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同步全册精品练习解析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同步全册精品练习解析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同步全册精品练习解析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同步全册精品练习解析版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同步精品练习

内容提示:

第一部分立体几何初步 (2)

第一章点、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2)

第二章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8)

第三章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6)

第四章空间几何体专家套卷 (27)

第五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专家套卷 (40)

第六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专家套卷 (57)

第二部分解析几何初步 (71)

第一章直线与方程 (71)

第二章直线的方程 (78)

第三章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86)

第一部分立体几何初步

第一章点、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一、选择题【共10道小题】

1、给出的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①梯形的四个顶点在同一平面内②三条平行直线必共面③有三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必重合④每两条都相交且交点各不相同的四条直线一定共面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逐个对各选项分析:梯形是一个平面图形,所以其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平面内,①对;两条平行直线是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三条平行直线有可能确定三个平面,②错;三个公共点可以同在两个相交平面的公共直线上,③错;设这四条直线分别为l1、l2、l3、l4,取其中两条相交直线l1和l2,则它们可确定一个平面α,取l3,设其与l1、l2的交点分别为A、B,则由题意知这两点不同,且A∈l1,B∈l2,所以有A、B∈α,从而l3∈α;同理可证明l4∈α.所以每两条都相交且交点各不相同的四条直线一定共面,④对.

答案:B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2、如图2-1-17,空间四边形SABC中,各边及对角线长都相等,若E、F分别为SC、AB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EF与SA所成的角等于( )

A.90°

B.60°

C.45°

D.30°

图2-1-17

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求EF与SA所成的角,可把SA平移,使其角的顶点在EF上,为此

取SB的中点G,连结GE、GF、BE、AE.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GE=BC,GF=SA,且GF∥SA,

所以∠GFE就是EF与SA所成的角.

若设此空间四边形边长为a,那么GF=GE=a,EA=a,

EF=a,因此△E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FG=45°,所以EF与SA所成的角为45°.

答案:C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3、如果直线a∥平面α,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 )

A.一条直线不相交

B.两条直线不相交

C.无数条直线不相交

D.任意一条直线不相交

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直线a∥平面α,则a与α无公共点,与α内的直线当然均无公共点.

答案:D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4、若点M在直线α上,α在平面α内,则M、a、α间的上述关系可记为( )

A.M∈a,a∈α

B.M∈a,a

α

C.M a,aα

D.M a,aα

参考答案与解析:B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5、在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EF与HG交于点M,则( )

A.M一定在直线AC上

B.M一定在直线BD上

C.M可能在AC上,也可能在BD上

D.M不在AC上,也不在BD上

参考答案与解析:A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C.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D.平面α和平面β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A错,不共点的三点;B错,如空间四边形;D错,两平面的三个交点在同一直线上.

答案:C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7、若点M在直线a上,a在平面α内,则M,a,α间的上述关系可记为()

A.M∈a,a∈α

B.M∈a,

C.,

D.,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要明确数学符号语言的表示.

答案:B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8、异面直线是指()

A.空间中两条不相交的直线

B.分别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C.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

D.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A错,有可能平行;B错,有可能平行或相交;C错,有可能平行或相交;D正确.

答案:D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9、若a∥α,b∥α,则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相交

C.异

面 D.A、B、C均有可能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平行、相交、异面都有可能,此题的难点在于可能选平行,易和平行公理混淆.

答案:D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10、下列命题:

①若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

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

③若直线a∥b,直线,则a∥α;

④若直线a∥b,bα,那么直线a就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对于①,∵直线l虽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但l有可能在平面α内,∴l不一定平行于α.∴①是假命题.

对于②,∵直线a在平面α外包括两种情况:a∥α和a与α相交,∴a和α不一定平行.∴②是假命题.

对于③,∵直线a∥b, ,则只能说明a和b无公共点,但a可能在平面α内,∴a不一定平行于α.∴③是假命题.

对于④,∵a∥b, ,那么aα或a∥α,∴a可以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

行.∴④是真命题.

综上所述,真命题的个数为1.

答案:A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二、填空题【共4道小题】

1、空间三条直线两两相交,点P不在这三条直线上,那么由点P和这三条直线最多可以确定的平面的个数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1)当题中三条直线共点但不共面相交时,可确定3个平面;而P点与每条直线又可确定3个平面,故共确定6个.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2、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是异面直线的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由公理4可知不可能平行,只有相交或异面.

答案:相交或异面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3、看图填空.

(1)AC∩BD=_______;

(2)平面AB1∩平面A1C1=________;

(3)平面A1C1CA∩平面AC=________;

(4)平面A1C1CA∩平面D1B1BD=_________;

(5)平面A1C1∩平面AB1∩平面B1C=_________;

(6)A1B1∩B1B∩B1C1=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两个面的两个公共点连线即为交线.

答案:(1)O(2)A1B1(3)AC(4)OO1(5)B1(6)B1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4、已知平面α、β相交,在α、β内各取两点,这四点都不在交线上,这四点能确定平面_______个.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分类,如果这四点在同一平面内,那么确定一个平面,如果这四点不共面,则任意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可确定四个.

