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套加工工艺过程制定
- 格式:pptx
- 大小:204.04 KB
- 文档页数:16
模具典型零件的加工7.1 杆类零件的加工导柱的加工在模具中,大多数导柱都是轴类圆柱形表面,一般根据其尺寸和材料的要求,可直接采用热轧圆钢作为毛坯料。
各种导柱按照使用要求的不同,考虑制造成本的因素,采用的材料也不同,常用的材料一般为20钢或T8,T9工具钢。
导柱的工作性质对材料的要求是:较好的耐磨性、一定的抗冲击韧性。
热处理HRC50-55.1、导柱的加工方案备料-粗加工-半精加工-热处理-精加工-光整加工。
(如图6-1注塑模标准导柱)2、导柱的制造工艺规程(表6-1)导柱的加工工序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不同的生产类型、结构形式和尺寸精度、工厂设备情况,其工序的划分和工艺方法也就不同。
3、导柱加工过程中的定位一般采用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重合的原则,在两端加工中心孔,以两中心孔轴线为各工序的定位基准,中心孔的形状和精度对导柱的加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为了确保精加工时的精确定位作用,中心孔在热处理后必须进行对研和修整。
对研中心孔一般采用锥形砂轮或梅花顶尖:4、导柱的研磨一般对于配合精度要求较高的导柱,都要安排研磨工序,以提高表面质量和降低粗糙度。
二、模柄与顶杆的加工模柄的设计已标准化,常用的模柄有:压入式、旋入式、凸缘式、槽形式和浮动式等,和顶杆一样都属于台阶轴类零件,材料选用45钢,热处理HRC40-45,这类零件一般也是采用中心孔作为精加工的定位基准,终加工采用精磨工艺并靠磨端面,保证端面跳动要求。
7.2 套类零件的加工模具中的套类零件主要有:导套、护套和套类凸模等。
导套的材料和导柱一样,一般采用圆钢下料,热处理要求为HRC58-62,制造工艺也不是固定的。
导套的加工方案:备料-粗加工-半精加工-热处理-精加工-光整加工。
7.3 板类零件的加工一、板类零件加工质量的要求模具中各种板类零件较多,如:模座、垫板、固定板、卸料板、推件板等等。
虽然形状、材料、尺寸精度和使用性能要求各不相同,但都是有平面和孔系组成,这类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平行度和垂直度要求,一般均按GB1184-80的规定,具体公差执行冷冲模和塑料模的有关国家标准。
模具装配工艺过程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生产塑料制品的模具,通常由上模板、下模板、活动模板、蓝牙座、导柱、导套等组成。
注塑模具的装配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配件准备:首先,要对所需的配件进行准备,包括上模板、下模板、活动模板、蓝牙座、导柱、导套等。
对每个配件进行检查,确保其完整无损。
2.上模板加工:上模板一般是注塑模具的主要承载部分,需要进行精密加工。
加工过程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工序。
其中,开料是通过铣床将上模板的轮廓切割出来;铣底是在开料的基础上,对模板的底面进行加工;钻孔是为了安装螺丝等零部件;镟平是为了保证模板安装时的平整度;磨底则是为了提高模板的精度。
3.下模板加工:下模板同样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序,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
下模板的加工过程与上模板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内部需要加工出塑料制品的壁厚、孔洞等结构。
4.活动模板加工:活动模板一般用于开启模具,方便模具脱模。
活动模板的加工工序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
活动模板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与上下模板的配合度,确保开合顺畅。
5.蓝牙座加工:蓝牙座用于固定上模板和下模板,一般需要进行精密加工。
加工过程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工序。
蓝牙座的加工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其与模板的配合度,确保装配时的精度。
6.导柱、导套加工:导柱和导套用于模具的定位和导向,需要进行精密加工。
加工过程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工序。
导柱和导套的加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其尺寸的精度和光洁度,以确保模具的准确定位和导向。
7.模具装配:在进行模具装配之前,还需要清洗和涂抹模具表面,以便于模具的装配和操作。
在装配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将模具各个配件组装起来,修整配合面,调整配合精度,确保模具的功能正常。
