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河流(第一课时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16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一课时众多的河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知道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及分布特点。
3、理解内、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中国河流的基本概况2、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难点1、中国河流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运用资料分析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探讨、讲练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中国水系图》或者《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自己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学生:中国河湖众多(有众多的河湖)教师:是的,同学们说的很对,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
(阅读图2.28小资料,并将重要内容勾画出来)(板书) 第三节河流与湖泊一、众多的河湖[教学新课](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被人们誉为大地动脉的河流、大地明珠的湖泊,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学生回答)有丰富的水资源,便于人们灌溉、航运、游泳、养殖水生动植物等。
(教师小结)教师补充:河湖的好处在于除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灌溉水源、水能资源、航运的便利外,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渔盐便利等。
(提问)河湖给人类带来好处,有没有坏处呢?(学生回答)河湖可带来“洪水灾害”“水污染”等。
不仅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教师小结)河湖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它们既可兴利,又可作害,而且许多灾害还是人为造成的。
人类要想世世代代持续地发展下去,必须自觉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好地球上的河湖。
【课题】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教材、学情分析】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部分,是在讲完中国地形、气候的基础上的教学,贯穿这部分内容的主线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我们知道,河流与湖泊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水能、航运和灌溉之便,以及丰富的水产资源,还给我们带来了凌汛、决口等灾害。
教材重点介绍了我国主要内、外流河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读图得出内、外流区的分布特征。
有关河流的水文特征,教材讲的比较抽象,教师需通过图文材料从流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多少、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外流河的特点,关于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从水源补给入手,进一步分析其流量小,属季节性河流的特征。
【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对人类活动的正反影响,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的观念。
2、读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中国主要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结合中国气候特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重点)3、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内、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难点)【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竟学【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读图分析【教具准备】挂图或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感悟导入出示:《中国水系图》或者《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学生读图说出: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疆从图上感受我看图并说出自己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追问)请同学们接着读教材P39珠江与塔里木河的对话,思考:珠江和塔里木河为什么有不同的归宿呢?(此问题学生可能答不出来,教师可借此引入课题,不需详细解答)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
思考老师提问,大胆发言。
国河湖众多。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入新课。
自主探究(过渡)通过刚才读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河湖众多,但它们特征各异,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了解我国的河湖概况,请大家先自学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探究”。
《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属区分外流河、内流河,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三、教学策略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河湖的特征”和“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从人地关系思想上看,本节自始至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探索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突出河流对人类活动的贡献,比如教材中提及的长江和黄河的水能资源及其开发,长江“黄金水道”与航运事业的发展,黄河流域河套平原上的引黄灌溉,都生动地说明了河流给人类生产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教材设计还考虑到河流对人类还有不利的一面,比如长江的生态问题、洪涝灾害,黄河的泥沙问题、地上悬河等。
这样,使学生通过河流的学习,既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也培养对不利条件的忧患意识。
按照“标准”要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以外流河为主,重点归纳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第二是“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主要阐述长江概况,上、中、下游划分自然特征,巨大的水能资源和“黄金水道”等内容。
第三是“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主要阐述黄河的概况,上、中、下游划分及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综合治理,黄河上、中、下游的水能开发等内容。
课时分配上分为3个课时。
此为第1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通过中国河流分布卫星图作为引入,继而通过河流知识PK活动,引导学生对我国的主要河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正文部分首先交待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总结我国内外流河流的分布。
第二部分是河流的水文特征,首先给出分析水文特征的基本方法,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读系列图来对比分析内外流河流的水文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精品教案及学案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2、能够判断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并知道分布的地区。
3、掌握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学习重点】掌握不同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学习难点】根据河流流量的变化曲线图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学习过程】【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采用读图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方法:阅读课本42页至43页课文内容和图2.30完成:1、列举河流的作用。
2、什么是内流河?什么是外流河?3、什么是内流区,什么是外流区。
看看它们的分布面积和差异。
4、读图2.30完成课本44页活动题。
5、找出几条外流河,看它们都注入哪个海洋?6、找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析其水源主要来自哪?7、河流的水文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1、完成课本43页内容和图2.31,说出南北方河流水文特征差异。
2、比较内流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一、选择题1、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基尔运河D.京杭运河2、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A.洞庭湖B.鄱阳湖C.青海湖D.太湖3.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A.弱水B.塔里木河C.湘江D.渭河4.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A.珠江B.长江C.额尔齐斯河D.怒江5.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分布在____省()A.湖北B.湖南C.江西D.青海6.下列反映我国图中河流水量的,其中表示长江的是()二、综合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红笔画出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2)对照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观察此线同 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走向近似,同时此线又同(气候分区) _______ 区和 __________ 区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
