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词的 本义
- 格式:ppt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4
1、‚逐‛的本義是追趕、追捕、競逐。
例句:‚誇父與日逐走‛。
還可以引申爲趕跑,驅逐的意思。
例句:‚逐其王假,假亡走楚。
‛還更放逐的意思。
例句:‚三仕三見逐。
‛2、‚幹‛的本義是指一種防身的作戰武器,即盾牌。
例句:‚操幹戚以舞。
‛‚干戈‛連用還可泛指作戰武器。
例句:‚執干戈以衛社稷。
‛也可以付稱兵事、戰爭。
例句:‚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向相反方而引申更衝撞、觸犯的意思。
例句:‚趙孟使人以其乖車幹行,獻子執而戮之。
‛又引申爲追求,求取的意思。
例句‚皆幹賞蹈利之兵也。
‛又引申爲幹預的意思。
例句:‚皆婦人幹政之所致也。
‛3、極的本義是指房屋的正梁。
例句:‚茂初在廣漢,蘿坐大殿,上更三穗禾,茂跳取之。
‛又引申指北極星。
例句:‚譬極星之環。
‛又引申指最高的地位。
例句:‚今以三寸之舌,爲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亱,此布衣之,於良足矣。
‛又特指君位。
例句:由房屋正梁又引申指最高準則、標準。
例句:‚立名者,行之極也。
‛又引申指極點、邊際、盡頭。
例句:‚四極廣。
‛用作動詞可引申爲極點,窮盡的意思。
例句:‚理原遠而極目兮。
‛也表示一般的至,達到的意思。
例句:意更更極,蘿亦同趣。
用作容容詞不達意,則是最高的、最遠的、達到極點的意思。
例句:地勢極而南溟深。
用作副詞,則是非常、最的意思。
例句:李廣軍極簡易。
4、‚濟‛在古付的常用義是渡過水流。
例句:濟河,圍仙狐。
引申指過河的地方,渡口。
例句:川既漾而濟深。
又引申更幫助、給濟、拯救的意思。
例句: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
又引申指受益,得到好處。
例句:臼杵之利,萬民以濟。
又引申更萬功、成尌事業的意思。
例句:必更忍,其乃更濟。
此外,濟濟連用形容從多,美好的樣子。
例句:濟濟多士。
5、‚天‛的本義是指人的頭頂。
例句:天,顛也,至高無上。
又引申爲天帝、上天。
例句:此天之亡我,非戰這罪也。
又引申爲頭等大事。
例句:王者以民人爲天,而民人以食爲天。
6、‚道‛的本義是指供行走的道路。
例句:道渴而死。
引申爲達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件事所採取的途征,方法。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句子整理c“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句子一、本义:1、大叔完聚,缮甲兵。
兵:武器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务:努力从事3、夫子至于是邦也。
邦:国家4、以立田里。
里:闾里,住处5、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蹶:僵仆跌倒6、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郊:古代距离国都百里以外的地区7、有高墙深宫。
宫:房屋8、百川灌河。
河:黄河9、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涘:水域的岸边10、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闻:听到11、树势五谷。
树:种植12、陈良,楚产也。
产:生13、国中无伪。
伪:欺诈14、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肖:骨肉相似(不肖:不贤,不善)15、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间:缝隙16、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
城:城墙17、俊杰廉悍。
悍:勇敢俊杰:才能出众的人18、不一引手救,反挤之。
挤:排19、吾少孤。
孤:幼年丧父20、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败:毁坏21、吾未晡食。
晡:申时食(吃晚饭)下午三点~五点22、泾洲野如赭。
赭:赤土。
23、过岐,朱泚幸致货币。
致:送币:束帛(古代礼物)24、历亭障堡戍。
历:经过,到过25、始构堂而奠焉。
构:架材盖屋26、三宿而后出画。
宿:住宿27、不省所怙。
怙:依靠════════════════════════════════════════════════════════════════════ 自考网络辅导第一校园本套试题共分3页,当前页是第1页-二、引申义1、三进及溜。
及:到达2、君子务本。
本:基础3、过则勿惮改。
过:超过应有的限度,犯错误。
4、父没观其行。
没:死。