通过以上的步骤,就完成了注塑模具的装配工艺过程。
模具装配工艺的质量和精度对于注塑成型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装配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和精度。
机械加⼯⼯艺规程的编制详解模具制造⼯艺学第⼀章机械加⼯⼯艺规程的编制第⼀节概述⼀、⽣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称为⽣产过程。
(1)产品投⼊前的⽣产技术准备⼯作产品试验研究和设计、⼯艺设计和专⽤⼯艺装备的设计及制造、各种⽣产资料和⽣产组织等⽅⾯的准备⼯作。
(2)⽑坯制造⽑坯的锻造、铸造和冲压等。
(3)零件的加⼯过程机械加⼯、特种加⼯、焊接、热处理和表⾯处理。
(4)产品的装配过程部件装配、总装配、检验和调试等。
(5)各种⽣产服务活动原材料、半成品、⼯具的供应、运输、保管以及产品的油漆和包装等。
⼆、⼯艺过程及其组成⽣产过程中为改变⽣产对象的形状、尺⼨、相对位置和性质等。
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艺过程。
1.⼯序⼯序是⼀个或⼀组⼯⼈。
在⼀个⼯作地点对同⼀个或同时对⼏个⼯件进⾏加⼯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艺过程。
它是组成⼯艺过程的基本单元。
图1-1所⽰为模柄的机械加⼯⼯艺过程,可划分为三道⼯序,见表1-1。
表1-1 模柄的⼯艺过程⼯序编号⼯序内容设备1 车两端⾯钻中⼼孔车床2 车外圆(φ32留磨削余量)车槽并倒⾓车床3 磨φ32外圆外圆磨床图1-1 模柄2.安装(1)夹紧⼯件在加⼯之前,应使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处于⼀个正确的位置并将其夹紧。
(2)装夹⼯件具有正确位置及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
(3)安装⼯件经⼀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序称为安装。
在⼯序中应尽量减少装夹次数。
3.⼯位为了完成⼀定的⼯序部分,⼀次装夹⼯件后,⼯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起,相对于⼑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个位置称为⼯位。
图1-2所⽰是利⽤万能分度头使⼯件依次处于⼯位Ⅰ、Ⅱ、Ⅲ、Ⅳ来完成对凸模槽的铣削加⼯。
4.⼯步⼯步是在加⼯表⾯和加⼯⼯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序。
(1)当⼯件在⼀次装夹后连续进⾏若⼲相同的⼯步时,常填写为⼀个⼯步,如图1-3所⽰。
(2)复合⼯步⽤⼏把⼑具或复合⼑具,同时加⼯同⼀⼯件上的⼏个表⾯,称为复合⼯步。
三、模具导套的机械加工实例例图3-40所示为一冷冲模具的导套,材料为20钢,淬火、低温回火58-62HRC。
1.结构工艺性分析该零件是典型的套类零件,主要加工方法为钻、镗、车、磨。
2.技术要求分析(1)主要表面及其加工方案主要表面为内圆柱面Ø32H7 Ra0. 2um,外圆柱面Ø45r6 Ra0. 4um,其加工方案:内圆柱面:钻—粗镗(扩)—半粗镗—粗磨—精磨;对于外圆柱面: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2)定位基准根据基准选择的原则选用内、外圆柱面互为基准。
(3)热处理如导套材料为20钢渗碳,则热处理为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如导套材料为T10A钢,则热处理为淬火低温回火。
(4)技术关键及其采取的措施1主要表面为内圆柱面,尺寸公差等级高,表面粗糙度值Ra值小。
采取的措施:划分加工阶段,工艺路线采用:钻—粗镗(扩)—半精镗(铰)—粗磨—精磨—研磨;选择精密机床;控制切削用量;充分冷却。
2由于外圆柱面的尺寸公差等级高,表面粗糙度值Ra值小,故采取的措施是:在加工阶段划分、机床选用、切削用量的控制方面的要求与内圆柱面加工相同。
此外,工艺路线为: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3外圆柱Ø45r6对内孔Ø32H7径向跳动要求高,采取的措施之一:以非配合外圆柱面定位夹紧,一次装夹磨削内孔Ø32H7、外圆柱Ø45r6,即“一刀下”的方法。
但此方法调整机床频繁,辅助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仅适用于单件生产。
采取的措施之二:利用内圆柱面采用锥度心轴限位,以心轴两端中心孔定位磨削外圆柱面。
此方法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可靠,但需要制造专用机床夹具,因此,适用于成批生产。
3.机械加工顺序安排车端面-车外圆-钻孔-镗孔-磨孔。
其中内孔的精加工应在外圆表面的精加工之前进行。
4.加工阶段的划分整个加工过程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热处理、精加工四个加工阶段。
