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培训内容
- 格式:docx
- 大小:15.88 KB
- 文档页数:4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2023-11-10•职业病概述•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监护与个人防护•职业病防治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职业病概述定义分类定义与分类常见职业病的症状与危害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如炭疽、布氏杆菌病等,由接触致病微生物引起。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如噪声聋、手臂振动病等,由长时间接触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引起。
因接触有毒物质而引起的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长期吸入粉尘导致肺部纤维化,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如铀、镭等,可能导致皮肤损伤、血液疾病等。
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03020102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规概述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制度职业病诊断机构当事人或者用人单位可以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或者医疗卫生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并提交相关资料。
职业病诊断程序职业病鉴定程序03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应急救援01职业病危害事故等级划分02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03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粉尘类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护危害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苯、甲苯等,可导致中毒、过敏、烧伤等多种伤害。
总结词化学物质类职业病危害多样,需关注个人防护和工作环境。
防护措施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防护服、眼镜等;定期检测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化学物质类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护物理因素类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护生物因素类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护总结词生物因素类职业病以传染病为主,需注意个人卫生和防疫措施。
危害接触致病微生物、病毒等可导致传染病传播。
防护措施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注意环境卫生;定期检查身体,及时发现并治疗职业病。
04职业健康监护与个人防护职业健康监护概述职业健康监护的定义01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02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03个人防护用品的定义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个人防护用品的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与维护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定义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与应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应用05职业病防治案例分析某水泥厂粉尘危害案例分析总结词某水泥厂因未能有效控制粉尘危害,导致工人患上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培训内容一、职业病的定义。
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下,由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以患者的职业性疾病为特征的疾病。
二、职业病的危害因素。
1. 化学因素,如有毒化学品、粉尘、气体等;2.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3. 生物因素,如病原体、寄生虫等;4. 精神因素,如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心理压力等。
三、职业病的预防措施。
1. 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源;2. 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具和设施;3. 健康教育和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4. 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发现疾病早期症状并及时进行治疗;5. 加强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档案。
四、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内容。
1. 职业病防护知识的普及,包括职业病的定义、危害因素、预防措施等;2. 职业病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如口罩、防护服、耳塞等;3.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如通风设备、防护屏障等;4. 职业病体检的重要性和方法,包括定期体检项目和注意事项;5. 职业病发病原因和早期症状的了解,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五、职业病防治培训的重要性。
职业病防治培训是企业和职工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掌握职业病防护知识、提高职业卫生意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培训,可以有效降低职工因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引起的职业病风险,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六、职业病防治培训的实施方法。
1. 制定职业病防治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和对象;2. 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包括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网络培训等;3. 由专业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4. 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方案;5. 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培训档案,记录培训内容和效果。
七、职业病防治培训的注意事项。
1. 培训内容要贴近实际工作,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培训;2. 培训方法要多样化,满足不同职工的学习需求;3. 培训要注重实效性,培训后要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4. 培训要定期进行,不断加强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职业病防治培训内容一、职业病的概念和危害。