5、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
术:方法、技艺6、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举:推荐、选拔7、虽然,未闻道也。
闻:通晓8、门人治任将归。
任:行装9、疆以其所不能为。
疆:强迫10、迟速。
迟:缓慢11、在缧绁中。
缧绁:囚禁12、养生亡所不致。
亡:失去,没有13、仅如毛发比。
比:一样(同类)14、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羞:精美的食品。
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一、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通常有一个意义是词义引伸的起点,是其他意义派生的源头。
这个意义就是词的本义。
其他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就是引伸义。
本义不一定就是词的原始意义,即造词之初所表示的意义。
因为在文字产生之前某词的原始意义我们已无从知道。
所以通常所谓的词的本义,是指通过文献资料所能证明的词的最早的意义。
例如:①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诗经》)②水暴益。
(《吕氏春秋》)上面三个句子中的“行、益”二个词的意义就是本义。
引伸义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
例如,息字,其本义为气息、呼吸、喘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莊子》)引伸为休息、止息: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又引伸为灭: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周易》)从引伸义与本义之的关系看,可把引伸义分为直接引伸义与间接引伸义两类。
从本义直接引伸出来的意义叫做直接引伸义。
从引伸义再进一步引伸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伸义。
例如,“朝”的本义是“早上”,引伸为“早上省视父母或君主”,这是直接引伸义。
再引伸为“朝见、朝”这是间接引伸义。
以本义为起点向某一方向递相派生出几个意义的引伸方式叫连锁式引伸。
又叫链条式引伸。
上边所举的两个例子就是连锁式引伸。
有时,以本义为起点向不同方向派生出若干个直接引伸义。
这种引伸方式称为辐射式引伸。
例如,“引”的本义为“开弓”。
由“开弓”直接引伸出如下的四个意义:①延长、伸长;②引导、率领;③后退、退却;④取过来。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具体的词的引伸方式往往不是简单的链条式引伸或简单的辐射式引伸,而是复合性的。
即连锁中有辐射、辐射中有连锁。
这一点就不多说了。
如果从本义与引伸义之间的联系方式上看,那么引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即相似引伸、相关引伸与相因引伸。
1、相似。
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可以进行类比。
有些是形貌性状相似,如“斗”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
有些是功能作用相似,如“关”的本义为门闩,引伸为关卡。
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一、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通常有一个意义是词义引伸的起点,是其他意义派生的源头。
这个意义就是词的本义。
其他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就是引伸义。
本义不一定就是词的原始意义,即造词之初所表示的意义。
因为在文字产生之前某词的原始意义我们已无从知道。
所以通常所谓的词的本义,是指通过文献资料所能证明的词的最早的意义。
例如:①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诗经》)②水暴益。
(《吕氏春秋》)上面三个句子中的“行、益”二个词的意义就是本义。
引伸义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
例如,息字,其本义为气息、呼吸、喘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莊子》)引伸为休息、止息: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又引伸为灭: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周易》)从引伸义与本义之的关系看,可把引伸义分为直接引伸义与间接引伸义两类。
