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历史一辩稿
- 格式:docx
- 大小:17.05 KB
- 文档页数:1
一辩稿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方观点是戏说历史不利于人文素养的提高。
首先让我们明确辩题中的几个定义,第一根据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戏说是指附会历史材料,虚构一些引人发笑的情节进行创作。
由此可知戏说历史是指以游戏的态度篡改历史并以戏剧的方式展现出来。
是区别于明朝那些事和品三国等的通俗写史的。
那么人文素养则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
那么今天我方戏说历史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在于其是否能够让人从中汲取历史知识,并引人思考研究从而提升人文素养。
而我方坚持认为其不能的理由如下;第一戏说历史本身缺少人文素养的支撑,缺上应有的思辨能力,单纯去追求新奇刺激的东西。
并不能使广大受众的人文素养提升。
根据南开大学调查统计有高达93%的人认为现在的史剧充斥的拖沓的爱情戏码,88%的人认为含有常识性的历史错误,86%的人认为其中含有严重的虚构情节。
那么对戏说历史中大量没有内涵缺少价值的内容中真正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的部分有能有多少?所以戏说历史本身就缺少人文素养,又怎么谈得上提高他人的人文素养呢?第二受众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戏说历史中真正有价值的能够提高人文素养的部分。
以大火的甄嬛传为例,我们不能否认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其中的部分内容确实能够提高人文素养,但是真正被大家热议,被大家记住的却并不是这些内容。
而是说类似:臣妾做不到,贱人就是矫情,等等。
这就在细说历史中无法避免的喧宾夺主的问题,纵然你有好的内容,难以被受众注意,又怎么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呢?第三戏说历史中的捏造谬误部分会扭曲受众对历史真相的理解与认知。
以抗日神剧为例,其中充斥着捏造过分夸大的成分。
误导了很多青少年对于我国那段历史的理解与认识,使他们不能认识到抗日先辈为守护国家与民族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甚至让他们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取得是轻松而容易的。
多让人悲哀。
所以说戏说历史不仅不能帮助我们汲取历史知识,帮助我们提高人文素养,反而会对我们学习了解历史真相造成阻碍。
戏说对普及历史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稿第一篇:戏说对普及历史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稿《戏说对普及历史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定义:戏说:戏说是一种在尊重事实、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戏剧化地处理某种题材的具体细节过程,使得最终成品更加生动形象、丰富精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普及:普及是取其广度而非深度。
关键:一:从【戏说的影响力】角度: A:对个人有兴趣去看;简单易懂生动,便于理解、记忆 B:对社会以新的方式叙说历史,引起历史热,促进知识的传播死咬不放点:戏说历史并非篡改历史,而是用艺术的表现手法使得历史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有趣味性。
中心论点:1.加强兴趣,通俗易懂2.古代靠戏说普及历史3.虽然戏说有一些虚构的成分,但是符合大众审美观,能使大众接受。
新的方式解说历史,便于常人理解、记住更多的历史,有助于历史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反思历史,以史为鉴。
一辩稿:戏说,按辞海解释,即是一种在尊重事实、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戏剧化地处理某种题材的具体细节过程,使得最终成品更加生动形象、丰富精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而普及历史,则应关注其广度而非深度。
无可否认,戏说注重言辞的趣味和表演的生动,必定没有正史的严谨性和真实性。
但复旦大学历史教授周振鹤先生说:“没有文学性的历史令人觉得面目可憎。
”仅仅依靠晦涩难懂的正史难以向大众普及历史。
事实上,戏说从古至今都在向广大人民普及历史方面起着莫大的作用。
在古代,平民百姓目不识丁者大有人在,那他们从何了解历史呢?只有通过听着说书人评说历史,或是欣赏历史话剧了解历史。
有了这些生动幽默的历史戏说,民众才能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传承下去,,诸如鸿门宴、霸王别姬、火烧赤壁等等等等。
也因此,不识字的人们也能笑谈古今事,煮酒论英雄。
如今虽然正史易得,但有多少人会去啃枯燥乏味的正史?一般民众还是通过欣赏生动有趣的戏说,如《三国演义》、《明朝那些事儿》、百家讲坛等来了解历史。
这些戏说不仅让我们知悉历史的框架,还由于它们的趣味性而易于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兴趣,进而研究正史。
一辩稿戏说历史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戏说历史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感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今天我方的观点是:戏说历史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
戏说历史,与以追求过去真相为目的的正说历史相对应,指在尊重事实、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戏剧化地处理历史材料的具体细节过程,使得相关作品更加丰富精彩的做法。
而人文素养,则指通过学习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基础知识而形成的,关怀人本身价值的思想体系和行为风格。
今天我们所说的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是指为人文素养的提高创造了相关条件,而并非是对于最终结果的保证。
基于以上前提,我方的判断标准是,戏说历史是否为提高人文素养创造了条件。
首先,戏说历史能够保留正说历史传递信息的优势。
戏说历史的基础是尊重事实,与错配历史和扭曲历史有着根本上的差别。