答案:1或4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三、解答题【共3道小题】

1、如图,已知△ABC在平面α外,它的三边所在直线分别交平面α于点P、Q、R,求证:P、Q、R三点共线.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本题是一个证明三点共线的问题,利用公理3,两平面相交时,有且只有一条公共直线.因此只需证明P、Q、R三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即可得这三个点都在两平面的交线上,因此是共线的.

证明:设△ABC确定平面ABC,直线AB交平面α于点Q,直线CB交平面α于点P,直线AC 交平面α于点R,则P、Q、R三点都在平面α内,

又因为P、Q、R三点都在平面ABC内,

所以P、Q、R三点都在平面α和平面ABC的交线上,而两平面的交线只有一条,所以P、Q、R三点共线.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2、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B′C′D′.

①哪些棱所在直线与直线BA′是异面直线?

②直线BA′和CC′的夹角是多少?

③哪些棱所在的直线与直线AA′垂直?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①由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棱AD,DC,CC′,DD′,D′C′,B′D′所在直线分别与直线BA′是异面直线.

②由BB′∥CC′可知,∠B′BA′为异面直线BA′与CC′的夹角,∠B′BA′=45°,所以BA′与CC′的夹角为45°.

③直线AB,BC,CD,DA,A′B′,B′C′,C′D′,D′A′分别与直线AA′垂直.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3、已知直线b∥c,且直线a与b、c都相交,求证:直线a,b,c共面.

参考答案与解析:证明:∵b∥c,∴不妨设b,c共面于平面α.

设a∩b=A,a∩c=B,

∴A∈a,B∈a,A∈α,B∈α,即.∴三线共面.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第二章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一、选择题【共10道小题】

1、若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则分别在这两个平行平面内的直线( )

A.平行

B.异面

C.相

交 D.平行或异面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两平行平面内的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就是不可能相交.

答案:D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①若aα,则a∥α

②a∥平面α,bα则a∥b

③平面α∥平面β,aα,bβ,则a∥b

④平面α∥β,点P∈α,a∥β,且P∈a,则aα

A.1个

B.2个

C.3

个 D.4个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若aα,则a∥α或a与α相交,由此知①不正确

若a∥平面α,bα,则a与b异面或a∥b,∴②不正确

若平面α∥β,aα,bβ,则a∥b或a与b异面,∴③不正确

由平面α∥β,点P∈α知Pβ过点P而平行平β的直线a必在平面α内,是正确的.证明如下:假设aα,过直线a作一面γ,使γ与平面α相交,则γ与平面β必相交.设γ∩α=b,γ∩β=c,则点P∈b.由面面平行性质知b∥c;由线面平行性质知a∥c,则a∥b,这与a∩b=P矛盾,∴aα.故④正确.

答案:A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3、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和BC上的点,若AE∶EB=CF∶FB=1∶3,则对角线AC和平面DEF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相交

C.在

内 D.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在平面ABC内.

∵AE:EB=CF:FB=1:3,

∴AC∥EF.可以证明AC平面DEF.

若AC平面DEF,则AD平面DEF,BC平面DEF.

由此可知ABCD为平面图形,这与ABCD是空间四边形矛盾,故AC平面DEF.

∵AC∥EF,EF平面DEF.

∴AC∥平面DEF.

答案:A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4、a,b是两条异面直线,A是不在a,b上的点,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过A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平行于a,b

B.过A至少有一个平面平行于a,b

C.过A有无数个平面平行于a,b

D.过A且平行a,b的平面可能不存在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如当A与a确定的平面与b平行时,过A作与a,b都平行的平面不存在.

答案:D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5、已知直线a与直线b垂直,a平行于平面α,则b与α的位置关系是( )

A.b∥α

B.bα

C.b与α相交

D.以上都有可能

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a与b垂直,a与b的关系可以平行、相交、异面,a与α平行,所以b与α的位置可以平行、相交、或在α内,这三种位置关系都有可能.

答案:D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6、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为( )

①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

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

③若直线a∥b,直线bα,则a∥α;

④若直线a∥b,b平面α,那么直线a就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对于①,∵直线l虽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但l有可能在平面α内(若改为l与α内任何直线都平行,则必有l∥α),∴①是假命题.对于②,∵直线a在平面α外,包括两种情况a∥α和a与α相交,∴a与α不一定平行,∴②为假命题.对于③,∵a∥b,bα,只能说明a与b无公共点,但a可能在平面α内,∴a不一定平行于平面α.∴③也是假命题.对于④,∵a∥b,bα.那么aα,或a∥α.∴a可以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④是真命题.综上,真命题的个数为1.

答案:A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7、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

(1)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α内,则l∥α

(2)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

(4)若一直线a和平面α内一直线b平行,则a∥α

A.0个

B.1个

C.2

个 D.3个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没有正确命题.

答案:A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8、已知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两两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α,m⊥β,则α∥β;

②若α⊥γ,β⊥γ,则α∥β;

③若mα,nβ,m∥n,则α∥β;

④若m、n是异面直线,mα,m∥β,nβ,n∥α,则α∥β.