《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
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以外流河为主课程引入:(教师)展示:河流航运、灌溉、旅游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学生)讨论回答:利──灌溉、航运、渔业、盐、旅游、水能;害……水灾(教师)导语: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可兴利,又可作害。
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兴利除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况。
读图感知(教师)投影:《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和《中国河流数量表》,提出问题:看到我国河流湖泊分布图的第一印象和感受是什么?(教师)读图查找(教师)展示《中国水系图》,引导学生结合《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学生)结合课本图,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怒江。
读图观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提问:1.我国所有河流都东流吗?2.有没有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提示:流入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河流),请说出该河流的名称及所注入的海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向哪里?(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
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源头→下游方向指或观察。
第三节《河流》第一课时学历案【内容出处】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的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及小组合作,在地图2.30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依据课标)2.运用资料会叙述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并能了解形成原因。
(依据课标) 3.通过阅读教材44页阅读材料,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
(依据学情)【评价任务】1、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一:能够在地图2.30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检测学习目标1)2.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二:运用资料会叙述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并能了解形成原因。
(检测学习目标2)3.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三:通过阅读教材44页阅读材料,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
(检测学习目标3)4.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四”:谈本节课的收获(检测学习目标1、2、3)【学习过程】资源与建议1.本节课内容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三节内容,河流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人地关系看,自始至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探索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一课时完成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新课一、以外流河为主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指向学习目标1)1、什么是外流河、外流区?什么是内流河、内流区?2、请你在图2、30中找出以下河流并加粗描绘长江、黄河、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淮河、珠江、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
3、以上河流最终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哪些?最终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哪些?最终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哪些?4、在图2-40上勾画出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该界线和我国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接近,我国外流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______,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_____(外流/内流)区域。
6、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受气候影响,外流河河水主要来自,随着夏季风加强,河流形成。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的主要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以及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治理措施。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河流的地理分布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的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知识,对我国的主要河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治理措施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讲解来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说出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和分布情况;2.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3.了解河流的治理措施;4.能够分析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和分布情况,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治理措施。
难点: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治理措施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地图、案例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河流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形、气候知识,对新课的学习进行导入。
2.呈现(10分钟)分别展示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分布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析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引导学生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案例资料,了解河流的治理措施,分析河流治理的意义和效果。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河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2.3 河流(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
2.结合图文资料,归纳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3.结合图文材料,描述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难点:描述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图片——古文明的发祥地图片,请同学们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思考古文明发祥地与河流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说一说河流与文明发展、人类生存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出本节课题——河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讲授:一、以外流河为主1. 河流的作用活动: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认为河流与我们的生产生活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河流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便利。
河流对人类有重要意义,除了生活和农业用水外,还具有航运,防洪,灌溉,养殖,旅游,调节气候等功能。
2. 外流河与内流河活动1:引导学生干支流示意图,教师讲述河流的基本概念。
干流:水系中主要的或最大的、汇集全流域径流,注入另一水体(海洋、湖泊或其它河流)的水道。
支流不直接入海,直接流入干流的河段。
活动2: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认识这些河流的基本位置。
活动3:通过观察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找出不同水系的河流。
活动4:引导学生读图,对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概念进行区分。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河: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从而帮助同学们理解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概念。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
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活动5:读河流的分布图,教师提供材料:中国外流区面积61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
内流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6%。
外流河的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95%以上。
学生判断我国河流以外流区、外流河为主的特征。