-从本义直接引伸出来的意义叫做直接引伸义。
从引伸义再进一步引伸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伸义。
例如,“朝”的本义是“早上”,引伸为“早上省视父母或君主”,这是直接引伸义。
再引伸为“朝见、朝”这是间接引伸义。
以本义为起点向某一方向递相派生出几个意义的引伸方式叫连锁式引伸。
又叫链条式引伸。
上边所举的两个例子就是连锁式引伸。
有时,以本义为起点向不同方向派生出若干个直接引伸义。
这种引伸方式称为辐射式引伸。
例如,“引”的本义为“开弓”。
由“开弓”直接引伸出如下的四个意义:①延长、伸长;②引导、率领;③后退、退却;④取过来。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具体的词的引伸方式往往不是简单的链条式引伸或简单的辐射式引伸,而是复合性的。
即连锁中有辐射、辐射中有连锁。
这一点就不多说了。
如果从本义与引伸义之间的联系方式上看,那么引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即相似引伸、相关引伸与相因引伸。
1、相似。
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可以进行类比。
有些是形貌性状相似,如“斗”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
有些是功能作用相似,如“关”的本义为门闩,引伸为关卡。
关于古代汉语词本义与假借义的定义古代汉语词本义与假借义
在学习汉语过程中,词本义与假借义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知识点,这种语言
现象它们都有自己的不同特点,归于汉语的独特之处。
词本义,即原义,是指一个词的最初含义和用法,它经常指一个常见的概念或
一般性活动,无论是这个词的历史用法还是同义词也都没有特别的异义。
比如说,“物”、“行”、“示”等,都被称为词本义,具有描述某种物质、动作、象征性所共同和客观存在形式的意义。
假借义,即比喻义、引伸义,是指一个词从本义上引申形成的新意义,这种意
义在一段历史时期里影响了汉语的发展,它实际上是对事物外部各种可能性的抽象表述,和本义不同,转换了含义,如“芳”,本义指芳香,假借义指美好的景象、新鲜的感受;“星”,本义指天上的点状光源,假借义指显著的记号、表示,等等。
审视古代汉语词本义与假借义是可以让我们充分了解历史文化背景,更好地理
解汉语的具体含义,认识汉字本身的事实。
它与词语本身形成了相待衔系,只有和词语相结合,才能形成最清楚的意义。
比如张良的“穷困潦倒”,就是本义与假借义的完美结合,一语言中穷困代表不幸,潦倒代表无助,将这两个词结合用来形容无帮手的落魄,使用的也是古代汉语的词本义与假借义。
古代汉语词本义与假借义,不仅是我们理解词语含义的必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它们更好地展示出汉语想象力的丰富程度和灵活性,它让汉字更加生动有趣,也让学习的成果更有价值。
词的本义古代汉语名词解释在古汉语中,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表达意思的一种最小语音单位。
词的本义指的是一个词最初的意义或概念,在古代汉语的名词解释中,有许多词语的本义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古代汉语中有许多名词的本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差甚远,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些有趣的例子。
首先,我们来看看“山”的本义。
在古代汉语中,“山”最初指的是大自然中聚集的高地,是指峰峦叠嶂的地形。
然而,在现代汉语中,“山”已经演变成指地表高度较高且比较陡峭的一种自然地貌。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词的本义也会发生改变。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金”的本义。
在古代汉语中,“金”最初指的是一种金属元素,是指号称“黄金”的贵重物质。
在现代汉语中,“金”除了表示一种金属元素外,还引申为指黄金制品或与金相似的贵重物质。
古人对于金的追求可以从中看出,金在古代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
古代汉语中还有一些词语的本义与现代语境有较大差异。
比如,“官”在古代汉语中最初指的是古代的官员制度。
古人以“官”来表示国家机构中担任职位的人员,这与现代汉语中“官”指公务员有一定的区别。
在古代,“官”是一种权力与责任的象征,官员是国家的管理者。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马”的本义。
在古代汉语中,“马”最初指的是马科动物中的一种,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马。
