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导柱和导套一般可采取哪些加工工艺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2
模具制造工艺课后答案【篇一:模具制造工艺复习题(有答案)】火花加工又称为放电加工或电蚀加工,是一种利用电热能量进行加工的方法。
2、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电极和工件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形成放电间隙。
3、在电火花一次脉冲放电结束后,应间隔一段时间,使放电通道的带电粒子复合成中性粒子,这个过程称为消电离。
4、电火花加工时,工具电极的材料硬度不必比工件材料硬度高。
5、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工具电极和工件都受到电腐蚀的作用,但腐蚀的速度却不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极性效应。
6、在电火花加工冲裁模过程中,保证配合间隙的电火花加工方法有直接配合法、修配凸模法、混合法和二次电极法四种。
7、在常用电极材料中,损耗最大的是黄铜电极材料。
8、电极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整体式电极、镶拼式电极和组合式电极三种,应根据电极外形尺寸、复杂程度等因素来选取。
9、用电火花加工型孔时,电极的轮廓尺寸应比所加工的型孔尺寸均匀的缩小一个放电间隙。
10、电规准是指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的一组电参数,包括电流、电压、脉冲宽度和脉冲间隔等。
11、型孔的电火花加工工艺方法主要有单电极平动法、多电极更换法和分解电极法三种方法。
12、在电火花型孔加工中,有粗规准、中规准和精规准三种电规准,根据加工需要,每一种又分为几个档次。
13、在电火花加工中,为了使脉冲放电能持续进行,必须靠电极和工件来保证放电间隙。
14、电火花加工与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加工原理是相同的,而加工方式是不同的。
15、电火花加工采用的电极材料有石墨、紫铜和铸铁(任写三种)。
16、快走丝线切割的走丝速度一般为 8-10m/s ,慢走丝线切割的走丝速度一般为 3-12m/min 。
17、电解加工时利用金属在电解液中产生阳极溶解的电化学反应,将工件加工成形的一种方法。
18、电解磨削是将电解作用和机械磨削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加工方法。
19、型腔的冷挤压加工方式可以分为敞开式冷挤压和封闭式冷挤压两种。
20、超声波加工是利用工具的超声频振动来进行加工的。
五金模具内导套的灌胶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 This document has been carefully written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五金模具内导套的灌胶工艺流程简述如下:①准备阶段:确保所有模具部件,包括模板、导柱、导套等到位并经检验合格;准备G型夹、酒精、油、680厌氧胶、等高木块、抹布等工具;检查零件配合并清洁干净。
②组装定位:将下模镶件正确装配到下模板中,随后将下模板平稳置于两块等高木块上,以保持水平稳定。
③涂抹胶水:使用酒精清洁导套安装部位,确保无灰尘油污;依据需要,适量挤出680厌氧胶涂覆于导套安装孔内壁或导柱表面。
④安装导套:小心地将导套安装到涂抹了胶水的位置,确保其正确对齐并轻轻推入,避免胶水溢出。
⑤固定与等待固化:使用G型夹或其他固定工具保持导套位置,确保其在胶水完全固化前不发生位移。
根据胶水说明书,等待足够时间让胶水完全固化,一般几小时至一夜。
⑥检查与调试:固化后,检查导套安装是否牢固,以及模具开合动作是否顺畅,必要时进行微调。
⑦清理与记录:清理作业现场,去除多余胶水及废弃物,并记录灌胶过程及结果,以备后续追踪和维护。
模具典型零件的加工7.1 杆类零件的加工导柱的加工在模具中,大多数导柱都是轴类圆柱形表面,一般根据其尺寸和材料的要求,可直接采用热轧圆钢作为毛坯料。
各种导柱按照使用要求的不同,考虑制造成本的因素,采用的材料也不同,常用的材料一般为20钢或T8,T9工具钢。
导柱的工作性质对材料的要求是:较好的耐磨性、一定的抗冲击韧性。
热处理HRC50-55.1、导柱的加工方案备料-粗加工-半精加工-热处理-精加工-光整加工。
(如图6-1注塑模标准导柱)2、导柱的制造工艺规程(表6-1)导柱的加工工序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不同的生产类型、结构形式和尺寸精度、工厂设备情况,其工序的划分和工艺方法也就不同。
3、导柱加工过程中的定位一般采用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重合的原则,在两端加工中心孔,以两中心孔轴线为各工序的定位基准,中心孔的形状和精度对导柱的加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为了确保精加工时的精确定位作用,中心孔在热处理后必须进行对研和修整。
对研中心孔一般采用锥形砂轮或梅花顶尖:4、导柱的研磨一般对于配合精度要求较高的导柱,都要安排研磨工序,以提高表面质量和降低粗糙度。