5.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表:冷冲模导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模具导柱和导套一般可采取哪些加工工艺方法?导柱一般使用20钢,经车床粗加工(留磨削余量),热处理(渗碳层深度0.8~1.2mm,淬硬至58~62HRC)、研顶尖孔以及外圆精磨制成。
为了进一步提高导柱的尺寸精度和改善表面粗糙度,也可在外圆磨削后留出余量0.01~0.015mm,再进行研磨。
用圆盘式研磨机研磨时,把导柱装夹在隔板内,如图1所示,并在上下研盘之间作偏心运转,导柱的运动方向作周期性改变,使研磨剂分布均匀,导柱表面形成纵横交错的研磨痕迹,这种研磨方法的生产率高,研磨工具的磨损比较均勾,适用于导柱的大量生产。
若用车床装夹研磨导柱,常用顶尖和卡箍装夹,在研磨的表面均匀地涂一层研磨剂,用如图2所示研磨环套在导柱上,用手握住沿导柱轴向往复运动,导柱在主轴的带动下作圆周运动,使导柱的外圆得到研磨。
此外,也可用铸铁板研磨导柱的外圆。
图1 圆盘式导柱研磨机用隔板图2 导柱研磨环导套的加工,一般是在粗车后留出0.3mm的磨削余量,经热处理(常用20钢渗碳,深度0.8~1.2mm,淬硬58~62HRC)后进行内、外圆磨削。
由于导套和导柱相配合的尺寸精度要求高,并且内孔和外圆要同轴,因而在磨削加工时要先磨好内孔,再装上心轴磨外圆。
若导套和模座的固定采用粘接工艺,因而外圆的同轴度要求不高,则导套的外圆可不需要磨削加工。
为提高内孔尺寸精度和改善表面粗糙度而需要研磨时,应在内圆磨削后留出0.01~0.015mm 研磨余量。
研磨导套常用立式单轴或双轴研磨机,有时也可在车床上研磨或用珩磨机珩磨。
如果在车床上研磨导套,需先将研磨工具夹在车床卡盘上,均匀涂以研磨剂,然后套上导套,用尾座顶尖顶住研磨工具,并调节研磨工具与导套的松紧(以用手转动导套不十分费力为准)。
研磨时,由机床带动研磨工具旋转,导套由圆口钳夹住用手工沿研磨工具轴向作往复运动。
冲压模具导柱与导套之间的间隙应该是多少最好模具,间隙,冲压如题,非常感谢各位大侠帮助!导向零件导柱和导套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导向零件。
导柱导套加工标准导柱导套是模具加工中常见的零部件,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加工精度。
因此,对导柱导套的加工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就导柱导套的加工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广大模具加工人员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1. 材料选择。
导柱导套通常采用优质的合金工具钢或不锈钢材料,其硬度要求在HRC50-55之间。
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导柱导套的使用寿命和加工精度,因此在选择材料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
2. 加工工艺。
导柱导套的加工工艺包括车削、磨削、热处理等多道工序。
在进行车削时,要保证导柱导套的外径和内径尺寸精准,表面光洁度高;在磨削时,要保证导柱导套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达到标准要求;在热处理时,要保证导柱导套的硬度和强度达到标准要求。
每道工序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加工质量。
3. 检测要求。
在导柱导套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尺寸、形位公差、硬度等方面的检测。
尺寸检测要求使用精密的三坐标测量仪进行,确保导柱导套的外径、内径尺寸精准;形位公差检测要求使用投影仪或二次元仪进行,确保导柱导套的形位精度达到标准要求;硬度检测要求使用硬度计进行,确保导柱导套的硬度在HRC50-55之间。
只有通过了严格的检测,导柱导套才能够投入使用。
4. 表面处理。
导柱导套的表面处理通常采用镀铬、镀硬铬等方法,以提高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在进行表面处理时,要保证镀层的厚度、均匀性和附着力达到标准要求,确保导柱导套的表面质量优良。
5. 包装运输。
导柱导套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装和标识,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
包装要求采用防震防潮的方式进行,标识要求清晰明确,以便于使用和管理。
总结。
导柱导套作为模具加工中的重要零部件,其加工质量直接关系着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加工精度。
因此,在进行导柱导套加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检测要求、表面处理、包装运输等方面的操作,确保导柱导套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为模具加工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