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口镇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65 MB
- 文档页数:22
特色小城镇规划案例解析(上)董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绿色城市研究所所长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现在是绿色城市研究所的所长,今天我跟大家希望交流一个题目,特色小城镇的规划案例解析,这部分特色小城镇的规划案例也是由我们院,综合集聚了很多人的智慧形成了这样一个研究,我跟大家交流一下,这些方面的研究的一些积累。
一、特色小镇的定义首先看看特色小城镇这个词,在最近一两年当中比较热门,这个词到底是怎么样去给它定义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里边,给特色小城镇给了一个定义,按照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原则,在全省建设一批聚焦七大产业,兼顾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从这个定义来看,那么它的服务目标,实际上是,服务于这个特色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这样一些目标,那么它的载体,就是以镇为载体,它的重点,实际上是聚焦在产业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
那么以梦想小镇为代表的特色小镇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是产业为核心项目为载体,实现三生融合的特定区域,它不是政府主导的,是市场跟进的,而是市场引领政府跟进的这样一种项目。
二、莫干山的故事我们先看看最近一两年中莫干山的成功案例,这也是特色小镇的经典案例。
莫干山处于沪宁杭的一个金三角的中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在19世纪90年代末,莫干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休闲度假区,和庐山鸡公山北戴河,并称为中国四大避暑圣地。
那么很多的当时的领导人,也喜欢在莫干山度假避暑。
但是到了2000年代,莫干山萧条破败农民外出打工,农房散乱废弃。
2007年有一个外国人,南非人到了一个叫三九坞的小山村,当时,整个这个山村是处于一个空心的状况,很多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总共剩了18户人家,只有20来个留守的老人,留下很多老式的泥坯房。
但是,这里边有一个很重要的卖点,就是环境非常好。
快速发展地区跨镇域空间整合的协同机制与规划响应——以肥城市汶边安板块为例任利剑摘要: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背景下,小城镇普遍进入空间加速重构的新时期,这种空间重构不仅发生在城镇内部,还包括与相邻城镇的竞合关系。
通过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地区城镇间的博弈模式与空间诉求,提出对于空间重构最为剧烈的快速发展地区而言,应立足于帕累托改进,构建利益协调、跨域转移、服务共享等三大协同机制实现跨镇域空间的高效整合,共同促进区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最后将该框架与当前我国空间规划的改革方向结合,对山东省肥城市南部汶边安三镇进行实证研究,探索促进协同发展与空间整合的规划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跨镇域空间整合,协同发展,规划响应0引言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稳步推进,以及多项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政策的颁布实施,以镇域为基本单元的经济活力被进一步激发出来,成为一股“自下而上”的力量影响着新时期我国城乡格局的整体重构。
在这样的背景下,位于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城镇都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空间变革,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
特别对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地区而言,小城镇的空间变革不仅发生在自身内部,还会通过与周边同级别城镇的互相博弈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博弈各方所采取的策略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空间的演变方向,对后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如何避免小城镇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负和博弈,并通过建立整体的协同机制促进跨镇域空间的有效整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当前形势下亟待深入研究的命题。
本文将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实证案例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1快速发展地区城镇间的博弈阶段与空间诉求1.1个体理性竞争带来囚徒困境的起步阶段对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起步阶段的小城镇而言,经济增长通常被视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惜牺牲自身的环境、民生等为代价,最大程度地通过降低门槛争取系统外部资源,或过度开采系统内部资源,成为处于该阶段单个城镇的必然选择。
而同样具有发展需求和“理性思维”的邻镇在这样的局面下,也只有采用更低的门槛和更大的代价加入竞争,最终在区域内形成个体出于理性的最佳选择但却给整体带来负面效应的囚徒困境。
乡镇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分析发布时间:2022-10-08T01:27:38.027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0期作者:古丽巴欣·吾莫尔吾扎克[导读] 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乡镇建设速度加快,做好乡镇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各方面的意识正在不断加强古丽巴欣·吾莫尔吾扎克霍城县自然资源局新疆霍城县 835200摘要: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乡镇建设速度加快,做好乡镇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各方面的意识正在不断加强。
城市的规划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前进,人口方面每年都在增加,所以土地资源方面也面临紧缺的问题,要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解决各方面矛盾的冲突?探究乡镇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之间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有关的建议加以改进,创造一个合理的规划布局。
关键词:乡镇;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引言必须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和调节土地资源,实现国家的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土地管理和规划的重要作用。
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规范土地管理,改革创新现有土地管理制度。
此外,要着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最少的土地实现产品生产的最大化,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创造国家和人民更大的利益。
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可以更好地化解人与耕地的矛盾,促进城镇化建设,促进人民经济稳定发展。
1土地资源管理综述土地资源管理,核心理念是在某些条件下,实现土地的使用管理(以各种可行手段),土地管理在具体实施阶段,利用了法律、行政等可行性方案,全方位保障了资源使用效率。
现实表明,为改善土地资源管理,需要持续完善集约土地保有制度,有效推行保护农田和征用土地等措施,促使土地使用效率得到实质性增长。
想要实现以上目标,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需要落实好以下两点内容:其一,健全管理制度。