由于戏说历史并没有改变原本的已经确定的历史框架,受众在接受戏说的同时,也会相应地获得历史知识,历史人物的命运沉浮,历史事件的风云变幻,都可以提供人生的思考与借鉴。
其次,在保留正说历史优势的同时,戏说历史还具有广泛激发受众兴趣、成为借古讽今载体的独特长处。
第一,戏说使得原本高深难懂的史料变得更加有趣,拥有更加广泛的传播力。
正说历史碍于本身的严肃与审慎,不得不在表现形式和趣味性上做出让步。
而戏说历史允许合理的想象和虚构,更加活泼的表现形式,使得其更容易被观众接受;而更加契合观众心理期望的细节填充,使得其更能激发受众兴趣。
第二,戏说不以还原过去真相为目的,这使它得以借用历史的框架进行映射社会现实的虚构,从而成为借古讽今的良好载体。
正说历史必须尽量还原事实,创作空间被大幅度压缩,而戏说则不受这一限制,恰当虚构可以用来表达对于实时的评论,展现创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这时我们对于戏说历史的理解,也就是对于现实的理解。
诚然,戏说历史也存在传播不确切的历史知识的消极影响,但是这种消极影响不足以对关怀人本身的思想体系造成威胁。
回顾历史我们更应该铭记苦难还是辉煌一辩总结发言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今天的主题是回顾历史我们更应该铭记苦难还是辉煌。
我认为,铭记历史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强调苦难还是辉煌,而应该全面地了解历史的方方面面,包括它的苦难和辉煌,这样才能真正从中学到课,避免历史重演。
首先,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的苦难。
历史是一面反映人类悲欢离合的镜子。
我们要看到历史上的苦难,它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痛。
比如,二战期间的屠杀,南非的种族隔离等等,这些都是人类的伤痛。
回顾这些历史时,我们应该深刻反思战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等现象,号召人们要团结起来,反对这种不人道、不公正、不道德的事情,让历史的苦难变成更美好的明天的信心。
其次,历史的辉煌也同样值得我们铭记。
历史是一部文明的发展进程历史。
它证明了人类是多么不屈不挠,多么富有创造力。
比如,古希腊文明,中国的丝绸之路,美国的自由民主等等,这些辉煌的历史证明了人类可以取得许多惊人的成就,激发了人们探索未来,走向胜利的勇气和决心。
最后,无论我们如何看待历史,我们都不能忘记历史上的卓越人物。
无论是历史的苦难还是辉煌,都有那些在历史舞台上留下影响的人。
他们或为人类带来好处,或在历史的纷争中经受苦难,他们的力量和勇气,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内心钦佩和庆幸。
总之,我们不能只看到历史的苦难或历史的辉煌。
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历史,深入研究它,从中学习并从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引导我们为未来建立更好的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
同时,我们应该在铭记历史的过程中,建立传承文化、民族自尊与认同的强大意识。
历史不仅是过去,更是我们走向未来的桥梁。
谢谢。
第1篇正方立场:史上最搞笑的发明是反方立场:史上最搞笑的发明不是正方辩手:第一辩手:马笑天(历史系研究生)第二辩手:刘欢欢(考古系本科生)第三辩手:张大嘴(历史爱好者)反方辩手:第一辩手:李铁嘴(历史学家)第二辩手:王小虎(历史系教授)第三辩手:赵六六(历史系博士生)辩论赛现场:主持人:各位尊敬的评委、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历史辩论赛,我们的辩题是“史上最搞笑的发明是……”。
首先,让我们有请正方一辩马笑天同学进行立论。
正方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正方认为,史上最搞笑的发明是——马桶!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马桶的发明本身就是一场搞笑的闹剧。
在古代,人们为了解决排泄问题,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比如挖坑、挖洞、挖土堆等等。
而马桶的诞生,则是这些荒诞想法的集大成者。
它不仅解决了人类的排泄问题,还因其独特的造型和设计,成为了历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反方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反方认为,史上最搞笑的发明不是马桶,而是……(此处应有悬念)哈哈,是吹风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吹风机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荒诞和搞笑。
从最早的吹风机是给吹头发用的,到后来变成了吹干袜子、吹干鞋子,再到现在的吹风机可以吹干各种东西,甚至有人用它来吹干自己的裤子,这简直就是一部搞笑喜剧!正方二辩:刘欢欢同学补充道,马桶的搞笑之处还在于它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石制马桶到后来的木质马桶,再到现代的陶瓷马桶,每一步都充满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而马桶的普及,更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这是何等的伟大!反方二辩:李铁嘴同学反驳道,吹风机的搞笑之处在于它的用途。
从吹头发到吹袜子,再到吹裤子,吹风机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荒诞。
而且,吹风机的发明初衷是为了吹头发,却没想到最后变成了各种奇怪用途的工具,这难道不是一种搞笑吗?正方三辩:张大嘴同学接着说,马桶的搞笑之处还在于它的使用场景。
比如,有人在马桶上跳舞,有人在马桶上练瑜伽,甚至有人在马桶上举办婚礼。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严肃而深刻的话题——历史。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记录,是我们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积淀。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尊重历史、正确看待历史呢?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批判性思考。
首先,我们要正视历史,不能回避。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辉煌还是黑暗,都是我们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为了美化现实,刻意掩盖历史真相,甚至篡改历史。