其中真命题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

④ D.①和④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利用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知①④正确.②α与β相交且均与γ垂直的情况也成立,③中α与β相交时,也能满足前提条件

答案:D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9、长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AA1中点,F为BB1中点,与EF平行的长方体的面有()

A.1个

B.2个

C.3

个 D.4个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面A1C1,面DC1,面AC共3个.

答案:C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10、对于不重合的两个平面α与β,给定下列条件:①存在平面γ,使得α、β都垂直于γ;

②存在平面γ,使α、β都平行于γ;③α内有不共线的三点到β的距离相等;④存在异面直线l,M,使得l∥α,l∥β,M∥α,M∥β.

其中可以判断两个平面α与β平行的条件有()

A.1个

B.2个

C.3

个 D.4个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取正方体相邻三个面为α、β、γ,易知α⊥γ,β⊥γ,但是α与β相交,不平行,故排除①,若α与β相交,如图所示,可在α内找到A、B、C三个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所以排除③.容易证明②④都是正确的.

答案:B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1、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棱A1B1、B1C1的中点,P是棱AD上一点,AP=,过P、M、N的平面与棱CD交于Q,则PQ=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MN∥PQ(∵MN∥平面AC,PQ=平面PMN∩平面AC,∴MN∥PQ).易知DP=DQ=.故.

答案: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2、如果空间中若干点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些点在空间的位置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共线或在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内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3、若直线a和b都与平面α平行,则a和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相交或平行或异面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4、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DD1中点,则BD1与过点A,C,E的平面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如图所示,连结BD,设BD∩AC=O,连结BD1,在△BDD1中,E 为DD1的中点,O为BD的中点,

∴OE为△BDD1的中位线.∴OE∥BD1.

又平面ACE,OE平面ACE,

∴BD1∥平面ACE.

答案:平行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1、如图,直线AC,DF被三个平行平面α、β、γ所截.

①是否一定有AD∥BE∥CF;

②求证:.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①平面α∥平面β,平面α与β没有公共点,但不一定总有AD∥BE. 同理不总有BE∥CF.

②过A点作DF的平行线,交β,γ于G,H两点,AH∥DF.过两条平行线AH,DF的平面,交平面α,β,γ于AD,GE,HF.根据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有AD∥GE∥HF.

AGED为平行四边形.∴AG=DE.

同理GH=EF.

又过AC,AH两相交直线之平面与平面β,γ的交线为BG,CH.根据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有BG∥CH.

在△ACH中,.

而AG=DE,GH=EF,∴.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2、如图,ABCD是平行四边形,S是平面ABCD外一点,M为SC的中点.

求证:SA∥平面MDB.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要说明SA∥平面MDB,就要在平面MDB内找一条直线与SA平行,注意到M是SC的中点,于是可找AC的中点,构造与SA平行的中位线,再说明此中位线在平面MDB内,即可得证.

证明:连结AC交BD于N,因为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N是AC的中点.又因为M是SC的中点,所以MN∥SA.因为MN平面MDB,所以SA∥平面MDB.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3、如图,已知点M、N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两棱A1A与A1B1的中点,P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

求证:MN∥平面PB1C.

参考答案与解析:证明:如图,连结AC,

则P为AC的中点,连结AB1,

∵M、N分别是A1A与A1B1的中点,

∴MN∥AB1.

又∵平面PB1C,平面PB1C,故MN∥面PB1C.

第三章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一、选择题【共10道小题】

1、二面角指的是( )

A.两个平面相交所组成的角

B.经过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C.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组成的图形

D.两个平面所夹的不大于90°的角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根据二面角的定义讨论,故选C.

答案:C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2、α、β、γ、ω是四个不同平面,若α⊥γ,β⊥γ,α⊥ω,β⊥ω,则( )

A.α∥β且γ∥ω

B.α∥β或γ∥ω

C.这四个平面中可能任意两个都不平行

D.这四个平面中至多有一对平面平行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若α∩β=a.∵α⊥γ,β⊥γ,∴α⊥γ.同理a⊥ω.∴γ∥ω;若α∥β,则γ与ω相交或平行,∴α∥β或γ∥ω.

答案:B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3、已知直线m、n与平面α、β,给出下列三个命题:

①若m∥α,n∥α,则m∥n;②若m∥α,n⊥α,则n⊥m;③若m⊥α,m∥β,则α⊥β.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①m∥α,n∥α不一定有m∥α.②③正确.

答案:C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4、如图2-3-15,设P是正方形ABCD外一点,且PA⊥平面ABCD,则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的位置关系是( )

图2-3-15

A.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都垂直

B.它们两两都垂直

C.平面PAB与平面PBC垂直、与平面PAD不垂直

D.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都不垂直

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PA⊥平面ABCD,

∴PA⊥BC.又

∵BC⊥AB,PA∩AB=A,

∴PC⊥平面PAB,从而平面PBC⊥平面PAB.

由AD⊥PA,AD⊥AB,PA∩AB=A得AD⊥平面PAB.

∵AD平面PAD,

∴平面PAD⊥平面PAB.