二、模柄与顶杆的加工模柄的设计已标准化,常用的模柄有:压入式、旋入式、凸缘式、槽形式和浮动式等,和顶杆一样都属于台阶轴类零件,材料选用45钢,热处理HRC40-45,这类零件一般也是采用中心孔作为精加工的定位基准,终加工采用精磨工艺并靠磨端面,保证端面跳动要求。
7.2 套类零件的加工模具中的套类零件主要有:导套、护套和套类凸模等。
导套的材料和导柱一样,一般采用圆钢下料,热处理要求为HRC58-62,制造工艺也不是固定的。
导套的加工方案:备料-粗加工-半精加工-热处理-精加工-光整加工。
7.3 板类零件的加工一、板类零件加工质量的要求模具中各种板类零件较多,如:模座、垫板、固定板、卸料板、推件板等等。
虽然形状、材料、尺寸精度和使用性能要求各不相同,但都是有平面和孔系组成,这类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平行度和垂直度要求,一般均按GB1184-80的规定,具体公差执行冷冲模和塑料模的有关国家标准。
导柱导套定位方式导柱导套定位方式是一种常用的定位方式,它可以在机械装置中实现零件的精确定位和相对运动。
下面将介绍导柱导套定位方式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
一、导柱导套定位方式的原理导柱导套定位方式是通过导柱和导套的配合来实现零件的定位。
导柱是一种精密加工的柱状零件,通常由硬质合金或高速钢制成。
导套是一种套在导柱上的零件,通常由铜、铝合金等材料制成。
导柱和导套之间的配合间隙非常小,可以确保零件的位置精度。
二、导柱导套定位方式的应用导柱导套定位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中,特别是对于要求定位精度较高的场合。
例如,汽车发动机的曲轴与曲轴箱之间的定位就采用了导柱导套定位方式。
此外,导柱导套定位方式还广泛应用于模具、工装夹具等领域。
三、导柱导套定位方式的优点1. 高精度:导柱导套定位方式可以实现较高的定位精度,保证零件的准确位置。
2. 稳定性好:导柱导套的配合间隙小,可以提供较好的稳定性,减小零件的摆动和偏移。
3. 耐磨性强:导柱通常由硬质合金或高速钢制成,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4. 安装简便:导柱导套定位方式的安装相对简便,不需要复杂的工艺。
四、导柱导套定位方式的缺点1. 成本较高:导柱导套定位方式的制造和加工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对于大尺寸或高精度要求的导柱导套。
2. 需要润滑:由于导柱和导套之间的配合间隙较小,需要进行润滑,以减小摩擦和磨损。
导柱导套定位方式是一种常用的定位方式,它通过导柱和导套的配合来实现零件的精确定位和相对运动。
导柱导套定位方式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成本较高和需要润滑等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定位方式。
模具装配工艺过程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生产塑料制品的模具,通常由上模板、下模板、活动模板、蓝牙座、导柱、导套等组成。
注塑模具的装配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配件准备:首先,要对所需的配件进行准备,包括上模板、下模板、活动模板、蓝牙座、导柱、导套等。
对每个配件进行检查,确保其完整无损。
2.上模板加工:上模板一般是注塑模具的主要承载部分,需要进行精密加工。
加工过程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工序。
其中,开料是通过铣床将上模板的轮廓切割出来;铣底是在开料的基础上,对模板的底面进行加工;钻孔是为了安装螺丝等零部件;镟平是为了保证模板安装时的平整度;磨底则是为了提高模板的精度。
3.下模板加工:下模板同样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序,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
下模板的加工过程与上模板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内部需要加工出塑料制品的壁厚、孔洞等结构。
4.活动模板加工:活动模板一般用于开启模具,方便模具脱模。
活动模板的加工工序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
活动模板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与上下模板的配合度,确保开合顺畅。
5.蓝牙座加工:蓝牙座用于固定上模板和下模板,一般需要进行精密加工。
加工过程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工序。
蓝牙座的加工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其与模板的配合度,确保装配时的精度。
6.导柱、导套加工:导柱和导套用于模具的定位和导向,需要进行精密加工。
加工过程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工序。
