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信息的翻译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1.61 KB
- 文档页数:4
《遗传信息的翻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小节主要讲述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中的翻译过程。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是本节教材的教学难点。
2.本小节与他它章节的联系:a.与“生物的遗传定律”紧密联系;b.与“生物的变异”紧密联系;c.与高三教材《基因工程》紧密联系。
本节内容的掌握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翻译的过程和原理(B:识记)。
(2)遗传信息和“密码子”的概念(C:理解)。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基因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三、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翻译的过程和原理。
2.实施方案(1)学生阅读、讨论结合教师举例、图示进行教学。
(2)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
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是在不同的地点进行的,是以信使RNA为媒介而进行的。
四、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翻译的过程和原理。
2.突破策略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多媒体课件显示出此动态过程,通过列表对比理解信使RNA 和转运RNA的结构不同导致的功能不同,使用细胞亚显微结构挂图让学生明白转录在核内而翻译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从而突破本节的难点内容。
五、教具准备1.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挂图;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多媒体课件;3.信使RNA和转运RNA结构对比投;六、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预习,发挥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完成基因的表达的教学。
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应以mRNA为纽带,把基因的碱基与氨基酸联系起来,让学生最终理解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是由基因的碱基决定的。
七、教学目标达成过程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位于细胞核中,而蛋白质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此过程需要信使RNA作为媒介,那么信使RNA怎样完成任务呢?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P14。
(2)观察基因表达的多媒体课件。
讨论提纲:(1)基因表达整个过程分几个阶段?分别叫什么?(2)转录的场所、过程和目的是什么?(3)翻译的场所、过程和目的是什么?教师指导:a.整个过程是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
人教版生物必修2教案遗传信息的翻译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翻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
转录和翻译过程抽象复杂——学生难理解,较多物质和细胞结构参与——学生易混乱,涉及到必修1和必修2中多个章节内容——学生已遗忘,而本节的突破对本模块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没有本节内容的揭示,很多的现象无法解释,很多的研究无法进行,很多的生物技术无法操作…。
基于以上考虑,把本节分为2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为第2课时。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⑴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推测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⑵使用多种方式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
⑶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⑷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如何突破将翻译的抽象复杂转化为直观形象?又如何突破将翻译的静止插图转化为动态图形?我们用了flash动画、剪纸模型、打比方的方式,学生不仅看到了,做到了,也想到了,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学习。
预习题签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翻译【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理解:“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概念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结束3、能力目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培养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对“遗传信息究竟如何表达?”的探究,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学习重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预习导航】一、剖析翻译概念1、什么是翻译?2、明确翻译的场所------------------------------- 、模板-------------------------------原料----------------------------- 、产物-------------------------------3、翻译的实质是什么?二、试着解读密码子表1.什么叫密码子?2.密码子表中,哪些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3.一种密码子,决定多少种特定的氨基酸?那么一种氨基酸是否只有一种密码子来决定?三、认识tRNA1.什么叫反密码子?2、tRNA的作用是什么?3、一种tRNA能转运多少种氨基酸?那么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少种tRNA转运?四、解析翻译过程1、mRNA进入细胞质,与谁结合?2、谁与mRNA相互识别,携带特定的氨基酸进入相应的位点?3、第一个氨基酸通过形成什么而转移到占据位点2的tRNA上?4、tRNA遇到什么密码子,合成终止?5、翻译完成后,肽链从哪里脱离?五、【自我检测】⒈遗传密码位于[ ]A.蛋白质分子上B.DNA分子上C.RNA分子上D.信使RNA分子上2.复制、转录、翻译的模板分别是()A.DNA的一条链、tRNA、DNA的一条链 B.DNA的一条链、rRNA、mRNAC.DNA的两条链、DNA的一条链、mRNA D.DNA的两条链、DNA的一条链、tRNA 3.一个转运RNA的一端3个碱基是AGA,此RNA运载的氨基酸是()A、丝氨酸(UCU)B、谷氨酸(GAG)C、精氨酸(AGA)D、酪氨酸(UAU)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种转运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B、一种氨基酸可以含有多种密码子C、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转运RNA来转运D、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RNA来转运5、下图是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遗传信息的翻译、中心法则[学习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