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某种有毒、有害物质或者长期处于特殊的生产作业环境下,导致工人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是巨大的,不仅会影响工人的健康,还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二、职业病的分类和特点。
根据职业病的致病因素和病理特点,职业病可以分为尘肺病、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损伤、生物因素危害等不同类型。
每种职业病都有其特定的致病因素和病理特点,需要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三、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
我国《职业病防治法》是保护工人健康的重要法律,它规定了企业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工人的权利。
此外,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的职业病防治政策,对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四、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
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预防为主是指要从源头上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综合治理是指要采取多种手段,全面防治职业病。
五、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技术、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配置和使用等方面。
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治职业病。
六、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措施。
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价、健全职业病防治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
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有效地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
七、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增强工人的职业卫生意识,才能有效地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企业应当加强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工人的职业卫生意识。
八、职业病防治的监督检查。
职业病防治的监督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强监督检查,才能保证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九、职业病防治的效果评价。
职业病防治的效果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科学评价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效果,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措施。
职业病防治培训课程1. 课程介绍本培训课程旨在提供关于职业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参与培训的人员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
课程内容涵盖职业病的定义、分类、病因与危害、预防手段和管理措施等方面。
2. 培训目标- 了解职业病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
- 掌握职业病的防治措施和管理要点。
- 提高职工对职业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 增强企业对职业病的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
3. 培训内容3.1 职业病概述- 职业病的定义和分类。
- 职业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3.2 职业病危害因素-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特点。
- 职业病危害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3.3 职业病防治措施- 职业病的预防原则和控制策略。
- 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3.4 相关法律法规-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概述。
- 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和义务。
4. 培训方法本培训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等。
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际操作,参与培训的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5. 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结束后,将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以了解参与培训的人员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和满意度。
评估结果将为进一步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提供参考。
6. 培训时间和地点- 培训时间:请根据需要提供具体的培训时间。
- 培训地点:请提供具体的培训地点。
请注意:本培训课程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如需进一步了解详情或安排培训,请联系我们的团队。
一、培训目的为了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增强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举办本次职业病防护安全教育培训。
通过本次培训,使员工掌握职业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法,提高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培训对象公司全体员工,特别是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人员。
三、培训内容1. 职业病概述(1)职业病的定义及分类(2)职业病的特点(3)职业病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影响2.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4)职业性放射性疾病3. 职业病预防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2)组织管理措施(3)个人防护措施4. 职业病诊断与治疗(1)职业病诊断流程(2)职业病治疗原则(3)职业病康复措施5. 职业病应急处置(1)职业病急性中毒的应急处置(2)职业病职业病的报告与处理(3)职业病患者权益保障四、培训方法1. 讲座:邀请专业讲师进行职业病防护安全知识讲座,使员工对职业病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2. 视频教学:播放职业病防护安全教育培训视频,使员工直观地了解职业病危害及预防措施。
3. 实操演练:组织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护演练,提高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应对职业病危害的能力。
4. 互动交流:设置提问环节,解答员工在职业病防护方面的问题,增强培训效果。