答案:A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5、如图2-3-16,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BC边上的高为AD,若沿AD折成直二面角,则A 到BC的距离是……()

图2-3-16

A.1

B.

C.

D.

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折叠后BD=DC=,且∠BDC为二面角的平面角,∠BDC=90°,

∴BC=.取BC中点E,连结DE,则DE⊥BC,进一步易证AE⊥BC,AE的长为所求距离.

∵AD=,DE=BC=,

∴AE=.

答案:C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B.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垂直

C.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D.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

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在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可能平行相交,也可能异面,所以A,B错,垂直于同一直线的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可以是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平行,所以D错.

答案:C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7、空间四边形ABCD的四边相等,则它的两对角线AC、BD的关系是( )

A.垂直且相交

B.相交但不一定垂直

C.垂直但不相交

D.不垂直也不相交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取BD中点E,连结AE、CE.

∵AB=AD=BC=CD,∴AE⊥BD,CE⊥BD.

∴BD⊥平面AEC.

又AC面AEC,∴BD⊥AC.

答案:C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8、线段AB的长等于它在平面α内射影长的2倍,则AB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A.30°

B.45°

C.60°

D.120°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可知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60°.

答案:C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9、设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l,M,n为两两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α∥β,,则l∥β;

②若, ,M∥β,n∥β,则α∥β;

③若l∥α,l⊥β,则α⊥β;

④若,,且l⊥M,l⊥n,则l⊥α.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②错误;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④错误.

答案:C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平面垂直

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直线垂直

③过平面外一点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

④过直线外一点只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及线面平行的性质,知①②③正确;④错,过直线外一点作平面与直线垂直,则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与该直线垂直.

答案:A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二、填空题【共4道小题】

1、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β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结论:

新编【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课本例题习题改编(含答案)

A A ' B B ' C C ' 2 3 新编人教版精品教学资料 2015版人教A 版必修2课本例题习题改编 湖北省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 伍海军 597917478@https://www.doczj.com/doc/331381828.html, 1.原题(必修2第15页练习第4题)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想象它的几何结构特征,并说出它的名称. 改编 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 (Ⅰ)画出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不要求写画法); (Ⅱ)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 (Ⅲ)设异面直线AA '与BC '所成的角为θ,求cos θ. 解:(Ⅰ)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23-2所示. (Ⅱ)这个几何体是直三棱柱. 由于底面ABC ?的高为1,所以2 2 112AB =+=. 故所求全面积22ABC BB C C ABB A S S S S ''''?=++ 1 221322328622 =???+?+??=+2(cm ). 这个几何体的体积121332 ABC V S BB ?'=?=???=3 (cm ) (Ⅲ)因为//AA BB '',所以AA '与BC '所成的角是B BC ''∠. 俯视图 A 正视图 侧视图 A ' B B 'A B C A B C A ' B ' C ' 1 2 3 11 3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2 P P 正视图 侧视图 O O O ' O ' 2 2 22 2 2 2 俯视图 P O O ' 在Rt BB C ''?中,22223213BC BB B C ''''=+=+=,故33 cos 1313 13BB BC θ'= =='. 2.原题(必修2第28页例3)如图,已知几何 体的三视图,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 改编1 如图,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 (Ⅰ)画出它的直观图(不要求写画法); (Ⅱ)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Ⅰ)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 (Ⅱ)这个几何体是一个简单组合体,它的下部是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1cm ,高为2cm ),它的上部 是一个圆锥(底面半径为1cm ,母线长为2cm ,高为 3cm ). 所以所求表面积2 1212127S ππππ=?+??+??=2 (cm ), 所求体积221 3 1213233 V ππππ=??+???=+ 3(cm ). 3.原题(必修2第30页习题1.3B 组第三题)分别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两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围成三个几何体,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并探讨它们体积之间的关系。 改编 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其三边分为c b a ,,,(c b a >>).分别以三角形的a 边,b 边,c 边所在直线为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围成三个几何体,其表面积和体积分别为321,,S S S 和 321,,V V V ,则它们的关系为 ( ) A .321S S S >>, 321V V V >> B .321S S S <<, 321V V V << C .321S S S >>, 321V V V == D .321S S S <<, 321V V V == 解:a a bc V c b a bc S 211)(31),)(( ππ=+=,22223 1 ,bc V c ac S πππ=+= , c b V b ab S 23233 1 ,πππ=+=, 选B. 4.原题(必修2第32页图像)改编 如图几何体是圆柱挖去一个同底等高的圆锥所得,现用一个竖直的平面截这个几何体,所得截面可能是: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检测卷汇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 单元检测卷汇总