2.概述中心法则的内容和实质。
一、遗传信息的翻译1.翻译的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作翻译。
2.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1)推测①如1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则4种碱基只能决定4种氨基酸。
②如2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则4种碱基只能决定16种氨基酸。
③如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则4种碱基能决定64种氨基酸,这种方式能够满足组成蛋白质的21种氨基酸的需要。
(2)密码子①概念: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
②密码子表a.密码子种类:64种。
b.起始密码子:2种,包括AUG和GUG_,其中后者只在原核生物中作为起始密码子时编码甲硫氨酸,其他情况下编码缬氨酸。
c.终止密码子:共3种,包括UAA、UAG和UGA;不编码氨基酸,是翻译终止的信号,但在特殊情况下UGA可以编码硒代半胱氨酸。
3.tRNA的结构和功能特点(1)结构和功能(2)功能特点: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4.翻译过程判断正误(1)tRNA由3个碱基构成()(2)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3)每种氨基酸仅由一种tRNA转运()答案(1)×(2)×(3)×解析(1)tRNA上含有多个碱基,但每个tRNA上的3个相邻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这3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
(2)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
(3)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
任务一:分析密码子的特点1.从密码子表可以看出,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作密码子的简并。
你认为密码子的简并对生物体的生存发展有什么意义?提示当密码子中有一个碱基改变时,可能并不会改变其对应的氨基酸;当某种氨基酸使用频率高时,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遗传信息的翻译速度。
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共用同一密码子表。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二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尊敬的评委、尊敬的同仁:大家好!大家刚才欣赏的是《侏罗纪公园1》片段,导演是谁呢?是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他是如何让6600万年前的恐龙复活呢?通过影片我们知道:6600万年前的蚊子吸取恐龙的血后变成琥珀,科学家从琥珀中蚊子体内获取恐龙血,获取恐龙DNA,利用恐龙DNA使恐龙复活。
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蕴含了恐龙的全部遗传信息,而遗传信息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呢?今天的说课的题目是:《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二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分析:a、本节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变异》模块第四章第一节;b、本节为本章的第一节,是前三章的深入,对基因定义进一步进行阐述——什么是遗传效应的DNA 的段,以及细胞核为什么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同时也为学习变异、生物进化理论和基因工程垫定了基础;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遗传密码子、密码子表和tRNA功能和作用。
(2)概述遗传信息翻译过程和原理。
2).能力目标(1) 通过遗传信息的翻译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2)利用课本的插图、课件和动手模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
(3)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体验遗传信息翻译过程的和谐美,遗传信息翻译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遗传密码子与密码子表;②tRNA③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
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二、教法学法分析a.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学生通过遗传规律学习感悟到基因的存在,通过减数分裂和摩尔根眼色的遗传实验领悟到基因存在位置,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认识到基因的本质,这一节垫定了基础。
高中生物主要是细胞以及分子认识生命,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比较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抽象内容具体化,引导学生思考,便于理解。
b.说教法:遗传信息的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较难理解和记忆。
遗传信息的翻译导入:请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这段视频来自于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地下党员李霞在就义前所发出的最后一封电报。
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
在视频中滴滴答答的不同电报声,代表着不同的数字(视频下方显示数字)在电报中这些数字不同的组合代表了不同的文字,(视频显示数字对应文字)这就是电报的内容,电报中把数字信息转变为文字信息的过程我们叫做翻译。
在生物体内也存在着把一种信息转变为另一种信息的行为,我们把它也叫做翻译。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遗传信息的翻译。
首先明确我们本节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重难点,板书题目),翻译的过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着重加强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什么是翻译?(同学答: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对,这就是翻译。