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历史的真实性,也误导了我们的后代。
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历史,正视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未来指明方向。
其次,我们要正确看待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历史的进程。
然而,在历史评价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为了迎合时代潮流,对历史人物进行非理性夸大或贬低。
这种做法不仅扭曲了历史,也误导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
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到他们的优点,也要看到他们的缺点,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历史,把握历史。
再次,我们要批判性地学习历史。
历史是一门科学,它需要我们用批判性的思维去学习。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辨别真伪,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此外,我们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定历史、否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的错误思想。
它企图通过否定历史来否定现实,从而达到某种目的。
我们应该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坚守历史唯物主义,用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历史。
最后,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看法,它影响着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珍视历史,传承历史。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历史是我们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真实是不是历史不可缺少的价值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作为正方第一辩,今天要为大家阐述真实是历史不可缺少的价值。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积累和传承,而真实是历史的基础和保障。
没有真实的历史,我们将无法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更无法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而真实则是历史的灵魂。
历史上的许多事件都是复杂的,充满争议和不确定性。
如果我们不坚持真实,就会被误导和欺骗,甚至会走向错误的方向。
真实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文化和民族,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因此,我认为真实是历史不可缺少的价值,我们应该坚持真实,珍惜历史,让历史成为我们前进的力量和指南。
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作为正方第二辩,今天要为大家进一步阐述真实是历史不可缺少的价值。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真实则是历史的核心。
历史记录了人类的过去,真实则保证了历史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保证历史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历史上的许多事件都是伴随着争议和争执的,只有坚持真实,才能解决争议,找到正确的历史方向。
真实的历史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基础,也是国家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真实,尊重历史,珍惜历史,让历史成为我们前进的力量和指南。
三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作为正方第三辩,今天要为大家进一步阐述真实是历史不可缺少的价值。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而真实则是历史的基石。
真实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类的发展历程,了解人类的智慧和成就,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历史上的许多事件都是复杂的,充满争议和不确定性。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解决争议,找到正确的历史方向。
真实的历史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文化和民族,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真实,尊重历史,珍惜历史,让历史成为我们前进的力量和指南。
四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作为正方第四辩,今天要为大家总结真实是历史不可缺少的价值。
辩论辩题的历史问题正方辩手:辩题,历史问题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作为正方辩手,我将从历史问题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首先,历史问题是我们过去经验的总结,是我们今天的智慧之源。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所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让人们看到自己和自己的过去。