课后提升作业一 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45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棱柱的面中,至少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B.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一定是棱柱的底面 C.棱柱中一条侧棱的长就是棱柱的高 D.棱柱的侧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但它的底面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解析】选A.棱柱的两底面互相平行,故A正确;棱柱的侧面也可能有平行的面(如正方体),故B错;立在一起的一摞书可以看成一个四棱柱,当把这摞书推倾斜时,它的侧棱就不是棱柱的高,故C错;由棱柱的定义知,棱柱的侧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但它的底面可以是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形,故D错. 2.四棱柱有几条侧棱,几个顶点( ) A.四条侧棱、四个顶点 B.八条侧棱、四个顶点 C.四条侧棱、八个顶点 D.六条侧棱、八个顶点 【解析】选C.结合正方体可知,四棱柱有四条侧棱,八个顶点.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多面体至少有四个面 B.九棱柱有9条侧棱,9个侧面,侧面为平行四边形 C.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D.三棱柱的侧面为三角形 【解析】选D.三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故D错误. 4.如图,将装有水的长方体水槽固定底面一边后倾斜一个小角度,则倾斜后水槽中的水形成的几何体是( ) A.棱柱 B.棱台 C.由一个棱柱与一个棱锥构成 D.不能确定 【解析】选 A.根据棱柱的结构特征,当倾斜后水槽中的水形成了以左右(或前后)两个侧面为底面的四棱柱. 5.(2016·郑州高一检测)如图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还原成正方体后,其中两个完全一样的是( ) A.(1)(2) B.(2)(3) C.(3)(4) D.(1)(4) 【解题指南】让其中一个正方形不动,其余各面沿这个正方形的各边折起,进行想象后判断.

【2020年】2020年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 册)同步练习汇总 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 1.1 空间几何体 1.1.1 棱柱、棱锥和棱台 A级基础巩固 1.下列图中属于棱柱的有()

A.2个B.3个 C.4个D.5个 解析:根据棱柱的定义, 第一行中前两个和第二行中后两个为棱柱. 答案:C 2.五棱柱中, 不同在任何侧面且不同在任何底面的两顶点的连线称为它的对角线, 那么一个五棱柱共有对角线() A.20条B.15条 C.12条D.10条 解析:由题意五棱柱对角线一定为上底面的一个顶点和下底面的一个顶点的连线, 因为不同在任何侧面内, 故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2条, 五棱柱的对角线共有2×5=10(条). 答案:D 3.下面图形所表示的几何体中, 不是棱锥的为()

解析:判断一个几何体是否是棱锥, 关键看它是否满足以下条件:有一个面是多边形, 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 且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故A不是棱锥;B是四棱锥;C, D是五棱锥.答案:A 4.关于棱柱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所有的棱都相等; ②至少有两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 ③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作侧棱. 解析:①错误, 因为侧棱与底面上的棱不一定相等;②正确, 根据棱柱的结构特征知, 棱柱的两个底面一定是全等的, 故棱柱中至少有两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③错误, 因为底面和侧面的公共边不是侧棱. 答案:② 5.观察如图所示的正六棱柱, 共有________对平行平面, 能作为棱柱底面的有________对.

解析:观察图中的正六棱柱, 可知共有4对平行平面, 其中能作为棱柱底面的只有1对. 答案:4 1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是正四棱锥; ②各条侧棱都相等的棱锥是正棱锥; ③底面是正三角形, 其余各个面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一定是正三棱锥; ④正四面体是正三棱锥. 解析:根据定义判定. 答案:④ 7.在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 直角三角形最多有______个. 解析:从长方体中寻找四棱锥模型. 答案:4 8.有一个面是多边形, 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一定是棱锥吗? 解:不一定, 因为“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并不等价于“其余各

【新课标-精品卷】2018年最新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2018学年(新课标)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期末测试(1) 一、选择题 4.高一(1)班学生50人,学号从01~50,学校举行某项活动,要求高一(1)班选出5人参加,班主任老师运用随机数表法选了5名学生,首先被选定的是第21行第15个数码,为26,然后依次选出,那么被选出的5个学生是( ) 附随机数表的第21行第11行个数开始到第22行第10个数如下: …44 22 78 84 26 04 33 46 09 52 68 07 97 06 57 74 57 25 65 76 59 29 97 68 60 … A .26号、22号、44号、40号、07号 B .26号、10号、29号、02号、41号 C .26号、04号、33号、46号、09号 D .26号、49号、09号、47号、38号 5.在某餐厅内抽取100人,其中有30人在15岁以下,35人在16至25岁,25人在26岁至45岁,10人在46岁以上,则数0.35是16至25人员占总体分布的( ) A .概率 B .频率 C .累积频率 D .频数 2.读程序:0:;1:;0:===sum i S repeat S = S + i i = i + 1 sum = sum + S until i > = 100 输出sum 该程序的运行结果是__________的值.( ) A .+++321…+99 B .100321++++

C .99321321()21(1+++++++++++ ()) D .)100321321()21(1+++++++++++ () 3.右侧的算法流程图中必含有( ) A .条件语句 B .循环语句 C .赋值语句 D .以上语句都有 1.在解决下列各问题的算法中,一定用到循环结构的是( ) A .求函数123)(2+-=x x x f 当5=x 时的值 B .用二分法求3发近似值 C .求一个给定实数为半径的圆的面积 D .将给定的三个实数按从小到大排列 6.要了解某市高三学生身高在某一范围的学生所占比例的大小,需知道相应样本的( )A .平均数 B .样本数 C .众数 D .频率分布 7.抽测10只某种白炽灯的使用寿命,结果如下:(单位:h ) 1067,919,1196,785,t ,936,918,1156,920,948 若x = 997,则t 大约是( )A .1120 B .1124 C .1125 D .1128 8.一个样本的数据在200左右波动,各个数据都减去200后得到一组新数据,算得其平均数是6,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是( ) A .200 B .6 C .206 D .20.6 9.设一组数据的方差是S “,将这组数据的每个数都乘以10,所得到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是( ) A. 0.12S B .2S C .102S D .1002S 10.从分别写有A ,B ,C ,D ,F ,的五张卡片中任取两张,这两张卡片上的字母顺序恰好相邻的概率为( ) A .52 B .51 C .103 D .10 7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三《概率》知识点