五、培训时间本次培训时间为一天,具体安排如下:上午:职业病概述、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下午:职业病预防措施、职业病诊断与治疗、职业病应急处置六、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将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形式为笔试和实操考核。
考核合格者将获得培训证书。
七、培训要求1. 员工应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 培训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培训现场。
3. 培训结束后,员工应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职业病防护能力。
4. 员工在工作中遇到职业病危害问题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职业病防治培训内容1. 引言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特定工作或接触特定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
职业病给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减少职业病的发生,职业病防治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培训将全面介绍职业病的防治知识,帮助参训人员提高对职业病的认识,掌握相关预防和治疗技能。
2. 职业病的定义与分类2.1 职业病的定义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长期接触或吸入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受到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有害因素的作用,导致劳动者患上的疾病。
2.2 职业病的分类根据职业病的病因和病理特点,职业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尘肺病类:如矽肺、煤工尘肺等;•中毒类:如铅中毒、汞中毒等;•职业性皮肤病类:如接触性皮炎、职业性湿疹等;•职业性耳鼻喉疾病类:如噪声性聋、职业性鼻炎等;•职业性眼病类:如职业性结膜炎、职业性角膜病等;•职业性肿瘤类:如尘肺癌、职业性鼻咽癌等。
3. 职业病的危害与预防3.1 职业病的危害职业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损害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影响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增加劳动者的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严重时甚至导致劳动者的死亡。
3.2 职业病的预防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企业的责任: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体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设备;•健康监测与评价: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使用:劳动者应正确佩戴和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如口罩、防护服等;•职业病知识的宣传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4. 职业病的治疗与康复4.1 职业病的治疗职业病的治疗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根据职业病的病因和病理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物理治疗:如物理疗法、理疗等,帮助劳动者恢复身体功能;•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职业病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一、职业病的定义及种类《职业病防治法》所指的职业病,是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目前,我国已公布的职业病共有九大类九十九种,包括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肿瘤以及其他职业病。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职业病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涉及有毒物质和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涵盖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生物因素则指某些致病性微生物。
三、职业禁忌的概念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在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其生理或病理状态使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或可能导致原有疾病加重,甚至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三种:1. 呼吸道:是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如气体、液体和气溶胶(粉尘、烟、雾)等。
2. 皮肤:某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可透过完整皮肤进入人体,当皮肤有病损时,毒物吸收量会大大增加。
3. 消化道:虽然一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易经消化道进入人体,但在发生意外或不注意个人卫生时,可能通过污染的手、衣物、食品等进入体内。
五、预防职业病的措施预防职业病中毒的措施包括:1. 革新技术改造工艺: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减少工作场所接触毒物的机会。
2. 通风排毒:通过通风将逸散的毒物排出,减少工作场所毒物浓度。
3. 个人防护:穿戴工作服或防护服,佩带个人防护用品,保护个人免受毒物侵害。
4. 增强体质:开展体育锻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营养摄入,提高机体对毒物的抵抗能力。
5. 安全卫生管理:确保生产设备的维修和管理,防止毒物泄漏和逸散。
6. 环境监测、生物材料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毒物浓度,并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处理职业病损害。
1. 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 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相伴有,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伤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3. 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4. 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普通职业人群耿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情加重。
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害的特殊生理或者病态状态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表现为: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
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 115 种。
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2.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
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
