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阳镇总体规划石伟庆.36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4.37 MB
- 文档页数:36
江北区村庄布点规划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OO五年十二月江北区村庄布点规划项目编号规2005-32院长:张晓斌(注册规划师、高级规划师)总工:张能恭(注册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项目负责人:张凌(城市规划师)总图:干维杰(城市规划师)张晓莹(助理规划师)余道阳(助理规划师)校对:郑毅(高级规划师)审核:唐云(城市规划师)审定:张能恭(教授级高级规划师)规划编制单位: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证书号:[建]城规编第021045号说明书图纸图纸目录1 区位图2 现状图3城乡分区现状图4城乡分区管制图5 城乡分区规划图6 建设导引图7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8 甬江街道近期规划图9 庄桥街道近期规划图10 洪塘街道近期规划图11 慈城镇近期规划图目录前言 (1)第一章背景分析 (4)第二章现状概况 (7)第三章规划总则 (12)第四章村庄总体发展策略 (15)第五章村民安置小区规划 (26)第六章村庄改造中的文物保护 (36)第七章实施措施 (41)前言一、规划必要性近年来,宁波市江北区按照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但是,与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相比,村庄建设却缺乏关注与投入,与城市面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一批村庄纳入城区之中。
由于急速拓展的城市首先倾向于开发成本较低的村庄周边地块,使原村庄逐渐成为都市海洋中的孤岛:城中村。
给城市与村庄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景观问题。
城市与村庄之间的种种矛盾日益尖锐,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拓展,以及交通干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将还会有更多的村庄处于规划建成区内。
如何妥善解决这些村庄的建设与发展问题,避免出现新的城中村,更是迫在眉睫。
此外,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以外的村庄,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也面临着撤并、整合,以及村庄的现代化建设等问题。
市区村庄的发展与建设迫切需要规划的引导。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第三章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 (3)第四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4)第五章总体布局规划 (4)第一节城乡空间管制规划 (4)第二节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5)第三节乡村建设规划 (5)第四节用地布局规划 (6)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8)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9)第八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11)第九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2)第十章“五线”控制 (12)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3)第十二章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规划 (15)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 (16)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18)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18)第十六章附则 (19)附表 (19)表一居民点规划安置表 (19)表二远期镇域用地汇总表 (21)表三远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21)表四城镇建设区主要道路一览表 (22)表五文物保护单位紫线控制表 (23)表六近镇域用地汇总表 (27)表七近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28)表八近期建设项目表 (29)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需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有效引导规划期内北郊镇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保证镇内开发建设有序进行,特制订本文本。
第2条(一)镇域范围为北郊镇的整个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6.23平方公里。
(二)镇区规划范围:北至青银高速公路以南250米,南至老济青路,西至正阳路,东至西十五路,镇区总面积26.41平方公里。
第3条本文本是北郊镇镇域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镇域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文本的有关规定。
规划建设管理中除执行本规划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和规划期内颁布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4条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北郊镇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规划建设,属严重影响城乡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5条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发布)(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四)《村镇规划编制办法》(五)《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六)《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116号令)(七)《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八)《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稿)(九)《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十)《北郊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十一)《北郊镇环境规划》(十二)其他相关规范、规定第6条规划期限近期:2015-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目第一章建设现状与发展条件评价 (1)一、区位与环境 (1)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三、建设现状 (1)四、发展条件评价 (1)第二章指导原则与总体目标 (2)一、规划目的与作用 (2)二、编制依据 (3)三、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3)四、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4)五、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 (4)第三章村域总体布局与产业发展规划 (5)一、村域发展总体布局 (5)二、村域建设管制规划 (5)三、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 (6)四、产业发展布局 (6)五、产业发展措施 (6)第四章村庄总体布局规划 (7)一、规划目标 (7)二、规划理念 (7)三、总体布局结构 (8)四、居住用地规划 (8)五、公共设施规划 (8)第五章基础设施规划 (9)一、道路交通规划 (9)二、绿地系统规划 (10)三、景观规划................................................................................................ 11 录四、竖向规划 (11)五、村庄给水排水规划 (12)六、村庄供电通信规划 (12)七、村庄燃气供热规划 (13)八、环保环卫规划 (13)九、村庄防灾减灾规划 (14)第六章社会事业设施规划 (15)一、教育设施规划 (15)二、医疗设施规划 (15)三、文化设施规划 (16)四、便民设施规划 (16)五、社会保障规划 (16)六、社会治安建设 (16)第七章民主政治建设规划 (16)第八章近期治理规划 (17)一、治理目标、重点和原则 (17)二、村庄建设用地调整与土地整理 (17)三、村容村貌整治规划 (17)四、建筑环境更新规划 (18)五、基础设施完善规划 (18)六、村庄治理行动计划 (18)七、村庄治理主要措施及工程量统计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现状概况第一节地理位置及交通区位镶黄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浩特西部、北靠苏尼特左、右两旗,东邻正镶白旗、南北和西分别与乌兰察布盟的化德县和商都县接壤。
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3度30分至114度45分、北纬4度56分至42度45分,东西最长处为113公里、南北最宽处为89公里,辖区总面积5100平方公里,总面积5172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400平方公里。
全旗辖1个苏木、2个镇、21个嘎查、6个社区居委会。
第二节历史沿革镶黄旗的历史,应追溯到公元15世纪北元达延汗时期。
1480——1517年,北元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
为巩固汗位,达延汗调整封建统治秩序,把以前蒙古各封建主的小领域合并为六个万户,其一是察哈尔万户。
达延汗以后,五传至林丹。
林丹汗力图继承达延汗的事业,统一蒙古各部。
1635年,林丹汗的皇后携子孔果尔·额哲和阿布奈归降后金。
因察哈尔汗是蒙古正统汗,为笼络察哈尔蒙古并以此来控制其他蒙古各部,后金汗皇太极封孔果尔·额哲为亲王,将次女固伦公主下嫁给他。
1653年,清朝政府仿照满洲八旗制度,把原蒙古察哈尔部改编为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八个札萨克(王公)旗,安置于义州边外(今辽东地区)。
1669年,清圣祖籍口阿布奈负恩朝廷,削阿布奈王爵,将其拘禁于盛京(今沈阳市)作人质,以此来镇慑察哈尔蒙古和其他蒙古各部。
1675年以后,清朝政府从察哈尔各旗抽调牧户,把清初建立的小型马群、牛群、羊群扩大为4个大型牧场。
清末,清朝政府在蒙古地区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将内地的大批汉族农民迁移到边疆地区垦殖,希望通过屯垦,充实边防。
因此察哈尔草原被大量开垦为农田,草场越来越小,牧民不得不逐渐北移。
第三节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镶黄旗处于蒙古高原巨地形的南部边缘,属乌兰察布高原地形和南部阴山北麓丘陵盆地大地形衔接地段。
北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常出现地基岩裸露;南部为起伏较大的丘陵和盆地,丘陵的局部地方出现低山,因此可合称为低山丘陵。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遗产概况 (3)第三章价值评估 (6)第四章现状评估 (7)第五章规划框架 (11)第六章保护区划与管理规定 (13)第七章保护措施规划 (16)第八章环境整治规划 (18)第九章展示利用规划 (20)第十章基础设施规划 (23)第十一章保护管理规划 (25)第十二章项目期限 (27)第十三章项目经费实施估算 (28)第十四章附则 (3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背景1.北头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乔楼镇槐树洼行政村北头自然村北部,南北全长555米,东西全长190米,是一处以仰韶文化遗存为主,兼有裴李岗文化晚期遗存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2.2009年6月3日,北头遗址被列为郑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3.《郑上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2013-2030年)》已获得郑州市政府批复,北头遗址位于郑上新区西部。
为有效保护北头遗址文化遗产,科学、合理地发挥文化遗产在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作用,统筹安排各项建设活动及保护工程,特制定北头遗址文物保护规划。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划依据国家和河南省有关文物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文件编制,依法审批后,作为北头遗址保护工作的规范性指导文件。
凡在本规划范围内土地利用,建设项目安排,必须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和法律申报程序。
第三条指导思想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加强和改善北头遗址以及所在区域的文物保护工作,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本规划力图在编制中充分体现文物本体、历史环境与现存环境的相互联系,将北头遗址等物质遗存与当地有特色文化生活作为整体保护。
不仅满足文物保护的需要,同时保证文物本体以及相关的历史环境,发挥其社会价值,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条编制依据1.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5年修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7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2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04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4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试行)》(2003年11月24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盒保管机构工作规范(试行)》(1991年3月25日)《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关于保护景观和风貌与特征的建议》(1962年)《国际文化旅游宪章》(ICOMOS 墨西哥,1999年10月)《西安宣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年)2. 参考依据《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荥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郑上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2013-2030 年)》《宜居健康城总体规划》《荥阳市乔楼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30)》第五条规划性质本规划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荥阳市北头遗址文物保护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