从现实工作中了解到,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意义非凡,其开展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在此基础上,确保土地资源管理发挥最佳效用,在相关制度的约束下,朝着可控方向发展,确保土地利用率以最快速度增长,满足利益最大化要求。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和依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实现国家对天津的定位,促进天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天津及滨海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的有关规定,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整体素质的关系、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人口、城乡、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突出天津的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强与环渤海地区的协调与合作,注重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联系。
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增强和完善滨海新区为区域服务的综合职能,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挥天津在环渤海区域乃至全国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3.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
强化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条城市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面积11919.7平方千米,包括中心城市和近郊地区。
中心城市包括主城区和滨海新区,其中:主城区包括中心城区及其外围地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的部分地区),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线绿化带以内的地区;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行政辖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地区;滨海新区核心区由塘沽城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和天津港保税区组成。
近郊地区指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县、静海县、蓟县的行政辖区。
第四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
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基于协同发展视角下的“口子镇”建设作者:朱晓雯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04期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由易向难、深入推进,取得了一些突破特别是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一体化、产业转移协作、区域协同创新、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已初现阶段成效。
2017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雄安新区这一千年大计的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定位也更加清晰。
为了全面加强天津与京、冀、雄安新区等地区之间的发展和联系,进一步促进天津与三地区在协调发展和融合发展之间的内生关系,应具备省域协调思维,着眼“口子镇”建设,打造和谐共进的发展关系。
一、天津市西青区“口子镇”建设的区域定位开发建设雄安新区是中央支持河北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河北缩小与京、津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突破口。
在协同促进河北省和雄安新区的发展方面,天津市西青区认清发展定位,积极推进“口子镇”建设,并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将重点打造与河北省交界的杨柳青镇和辛口镇两个街镇。
将力争把“口子镇”地区打造成为展现天津大都市繁荣繁华的津西之门,对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津西首驿,彰显生态宜居环境的津西绿城。
在搞好自身建设的同时,为加快推进全面城市化进程提供强力支撑。
二、天津市西青区“口子镇”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注重生态保护、发展产业特色。
立足将辛口镇打造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的生态绿镇。
充分挖掘辛口镇的特色农业资源,积极打造服务京津冀的“菜篮子”。
发挥辛口镇紧邻河北省的区位优势,积极主动服务雄安新区的发展建设,加快构建“1个示范镇,2个健康食品加工物流园,3个特色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沙窝特色农业区、湿地生态旅游区)和多個特色村庄、休闲农庄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现代都市型农业、现代物流、生态旅游、中央厨房等产业定位。
(二)注重古今交融、发展文化协同。
立足将杨柳青镇打造成为“古韵传承、格局现代”的文化名镇。
双口镇规划案例分析报告双口镇规划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双口镇是一个位于中国山东省的乡镇,以其种植业和渔业闻名。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双口镇需要进行规划来提升其发展潜力和居民生活质量。
本报告旨在对双口镇规划案例进行分析,以评估其适应性和可行性。
二、背景信息双口镇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总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
镇内主要经济活动是种植水稻和渔业,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镇内居住着约10000人,大部分居民以种植和渔业为生,生活水平较低。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浪潮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双口镇需要通过规划来提升其发展潜力和居民生活质量。
三、问题分析1. 城市化进程缓慢:双口镇受制于土地资源有限和交通不便等因素,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
这导致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居民生活质量低下。
2. 经济结构单一:双口镇经济主要依靠种植和渔业,经济结构单一,容易受到气候和市场波动的影响。
缺乏多元化发展的产业,限制了镇内经济的稳定发展。
3.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双口镇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四、规划目标基于问题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规划目标:1. 促进城市化进程:通过改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双口镇的城市化水平。
2. 多元化经济发展:推动双口镇产业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降低经济的风险和波动性。
3.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双口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规划实施措施1. 城市化进程促进:a. 改善交通:修建新的主干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修建新的桥梁和隧道,提高镇内交通的便捷性。
b. 提供基础设施:修建新的供水和供电设施,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需求。
2. 多元化经济发展:a. 挖掘旅游潜力: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来镇上旅游消费。
b. 发展新的产业:鼓励农民转型,发展现代农业和畜牧业。
引进新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和电子商务,推动双口镇经济的多元化发展。