导柱和导套的加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其尺寸的精度和光洁度,以确保模具的准确定位和导向。
7.模具装配:在进行模具装配之前,还需要清洗和涂抹模具表面,以便于模具的装配和操作。
在装配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将模具各个配件组装起来,修整配合面,调整配合精度,确保模具的功能正常。
通过以上的步骤,就完成了注塑模具的装配工艺过程。
模具装配工艺的质量和精度对于注塑成型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装配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和精度。
三、模具导套的机械加工实例例图3-40所示为一冷冲模具的导套,材料为20钢,淬火、低温回火58-62HRC。
1.结构工艺性分析该零件是典型的套类零件,主要加工方法为钻、镗、车、磨。
2.技术要求分析(1)主要表面及其加工方案主要表面为内圆柱面Ø32H7 Ra0. 2um,外圆柱面Ø45r6 Ra0. 4um,其加工方案:内圆柱面:钻—粗镗(扩)—半粗镗—粗磨—精磨;对于外圆柱面: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2)定位基准根据基准选择的原则选用内、外圆柱面互为基准。
(3)热处理如导套材料为20钢渗碳,则热处理为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如导套材料为T10A钢,则热处理为淬火低温回火。
(4)技术关键及其采取的措施1主要表面为内圆柱面,尺寸公差等级高,表面粗糙度值Ra值小。
采取的措施:划分加工阶段,工艺路线采用:钻—粗镗(扩)—半精镗(铰)—粗磨—精磨—研磨;选择精密机床;控制切削用量;充分冷却。
2由于外圆柱面的尺寸公差等级高,表面粗糙度值Ra值小,故采取的措施是:在加工阶段划分、机床选用、切削用量的控制方面的要求与内圆柱面加工相同。
此外,工艺路线为: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3外圆柱Ø45r6对内孔Ø32H7径向跳动要求高,采取的措施之一:以非配合外圆柱面定位夹紧,一次装夹磨削内孔Ø32H7、外圆柱Ø45r6,即“一刀下”的方法。
但此方法调整机床频繁,辅助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仅适用于单件生产。
采取的措施之二:利用内圆柱面采用锥度心轴限位,以心轴两端中心孔定位磨削外圆柱面。
此方法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可靠,但需要制造专用机床夹具,因此,适用于成批生产。
3.机械加工顺序安排车端面-车外圆-钻孔-镗孔-磨孔。
其中内孔的精加工应在外圆表面的精加工之前进行。
4.加工阶段的划分整个加工过程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热处理、精加工四个加工阶段。
5.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表:冷冲模导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模具导柱和导套一般可采取哪些加工工艺方法?导柱一般使用20钢,经车床粗加工(留磨削余量),热处理(渗碳层深度0.8~1.2mm,淬硬至58~62HRC)、研顶尖孔以及外圆精磨制成。
为了进一步提高导柱的尺寸精度和改善表面粗糙度,也可在外圆磨削后留出余量0.01~0.015mm,再进行研磨。
用圆盘式研磨机研磨时,把导柱装夹在隔板内,如图1所示,并在上下研盘之间作偏心运转,导柱的运动方向作周期性改变,使研磨剂分布均匀,导柱表面形成纵横交错的研磨痕迹,这种研磨方法的生产率高,研磨工具的磨损比较均勾,适用于导柱的大量生产。
若用车床装夹研磨导柱,常用顶尖和卡箍装夹,在研磨的表面均匀地涂一层研磨剂,用如图2所示研磨环套在导柱上,用手握住沿导柱轴向往复运动,导柱在主轴的带动下作圆周运动,使导柱的外圆得到研磨。
此外,也可用铸铁板研磨导柱的外圆。
图1 圆盘式导柱研磨机用隔板图2 导柱研磨环导套的加工,一般是在粗车后留出0.3mm的磨削余量,经热处理(常用20钢渗碳,深度0.8~1.2mm,淬硬58~62HRC)后进行内、外圆磨削。
由于导套和导柱相配合的尺寸精度要求高,并且内孔和外圆要同轴,因而在磨削加工时要先磨好内孔,再装上心轴磨外圆。
若导套和模座的固定采用粘接工艺,因而外圆的同轴度要求不高,则导套的外圆可不需要磨削加工。
为提高内孔尺寸精度和改善表面粗糙度而需要研磨时,应在内圆磨削后留出0.01~0.015mm 研磨余量。
研磨导套常用立式单轴或双轴研磨机,有时也可在车床上研磨或用珩磨机珩磨。
如果在车床上研磨导套,需先将研磨工具夹在车床卡盘上,均匀涂以研磨剂,然后套上导套,用尾座顶尖顶住研磨工具,并调节研磨工具与导套的松紧(以用手转动导套不十分费力为准)。
研磨时,由机床带动研磨工具旋转,导套由圆口钳夹住用手工沿研磨工具轴向作往复运动。
冲压模具导柱与导套之间的间隙应该是多少最好模具,间隙,冲压如题,非常感谢各位大侠帮助!导向零件导柱和导套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导向零件。
导柱和导套的研磨加工有哪些操作方法导柱在热处理后修整中心孔,目的在于消除中心孔在热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形和其他缺陷,使磨削外圆柱面对能获得精确定位,以保证外圓柱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修整中心孔口可以采用磨、研磨和挤压等方法。
