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公民
- 格式:ppt
- 大小:3.76 MB
- 文档页数:45
附:
“我是中国公民”宣誓活动规范
一、具体要求:
1.要在宣誓现场正面中央位置悬挂国旗;
2.先奏唱国歌,后进行宣誓;
3.宣誓活动可与中国公民课结合进行;
4.有一名单位领导负责领誓;
5.参加人员要着装整洁得体;
6.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要求全员参加。
二、宣誓词: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庄严宣誓:
忠于我的祖国和人民,
遵守宪法和法律,
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做一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守法、知礼的中国公民!
宣誓人:×××。
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5.1 我们都是公民1.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指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3. 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4.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国籍。
5.公民的内涵是:(1)公民是国家的成员,公民意味着一个人同一个国家缔结了一种法律的关系。
公民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还表现在公民通过履行自己在在法律上的义务,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6.我们应该这样做一个合格的公民:①要树立国家观念。
②要培养坚定的民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
③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7.作为公民我们忠于自己的国家,不仅源于发自内心的爱国之情,也因为我们在法律上享有受国家保护的权利,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效忠自己的国家。
我们应该关心国家的重大决策,关心国家和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关心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
8.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要有坚定的民主意识。
当代中国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民主社会,需要每个公民有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意识,关心社会事务,承担社会责任。
9.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等。
10.法律是通过确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来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中有关权利与义务的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公民的权利,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3.公民的义务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知识点汇总5.1咱们都是公民一、什么是公民?中国公民?P5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依照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比较点公民人民内涵公民是法律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外国人人民是政治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敌人范围上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广泛,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指全体社会成员凡是人民都是公民,而公民不一定都是人民二、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P51)作为公民,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最重要的特点)2)作为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3、如何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P6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国家的以后需要咱们去建设。
因此,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养相当重要。
第一,要树立国家观念第二,要培育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不同的道德气宇等。
“五小”行动的具体内容是:在家做“小帮手”;在社会做“小标兵”;在学校做“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开场合做“小卫士”;在任何时候做“小主人”。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谁规定的?(是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公民的大体权利和义务又是谁规定的?(宪法)P142.公民的大体权利有哪几类?公民的大体义务有哪几类?P14公民的大体权利有以下5类:(1)公民的平等权利。
即所有公民,在法律眼前一概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权利。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财产和财产继承权等。
公民的大体义务有以下三类:(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我是中国公民》】一、教学背景本课程主要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中国公民,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 学习掌握《我是中国公民》的含义和内容;b) 了解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b)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a)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b)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a) 师生互动:与学生交流一下他们对“中国公民”一词的理解。
b) 展示相关图片:展示一些有关中国公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我是中国公民》(10分钟)a) 播放《我是中国公民》歌曲视频,让学生跟着唱;b) 阅读《我是中国公民》绘本,引导学生读出句子中的关键词,加深对中国公民的理解。
3. 讨论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a)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b) 课堂展示(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汇报。
4. 拓展活动(15分钟)a) 观看相关视频: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素材,如中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中国公民应有的行为等。
b) 分组小研究(10分钟):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小研究,根据观看的视频素材,讨论中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中国公民应有的行为。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课堂重点和难点;b) 学生自主反思: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如:你觉得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中国公民吗?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好公民?四、教学要求1. 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祖国和他人的利益,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愿,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中。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_模板《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_模板《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活动目的:1、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我国的辉煌历史,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
2、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3、懂得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公民,就得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活动过程:开场:出国旗,唱国歌主持人: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有一位共同的伟大的母亲——祖国,她哺育所有的炎黄子孙,给每个儿女厚爱。
那么,作为她的儿女,我们对她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回报母亲呢?我们将在本次的主题活动中寻找答案,下面我宣布《我是中国公民》主题活动开始!第一篇章:遨游历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主持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圆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
五千年的人文创造和天开万物造就的自然景观为我们留下了景象骄人、数量繁多的名胜古迹,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
环节一:【大家谈】1、说一说你知道的古代中国值得你骄傲的人和事2、邀请历史老师结合活动主题介绍历史知识主持人:看到我国这么多的辉煌成就,你有什么感受?(交流活动)环节二:诗歌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孔孟、李杜、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地动仪等各个领域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方方面面的文化,他们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让学生明白这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人的英勇的民族精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
第二篇章:走过黑暗——我自豪,我是中国人主持人:回望历史,我们心潮澎湃,因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这也会让我们更加奋发图强。
环节一:资料简介——《回望历史》主持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们无比怀念他们,无比敬重他们。
环节二:男女生二重唱——《歌唱二小放牛郎》环节三:话剧表演——《不忘国耻》主持人:(播放《开国大典》视频资料)1949 年10 月1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了我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从那一刻起,五星红旗始终飘扬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