”历史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错误和成功,以便我们在当代社会中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其次,历史问题对于塑造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根基,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正如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所说,“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
”历史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此外,历史问题还对当代社会的决策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正如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通过对历史问题的研究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政策和规划未来发展,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综上所述,历史问题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是我们的智慧之源,是国家和民族认同的基石,也是决策和发展的重要指导。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历史问题,深入研究历史,从中汲取智慧,为当代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反方辩手:辩题,历史问题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作为反方辩手,我将从历史问题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进行反驳。
首先,历史问题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对当代社会最重要的事物之一。
当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等问题,这些问题才是当务之急,而不是过去的历史问题。
其次,过分沉湎于历史问题可能会导致过度保守和守旧。
历史是一面镜子,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味地重复过去的经验和教训。
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说,“历史并不会重演,但会发生相似的事情。
”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但更需要根据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革。
历史争议讨论发言稿范文尊敬的主持人、评委和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历史争议讨论的舞台上发表我的观点。
历史作为我们珍贵的记忆,承载着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对未来的警示与指引。
然而,正因为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常常会引起各种讨论和争议。
下面我将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就几个历史争议问题表达我的看法。
首先,我想谈谈“日本侵华问题”。
这是一个极具敏感性和争议性的话题。
在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灭绝人性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伤痛。
但如何正确地评价这段历史,我们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不可否认,日本人民中也有反战、爱好和平的人,他们并不全都对侵华战争负有责任。
所以,在对待这段历史时,我们应该区分战犯和平民,对于那些犯下战争罪行的人进行谴责,但同时也不能一概而论地对整个日本民族进行污名化。
其次,我想探讨一下“南京大屠杀问题”。
作为二战期间最残忍的大屠杀之一,南京大屠杀给世人带来了深刻的震撼。
然而,对于这个问题的确切数字却一直存在争议。
历史学家们对于受害者数量的估计相差甚远,有人认为是几万人,有人却认为是几十万人。
确凿的证据非常有限,这也为争论埋下了伏笔。
然而,无论确切数字如何,南京大屠杀都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它需要我们永远铭记,以免重蹈覆辙。
最后,我想就“历史教育问题”发表几点看法。
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意识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然而,历史教育中也存在着片面性和主观性的问题,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历史教育的监管和评估,确保教材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打破狭隘的历史观念,扩大学生们的历史视野,让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历史事件。
历史争议的讨论永远不会停止,因为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开启新篇章的过程。
我们应该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面对历史争议,通过合理的讨论和辩论来推动历史的真相逐渐显露出来。
同时,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更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珍惜和平,追求进步。
谢谢主席。
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戏说历史有利于历史传承。
立论如下:首先,来看辩题中的“历史传承”。
历史传承是传播、传递并继承,其过程是先传后承,先有广泛的受众,再有批判继承。
从横向上看,是当代人中的历史传播。
从纵向上看,是代际间的历史传递与延续。
传承历史的目的是让人类以史为鉴,实现历史的价值,弘扬真善美和民族精神,其本质是让人们寻求到对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其次,我们再来分析何为戏说历史。
我方认为,戏说历史分为三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戏说历史是通过生动、诙谐的语言,赋予历史人物以丰满的形象、使历史故事更为生动传神。
这种方式,能够在客观反映历史之余,以戏说的方式让历史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从而推动历史的传承。