. 高中数学必修3(新课标) 第三章 概 率(知识点)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性质 1、 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一般地,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简称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简称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简称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 (5)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A 、B 、C ……表示. (6)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 n (A)=n 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 (7)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 A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n n A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接近某个常数。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

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8)任何事件的概率是0~1之间的一个确定的数,它度量该事件发生的的可能性. 2 概率的基本性质 1)一般地、对于事件A与事件B,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记作B?A(或A?B).不可能事件记作?,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 2)如果事件C1发生,那么事件D1一定发生,反过来也对,这时我们说这两个事件相等,记作C1=D1. 一般地,若B?A,且A?B,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相等,记作A=B. 3)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或事件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记作A∪B(或A+B). 4)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交事件(或积事件),记作A∩B(或AB). 5)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不可能同时发生. 6)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任何事件的概率在0~1之间,即 0≤P(A)≤1. 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P(B). .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 ' ' ' ' E D C B A ABCDE -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 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E D C B A P -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 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 ' ' E D C B A P -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同步全册精品练习解析版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同步精品练习 内容提示: 第一部分立体几何初步 (2) 第一章点、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2) 第二章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8) 第三章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6) 第四章空间几何体专家套卷 (27) 第五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专家套卷 (40) 第六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专家套卷 (57) 第二部分解析几何初步 (71) 第一章直线与方程 (71) 第二章直线的方程 (78) 第三章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86)

第一部分立体几何初步 第一章点、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一、选择题【共10道小题】 1、给出的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①梯形的四个顶点在同一平面内②三条平行直线必共面③有三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必重合④每两条都相交且交点各不相同的四条直线一定共面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逐个对各选项分析:梯形是一个平面图形,所以其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平面内,①对;两条平行直线是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三条平行直线有可能确定三个平面,②错;三个公共点可以同在两个相交平面的公共直线上,③错;设这四条直线分别为l1、l2、l3、l4,取其中两条相交直线l1和l2,则它们可确定一个平面α,取l3,设其与l1、l2的交点分别为A、B,则由题意知这两点不同,且A∈l1,B∈l2,所以有A、B∈α,从而l3∈α;同理可证明l4∈α.所以每两条都相交且交点各不相同的四条直线一定共面,④对. 答案:B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2、如图2-1-17,空间四边形SABC中,各边及对角线长都相等,若E、F分别为SC、AB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EF与SA所成的角等于( ) A.90° B.60° C.45° D.30° 图2-1-17 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求EF与SA所成的角,可把SA平移,使其角的顶点在EF上,为此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 通过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同解变形为不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培养学生化归的思想和转化的能力;一起看看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欢迎查阅!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与( )型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2)掌握与( )型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3)通过用数轴来表示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4)通过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同解变形为不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培养学生化归的思想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型的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利用绝对值的意义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提问】正数的绝对值什么?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零的绝对值是什么?举例说明? 【概括】 口答 绝对值的概念是解与()型绝对值不等值的概念,为解这种类型的绝对值不等式做好铺垫. 二、新课 【导入】2的绝对值等于几?-2的绝对值等于几?绝对值等于2的数是谁?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讲述】求绝对值等于2的数可以用方程来表示,这样的方程叫做绝对值方程.显然,它的解有二个,一个是2,另一个是-2. 【提问】如何解绝对值方程. 【设问】解绝对值不等式,由绝对值的意义你能在数轴上画出它的解吗?这个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怎样表示?

【讲述】根据绝对值的意义,由右面的数轴可以看出,不等式的解集就是表示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小于2的点的集合.【设问】解绝对值不等式,由绝对值的意义你能在数轴上画出它的解吗?这个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怎样表示? 【质疑】的解集有几部分?为什么也是它的解集? 【讲述】这个集合中的数都比-2小,从数轴上可以明显看出它们的绝对值都比2大,所以是解集的一部分.在解时容易出现只求出这部分解集,而丢掉这部解集的错误. 【练习】解下列不等式: (1); (2) 【设问】如果在中的,也就是怎样解? 【点拨】可以把看成一个整体,也就是把看成,按照的解法来解.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设问】如果中的是,也就是怎样解? 【点拨】可以把看成一个整体,也就是把看成,按照的解法来解.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3教案