然而,在现代汉语中,“马”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交通工具的代称,比如“马车”、“马匹”等。
这一转变说明了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交通工具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
词的本义在古代汉语中不仅仅指事物的表面意义,还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和人们的认知方式。
通过研究古代汉语中词语的本义解释,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还能够深入探索语言的演变和发展。
最后,让我们思考词的本义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性。
尽管现代汉语中很多词的本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了解词的本义仍然对我们理解语言的含义和表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古代漢語字的本義大全1.干:一種防身的作戰武器,即盾牌。
干戈連用,可以泛指作戰武器,也可以代兵事,戰爭,衝撞,觸犯,冒犯的意思。
干行指衝撞軍列。
干,引申為追求,求取,特指向統治階級出謀獻策,以求祿位。
干,引申為幹預,乾的假借字。
2.極:房屋的正樑。
北極星。
最高的地位,最高準則,標準,極點,邊際,盡頭。
用作動詞:達到極點,窮盡的意思。
極目就是窮盡其視力,即放眼望去。
用作形容詞:最高明的,最遠的,達到極點。
用作副詞:非常的,最的意思。
3.天:人的頭頂。
又叫頭,頂。
又指天帝,上天。
凡自然生成的事物叫“天”。
萬物天為大,所以引申指頭等大事。
頭頂上刺鑿塗黑的黥刑也叫“天”。
或以為把頭髮剃掉叫“天”。
4 .道:供行走的道路。
(形聲)途徑,方法,規律,道理,思想學說,政治主張,理想,志向,美好的道德,符合倫理要求的所謂政治局面,引導,暢通,述說。
5.過:走過,經過。
(形聲)引申為超過,勝過,過分,太甚,過失,過錯。
動詞,犯過錯,犯錯誤,責備,批評,過訪,拜訪的意思。
6 .責:債款,債務。
(形聲)引申有索取,要求,責令,責問,責備,審問,責罰,責任,職責。
7.誅:以言語批評,譴責人。
(形聲)引申為聲討,討伐,要求,索取,治罪,懲處,殺戮,消滅。
誅有求取之義,所以誅求連文,誅伐同義連文,誅罰同義連文,誅殺,誅戮,誅滅同義連文。
8.飯:吃(飯)。
用於吃義,只限於吃飯。
用於名詞,起初只指穀類,熟食,泛指飯食是後起義。
飯本來是動詞,名詞飯是由動詞飯派生出來的。
9.發:把箭發射出去。
發出,產生,興起。
出發,使出發,派遣。
打開,開掘,開導,啟發,揭示,闡發顯露,表現出,暴露,敗露,揭露,表達,抒發,傳佈。
10 .至:到到某時,表示達到最高職位,極,非常。
11 .遇:碰到,不期而遇。
接觸,知遇,遇合。
12 .乘:升登,上。
特指上車,乘車,駕車,乘船,借助,利用趁機會。
(Sheng 四聲),兵車,兵車單位。
13 .先:前進,走在前面。
词的本义:1、干:一种防身的作战武器,即盾牌2、极:房屋的正梁3、天:人的头顶4、道:供行走的道路5、过:走过,经过6、责:债款,债务7、诛:以言语批评、谴责人8、饭:吃[饭]9、发:把箭发射出去10、至:到11、遇:碰到,不期而遇12、乘:升登,上13、先:前进,走在前面14、后:走在后面,落在后面15、与:赐予,施予16、造:往某地去17、解:分解,指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18、读:解释,阐发文字语句的意义19、适:到(某地)去20、举:用两手把东西举起来21、利:刀剑锐利,刀口快22、谢:向人认错道歉23、信:言语真实,不虚伪24、实:财物粮食充足,富有25、诚:心意真挚,由衷恳挚的思想感情26、理:治玉,即把玉从石中加工出来27、特:雄性的牛马28、徒:徒步而行29、趣:疾速地朝着某一方向奔去30、都:人民聚居的城邑31、羹:煮熟的带汁的肉32、舍:放置,安放33、问:询问34、田:农田35、队:坠落36、慢:轻慢,对人对事态度轻浮傲慢37、示:代表祖先神灵的神主38、险:地势高低悬殊39、识:记录下来作为标志40、败:毁坏41、病:人体有生理上的疾病,多指重病,名词42、定:安定43、币:用于馈赠或献神的缯帛44、贿:财物45、贰:一分为二,从贝大约取意于财物的分半46、坏:建筑物之类毁坏47、务:致力,从事48、临:俯视49、暗:无日光50、阴:山的北面51、伦;人的辈分52、作:(由跪坐而)站起来53、好:女子长得美好54、相:视察55、脱:消瘦56、述:照着样走57、行:道路58、新:伐木59、航:渡河60、莫:昏暮61、然:燃烧62、其:畚箕63、乎:呼叫64、午:捣臼的棒槌65、之:动词,往66、夫:男子67、乌:鸟名68、汝:水名69、则:法则,效法70、辟:刑法71、戚:一种斧头类武器72、采:采摘73、州:水中的陆地74、取:获取75、齐:齐平76、谤:在背后(从旁)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