞主要是由细胞伸长和伸展分化而来,它们被认为是组织的骨架,可以支持、固定和维持神经细胞。
三、动植物神经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动植物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发育研究不仅对我们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较大的启示,也对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治疗方面,研究者已经发现,在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系统的再生和修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神经嵴的概念和特点是
神经嵴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条线状结构,位于胚胎背侧神经管两侧。
它是神经系统的發育基础,也是整个神经系统的起点。
神经嵴具有以下特点:
1. 前后对称性:神经嵴在胚胎中呈镜像对称,分布于胚胎前后两侧。
2. 分段性:神经嵴可被分为一系列相互连接的神经节节段,分别对应不同的身体部位。
3. 顺序性:神经嵴的每个节段在形成和发育过程中都有固定的顺序。
4. 发展多样性:神经嵴能够分化出不同类型的细胞,如神经元、胶质细胞和非神经细胞,从而构建出整个神经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
5. 可塑性:神经嵴的细胞能够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并在发育过程中通过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的过程发挥适应性和调节性的作用。
总之,神经嵴的概念和特点主要在于其作为神经系统的发育基础,通过分段、分化和连接等过程实现了整个神经系统的建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