合作探究1: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干旱半干旱区。
第三节河流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知识与技能1.读图熟悉我国主要的河流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
2.学会分析我国主要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众多的河流,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理解正确的人地关系。
重点读图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一、导入新课“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一首《好汉歌》中的“大河向东流”给我们启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故我国许多大河向东流,注入海洋,这些河流对人类有何影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河流。
二、讲授新课教师:结合身边的事实,说说河流对我们的影响。
学生1:我们家用河流水灌溉农田。
学生2:京杭运河为北京、天津提供黄河的淡水资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总结。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
这些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利于灌溉、养殖、航运、发电和旅游等。
找一找:让学生阅读图 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提问:这些大河各位于我国什么地方?分别注入哪个海洋?学生: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位于我国东部地区,都注入了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注入了印度洋,额尔齐斯河位于我国新疆西北部,向北注入北冰洋。
提问:在图中找到塔里木河,仔细观察这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学生: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内,河流最终没流入海洋,在半途消失了。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继续读图2。
30,观察图中外流区、内流区界线,对照前面所讲的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及山脉的分布图,说说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大致沿多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或以什么山脉为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第一课时以外流河为主)【教学内容】以外流河为主【课程目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河湖的特点。
【教学目标】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和内流河。
2.知道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3.理解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主要水文特征。
4.运用已有知识,说明内流河分布在西北,外流河分布在东南的原因。
5.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影响我国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
6.通过对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的了解,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我国的内流河和外流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我国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2.难点:分析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分布特征和原因;分析我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设计】3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第一课时图片展示中国著名的河流。
引导提问: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古代的文人墨客也经常在他们的作品里描写我国的大江大河,你都知道哪些古诗词里的河流?(利用学生熟知的话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讲解展示:源远流长的河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淡水资源,还给我们提供了航运,灌溉,发电等条件,对人类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河流有哪些重要的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
二、新课讲授(一)河流的概况1.流域,支流,干流图片展示我国河流的相关概念,下面示意图上认识河流的支流、干流、流域面积等相关概念。
讲授:源头——河流的源头即河流的发源地,一般多位于位于山谷或者高原。
干流——一般指的是水系中主要的或最大的、汇集全流域径流。
支流——直接或间接流入干流的河流,常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
流域——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可以分成数个小流域。
(1)讲解:以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概念,并用示意图展示出来。
(2)活动:读图分析活动安排:在图中找到中国的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等河流,并用红笔描出河流的主干,并判断哪些是内流河哪些是外流河。
第三节河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
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黄河壶口瀑布: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长江: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大河,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河流吗?它们又是如何分布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主要河流。
【新课学习】一、我国的主要河流(一)明晰概念: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流域:河流的集水区域。
(二)中国主要河流及分布1.主要河流:师生读图,学生明确河流名称及位置。
内流河:塔里木河外流河:黑龙江、辽河、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太平洋)、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主要分布区:内流河:西北内陆;外流河:东南部2..内流区和外流区自主学习(读教材43页第三段),完成表格学生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区3.合作探究: 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 (1)地形因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2)气候因素: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比较湿润,河流较多,为外流河。
第三节河流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主要大江大河的分布。
2.学会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学习重难点】学会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如果说山脉构成中华大地的“骨架”,那么河流则构成中华大地的“血脉”,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本,去认识中国的河流。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2页图2.30,结合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以下任务:1.我国河流东部与西部分布有什么不同?东多西少。
2.是不是所有的河流都最终流入海洋?不是,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
3.我国地势对外流河的流向有什么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太平洋。
例如:黑龙江、黄河、长江、澜沧江、淮河等。
4.找出流入北冰洋、印度洋的河流。
额尔齐斯河——北冰洋;雅鲁藏布江、怒江等——印度洋。
5.找出最长的内流河:__塔里木河__6.比较外流区与内流区的面积。
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内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二)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P43页文字内容,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总流量、汛期、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
2.学生阅读P43页图2.31,结合图2.2、图2.13、图2.18比较四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完成下表:河流流量汛期(时间) 结冰期含沙量秦岭|淮河以北松花江不大短(夏季) 最长小黄河不大短(夏季) 长最大秦岭|淮河以南长江最大长(夏季) 无小西江大最长(夏季) 无小3.合作讨论,完成以下任务:(1)为什么河流汛期都集中在夏季,但汛期长短不一样?教师点拨:夏季降水集中,秦岭—淮河以北,雨季短,年降水量小;秦岭—淮河以南,雨季长,降水量大。
(2)为什么西江汛期长,但流量比长江小?教师点拨:西江流域面积小,河流短;长江流域面积大,河流长,支流多。
(3)为什么秦岭——淮河以北河流,有结冰期?教师点拨:秦岭——淮河是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河流水文特征)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我国主要河流。
2、概括内流区和外流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
3、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学习,加强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众多的河流,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难点】我国河流的分布、水文特征。
三、教学方法读图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五、教学用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壶口瀑布视频,导入新课,学生观看视频(二)新课讲授(一)外流区为主1.教师介绍我国的著名河流,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