§1.1.1 算法的概念(两个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4)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5)会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教学重点: 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 教学难点: 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学法: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如:判断一个整数n(n>1)是否为质数;求任意一个方程的近似解;……),并且能够重复使用。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3、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如:让计算机计算1×2×3×4×5是可以做到的,但让计算机去执行“倒一杯水”“替我理发”等则是做不到的。 教学过程 一、章头图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与现代计算机科学的联系,它们的基础都是“算法”。 算法作为一个名词,在中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出现过,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接触算法概念。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古代的计算工具:算筹与算盘. 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计算机,计算机是强大的实现各种算法的工具。) 例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② y x ①y x 121 2 分析: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想是消元的思想,有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两种消元的方法,下面用加减消元法写出它的求解过程. 解:第一步:② - ①×2,得: 5y=3; ③ 第二步:解③得 53=y ; 第三步:将53=y 代入①,得 5 1=x . 学生探究: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说,上述步骤应该怎样进一步完善? 老师评析:本题的算法是由加减消元法求解的,这个算法也适合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下面写出求方程组的解的算法: 例2:写出求方程组()012212221 11≠-???=+=+b a b a ②c y b x a ①c y b x a 的解的算法. 解:第一步:②×a 1 - ①×a 2,得:()12211221c a c a y b a b a -=- ③ 第二步:解③得 12211221b a b a c a c a y --=;第三步:将12211221b a b a c a c a y --=代入①,得111 c b y x a -= 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018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

2018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全册同步检测 目录 第1章1.1.1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第1章1.1.2圆柱、圆锥、圆台、球、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第1章1.2.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第1章1.2.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第1章1.3-1.3.2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第1章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1章章末复习课 第1章评估验收卷(一) 第2章2.1.1平面 第2章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2章2.1.3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2章2.2.1-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第2章2.2.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第2章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第2章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第2章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第2章2.3.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第2章章末复习课 第2章评估验收卷(二) 第3章3.1.1倾斜角与斜率 第3章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第3章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第3章3.2.2-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第3章3.3.2第1课时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

第3章3.3.2第2课时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习题课)第3章3.3.3-3.3.4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第3章章末复习课 第3章评估验收卷(三) 第4章4.1.1圆的标准方程 第4章4.1.2圆的一般方程 第4章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4章4.2.2-4.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第4章4.3.1-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第4章章末复习课 第4章评估验收卷(四) 模块综合评价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必修1 第二章 函数 8、映射观点下的函数概念 如果A ,B 都是非空的数集,那么A 到B 的映射f :A →B 就叫做A 到B 的函数,记作y=f(x),其中x ∈A ,y ∈B.原象的集合A 叫做函数y=f(x)的定义域,象的集合C (C ?B )叫做函数y=f(x)的值域.函数符号y=f(x)表示“y 是x 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数f(x). 9、分段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如?? ?--+=31 22 x x y 0 ≤>x x 10、求函数的定义域的原则:(解决任何函数问题,必须要考虑其定义域) ①分式的分母不为零;01,1 1 :≠--= x x y 则如 ②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05,5:≥--=x x y 则如 ③对数的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10),2(log :≠>-=a a x y a 且则如 ④对数的真数大于0;02),2(log :>--=x x y a 则如 ⑤指数为0的底不能为零;x m y )1(:-=如,则01≠-m 11、函数的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1)奇函数满足)()(x f x f -=-,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2)偶函数满足)()(x f x f =-,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注:①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②若奇函数在原点有定义,则0)0(=f ③根据奇偶性可将函数分为四类:奇函数、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12、函数的单调性(在定义域的某个区间内考虑) 当21x x <时,都有)()(21x f x f <,则)(x f 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上升; 当21x x <时,都有)()(21x f x f >,则)(x f 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下降。 函数)(x f 在某区间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x f 在该区间具有单调性,该区间叫做单调(增/减)区间 13、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0)a ≠ (1)求根公式:a ac b b x 2422,1-±-=(2)判别式:ac b 42 -=? (3)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0=?时方程有一个实根;0a 时,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在x=a b 2-处取得最小值a ac 44 当0?时,有两个交点;0=?时,有一个交点(即顶点) ;0

2019-2020学年度版本高中数学必修一: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版本高中数学必修一:1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学会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通过不断设置问题和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及“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在对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判断反思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及其判断以及其图象特点. 难点:奇偶函数概念的形成和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对称”是大自然的一种美,这种“对称美”在数学中也有大量的反映,让我们看看下列各函数有什么共性? 观察下列函数的图象,总结各函数之间的共性. 通过讨论归纳:函数是定义域为全体实数的抛物线;函数是定义域为全体实数的折线;函数是定义域为非零实数的两支曲线,各函数之间的共性为图象关于轴对称.观察一对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2()f x x =()||1f x x =-2 1()f x x = y y