发病人数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逐年下降, 1997 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
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3.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 71 %,中毒占 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 90%。
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4.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 亿元,间接经济损失 2000 亿元。
5.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6.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职业病防治培训教材
本文档旨在为职业病预防和控制的培训提供指导和教材。
以下
是教材内容的概述:
第一章:职业病的定义和分类
- 介绍职业病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常见的职业病类型和其病因。
- 强调不同职业病对工人健康的危害。
第二章:职业病的预防控制
- 讲解职业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性和目标。
- 介绍职业病防控策略,如工作环境改善、个体防护措施等。
第三章:职业病的识别和评估
- 解释职业病的识别方法,包括职业病的早期征兆和症状。
- 介绍职业病的评估方法,如职业病危害评估和职业病检查等。
第四章:职业病的处理和报告
- 阐述职业病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 强调职业病的及时报告和统计的重要性。
第五章: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
- 概述适用于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 强调职业病防治法规的执行和遵守。
附录:示例案例分析
- 提供几个实际案例,分析职业病的发生原因、对策和教训。
本培训教材旨在提高工人对职业病的认识,帮助他们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职业病的发生风险。
希望通过本教材的培训,能够增进工人的安全意识,确保工作场所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职业病是指在特定工作环境中,由于工作岗位产生的职业因素导致的疾病。
它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劳动生产力,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介绍职业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一、职业病预防1. 职业病危害识别与评价在职业病防治中,首先需要识别和评价职业病危害源。
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场所、工作岗位以及工作过程的分析,可以确定潜在的职业病危害源和危害程度。
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设备为了有效防止职业病发生,必须建立并完善各种职业病防护设施与设备。
例如,在有毒有害物质操作区域设置通风设备、吸尘装置等,以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接触时间。
3. 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在高风险的工种和工作环境中,劳动者必须配备个体防护用品。
如呼吸防护器、防护手套、隔音耳塞等。
劳动者在工作中应当正确佩戴和使用这些防护用品,以有效降低职业病的风险。
二、职业病诊断与处理1. 职业病早期诊断对于存在职业病风险的劳动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和职业病筛查。
早期发现职业病患者,可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减少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能够提供相关病因证据,在职业健康监管中维护劳动者权益。
2. 职业病治疗与康复一旦确诊为职业病,劳动者应立即接受治疗,并进行相关康复措施。
职业病治疗需要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服务,以恢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同时,康复工作也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职业适应性评估。
三、职业病的应急处理1. 职业病紧急救治措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职业病急性中毒、职业病突发事故等,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职业病应急处理工作包括快速救治患者、紧急疏散和实施相应的紧急防护措施。
2. 职业病事故调查与处理如果发生职业病事故,应及时展开事故调查。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深入研究,可以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类似的职业病事故再次发生。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资料在我们日常工作中,职业病防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哎,职业病离我远着呢。
其实不然,潜伏在我们周围,随时可能袭来。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件事,看看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
一、认识职业病1.1 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导致的疾病。
你想想,长时间对着电脑,颈椎、肩膀疼得像要命,这就是典型的职业病之一。
再比如,化学工人接触有害物质,时间长了,身体肯定会出问题。
别小看这些症状,时间一长,真会让你后悔莫及。
1.2 职业病的种类常见的职业病有很多,像尘肺、噪声性耳聋、职业性皮肤病等等。
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发作”方式。
有的症状可能一开始不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别以为“我还年轻”,职业病可不分年龄。
二、预防职业病的方法2.1 环境改善要说预防,环境的改善是关键。
空气流通、适当的光线、干净的工作区,都是很重要的。
想象一下,空气清新,心情都变好了,工作效率自然提升。
公司应该定期检查工作环境,确保安全。
2.2 个人防护个人防护设备也不能少。
比如说,化学品工作时一定要戴好口罩、手套。
别觉得麻烦,这可是保命的措施。
还有,注意休息,眼睛和身体都需要放松。
2.3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个好习惯。
通过检查,能早早发现问题,避免病情恶化。
医生的建议可不能忽视,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
三、职场文化的影响3.1 建立安全文化企业文化很重要,建立安全文化,从上到下都要重视职业病防治。
领导要以身作则,员工才能自觉行动。
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3.2 培训与宣传培训是让员工了解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好机会。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像海报、讲座,让大家耳熟能详。
知识就是力量,掌握了预防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四、总结职业病防治,事关每一个人。
无论你是哪个行业,都要提高警惕。
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定期体检。
