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推动和平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2.1《推动和平与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推动和平与发展》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认知能力,对国际事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和平与发展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认识。
同时,学生对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责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情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和平与发展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呈现一些关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3.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和平与发展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1课时推动和平与发展◊教学目标0【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程,增强民族责任感,树立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意识;身体力行,将视野投向社会,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帮助弱势群众。
【能力目标】通过了解当今世界存在的局部战争和冲突,探究其发生的原因,分析在维护和平、反对战争过程中国际社会各方面付出的努力,做到珍惜和平,爱好和平。
【知识目标】了解战争带来的伤害以及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了解国际社会存在的贫困情况、导致贫困存在的原因以及贫困带来的影响,明确国际社会为消除贫困所作出的努力。
◊教学重难点0【教学重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教学难点】消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1页共13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漫画,思考:上述漫画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提示:爱好和平、寻求合作、推动发展、反对战争等。
教师过渡:上述漫画表达了人民追求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推动和平与发展》。
【新课讲授】一、维护世界和平1.阅读材料,思考:纵观历史,人类在20世纪上半叶两度惨遭世界大战劫难。
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1000余万人,伤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达2700多亿美元。
“The thousand-yard stare”,直译出来的意思是“仿佛在看往1000码以外的眼神”,也称“千码凝视”。
这是美国人在二战时诞生的一句术语, 描述了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受到战争创伤,眼神空洞、目光呆滞的状态。
第2页共13页1975—2018年,越南战争已经过去43年,战争的结束不代表伤害的停止,恰恰相反,战争的伤害仍在继续。
未爆炸弹、橙剂威胁以及“越战私生子”等问题至今仍在影响着越南当地人的生活。
2017年3月15日,叙利亚危机爆发6周年。
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显示,已有47万叙利亚人丧生,1250万人沦为难民。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提示:战争给世界带来巨大危害,对人类自身、对社会发展均有极大的害处。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2.1 推动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推动和平与发展》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例分析,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形势和我国的发展态势。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国际形势有一定的了解。
但受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对我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以及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我国的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形势和我国的发展状况。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案例: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实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1《推动和平与发展》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1《推动和平与发展》是本学期起始阶段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认识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青少年如何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对国际事务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和平与发展的内涵、意义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2.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3.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
4.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和平与发展的内涵及其关系。
2.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3.青少年如何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活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典型案例,以便于分析和讨论。
3.准备课件,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
4.准备黑板,以便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国际事务,引发学生对和平与发展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介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阐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2.1《推动和平与发展》教案一. 教材分析《推动和平与发展》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认识到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态度和主张。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国际事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和平与发展的理解可能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深化他们的认识。
同时,学生可能对我国的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的政策和主张有一定的好奇心,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认识到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2.使学生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态度和主张,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理解。
2.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3.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态度和主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相关的案例和资料。
3.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通过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态度和主张。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解答,巩固学生对和平与发展的理解,以及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态度和主张的认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国际事务,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可以让学生课后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态度和主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2.1 《推动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推动和平与发展》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内容。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发展道路等,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一些复杂的国际事务和我国的外交政策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形势,认识我国的发展道路和对外政策,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使学生掌握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内容,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
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内涵和意义。
2.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3.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国内外案例,让学生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讲授法:教师讲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对外政策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形势,引导学生思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呈现的内容,分析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2.1《推动和平与发展》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2.1《推动和平与发展》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始终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国际事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和平与发展方面的认识尚不深刻,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强化。
此外,学生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了解,但不够全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以拓展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3.情景模拟法:设置相关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素材,用于实践操作。
3.制作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思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推动和平与发展的。
通过讨论,总结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每组挑选代表进行汇报。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再次强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利用情景模拟法,设置相关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2024春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下2.1《推动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推动和平与发展》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青少年如何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国际事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3.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引导学生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理解。
2.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3.青少年如何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的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3.准备小组讨论的指导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国际冲突和发展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让学生了解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1课时《推动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1课时《推动和平与发展》教材,主要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有一定的关注度,但对于如何全面认识和平与发展问题,以及如何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了解全球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掌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法,学会建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掌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法,学会建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全球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和平与发展问题。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平与发展问题。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社会热点问题的资料和案例。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教案和教学课件。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2.1《推动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推动和平与发展》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认识到和平与发展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性,以及我国政府为实现和平与发展所作的努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平与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知识,对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和平与发展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展视野,深化对和平与发展的理解。
此外,学生在这一阶段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认识到和平与发展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发展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 教学重难点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及其意义。
2.我国政府为实现和平与发展所作的努力。
3.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平与发展的现实意义。
2.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3.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启发引导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案例材料。
2.设计好教学课件和板书。
3.准备好计时器,以便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和平发展的成就,引导学生关注和平与发展。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平与发展的现实意义。
推动和平与发展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以积极的心态去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初步培养学生树立和平与发展的意识。
2.能力:
(1)能够用国际视野了解战争带来的影响;
(2)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当今社会。
3.知识:
(1)明确和平来之不易,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
(2)知道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
【教学重点】
(1)推动和平与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树立和平与发展的意识。
(2)了解和感受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
如何落实可持续发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千百年来,不同肤色、族群的人们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发展壮大,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先进,从野蛮走向文明。
在发展的过租中,人类遇到过各种闲难、挫折,
甚至灾难,但从未停止携手共进的脚步;人类之间有过矛盾、冲突,甚至战争,但从未放弃对和平的追求。
人类的命运彼此相依,未来需要共同守望。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推动和平与发展”。
二、新课讲授
(一)维护世界和平
1.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对和平的生活习以为常。
但回顾历史,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重代价,给人类带来的伤痛难以愈合。
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
共有五十多个国家参与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正是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奋战下,反法西斯战争最终采取得胜利。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看到战火后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看到人们在战争中失去家园、流离失所,也看到核武器的使用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深深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追求和平日益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4.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致力于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
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派驻维和部队;签署核不扩散条约……人类运用多种方式维护和平,为实现和平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壮大,和平成为时代的主题。
5.当前,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
6.其中,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恐怖主义违背人类的道义和规则,严重威胁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
7.驱散战争的阴影、维护世界和平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探究与分享:你可知道,是谁在为我们守卫着和平?
(二)推动可持续发展
1.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诸多因素导致贫困的国家越来越贫穷。
3.最不发达国家深受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
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
4.面对问题,世界各国积极运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5.人类社会对于发展的追求没有止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发展目标,并转化为共同的意识和行动。
各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努力。
探究与分享: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划分,我国属于哪一种类型,分析下原因。
【作业布置】
1.阅读教材中的拓展空间,完成对应习题。
2.把自己今天所学的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编写知识框架进行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