归纳:若点在函数图象上,则相应的点也在函数图象上,即函数图象上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点,它们的纵坐标一定相等.(,()) x f x (,())x f x - 二、研探新知 探究一:函数的奇偶性定义. 1.偶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叫做偶函数.(学生活动)依照偶函数的定义给出奇函数的定义.()f x x ()()f x f x -=()f x 2.奇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的定义域的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叫做奇函数.()f x x ()()f x f x -=-()f x 注意: ①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②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则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x x -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y 探究二: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对定义和注意事项的检验). 例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是偶函数. (1)2()[1,2]f x x x =∈-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2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汇总 目录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3)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3)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5)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6) 第二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7)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7)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8) 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9)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0)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0) 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0) 2.2.3 — 2.2.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11)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2)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2) 2.3.3 — 2.3.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2)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13) 3.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3) 3.1倾斜角和斜率 (13) 3.1.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4) 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4)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14)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5) 3.3.1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15) 3.3.2两点间距离 (15) (15) 3.3.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6) 第四章圆与方程 4.1.1 圆的标准方程 (16) 4.1.2 圆的一般方程 (16) 4.2.1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6) 4.2.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7) 4.2.3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17)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18) 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8)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5公式大全

数学必修1-5常用公式及结论 必修1: 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x A ∈,都有 x B ∈,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 真子集:若A 是B 的子集,且在B 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A 是B 的真子集, 记作A ≠ ?B 集合相等:若:,A B B A ??,则A B =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空集:φ 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 B 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 B 补集:在全集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 记为U C A 5.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 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二、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 奇函数 <=> f (– x ) = – f ( x ) ,偶函数 <=>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 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 (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二、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 的函数f ( x ),若任意的x 1, x 2∈D ,且x 1 < x 2 ①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增函数 ②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减函数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 三、二次函数y = ax 2 +bx + c (0a ≠)的性质 1、顶点坐标公式:??? ? ??--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a b x 2-=,最大(小)值:a b ac 442-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 四、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 (1)a m ? a n = a m + n ,(2)n m n m a a a -=÷,(3)( a m ) n = a m n (4)( a b ) n = a n ? b n (5) n n n b a b a =??? ??(6)a 0 = 1 ( a ≠0)(7)n n a a 1=- (8)m n m n a a =(9)m n m n a a 1=- 2、根式的性质 (1 )n a =. (2)当n a =; 当n ,0 ||,0 a a a a a ≥?==? -

最新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3教案

§1.1.1 算法的概念(两个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 (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4)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5)会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教学重点: 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 教学难点: 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学法: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如:判断一个整数n(n>1)是否为质数;求任意一个方程的近似解;……),并且能够重复使用。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3、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如:让计算机计算1×2×3×4×5是可以做到的,但让计算机去执行“倒一杯水”“替我理发”等则是做不到的。 教学过程 一、章头图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与现代计算机科学的联系,它们的基础都是“算法”。 算法作为一个名词,在中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出现过,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接触算法概念。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古代的计算工具:算筹与算盘. 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计算机,计算机是强大的实现各种算法的工具。) 例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② y x ①y x 1 212 分析: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想是消元的思想,有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两种消元的方法,下面用加减消元法写出它的求解过程. 解:第一步:② - ①×2,得: 5y=3; ③ 第二步:解③得 53= y ; 第三步:将53=y 代入①,得 5 1=x . 学生探究: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说,上述步骤应该怎样进一步完善? 老师评析:本题的算法是由加减消元法求解的,这个算法也适合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下面写出求方程组的解的算法: 例2:写出求方程组()012212 221 11≠-?? ?=+=+b a b a ② c y b x a ①c y b x a 的解的算法. 解:第一步:②×a 1 - ①×a 2,得:()12211221c a c a y b a b a -=- ③ 第二步:解③得 12211221b a b a c a c a y --= ;第三步:将12211221b a b a c a c a y --=代入①,得111 c b y x a -= 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人教A版

习题1.2(第24页)

练习(第32页) 1.答:在一定的范围内,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工人数量达到某个数量时,生产效率 达到最大值,而超过这个数量时,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可见,并非是工人越多,生产效率就越高. 2.解:图象如下 [8,12]是递增区间,[12,13]是递减区间,[13,18]是递增区间,[18,20]是递减区间. 3.解:该函数在[1,0]-上是减函数,在[0,2]上是增函数,在[2,4]上是减函数,在[4,5]上是增函数. 4.证明:设 12,x x R ∈,且12x x <, 因为121221()()2()2()0f x f x x x x x -=--=->, 即 12()()f x f x >, 所以函数()21f x x =-+在R 上是减函数.

5.最小值. 练习(第36页) 1.解:(1)对于函数 42()23f x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4242()2()3()23()f x x x x x f x -=-+-=+=, 所以函数42()23f x x x =+为偶函数; (2)对于函数 3()2f x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33()()2()(2)()f x x x x x f x -=---=--=-, 所以函数 3()2f x x x =-为奇函数; (3)对于函数 21 ()x f x x +=,其定义域为(,0)(0,)-∞+∞U ,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 22()11 ()()x x f x f x x x -++-==-=--, 所以函数 21 ()x f x x +=为奇函数; (4)对于函数 2()1f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22()()11()f x x x f x -=-+=+=, 所以函数 2()1f x x =+为偶函数. 2.解:()f x 是偶函数,其图象是关于y 轴对称的; ()g x 是奇函数,其图象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习题1.3(第39页) 1.解:(1)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完整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1)(2) 课本P8 习题1.1 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本P8 练习题1.1 B组第1题 课外练习课本P8 习题1.1 B组第2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