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资料一、职业病的定义和分类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较为复杂,常见的职业病包括:1、尘肺病: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导致肺部纤维化的疾病,如矽肺、煤工尘肺等。
2、职业中毒:在工作中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等。
3、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例如高温作业导致的中暑、噪声聋等。
4、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引发的疾病。
5、职业性皮肤病:因接触化学、物理等因素导致的皮肤疾病。
6、职业性眼病:如电光性眼炎等。
二、职业病的危害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还可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同时,职业病也会对企业的生产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从劳动者个人角度来看,职业病可能导致身体残疾、慢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例如,尘肺病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职业中毒可能损害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对于企业而言,职业病的发生会增加医疗费用、赔偿费用等成本,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职业病的致病因素1、生产性粉尘在许多行业,如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冶金、化工等,劳动者会接触到大量的生产性粉尘。
长期吸入这些粉尘会导致肺部疾病。
2、化学毒物化工、印染、制药等行业中,劳动者可能接触到各种有毒化学物质,如苯、甲醛、铅、汞等。
这些化学毒物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对身体造成损害。
3、物理因素高温、高湿、噪声、振动、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也是导致职业病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容易中暑,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中会导致听力下降。
4、生物因素在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行业,劳动者可能接触到病原体、寄生虫等生物因素,引发感染性疾病。
四、职业病的预防措施1、工程防护企业应采取有效的工程防护措施,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扩散。
职业病防治知识一.职业病概念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
在生产劳动中,接触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粉尘气雾,异常的气象条件,高低气压,噪声,振动,微波,X射线,γ射线,细菌接触粉尘,霉菌;长期强迫体位操作,局部组织器官持续受压等,均可引起职业病,一般将这类职业病称为广义的职业病。
化验监测中心的特点是接毒接尘,其职业病预防与防治有其自身特点。
在化验室的生产过程当中,职业病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生产性毒物中毒,如刺激性气体对人体鼻、眼、嘴、呼吸道的伤害,金属中毒,有机试剂或无机试剂中毒等一系列在化验分析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发生的中毒,即称为职业中毒。
;②加工过程中,尤其是破碎、筛分、细磨及球磨磨样等操作环节中所引起的粉尘、噪音对人体呼吸道、肺部及听觉上的伤害。
二.几类职业病的预防与处理1.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处理吸入中毒的患者,应首先从中毒现场抢运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安静、保暖、解开衣扣和裤带,保持呼吸道畅通。
经皮肤吸收中毒的患者,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彻底冲洗皮肤,要特别注意冲洗头发及皮肤皱褶处。
经口中毒的患者及时催吐、洗胃、导泻,但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口服后不宜催吐、洗胃,可服牛奶、蛋清以保护胃粘膜。
经抢救时要仔细检查,抓住重点。
如果呼吸困难,应立即用氧气吸入。
心跳呼吸停止者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术和对口人工呼吸。
现场若备有特效解毒药品,要及时使用。
经初步抢救后迅速转运到附近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
2.中毒后的自救互救当你发现突然有大量毒气散发时,要迅速戴上适合的防毒面具。
如果身旁无个人防护用品,可拿湿毛巾、手帕或衣物包住口、鼻,并立即离开毒源向上风向跑。
皮肤和眼睛受到毒物沾染时,迅速用清水彻底冲洗。
接触大量毒物后,如感到不适,要及时找医生检查。
3.刺激性气体中毒处理对眼和呼吸道、皮肤有刺激作用的有害气体或蒸气称为刺激性气体。
其品种很多,有二氧化硫、硫酸及三氧化硫、硝酸及氮氧化物、盐酸、氟化氢、氯、光气、三氯化磷、三氯氧磷、氨、溴甲烷、氯化苦、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氯甲基甲醚、甲醛、丙烯醛、臭氧、氧化镉、羰基镍、硒化氢等。
其中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氯化氢等。
预防刺激性气体中毒的关键:大多数刺激性气体中毒是由于意外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
另一方面。
设备跑、冒、滴、漏也是造成急性中毒事故的重要原因。
因此,预防的重点是加强安全管理,防止跑、冒、滴、漏,杜绝意外事故。
4.化学性眼灼伤的急救处理化学性眼灼伤预后好坏关键在于急救处理是否及时。
急救措施包括:①立即彻底冲洗,酸性物质灼伤用2.5%碳酸氢钠溶液、碱性物质灼伤用3%棚酸溶液或用清水冲洗;②滴1%地卡因止痛,重者可给镇痛剂;③散瞳;④预防感染,可用抗菌素眼药,重者给抗感染治疗;⑤擦去坏死组织,涂抗菌素眼膏或消毒石蜡油,以预防眼球粘连。
5.皮肤灼伤的处理凡具有刺激腐蚀作用的化学物品都可引起皮肤灼伤,常见的有:硫酸、硝酸及硝酸盐、氯及盐酸、氯磺酸、氯及氢氟酸、溴及氢溴酸、碘及碘化物、铬酸及铬酸盐、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液氨、石灰、碳酸钠、磷及三氯化磷、硫酸二甲酯、酚和甲酚等。
化学性皮肤灼伤是化学物直接对皮肤的刺激腐蚀作用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皮肤损伤,可伴有高温化学物引起的热灼伤,有些化学物可经皮肤、黏膜吸收中毒。
这类受伤发生后应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
碱性物质污染后冲洗时间应延长,特别注意眼及其它特殊部位如头面、手、会阴的冲洗,灼伤创面经水冲洗后,必要时进行合理的中和治疗,例如氢氟酸灼伤,经水冲洗后,需及时用钙、镁的制剂局部中和和治疗,必要时用葡萄糖酸钙动、静脉注射。
6.生产性粉尘的防护能够较长时间以浮游状态存在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在工农业劳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称为尘肺。
我国列入职业病的尘肺的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1987年11月公布了新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12种尘肺列为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石墨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什么性质的粉尘危害最大?粉尘中含游离二氧化硅的量越高,则引起病变越严重,病变发展速度越快。
如含游离二氧化硅70%以上的粉尘,往往形成以结节为主的弥漫性纤维化病变,病程进展较快,结节且易融合。
而游离二氧化硅低于10%的粉尘所引起的肺内病变,则以间质纤维化为主,发展较慢,且不易融合。
粉尘作业工人的卫生保健措施:粉尘作业工人的卫生保健措施有:①就业前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从事粉尘作业禁忌症,如活动性肺结核、慢性肺部疾病、严重的慢性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