(多媒体出示翻译的定义)遗传信息的翻译实质就是把mRNA中的碱基序列转变为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过程。
翻译过程中,要把4种碱基语言转变成氨基酸语言,那么mRNA 中的碱基和氨基酸之间是如何对应的呢?(多媒体出示问题)我们知道组成mRNA的碱基有4种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如果一个碱基对应一种氨基酸,4种碱基只能对应4种氨基酸,这显然是不够的。
若是2个碱基对应一个氨基酸,可以对应16种氨基酸,也是不够的;3个碱基呢?3个碱基有64种组合,这样就足够了。
科学家运用大量的实验证明了在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像这样的3个碱基我们称为一个密码子(多媒体出示密码子定义,板书密码子)。
科学家将64种密码子编制成了密码子表(出示密码子表)。
密码子的查法就是先读第一个字母,然后读第二个字母,然后第三个字母。
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都能决定氨基酸吗?请同学们分析密码子表,分组讨论导学案思考讨论(一)(找学生回答1、2多媒体配合)(在密码子表中我们可以找到2种起始密码子AUG、GUG,分别对应甲硫氨酸和缬氨酸,起始密码子是翻译的起点,只有核糖体读取到起始密码子的时候才开始翻译合成蛋白质。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翻译(教学设计)崔磊一、教材分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是普通高中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
内容抽象,学习难度较大,本节教材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基因转录过程和原理的教学,第二课时学习翻译的过程和原理。
本节内容在本册书中极为重要,它连接着必修1有关蛋白质的重要内容,是贯穿生物核心知识的重心。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遗传信息的转录后进一步学习的。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是一脉相承的内容。
学生已经了解到基因控制着性状,而且需通过蛋白质来体现。
但到底通过怎样的方式还不清楚。
由于翻译过程仍是分子生物学的微观过程,学生对此没有认识,所以教师采用多媒体动画教学,并反复呈现翻译过程加强理解和记忆。
并在讲解翻译前通过课前回顾,通过探究活动,充分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习这个动态过程做铺垫。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阅读教科书,阐明密码子表的特点。
(2)能利用密码子表找出对应的氨基酸(3)正确区分密码子与反密码子(4)说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过程与方法:(1)教师设疑引导思考,分组交流促进合作,教师讲解统一思想。
(2)促进学生尝试利用课本插图,阐明图例用意,运用分析、类比归纳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用辨正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密码子表的解读。
(2)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原理。
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五、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图片设问,学生回答回顾上节课《遗传信息的转录》的有关内容,来导入新课。
师:这个图片表示了遗传信息的什么过程?你是怎样判断的?【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转录加强上节内容与本节内容的联系。
第四章第7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记录与整理教学目标 1.说出密码子的概念,通过密码子认知生物界的统一性。
2.概述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和特点3.DNA复制与转录、翻译的辨析比较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和特点【导学引领】认真阅读教材P78-81,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翻译?翻译的场所、模板、原料、酶、产物分别是什么?2.参与转录和翻译的RNA有哪几种?各自的功能是什么?3.什么是密码子?共计多少个?终止密码子、起始密码子、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分别有多少个?如何理解密码子的简并性?什么是反密码子?它有多少种?4.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基因中碱基数、mRNA中碱基数和蛋白质中氨基酸数在数量上存在怎样的对应关系?【合作释疑】一、mRNA中的密码子,tRNA中的反密码子1.遗传密码的破译(1)实验原理:在蛋白质体外合成系统中以人工合成的RNA作模板合成多肽,确定氨基酸与密码子的对应关系。
(2)实验步骤:教材78页“积极思维”(3)实验结论:苯丙氨酸的遗传密码子是UUU。
(4)意义:遗传密码的破译是生物学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等人因成功破译遗传密码而荣获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密码子的概念和种类(1)概念:遗传学上,把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个相邻的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
其中,密码子共有种。
(2)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真核细胞唯一的起始密码子是,编码的是。
三种终止密码子:,它们不编码任何氨基酸。
(3)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____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由__________密码子编码。
【例题1】查表4-1,碱基组成为CUU的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是_________;亮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e.已知mRNA的碱基序列是AUGGAAGCAUGUCCG……,请查表写出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沪科版高中第二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掌握核糖体的组成及功能;2.了解RNA转录的过程及其特点;3.掌握mRNA翻译的过程及其特点;4.理解遗传密码的概念及其规律。
二、教学重点1.RNA转录过程的特点;2.mRNA翻译过程的特点;3.遗传密码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1.mRNA的形成和结构;2.遗传密码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本课时将学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我们知道,细胞在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依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这个过程需要依靠核酸分子——DNA和RNA。
在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DNA的结构和复制过程。