如《百家讲坛》中易中天品三国、袁腾飞讲两宋等,都是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故事化地讲述历史,从而让千千万万的观众从中汲取历史、吸收知识,达到传承历史的目的和本质。
第二种情形,戏说历史是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与事实上进行部分虚构,或是以委婉、诙谐的方式对正史进行补充。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不断更迭的王朝、亿亿万万的人民,但在正史记载中,只能对某些英雄人物、帝王等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对更多的人与事只能是一句话甚至是一段空白,所以才有了《水浒传》等历史作品。
水浒以宋朝的一次农民起义为原型,虚构了一百零八将的故事,更直接地表现当时社会的尖锐矛盾、使历史得到扩充。
更有人指出:“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家史而已。
”可见,正史未必就是完全真实的。
所以有相当多的野史实际上是对正史的一种补充。
这些创作不正是给大众提供了研究、了解历史的途径吗?没有创作者对当时历史的戏说,合理想象、大胆尝试,我们又如何能有上古的《传说》、宋代的评书、明清的小说、民国的历史剧呢?可见,戏说历史不仅为后人提供了研究的资料,也推动着历史的传承。
第三种情形,戏说历史是建立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虚构故事情节,就如《宫》《步步惊心》这一类电视剧,客观上激发了大众兴趣,迈出了传播进而传承历史的第一步。
感谢主席
尊敬的各位来宾、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立场是“戏说历史,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明确几个概念:
①戏说:《辞海》对其的解释为在尊重历史事实,对原有历史事件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戏
剧化的处理一些具体的细节,是一种对于进行有趣、生动形象、丰富内涵的艺
术表现手法。
戏说历史:就是用“戏说”这种表现手法来叙述历史
②人文素质: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包括四个方面,
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以及遵循人文精神。
众所周知,人文素质是国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而提高人文素质也成了至关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里的“戏说”并不是娱乐至死、商业至上,比如一些以博得大众眼球、过分追求商业利益为目的的广播、影视剧等就不能算作“戏说”,因为它们已经脱离了“戏说”的概念,目的性不纯。
苏格拉底说,“历史的真实不是真实,艺术的真实才是真实,因为它展现了人性”。
可见“戏说历史”作为一个艺术表现手法对于人性的展现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影响,我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1、戏说历史具有普遍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
众所周知,中国的史书典籍有两个普遍的特点,一是严谨有余但趣味不足,二是以古汉语书写史书对于现代人来说,古汉语还是难以理解的。
复旦大学历史教授周振鹤先生说:“没有文学性历史令人觉得面目可憎”,仅仅依靠晦涩难懂的历史资料难以向大众普及历史,达到提高人文素质的目的。
而戏说历史这种表现形式则能很好的弥补这些不足,以其趣味性的语言、现代人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历史,方便了大众对历史的理解。
君不见趣味横生的《百家讲坛》,在轻松的氛围中解读历史而红遍大江南北,既传播了历史文化,又带动了一股学习历史经典的热潮。
2、戏说历史具有历史性,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
我们都知道,历史本身是为了给人以借鉴和启迪,穷究历史真相反而麻烦且意义不大。
我们只需通过把握历史发展的大方向来了解历史即可。
比如《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的草船借箭、借东风、义释曹操虽然是子虚乌有的事,但是赤壁之战的记载却大致准确,曹操的确南征、孙刘的确联合、周瑜的确放火、曹操的确败退。
而那些子虚乌有的事情是在保留正史记载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合理的想象,并未影响到历史事件的因果逻辑,所以老百姓从这里得知的历史还是比较准确的,至少人们并未因戏说历史而认为项羽打败刘邦、刘邦光复汉室吧。
3、戏说历史具有未来性,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
在未来社会中,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获取信息将变得很容易,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新媒体等轻松获取他们想要的东西,而道理的知晓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是向前看的,提高人文素质是为了我们更好地向前看,我们通过“戏说历史”需要的是看前人的路而拥有解决自己前路上障碍的智慧,而并非“看热闹”。
比如,一些人看一些抗日题材的影视剧,只是注意到了剧中“手撕鬼子”这个有些伴有喜剧色彩的镜头,就否认戏说历史对于道理传承的重要性。
我方想告诉大家的是,“手撕鬼子”等只是影视剧中一闪而过的镜头,抗日题材的影视剧的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勿忘国耻、勿忘那些曾经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日英雄们、勿忘我们今天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它对于我们解决自己前行道路上的问题也是具有很深远的影响。
我方想强调的是,历史和人文素质是靠一条纽带联系在一起,这条纽带就是道理,而戏说历史虽然并非处处真实,但其通俗易懂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容易地走进历史,继而知晓道理、了解道理、运用道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人文素质。
因此瑕不掩瑜,所以我方坚持认为“戏说历史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