②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尘肺病人,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③定期对粉尘作业环境进行监测。
改善劳动条件。
④加强粉尘作业工人的个人防护,常用的个人防护用具有防尘口罩、防护面具、防护头盔和防护服等。
粉尘作业工人必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换工作服、班后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还应加强营养,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
患了矽肺有什么症状?得了矽肺后最常感觉到的是气短,早期只是在重体力劳动时出现,以后在一般劳动甚至休息时也出现气短,病情严重时在静止状态下也感到呼吸困难,甚至不平卧,胸痛、胸闷也是最早感受到的,一般在阴雨天、劳动后或剧烈咳嗽时更为明显,常是能忍受的隐痛、钝痛、胀痛或刺痛。
早期矽肺有轻度干咳,晚期或有并发症时(尤其是肺部感染),则有咯痰、咳嗽加剧,痰中带血。
患者有心悸、消化功能减退,少数患者可有失眠、易疲劳、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
7.噪声危害与防护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噪声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是多方面的。
50分贝以上开始影响睡眠,70分贝以上妨碍交谈,使人心烦意乱。
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引起头昏、头晕、头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脑电图异常(慢波增多),心率加快,血压不稳(多数增高),心电图有心率不齐和缺血型改变,同时可见食欲下降,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功能改变、月经不调等。
噪声对人体最为明显的影响是损害听觉器官,长时间在90分贝以上噪声作用下,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进而听力减弱,严重者发生职业性耳聋。
怎样预防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①进行工艺改革,以无声或少声工具代替噪声工具。
如液压机代替锻压机、焊接代替铆接、无梭织布代替有梭织布等。
②在不影响操作前提下,用隔音、减震、消声、吸音等措施减弱噪声强度。
同时合理规划厂区和厂房建筑,使噪声源远离其它作业区,或造隔音墙,建筑物内墙选用吸音材料等。
③个人防护,工人戴耳塞或耳罩,往往可取得较好的防声效果。
8.高温作业中的消暑我国制定的高温作业分级标准规定: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度的作业,列为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的种类:高湿作业按气象条件可分为三大类:①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其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形成干热环境,这类作业场所都有强烈的辐射热源,室内外气温差可达10 OC以上,以对流热和辐射热作用于人体。
②高温高湿作业:这类作业环境的气象特点是气温、气湿高,而热辐射较弱。
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
③夏季露天作业: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接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辐射热。
人为什么会中暑?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机体从高温环境接受对流与辐射热量,加上劳动和高温环境增加的代谢产热量,远远超过机体的散热量。
若这个恶性过程不断发展,人体通过一系列的体温调节还是不能维持机体的热平衡时,就造成机体过度蓄热。
同时,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失盐,从而发生中暑。
中暑病人的处理:发现中暑病人后,首先应使患者脱离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荫凉地方休息,解开衣服,给予含盐的清凉饮料。
必要时,可进行刮痧疗法或针刺合谷、曲池、委中、百会、人中等穴。
如有头昏、恶心、呕吐或腹泻,可服中药藿香正气丸;如呼吸、循环衰竭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并可注射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
怎样预防中暑?一是加强通风换气,加速空气对流,降低环境温度,以利于机体热量的散发。
二是加强个人防护,合理组织生产,如穿白色、透气性好、导热系数小的帆布工作服;同时调整工作时间,尽可能避开中午酷热,延长午休时间。
加强个人保健,如喝含盐清凉饮料。
为什么在清凉饮料中要加盐?高温环境下劳动,人体为了散热,常常大量出汗,出汗使人体丧失了大量水份和盐份,主要是纳盐和部分钾盐,一般汗液中含氯化纳0.1~0.35%。
普通高温作业工人劳动8小时出汗4~8升,损失盐份约15~20克。
所以,对高温作业工人既要及时初充水份,也要及时补充盐份,才能维持机体正常功能,这也就是在清凉饮料中加盐的原因。
通常可按含食盐量0.1~0.2%来配制清凉饮料,供工人饮用。
三.员工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扮的角色1.关心工资待遇,也要关心健康,不麻痹,不害怕,主动参与。
(1)主动参与,找工作时不要忘了问“该工作是否有害健康”。
在许多工作中会接触到粉尘、有毒化学物、放射线、噪声等职业有害因素,如果不注意防护就有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发生,因此在寻找工作过程中,在询问工资待遇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主动向企业询问“工作是否有害健康”。
(2)主动参与,岗前培训从我做起。
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是生产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应当掌握的基本常识。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使用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可能会接触到各种有害物和作业危险,因此,劳动者要主动参与岗前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正确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程序和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知识。
了解岗位上具体的职业危害种类、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预防措施、应急救援方法等。
(3)主动参与,预防职业病。
在工作中,粉尘、有毒化学物、噪声、放射线等职业有害因素广泛存在,难以避免,但只要了解职业危害,增加职业病预防知识,企业采取措施,自己积极参与,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
要重视职业病危害,但不要过度恐慌。
工作中保护劳动者健康毫无疑问企业负主要责任,但在职业活动中,员工的参与至关重要,要有职业卫生意识,学习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容易的自己去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企业提出,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减少有害物的吸收,防范职业危害。
2.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珍惜生命、保护健康。
职业安全卫生规程作为工作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用众多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伤亡事故而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