这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了解RNA的产生及其作用。
(二)知识讲解1. 核糖体的组成和功能核糖体是指细胞质里的一种复合物,由蛋白质和RNA分子组成,是主要参与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器。
核糖体由两个亚基组成,一个大亚基和一个小亚基。
在核糖体内部,t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进入,并且和mRNA分子结合,形成蛋白质的多肽链。
2. RNA转录的过程及其特点RNA转录是指DNA中的信息被转录为RNA的过程。
在RNA转录中,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与核糖核酸酶相结合形成RNA链,这个过程就是RNA转录。
RNA分子主要分为mRNA、rRNA和tRNA三种类型。
其中,mRNA是将DNA的信息转录为RNA的基础,rRNA主要参与到核糖体的形成中,tRNA则是将氨基酸运输到核糖体中,帮助形成蛋白质多肽链。
RNA转录与DNA复制的不同之处在于:•DNA复制是在整个DNA分子上进行的,而RNA转录只在特定区域内进行;•DNA复制所需要的全部四种核苷酸,而RNA转录只需要其中三种,不需要dTTP;•DNA复制生成的是两条完整的DNA分子,而RNA转录生成的是一条RNA分子。
3. mRNA翻译的过程及其特点mRNA翻译是指通过核糖体将mRNA中转录的信息解读,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在mRNA翻译的过程中,tRNA通过氨基酸的配对,将氨基酸带入到核糖体中,并参与到蛋白质的形成中。
遗传信息的翻译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归纳教材中的图文资料,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2、通过模拟活动,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3、理解脱氧核苷酸序列、核糖核苷酸序列与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学重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教学过程
例题:
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某基因表达过程的一部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示过程的正常进行需要ATP和RNA聚合酶
B. mRNA上决定甘氨酸的密码子都是GGU
C. 图中碱基的配对方式有A-U、C-G、 G -C、 A-T
D. 图示mRNA中起始密码子位于RNA链上的左侧
板书设计
《遗传信息的翻译》
1、转运RNA(tRNA)——搬运工
2、翻译的过程
(1)场所:核糖体
(2)条件:模板:mRNA
原料:21种游离的氨基酸
能量:细胞呼吸提供
酶
工具:tRNA
(3)结果:形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遗传信息的翻译教案【篇一:《遗传信息的翻译》教学设计】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翻译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⑴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推测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⑵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的过程。
2.能力⑴让学生能利用文字、图解、图表等形式,阐述翻译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⑵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学习,建立信息意识,学会从信息角度认识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用生物学观点认识和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⑵让学生亲身演绎翻译的过程,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二)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前3章以遗传学的发展史为主要线索,逐步阐明了基因的本质。
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基因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起作用的,具体学习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在前3章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加深学生对基因及其作用机理的认识;另一方面,又为后面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做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本节内容在编排上采用的是在讲述转录和翻译的主干知识过程中,插入讲解密码子、trna等侧枝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学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本节内容不仅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要用2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为第2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遗传信息的翻译的概念及过程;区分密码子与反密码子;比较转录和翻译的异同。
其中,尤其是翻译的过程更复杂。
如何把翻译的复杂抽象转化成直观形象?又如何把翻译的静态插图转化为动态过程?这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有关dna、基因、染色体和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体性状等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
上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有了初步了解,对接下来进行遗传信息的翻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遗传信息的翻译教案遗传信息的翻译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2)学会使用密码子表;(3)概述翻译过程。
2、能力目标:能够独立操作模型完成翻译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命过程具有简洁、高效、有序之美。
二、教学重点1、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2、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三、教学难点1、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四、学情分析1、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时,易采用棋盘法突破。
2、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有利于探究式教学。