可以在车床、钻床或专用机床上进行微信公众号:hcsteel。
磨削导套时正确选择定位基准,对保证内外圆柱面的同轴度要求十分重要,如果导套工艺过程是在万能外圆磨床上完成,利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持外圆柱面,可以避免由于多次装夹所带来的误差,容易保证内外圆柱面的同轴度要求,但每磨一件都要重新调整机床,因此,这种方法只宜在单件生产的情况下采用。
如果加工数量较多的同一尺寸的导套,可以先磨好内孔,再把导套装在专门设计的锥度心轴上,以心轴两端的中心孔定位(使定位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借心轴和导套间的摩擦力带动工件旋转,磨削外圆柱面,也能获得较高的同轴度要求,并可使操作过程简化,生产率提高。
这种心轴应具有高的制造精度,其锥度在1/1000 -1/5000的范厨内选取,硬度在60HRC 以上。
导柱和导套的研磨加工,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被加工表面的质量,以达到设计要求。
在生产数量大的情况下(如专门从事模架生产),可以在专用研磨机床上研磨,单件小批生产可以采用简单的研磨工具在普通车床上进行研磨。
研磨时将导柱安装在车床上,由主轴带动旋转,在导柱表面均匀涂上一层研磨剂,然后套上研磨工具并用手将其握住,做轴线方向的往复运动。
研磨导套与研磨导柱相类似,由主轴带动研磨工具旋转,手握套在研具上的导套,做轴线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调节研具上的调整螺钉和螺母,可以调整研磨套的直径,以控制研磨量的大小。
(1)工艺性分析构成导柱和导套的基本表面都是回转体表面,按照图示的结构尺寸和设计要求,可以直接选用适当尺寸的热轧圆钢作毛坯。
为获得所要求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加工导柱时采用双顶尖定位装夹;加工导套时采用卡盘或心轴定位装夹,车削加工。
导柱导套加工标准导柱导套是模具加工中常见的零部件,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加工精度。
因此,对导柱导套的加工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就导柱导套的加工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广大模具加工人员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1. 材料选择。
导柱导套通常采用优质的合金工具钢或不锈钢材料,其硬度要求在HRC50-55之间。
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导柱导套的使用寿命和加工精度,因此在选择材料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
2. 加工工艺。
导柱导套的加工工艺包括车削、磨削、热处理等多道工序。
在进行车削时,要保证导柱导套的外径和内径尺寸精准,表面光洁度高;在磨削时,要保证导柱导套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达到标准要求;在热处理时,要保证导柱导套的硬度和强度达到标准要求。
每道工序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加工质量。
3. 检测要求。
在导柱导套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尺寸、形位公差、硬度等方面的检测。
尺寸检测要求使用精密的三坐标测量仪进行,确保导柱导套的外径、内径尺寸精准;形位公差检测要求使用投影仪或二次元仪进行,确保导柱导套的形位精度达到标准要求;硬度检测要求使用硬度计进行,确保导柱导套的硬度在HRC50-55之间。
只有通过了严格的检测,导柱导套才能够投入使用。
4. 表面处理。
导柱导套的表面处理通常采用镀铬、镀硬铬等方法,以提高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在进行表面处理时,要保证镀层的厚度、均匀性和附着力达到标准要求,确保导柱导套的表面质量优良。
5. 包装运输。
导柱导套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装和标识,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
包装要求采用防震防潮的方式进行,标识要求清晰明确,以便于使用和管理。
总结。
导柱导套作为模具加工中的重要零部件,其加工质量直接关系着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加工精度。
因此,在进行导柱导套加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检测要求、表面处理、包装运输等方面的操作,确保导柱导套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为模具加工提供可靠保障。
模具导柱和导套一般可采取哪些加工工艺方法?