77、言:说,说话78、听:用耳听取声音79、成:完成,成就80、禽:捕获鸟兽81、履:踩,践踏82、张:给弓安上弦83、数:计算,动词84、资:钱财85、给:衣食丰足,富裕86、约:用绳索捆缚,套87、驱:策马前进88、之:“到……去”,动词89、被:睡眠盖身的被子90、称:称量物体的重量91、期:限定的时间,即期限92、北:背离93、宫:住宅,房屋94、纲:网上的总绳95、鄙:边邑96、道:道路97、断:砍断98、奋:鸟展翅99、年:收成100、陵:大土山101、危:陡峭,高峻102、防:堤坝103、问:询问104、及:追赶上,抓住105、奉:两手恭敬的捧着106、胜:有能力承担107、具:设食,准备酒席108、俱:一起做某件事109、习:鸟类反复地试飞110、乡:用酒食款待别人111、封:给树木培土112、阙:皇宫门前两边的楼,中间有通道113、乳:人或鸟的生育,动词114、朝:早晨115、除:宫殿的台阶116、更:改变,更换117、须:胡须118、质:抵押119、就:接近,趋向120、格:树木的长枝条121、传:传车或驿车122、许:应允,许可,动词123、辟:刑,刑法124、案:木制的带短脚盛食物的托盘125、经:织机上的纵线,泛指纺织物的纵线126、还:返回127、归:女子出门嫁人128、集:鸟类停在树上129、别:分解,分开130、寇:入侵,侵犯131、兵:兵器,武器132、甲:植物果实或动物的硬质外壳133、岁:木星134、时:季节,时令135、衣:上衣136、冠:帽子137、树:种植138、艺:种植139、贾:买卖141、乱:无秩序,不齐整142、阳:日光143、阴:云覆日,阴天144、制:裁,裁剪145、观:观看,特指有目的地看146、城:围绕都邑的防卫高墙,即城墙147、年:谷熟148、负:恃,即依恃,凭仗的意思149、虚:大土山150、比:并列,并排151、形:形象,形状152、臣:奴隶153、身:怀孕154、伐:砍杀155、文:人的身体上刺绣的花纹156、字:生孩子,生育157、走:跑158、策:马鞭159、俭:自我约束,不放纵160、复:回来161、反:手心翻转162、要:人的腰身163、闲:圈养牛马的栅栏164、盗:偷窃财货165、贼:伤害,残害166、命:命令(动词)167、顾:回头看169、行:道路170、向:窗户171、宇:屋檐172、降:自高处下来173、闻:听到174、知:对事实或道理有认识,知道175、赋:田赋,赋税176、却:退却177、快:高兴,痛快178、如:随从179、仇:相匹,相配180、坟:土堆,土堤181、登:上车182、引:开弓,拉弓183、访:广泛地征求意见184、觉:睡醒185、生:长出,生育。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引申义由于词义是不断发展的,汉语中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止一个意义,因此,词的多义现象是古汉语中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
在本节中,我们就来谈谈古汉语书面语言中词的多义现象的几个重要方面——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一、词的本义1 什么是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也就是从记录词的汉字的字形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证明的意义。
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意义或最早的意义。
这是因为在汉字诞生之前,语言(口头语言)早已产生,某个词在口语中刚出现时究竟表示什么意思,我们无法考证。
据考古发掘,中华大地上早在1 70万年之前,就有元谋猿人的活动,就有人类社会,就有语言。
而汉字的产生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同170万年相比,五、六千年实在是短暂得很。
我们现在了解古代语言,主要是靠用汉字记录的书面材料;王力先生说:“所谓古代汉语,实际上就是古书里的语言。
”因此,研究和学习古代汉语,离不开汉字。
在汉字诞生之前的一百六七十万年中,汉语的形态和词的含义,我们无法确切知道。
因此,我们界定的词的本义,是从有记录词的汉字之时算起的,而不是从语言中词的产生之时算起的。
词的本义和词的原始意义之间不能画等号。
对于一个多义词来说,本义在它的所有含义中,居于中心地位,其他含义多数是从本义派生发展出来的,抓住了本义,其他含义也就容易理解。
清儒江沅[yuán]在《说文解字注·后叙》中指出:“本义明而后余义明,引申之义亦明,假借之义亦明。
”这是对本义与引申义、假借义关系的深刻揭示。
例如,在新版《辞海》中,“题”字共有七个义项,即:①头额;②标识篇首的文字,如“标题”、“篇题”;③题目、问题;④书写、署,如“题字”、“题诗”;⑤品评;⑥章奏;⑦通“提”。
在这七个义项中,“头额”是本义,《说文》:“题,额也,从页,是声。
”《说文》告诉我们,“题”是形声字,它的本义与“页”有关,读音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