五、教法学法1、教法:任务驱动法、模型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六、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我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遗传信息的转录,一起回顾相关内容,其中转录的模板是?参与转录的酶是?转录的产物是?DNA怎样将遗传信息精准传递给RNA?DNA将信息传递给mRNA,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那么接下来mRNA怎么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个视频,从视频中寻找灵感。
播放电视剧<<潜伏>>中精彩片断,提出问题,主人公于则成记录的数字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把数字翻译成文字?在战争年代甚至是现代的军事上传递信息常采用密电码,这些数字对应文字,需要查找相应的代码表,才能翻译成文字。
2、探索未知mRNA由四种核糖核苷酸构成,而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构成,核糖核苷酸就相当于密电码,现在你就是密电码的破译员,我们怎么破译这些密电码?首先,我们要先确定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认真思考并填写导学案中第二部分内容。
如果一个碱基对应一种氨基酸呢?四种碱基只能对应四种。
不行如果两个碱基对应一种氨基酸呢?四种碱基有多少组合,能对应20种氨基酸吗?还是不够。
如果三个碱基对应一种氨基酸呢?四种碱基有64种组合,又多了,怎么办?好,看看我们的推测对不对?密码子:遗传学上把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翻译》教学设计
1、课标要求: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
2、水平要求:理解水平
3、重点和难点:翻译的概念、密码子、密码子表的使用、翻译的过程
4、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内容不仅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因此学生〔尤其是文科地理班学生〕往往会由于概念的繁多和原理的复杂而产生困惑。
5、教学策略本案例的特点就是不同的内容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
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在学习翻译的概念、遗传密码、密码子表的使用这部分内容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与教师引导式学习;
针对翻译过程原理的复杂性,可以采用师生合作角色表演式学习;
整个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本节课各种概念的理解和使用。
6、教学用具:用过的答题卡。
7、教学过程
( 设计:广州市协和高级中学泮正勇〕。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说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能力目标
(1)分析DNA和RNA的对照得出类比方法。
(2)尝试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阐明图例用意,运用分析、类比归纳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认同用辨正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原理。
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手段
本课主要利用探究—发现结合式的教学方法,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和打比方,以问题为主线贯穿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同时利用课本插图和动画课件,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情境,展示蛋白质合成的动画过程,启发学生讨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过程和原理。
六、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这节课在以下两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一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而探究转录、翻译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兴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观察和归纳能力;二是通过收集展示相关基因研究的素材,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家研究等教学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处理信息、语言表达及比较、分析、想象等探究性思维能力。
但教学中发现,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脑手结合形成技能,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充实。
遗传信息的翻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2)学会使用密码子表;
(3)概述翻译过程。
2、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操作模型完成翻译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生命过程具有简洁、高效、有序之美。
二、教学重点
1、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2、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三、教学难点
1、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四、学情分析
1、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时,易采用棋盘法突破。
2、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有利于探究式教学。
五、教法学法
1、教法:任务驱动法、模型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我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遗传信息的转录,一起回顾相关内容,其中转录的模板是?参与转录的酶是?转录的产物是?DNA怎样将遗传信息精准传递给RNA?DNA将信息传递给mRNA,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那么接下来mRNA怎么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个视频,从视频中寻找灵感。
播放电视剧<<潜伏>>中精彩片断,提出问题,主人公于则成记录的数字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把数字翻译成文字?在战争年代甚至是现代的军事上传递信息常采用密电码,这些数字对应文字,需要查找相应的代码表,才能翻译成文字。
2、探索未知
mRNA由四种核糖核苷酸构成,而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构成,核糖核苷酸就相当于密电码,现在你就是密电码的破译员,我们怎么破译这些密电码?首先,我们要先确定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认真思考并填写导学案中第二部分内容。
如果一个碱基对应一种氨基酸呢?四种碱基只能对应四种。
不行
如果两个碱基对应一种氨基酸呢?四种碱基有多少组合,能对应20种氨基酸吗?还是不够。
如果三个碱基对应一种氨基酸呢?四种碱基有64种组合,又多了,怎么办?好,看看我们的推测对不对?