2.教师简要介绍河流的主要功能-河流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利于灌溉、养殖、航运、发电和旅游等。
3.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河流的相关概念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流域)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水系——有干流和支流构成的河流系统分水岭——分隔两大水系的山岭或高地4.教师总结我国河流的主要特征-中国外流区面积610多万千米2,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
内流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6%。
外流河的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95%以上。
5.课堂活动:学生在图上,找出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看一看它与降水分布图中哪一条等降水量线最为接近,并归纳出中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学生: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最为接近。
我国外流河主要分布于东部区域,流域面积较大;内流河主要分布于西部内陆地区。
6.课堂活动:界线以东南的河流是否都为外流河?学生:外流区中有内流区;内流区中有外流区。
(二)外流区河流1.三大水系太平洋水系--(播放航拍西江)印度洋水系(播放航拍雅鲁藏布江)北冰洋水系(播放额尔齐斯河)2.边界河流播放航拍黑龙江3.国际性河流(三)内流区河流播放塔里木河视频(四)河流的水文特征1.教师讲解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要素水量(流量、水位)的大小流量的变化大小及汛期和枯水期出现的季节含沙量的大小有无结冰期及长短2.介绍我国外流和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秦岭—淮河线为界,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短,辽河、海河和黄河含沙量大,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利用我国河流分布图,准确说出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名称和位置。
2.能在我国河流分布图上指出外流区和内流区,并归纳我国内流河、外流河的分布特征。
3.能说出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并会分析其成因。
4.简介京杭运河。
【学习重点】:主要外流河的名称及分布。
【学习难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导学流程】:景观导入——播放我国河流与湖泊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图片,将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到我国的河流,引发学习本节的兴趣,再引入课题。
一、了解感知请同学们通读教材,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词句;并动笔在学案上写下答案要点。
1.什么是外流河?什么是内流河?2.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是指区域。
3.读图2-40,找到下列河流: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塔里木河。
从内、外流区的划分看,这些河流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4.我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内流区的河流较。
5.读《地图册》P22中国水系图,说出我国河流绝大部分注入洋,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唯一入北冰洋的河流是;没有我国河流汇入的是洋。
6.在2-42图上找出京杭运河,说一说京杭运河经过了哪些省区?沟通了哪些水系?7.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气候的影响,内流河大部分属于河流。
二、深入学习请结合今天的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的深入学习1.在2-40图上,找出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看一看它与降水分布图中哪一条年等降水量线最为接近,它与什么界线的分布基本一致,并归纳出中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阅读教材P47 ,分析归纳外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
3.试比较秦岭--淮河南、北河流的特征:三、迁移运用:请结合以下材料和今日所学,探究下面相关问题:人们通常将河流流量的大小、汛期的长短、含沙量的大小、结冰期的有无等,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完成下表,在正确表述家乡河流水文特征选项后的方框内画“√”。
第三节河流
教学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
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
2、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的主要支流和地形区。
教学难点:
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第三节河流。
板书:第三节河流
一、以外流河为主
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
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展示课件图: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
教师总结: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
让学生看中国河流图,黄河、长江、珠江、塔里木河,松花江
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
总结:
1、内流河和外流河
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
叫做内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转折过渡: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学生读43页课文总结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提问:
3、应从哪几个方面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提示: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
西北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
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
流量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段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了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立方米/秒为单位。
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
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
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4、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出示“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比较曲线图”。
提问:(1)本图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
(2)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大、水位高?
(3)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小、水位低?
(4)北方的松花江和黄河与南方的长江、西江相比,流量大小与季节分配有何差别?
提示: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是:夏季水量大,水位高;冬季水量少,水位低。
转折过渡:为什么我国外流河有这样共同的水文特征呢?
提示:我国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量多,所以,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量少,因此,松花江、黄河水量不太大,汛期短。
长江、西江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提问:为什么我国外流河的含沙量不同呢?
总结:松花江、黄河多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夏季多暴雨,且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淮河以南的河流流经气候湿润区,森林茂密区,因此含沙量小。
但是如果这些地区的森林不加以保护,河流的含沙量也会增大。
转折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河流。
课堂活动:读课本44页《京杭运河》阅读材料,出示京杭运河图。
讲解:
1、京杭运河起止点、长度
提问:京杭运河北起什么地方?南到什么地方?
总结: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8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2.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水系
(1)京杭运河流经哪些省市?
(2)京杭运河沟通哪些水系?
总结:京杭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启发提问〕是什么时候、什么人修建了京杭运河呢?
〔教师讲解〕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85年,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开凿邗沟,使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得以沟通。
到隋朝,隋炀帝隋代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从杭州到北京,向西拐了一个大弯。
元朝定都北京后,裁弯曲直,使它从江淮经山东直接向北,缩短航程800余千米。
这就是如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课堂小结:
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气候、地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文、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
由此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课外作业:
1、熟记本节课知识点;
2、预习下节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