导柱一般使用20钢,经车床粗加工(留磨削余量),热处理(渗碳层深度0.8~1.2mm,淬硬至58~62HRC)、研顶尖孔以及外圆精磨制成。
为了进一步提高导柱的尺寸精度和改善表面粗糙度,也可在外圆磨削后留出余量0.01~0.015mm,再进行研磨。
用圆盘式研磨机研磨时,把导柱装夹在隔板内,如图1所示,并在上下研盘之间作偏心运转,导柱的运动方向作周期性改变,使研磨剂分布均匀,导柱表面形成纵横交错的研磨痕迹,这种研磨方法的生产率高,研磨工具的磨损比较均勾,适用于导柱的大量生产。
若用车床装夹研磨导柱,常用顶尖和卡箍装夹,在研磨的表面均匀地涂一层研磨剂,用如图2所示研磨环套在导柱上,用手握住沿导柱轴向往复运动,导柱在主轴的带动下作圆周运动,使导柱的外圆得到研磨。
此外,也可用铸铁板研磨导柱的外圆。
图1 圆盘式导柱研磨机用隔板
图2 导柱研磨环
导套的加工,一般是在粗车后留出0.3mm的磨削余量,经热处理(常用20钢渗碳,深度0.8~1.2mm,淬硬58~62HRC)后进行内、外圆磨削。
由于导套和导柱相配合的尺寸精度要求高,并且内孔和外圆要同轴,因而在磨削加工时要先磨好内孔,再装上心轴磨外圆。
若导套和模座的固定采用粘接工艺,因而外圆的同轴度要求不高,则导套的外圆可不需要磨削加工。
为提高内孔尺寸精度和改善表面粗糙度而需要研磨时,应在内圆磨削后留出0.01~0.015mm 研磨余量。
研磨导套常用立式单轴或双轴研磨机,有时也可在车床上研磨或用珩磨机珩磨。
如果在车床上研磨导套,需先将研磨工具夹在车床卡盘上,均匀涂以研磨剂,然后套上导套,用尾座顶尖顶住研磨工具,并调节研磨工具与导套的松紧(以用手转动导套不十分费力为准)。
研磨时,由机床带动研磨工具旋转,导套由圆口钳夹住用手工沿研磨工具轴向作往复运动。
冲压模具导柱与导套之间的间隙应该是多少最好
模具,间隙,冲压如题,非常感谢各位大侠帮助!导向零件导柱和导套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导向零件。
其作用是保证凸凹模在冲压工作时有精确的配合间隙。
因此,导柱、导套的间隙应小于冲裁间隙。
考虑到导套导柱的位置误差,一般双导柱的间隙为0.02-0.04,四导柱的间隙为0.03-0.05内导柱固定板间隙0.008,内导套一般都放0.04
外导柱0.000外导套0.04为了保证凸凹模的精确配合间隙,一般T在0.3-0.5mm时,内导柱公差-0.01至-0.015,内导套公差0至-0.005。
T在0.1-0.3mm时,内导柱公差0至-0.002,内导套公差0.003至0.005。
以以上为薄料选用原则。
外导组件,以滚珠导柱组件,当然是买标准件,过盈量在0.01-0.02mm"导向零件导柱和导套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导向零件。
其作用是保证凸凹模在冲压工作时有精确的配合间隙。
因此,导柱、导套的间隙应小于冲裁间隙。
"
这个回复被评分,我有点不服!
假如我的冲裁间隙单面0.2,导柱、导套的间隙按照冲裁间隙的50%的话,就可以取0.1吗?呵呵,长了见识了大家说的都很好,学习一下这应该按照料的公差来定的。
冲压模具导柱与导套之间的间隙应该是-0.01至-0.03最好6楼兄弟有点钻牛角尖了,导套的间隙肯定要小于冲裁间隙,这是肯定的.对于你的反问,我来问你,你见过导柱导套间隙是0.1的吗? 导套导柱的间隙一般也是根据你所做模具的要求来的,如果导向精度要求高的话比如硅钢片冲裁电子引线框等等和需要高速冲床冲裁的情况下,它的导柱导套的间隙要求是-0.01-0.03,那怎么办,这就必须用滚珠导柱导套.
一般设计什么样的模具,导套导柱只要你自己选用标准件了,不用太多的去考虑它的间隙问题.我决得0.02MM最好我们做汽车模模具,冲7MM的板,导柱导套间隙0.05-0.1学习了!内导柱间隙0.005,外导柱过盈配合版权申明:本站登载的信息、文件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