密码子:遗传学上把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
3、学习使用密码子表
对照表4-1,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填写导学案第三部分内容
找一下AUG和AAA编码的氨基酸:甲硫氨酸和赖氨酸;色氨酸的密码子:UGG;丙氨酸的密码子:GCU、GCC、GCA、GCG。
两个起始密码子:AUG,GUG。
三个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
一起总结氨基酸和密码子对应关系:一种密码子只能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密码子。
这就是密码子的简并性。
这样,61种密码子对应20种氨基酸。
我们知道在DNA复制过程中可能出错,那么密码子也会改变,氨基酸是不是一定改变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这就是密码子的容错性。
4、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mRNA进入细胞质后,就与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核糖体结合起来,形成合成蛋白质的“生产线”。
有了生产线,还要有“工人”,才能生产
产品。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氨基酸,是怎样运送到合成蛋白质的“生产线”上的呢?那就需要搬运工,那搬运工是谁?
tRNA呈三叶草结构,其一端携带氨基酸,另一端有三个碱基。
每个tRNA 的这3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因而叫反密码子。
看课本66页图4-5tRNA的结构示意图及相关内容,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tRNA是如何产生的?2、tRNA为何可以形成三叶草结构?链中碱基互补配对3、tRNA与密码子有何对应关系?64种密码子,其中3种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61种密码子决定氨基酸,tRNA也是61种,因此tRNA和密码子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tRNA和氨基酸是怎样的对应关系?总结密码子、tRNA和氨基酸的关系。
自主阅读课本66页至67页,思考以下问题:(1)核糖体里有几个tRNA结合位点?
(2)翻译的原料是什么?
(3)翻译从何处开始的?
(4)两个氨基酸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
(5)核糖体一次移动几个碱基的距离?
(6)翻译是如何结束的?
(7)翻译的的过程中有哪几种RNA参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利用材料工具操作体验翻译过程。
一组同学来讲台展示。
通过操作,我们有没有收获?
(1)翻译从___________开始,至____________处结束。
(2)密码读取时,因为______沿着______一次移动一个密码子距离,所以密码具有_______________特点。
(3) _____(能/不能)根据氨基酸序列写出确定的RNA序列,遗传信息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传递中___(是/否)有损失
知识升华,播放翻译的动画过程,并找学生配音。
总结翻译的概念及实质。
5、拓展延伸——多聚核糖体
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思考:1.图中翻译的方向?2、图中4条多肽最终形成的肽链相同吗?
相同,因为模板相同。
这样,有什么好处?提高翻译效率。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生命过程具有简洁、高效、有序之美。
6、课堂小节
(1)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2)tRNA的结构和种类
(3)翻译的原料,场所,产物
7、课堂练习
七、板书设计
4.1.2 遗传信息的翻译
一、密码子与密码子表
密码子→氨基酸
二、tRNA与反密码子
tRNA →氨基酸
三、翻译过程
mRNA,rRNA, tRNA 共同参与
八、教后反思
本节课以教学改革和打造高效课堂为依托,深挖课本和资源。
我做了如下尝试:
1.依托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和学习教材,提高了课堂效率和课堂容量。
2. 自制模型和动画,把问题设置到模型里,把知识渗透到动画中,通过操作和配音暴露通过阅读没有理解到位的问题,既具有探究性又锻炼了合作交流能力。
3.优化课堂结构,分层次逐渐深入,及时巩固,做后反思,提高了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